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真的越透明越好吗

1.引言

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要透明”的呼声,目标管理的 OKR 要透明,市场的反应要透明,公共事件的处理要透明,公众人物的资产也要透明,“透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正确的判断,甚至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神话,以至于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个词比“透明”更高高在上,仿佛只要一切都变得透明,我们就可以消除社会中的各种不平等。

在科幻著作《三体》中,作家刘慈欣描写了通过脑电波交流的三体人,他们个体之间全无隐私,完全透明。这带来了极高的沟通效率,同时,作家也充满洞见地给出了三体人透明社会之下存在的问题。

德国韩裔社会哲学家韩炳哲在他的社会哲学作品《透明社会》中,同样抒发了关于透明社会的警惕。虽然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社会哲学家身上总体现出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郁气质,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太过遥远或问题远没有他们担心的那样严重,也许,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警钟长鸣总好过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放弃思考,以至于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全无察觉。假如身在魔法世界,偶尔看看《唱唱反调》也未尝不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2.透明社会

作为一个社会哲学散论,韩炳哲的这本《透明社会》的信息密度可谓相当大,作者旁征博引,引述了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哲学家的见解,分析了现代社会日趋透明的趋势下,人们对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乃至人际关系即将崩塌的现状。

韩炳哲通过从九个维度论述日趋透明的现代社会带来的具体的社会现象与倾向,发出了他的警示:

如今,整个地球正在发展成为个全景监狱。没有所谓的“监狱之外”,整个地球都是监狱。没有围墙将⾥外分隔开来。

那么,是什么让这位社会哲学家发出这样的呼声,这背后又有哪些社会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呢?

3.肯定社会

2014 年,Facebook 首创了点赞按钮,让社交媒体风靡世界,人们沉浸在被肯定的点赞中,通过越来越多的展示吸引着外界的注意。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在他人的注视中,人会感受到主体性的剥夺,意即,他者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否定性,他者的注视是对“我”的主体性的否定。然而,时至今日,在社交媒体之下,每个人都在变得越来越透明,他者的否定性在透明的趋势下被消解,于是,我们不再会感受到他者对于“我”的主体性的争夺,社会成为了一个“一体化”的同质社会。

当事物退去所有否定性,当它们被压扁、抹平,当它们毫不抵抗地融入资本、交际与信息的顺流之中,事物就成了透明的。当行为变得可操作,当它们屈身于可计算、可调节、可控制的过程,行为就成了透明的。当时间被抹平为一个个按次序排列的、可供人使用的现在,时间就成了透明的。如此一来,未来也就被肯定化了,成为被优化的现在。透明的时间是没有命运也没有事件的时间。当图片脱离所有的剧本撰写、舞蹈编排、布景设计,脱离所有解释学上的深度,脱离了意义,流于色情,图片就成了透明的。色情作品是图片和眼睛的直接接触。当事物放弃其独特性,用价格来表达自己,那么事物也就成了透明的。金钱让一切都可以相互比较,它消除了事物所有的不可通约性和所有独特性。透明社会是一座同质化的地狱。

理查德·桑内特说:“自主并非一种基于理解的、透明的平等,而是指人们接受其他人身上所不理解的部分”,关系的透明意味着关系的死亡,只有保护人的这份“不透明”,才能够让人成为活生生的、具有行动力的个体。

在对否定性地拒绝下,“透明”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万物的价格化消解了事物的本质,恰如每个人都被打上了各色标签而变得标签化。

过去和未来也拒绝否定,我们越来越不能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现代社会独有的显著特点,在现代以前,人是与不确定性共生的,然而,现代社会带来的科技进步,以及海量的咨询,让我们产生了未来尽在掌握的错觉,我们企图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过去,让过去消解在虚无中,同时,我们希望未来给我们肯定的答案,从而让我们只需要关注当下,于是,时间变成了有无数个名为“当下”的碎片拼凑而成的时间逆旅,时间的长河变得透明,但这种透明只是人的错觉,是人对于否定的拒绝,对于辩证的拒绝,不确定性实际上始终存在,最终,在时间维度上来看,对透明的过度渴求终会招致无法想象的灾难。

在肯定社会中,真挚的情感因为自带的否定性而被拒绝,所有的情感都被驯化为消费和舒适,我们不能接受一丝的伤害。当我们看到媒体上某个人物“伤害了大众的感情”,我们恨不得群起而攻之,杀之而后快,即使这个人物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使这件事是一件并没有影响到别人什么利益的小事。

同情感一样,深刻的理论同样遭到肯定社会的拒绝,因为理论意味着范畴,范畴意味着否定,肯定社会下,我们越来越追求短平快,拒绝深度的思考,这样的社会没有理论存在的空间。

