史鉴:后唐末帝李从珂的自焚亡国路

李从珂缺少政治智慧,在“优势在我”的情况下,先放虎归山,接着自断外援,又寒了忠臣的心,最后在没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情况下主动逼反石敬瑭,可谓失误连连,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后自焚亡国,令人惋惜!


后唐末帝李从珂即帝位以后,还有个心腹之患,就是自己的老对手石敬瑭。

石敬瑭可不是等闲之辈。此人是五代中的后晋的开创者,他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是割让了“幽云十六州”,向契丹称臣,自称“儿皇帝”。“幽云十六州”被割让以后,一直到元末明初才被徐达、常遇春收复,才回归大汉帝国的怀抱。当然,石敬瑭联合契丹,打败了李从珂,结束了后唐历史,已是后话。此时他和李从珂一样,勇武善战,是已故后唐明宗李嗣源身边的大红人。

那么李从珂即位后是如何掉以轻心,放过了宿敌石敬瑭,直至自焚亡国呢?

公元934年,李从珂即位,优势在我,石敬瑭被迫进京朝见。直到李嗣源的葬礼办完之后,石敬瑭都心虚不敢提出回归藩镇的要求。但石敬瑭早就买通了李从珂的身边人,曹太后和石敬瑭的妻子魏国公主多次在李从珂面前为他说情,也有别的大臣进言不要猜忌石敬瑭。李从珂看见石敬瑭因为长期患病骨瘦如柴,不担心他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再次任命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

这时李从珂已经犯了第一个错误:缺少政治智慧和眼光,不吸取司马懿高平陵之变的经验教训,放虎归山,失去了收拾石敬瑭的最佳时机。

935年,石敬瑭回到自己的藩镇后,开始为保全自己做打算。而李从珂也安排了武宁节度使张敬达来分散石敬瑭的军权。936年三月,石敬瑭把他原来放在洛阳和其他藩镇的财物都运回晋阳,借口用来补充军费,老百姓都知道他有反心。李从珂却和自己的臣子说:“石郎于我是关系最亲近的亲属,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但是流言不止,万一我们之间失和,怎么来解决才好呢?”

这时李从珂犯了第二个错误:妇人之仁。没有认识到政治斗争不是你侬我侬,而是你死我活。而且这番话证明石敬瑭买通的李从珂身边的说客依旧在发挥作用,作为政治家被身边人的话语所左右,可见其幼稚愚蠢。

现代政治哲学之父马基雅维利曾经把道德分作君王的道德和民众的道德两类。君王的道德不同于民众的道德,君王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非常的道德。这种观点逐渐被现代政治摒弃,但在古代政治中,不得不说是一种真知灼见。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害了亲兄弟,后来开创了“贞观之治”;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有不忍人之心,放走了刘邦,最后自刎乌江。两相比较,成败可以说很清楚了。难道不知道“无情最是帝王家”吗?

随后发生的事情更为狗血。李从珂优柔寡断、喜怒无常的性格展露无疑。

因为石敬瑭已经开始了军事准备工作,朝廷中的有识之士也开始了谋划。端明殿学士李崧、吕琦和宰相张延朗商量了与契丹“和亲”以牵制石敬瑭的策略。此计告诉李从珂以后,李从珂非常高兴,并称赞他们的忠心。但他马上把这个计谋告诉了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薛文遇回答说:“以天子的尊贵身份,委屈自身去侍奉夷狄外族,不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吗?再说,契丹如果遵循旧例请求下嫁公主,拿什么理由来拒绝他们呢?”此言一出,李从珂马上改变了主意。李从珂紧急召见李崧、吕琦,盛怒之下,还降了吕琦的职。从此以后,大臣们不敢再提与契丹和亲的事了。

这时李从珂犯了第三个错误:阻止和亲,把契丹推向了石敬瑭。历史上,强大如汉唐,都不乏实行和亲政策的时候,虽然对中原王朝的尊严和威望有所损伤,但这毕竟是非常时期的缓兵之计。宰相张延朗就算过一笔账,实现和亲,“不惟可抑制河东(石敬瑭),亦省边费之十九”,能省下边境费用的十分之九,这是多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李从珂没有汉唐的强大,却有汉唐的自尊,薛文遇的一席话就改变了他的初衷,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最大的祸根。

再后来,石敬瑭想试探后唐末帝李从珂的意思,就多次上表陈述自己体弱多病,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把自己调到其他的藩镇。李从珂和大臣商议要批准石敬瑭的请求,把他调到郓州去。房暠、李崧、吕琦等人都极力劝谏,认为不能这样做,末帝犹豫了好长时间没有做出决定。后与薛文遇商议此事。薛文遇说:“这件事情应该由上您来决断,群臣各人都为自身打算,哪里肯尽情直言!依我的看法,河东的石敬瑭移镇也会反,不移镇也会反,石敬瑭反叛是早晚的事,不如先采取措施对付他。”

先前,有一个术士预言说,国家今年应当得到贤能的辅佐大臣,制定出非同一般的谋略,来安定天下,末帝李从珂觉得这个预言就应在薛文遇身上。现在听了薛文遇的回答,非常高兴,说:“你的话使我豁然开朗,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李从珂当即让朝廷下达诏令,任命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

石敬瑭听到消息后感到疑虑和恐惧,和他手下的将领商议说:“我不发动叛乱,朝廷却先有所举动,怎么能束手待毙,死于道路呢?”石敬瑭于是下定决心起兵反叛。

在节骨眼上,李从珂又犯了第四个错误:偏听偏信,错误决断。薛文遇或许不能算一个奸臣,但一定是佞臣,他的两次对答未必是为了害李从珂,但这种书生之见,迎合了李从珂即位以后膨胀的内心,可谓心灵毒鸡汤。而李从珂甚至听从术士的蛊惑,更是跟着感觉走,飘飘然,在没有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下,急着和石敬瑭翻脸,那就一路不回头了。

李从珂缺少政治智慧,在“优势在我”的情况下,先放虎归山,后自断外援,又寒了忠臣的心,最后在没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情况下主动逼反石敬瑭,可谓失误连连,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后自焚亡国,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09

标签:后唐   契丹   河东   放虎归山   藩镇   节度使   亡国   朝廷   大臣   道德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