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后,他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李自成也成为了这段历史中一个极为出名的人物,他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一场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政权的革命战争。

不过,李自成的队伍里也混入了诸如牛金星、宋献策这一类人,他们的存在,也对这场农民革命事业的最终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牛金星与宋献策之谜

明朝末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代,那会正是我国封建社会日益没落崩溃的时期。

统治者对下层民众残酷的经济剥削,也导致了封建社会本身所固有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形成了极为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浪潮。

从陕西白水县农民王二开始,明末农民大起义也迅速被推动了起来,起义军的烈火迅速呈现出燎原之势,各地上百支起义军充满了动力,这股洪流迅速席卷各方,并且汇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李自成本身就是有着很好的机会,他们也确实在事实中将明王朝打得遍体鳞伤。

当时明朝的封建制度已经日渐衰败了起来,他们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这两种方式,对起义军进行了疯狂的镇压。

不过从1640年底开始,李自成的农民军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朝着明朝防范最为薄弱的地方发起了进攻。

特别是在河南地区,农民革命军还提出了“据中原,取天下”的斗争目标。

在具体的操作上,也实行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杀富济贫”等政策,这对于广大农民的触动是极大的,不少人在这样的号召下头也不回地钻进了李自成的队伍,并且高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

李自成的农民军激荡着中国大地,也将明王朝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很多社会阶层都卷入到这场浪潮之中,除了备受苦难的农民阶级之外,还同样包括了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等等。

这其中,还包括了牛金星。

牛金星原本是一个恪守孔孟信条的举人,从明末官场上学到了一套巧言令色的东西,也会见风使舵不择手段,而且他的两面派权术也运用得相当得到,从他的身上,还是能找到一种贪得无厌的野心。

这些,从根本上就已经和农民起义是格格不入的,至于牛金星为何会加入农民起义军,现在还有多种说法。

有说法提到牛金星是个好酒使性之徒,在一次喝醉酒之后,将自己亲家的一些“黑料”给抖落了出来。

对方趁着牛金星酗酒后殴打县吏的事情借题发挥,同县吏一同给牛金星编织了罪名,将他革去了功名,还使得他身陷囹圄,之后李自成破城后将他救了出来,最终牛金星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还有说法则是说牛金星是会占卜的,他因为得罪了巨绅被投入到监狱之中,后来遇到了李自成麾下的大将刘宗敏,两个人交谈的非常投机。

牛金星就运用了自己的占卜之术为对方出谋划策,后来刘宗敏在获释了之后也对牛金星感恩戴德,便在日后于李自成面前极力推举牛金星,这才使得牛金星得到了辅佐李自成的机会。

相关的说法还有很多,不过已经难以考证,确定的是牛金星是在1641年才加入李自成农民军的,因为足智多谋而备受李自成的信任,那时的李自成似乎也并不觉得他会是一个投机取巧之辈。

宋献策是在李自成攻破河南的时候加入起义军的,他的加入,也是因为牛金星的推荐。

牛金星本来就是在对于前途的“赌博”中寻找人生归宿,他推荐的人也自然和他是一丘之貉。

宋献策的“生活经历”则相对丰富一些,他本身也是一个江湖术士,靠着占卜和算卦为生,也游历过很多地方,阅历非常丰富。

因为牛金星的缘故,李自成干脆也直接将宋献策拜为军师,来为自己出谋划策。

部分史学家对于宋献策的评价一直都很低,大家都觉得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江湖术士,搞了一些骗人的把戏,给农民起义军带来了很多消极的作用。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宋献策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物,他为推翻明王朝也立下过汗马功勋。

对于他的最终评价究竟如何,这也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自从牛金星和宋献策这两个人加入到起义军之中后,李自成的队伍在思想中就渐渐变成了两类,一类为“尊儒”,另一类则为“反儒”,双方的斗争也在不断地进行当中,并且越来越尖锐。

也可以说,这两人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者,他们都会耍弄着狡猾的伎俩,这些是李自成根本看不出来的。

他们很会察言观色,表面上对于起义运动百般赞扬,宋献策见到了李自成之后还会说:“十八孩儿主神器,当从陕西得天下。”

李自成在势力慢慢壮大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极为膨胀的一面,他也非常喜欢听到这些拥护的声音,牛金星则成为了他的“主谋”,宋献策是“军师”,两人在李自成的身边一唱一和,把李自成耍得团团转。

在农民军攻克了襄阳之后,已经开始讨论起该要建立起一个怎么样的政权,此时牛金星复辟旧政权的野心就暴露了出来,他提出了“分等威,申职守”的主张,要将农民政权给重新纳入到封建政权的轨道当中去。

在复杂的斗争中,农民军本身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可牛金星等提出的建议却是:先占河北,直攻北京。

不过,李自成能走到这个位置上,他在军事上也不算傻,他觉得如果直接跑去进攻北京,万一失败,连退守的地方都没有了。

于是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也制定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先去打关中,以陕西为根据地建立起政权,补充一些兵力之后再去进攻北京。

还好,当时的牛金星、宋献策等人并没有直接的兵权,相关权力还是集中在李自成的手上,李自成制定的路线仍然具有话语权,根据他的安排,这场农民起义运动也在继续着蓬勃发展。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胜利攻下了北京,也推翻了统治两百多年的明王朝,他所设立的“大顺”国号也正式在历史中登场。

