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称为考试努力不是好习惯?亲,你怎么看?

丘成桐,也许有的读者熟悉,有的读者不太熟悉。美籍华人,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也有翻译为“菲尔茨奖”)、清华大学讲座教授等,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未设置数学奖,故该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那丘教授为何说出这个判断呢?这也许和他求学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汕头,同年就随父母迁往香港,自此一直到他19岁去往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之前就一直居住在港,去往美国后受到陈省身教授器重,并开始在数学领域大放异彩。

由此可以看出,丘教授虽出身于广东,但受教育和求学经历都与同时期及现时期的小孩不同,他接受的是素质教育的学习,所以究竟是应试教育好还是素质教育更甚一筹?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话题!

何谓应试教育?何谓素质教育?相信每个读者内心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理解。应试教育的定义很简单,就同字面意思一样,为了应对考试接受的教育,那是一种高强度并且带有高负荷和极大目的性的基础性教育,我敢说今天阅读本篇文章的读者基本上人人都懂,因为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素质教育又是何物呢?近年来在国外很多媒体和国内很多不知情者的“渲染”下,素质教育几乎已经与快乐教育画上了等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实行素质教育的国家政策里面都包含了一条:给学生减负,每天不必早上9点就到学校,下午也可以3、4点就离开学校,更不必说是否有课后作业或者其他辅导课程,课外的补习班更是明令禁止的禁区,如果有教师开办补习班最严重者会被直接抓起来。

所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二者谁更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呢?笔者的观点是正确看待和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不同国家的不同政策差别,二者在实质内涵和对立统一上是相辅相成的。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看似矛盾,实质内涵从深层面来说,本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认知和锻炼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二者之间是具有一定共通性的,要在素质教育中不否定应试,又要在应试教育中重视素质教育比例的倾斜,真正将教育落到实处。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并不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应试教育存在一定弊端,但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立足当下,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快乐教育,培养释放孩子的天性固然重要,但也要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思维和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应试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发展教育事业前进征程中所要面对的现实阶段,二者应该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聚力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诺贝尔奖   诺贝尔   共通性   补习班   美国   素质教育   奖项   实质   内涵   差别   熟悉   教授   习惯   读者   努力   领域   数学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