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都有谁?为什么《史记》是从五帝开始的?

你肯定听说过三皇五帝,可你知道他们是哪八个人吗?这条视频,我把三皇五帝给你盘清楚,你就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了。

三皇五帝是远古时期对华夏文明有重大贡献的领袖的统称。不同的著作对三皇五帝的记载都不太一样,尤其是三皇的记载,几乎都接近于神话,争议很多。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索性避开三皇,直接从《五帝本纪》开始写了。那我们呢,就挑最主流的说法来讲,三皇分别是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和人皇神农氏。

天皇燧人氏又叫“火祖”,传说就是他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古希腊神话里说的是普罗米修斯瞒着宙斯将火种带到了人间。西方神话中的神和人有着明显的界限和高低之分,但我们的神话体系里,人是可以修炼成仙的,大家一开始都是人,只是后来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才被推举到了那个高度。

燧人氏后来生了一儿一女,分别是伏羲和女娲。你一定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山海经》的神话体系里,女娲以神灵的形象出现,捏土造人,被尊称为大地之母。但我们这里要讲的是另外一个神话体系,女娲是燧人氏的女儿,她和伏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伏羲创造了文字,结束了人们结绳记事的历史,还发明了渔网,教会了人们捕鱼打猎的技巧。他还和女娲一起制定了包括婚姻制度在内的大量礼仪规范,伏羲也因此被称为地皇。

接下来就是人皇神农氏。神话故事里尝百草的神农就是这个神农氏,传说中他的肚皮是透明的,这样他就可以查看各种草药在他肚子里的反应。他以身作则,将农耕、医药和商贸发扬光大。不过以上都只是神话故事,更接近事实的记载是这样的,伏羲和女娲的部落发展壮大,后代子孙逐渐分裂成了好几个部落,人皇神农氏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这个部落特别擅长用火,所以这个部落的首领又有个别称,叫炎帝。人皇就是炎帝,而只要当上这个部落的首领,就会被人称之为炎帝,所以炎帝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代代相传的一群人。

刚说到炎帝,肯定就离不开皇帝,前面讲到的好几个部落,除了炎帝的部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部落,这个部落就生活在轩辕山脚,后人称之为轩辕氏。部落都城在如今的河南新郑,古时候叫有熊,所以他们也被后人称之为有熊氏。这两个部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各自发展,但后来炎帝部落逐渐走下坡,而黄帝部落越来越强大,最后两个部落打了一仗,史称阪泉之战,最后炎帝部落战败,被黄帝收编。

但两个部落并没有真正地融合到一起,一直到蚩尤部落发展壮大,这个蚩尤在各种电视剧里一直都是魔神般的存在,传说中就是四只眼睛六只手,头上还长着脚。陈浩民版的《封神榜》里,皇帝为了打败蚩尤,还特地造了三支神箭。但其实啊,蚩尤部落是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迁徙到北方之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原本大家都各自发展,相安无事,直到双方人口增多,领土范围不断扩大,最终才起了冲突。

后来黄帝带着炎帝跟蚩尤又打了一仗,这场战役叫做涿鹿之战,也就是在面对蚩尤部落这个共同的敌人时,炎黄二帝才真正握手言和,共同击败了蚩尤部落。于是我们才有了炎黄子孙的称号,黄帝也成为了承接三皇之后五帝时代的第一任统治者。相比较三皇,五帝的记载就清晰很多,也更接近历史事实。黄帝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人们开始纺衣织冠建造舟车,古代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也横空出世了,因此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始祖”。

武帝中的其余四位按时间顺序分别是颛顼、帝喾、尧和舜。颛顼帝喾分别是皇帝的孙子和曾孙,两人是叔侄关系。颛顼男婚女嫁,禁绝血缘联姻,帝喾开创了24节气。再往后,帝喾的儿子尧继承了帝位,虽然他们是父子关系,但那时确实是禅让制。上一代帝王要把王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下一代领导人。尧主政期间,颁布法令,按政务任命官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政治系统。尧勤政爱民,还顺便发明了围棋,所以他也被汉武帝称为“千古帝范”。

武帝的最后一位舜是皇帝的第八代世孙,他取用才子八人,放逐了混沌、穷奇、梼杌、饕餮这四个不服从管理的部族领袖,并任命大禹治水,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史记》里描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说的就是舜。晚年时,舜又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的儿子启结束禅让,改用世袭。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是王朝夏朝正式建立。

喜欢的伙伴麻烦点一个关注 带你科普更多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史记   炎帝   女娲   帝位   人氏   黄帝   首领   皇帝   神话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