这个时候,一些将士们骄傲轻敌的情绪又起来了,有了地位之后的他们就不愿意再过东奔西走的艰苦生活。

作为改朝换代的带头人,李自成也本该能从明王朝的覆亡当中寻找到一点经验,可他同样被得意之情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之上,也因此忘乎所以。

牛金星这类人也注定将“大顺”拖入深渊。

那会,牛金星身着玉带和蟒袍,坐着大轿招摇过市,四处招揽门生,他还排斥那些参与起义的农民参与到政权当中,反而将他的“亲故”、“旧好”等人重新安插到大顺政权机构当中。

他们看到入京之后的李自成一反常态,对明王朝所留下的各种宝物留恋不舍,还建议李自成分赏给文武官员宫娥美女若干人。

而在“追赃”的过程中,李自成的狠劲甚至让那些已经投降的明朝官员都后悔了,人家投降本来就是为了保命,现在还得追着他们要钱,性命能不能留下都是个问题。

连年打仗的士兵想要回家,高层将领们贪图享乐,关外的满人虎视眈眈,对于这些“大顺”也都熟视无睹。

牛金星和宋献策这些人好不容易才盼来了发财机会,他们也自然是要好好享乐一番的。

当李自成去山海关迎战吴三桂的时候,牛金星在京师内依旧是坐着八抬大轿,感觉就像是太平盛世时期的旧宰相。

山海关之战,也是李自成全面失败的开始,他的“大顺”,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

牛金星和宋献策的结局

“大顺”从1644年开始,到1645年结束,可以说一点都不顺,李自成本人也死于1645年。

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步步紧逼,也加速了李自成的败退速度,在李自成死后,残余部队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到1665年,“大顺”军最后一支部队也被消灭了,至此李自成的影子就正式消失在历史中。

从投机取巧到锦衣玉食的牛金星和宋献策,结局都不算特别精彩,他们“赌”对了一阵,可并没有长久下去。

先说牛金星,他的结局在清朝的官方史籍中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记载,一直到后来《清史稿》的问世,史学家们才从中找到了牛金星的踪迹。

根据《季开生传》的记载,牛金星继续将自己的投机行为给贯彻了下去,在“大顺”政权濒临灭绝的时候,他也干脆转头投降到清朝,当了“贰臣”。

还有一件事能够从侧面证明,那便是牛金星的儿子牛佺。

在一些记载当中,牛佺深受清廷的重视,他的官位一直升到了清湖广督粮副使,牛金星本人后来在“郁郁不得志”之后也藏匿在牛佺的官署当中,因此才获得了一个安享晚年的机会。

按照清朝的统治思维来看,若是牛金星当年没有投降,那么牛佺显然是无法得到清朝重用的。

宋献策对于“大顺”的贡献最起码要比牛金星好看一点,不过两人也为一丘之貉,牛金星在思考如何继续享乐的时候,宋献策在外面打仗。

正是因为他跑到外面打仗去了,所以对于他的下场,则出现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宋献策从北京兵败逃跑后就退守到了西安去,之后又朝着河南的方向转移。

然后他和刘宗敏汇聚在一起,继续和清兵战斗。

因此,就有史料说他在战斗的过程中被清兵俘获然后杀掉了,郭沫若在《甲胄三百年祭》中也说:献策与宗敏,后为清兵所擒,遭了杀戮。

根据《明史·李自成传》的内容来看,则形成了第二种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宋献策被抓获后又成功逃脱了,之后就不知所踪。

按照这种说法,宋献策在逃跑后究竟去了哪里,则需要继续朝下研究。

也有记载提到了这段事,说宋献策逃到了泉州某个总兵的门下,最后老死在了总兵府内。

不过,作为李自成起义军中的风云人物,他的结局还是存在争论点,还没有更多的证据能够解开谜底。

他们的最终结局其实和李自成是绑定在一起的,无论是牛金星还是宋献策,他们都没有彻底完成自己的“目标”,又或者是说,正是因为牛金星和宋献策这类人,最终导致了李自成的失败。

一个声赫大半个中国的闯王李自成,就这样以惨烈的结局画上了句号,死的时候也仅仅只有39岁,他以轰轰烈烈而开头,又以极快的速度兵败如山倒,教训是惨痛而又深刻的。

他始终没有跳出历史的局限性,而牛金星和宋献策这样的人在身边自然无法长远,他们的脑瓜子是非常灵活的,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的物质生活,这从牛金星入京之后的表现就能完全看出了。

牛金星等人的投机取巧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出来,李自成屁股还没有坐热的情况下,他就已经开始安插亲信,最终“大顺”还没来得及被子民们反抗就垮了台,对于他们,李自成这样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还是免不了受骗。

他们利用农民军在取得胜利后所犯下的错误,使得“大顺”得而复失,因为他们早已瓦解了“大顺”的农民军战斗力,再加上种种外部因素,共同促成了李自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消灭了。

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当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斗争的必然反映。

参考

李自成起义是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 简修炜; 章义和 学术月刊

神人宋献策 李自成大顺政权崩溃之谜 马彦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闯王   大顺   明朝   起义军   农民起义   谋士   北京   政权   首席   说法   结局   农民   金星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