4.展示社会

正如前文所述,肯定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变成了商品,一切价值都被抽象为展示价值。一件物品只有被观照,才能够被体现出价值,而物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消失了,由此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展示社会。

拿摄影来举例,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上,糖水片越来越多,摄影作品不再拥有叙事性,它们没有生与死,没有命运与事件,人与物的照片不再具有任何内涵,仅仅是作为被观摩的对象而存在,甚至由于 PS 的运用,它们与被反应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已经不复存在。

每个个体都成为了自己的广告对象,事物的自我成长被抛弃,不具有展示价值的不可见之物都被展示社会抛弃,由此,人不再具有内在,更不再拥有隐秘,从而变得透明。

展示社会拉近了每个人的距离,以至于将一切都变成了无差别之物。在海德格尔看来,人是活在“遥远的切近”之中的,正是因为我们想念着遥远,朝向着遥远,才拥有着对切近生活的渴望,换句话说,人是“向死而生”的。在展示社会中,遥远不复存在,切近也由此消弭,一切都因此变得千篇一律。

5.监控社会

在透明社会的趋势下,人们对程序正义与对政治正确的追求近乎狂热。人们恨不得撕下所有权力运行的面纱,直视一切证据。在监控社会中,人们的目光企图穿透世间的一切,这样的社会里同样没有权力存活的空间。

近年来有个很有趣的变化,无论是诊室里的专家医师,还是防疫工作中的小区保安,亦或是执法中的交警民警,他们往往警惕的看向周围,高呼“不要录像,不要录像!”。公众的监督有利于公正与法治的运行,但当一切都被暴露到阳光下,暴露到人们的目光中,权力被民众裹挟就会变得无法避免。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实行全民公投的决策方式,甚至我们直观地认为,这样的全民公投是一种民主进步的体现。无政府主义、流动式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在这背后,是民粹主义的兴起,约翰·亚当斯早就强烈地表示“人民易行专横残暴,而且多数人永远并毫无例外地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如今,我们看到,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政治,民众越来越狂热,权力被民意裹挟,恐怕这是走向一个可怕深渊的预兆。

1785 年,边沁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全景监狱的概念:

一种新的监视形式,其力量之大是前所未见的。

在全景监狱中,每个犯人都随时接受到来自百叶窗后面的检查者的监视,在监视之下,犯人会自发扮演积极的角色,压制自己,重塑自己的生活:

人若是永远不知道何时有人在检查自己,就唯有假设自己是永久地被监视对象才会感到安全,他们会永远警戒自己的行为,随时依据组织设定的标准,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姿态,成了自己的警卫。

如今,在一个个屏幕的前面,每个人都幻想着“看到别人,而又不被别人看见”,而事实上,每个人的隐私在互联网上裸奔的现实之下,每个人又被迫充当着全景监狱犯人的角色。透明社会带来了监控社会,监控之下,每个人注视着每个人,超信息化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彻底瓦解。

如今,整个地球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全景监狱。没有所谓的“监狱之外”,整个地球都是监狱。没有围墙将里外分隔开来。把自己营造为自由空间的谷歌和社交网络,实则也是全景式的。如今的监视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的那样,以侵犯自由为目的。与此相反,人们自愿地将自己交付给全景注视。他们通过自我暴露和自我展示,主动为数字化全景监狱添砖加瓦。这里的囚犯既是受害者,也是作案人。其中蕴含着自由的辩证法,原来自由即监控。

6.生命之泉

限于篇幅,我没有列出作者对于透明社会到来的全部思考,但基于以上,已经足以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日渐对“透明化”的追捧,到底在导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在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秘密组织 Seele 策划发动“人类补完计划”,在“第三次冲击”中,彻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让所有人都融合到生命之泉的状态中。如果说在片中,“第一次冲击”隐喻了人类文明的诞生,“第二次冲击”隐喻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人类自身的反噬,如今看来,“第三次冲击”即是对透明社会的隐喻。

影片的最后,主人公碇真嗣拒绝了融合,他说“相信人类的自由意志”,这可以看作是对透明社会的反抗。海德格尔说,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的根源,是人类并不因一个本质而存在,此在是在世之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只有作为一个不透明的个体,在与他人的共在中,才体现出人作为“常人”的状态。

时至今日,全社会愈发透明化的倾向,信息化、碎片化、标签化,对深刻的消解、对权力的消解,以至于个体无力掌控自身命运,这的确是令人感到绝望的情境。如何重拾生活的热情,不被群体的狂热所裹挟,在现代社会中与时代同舟共济,保持自我的本真,已经日渐成为了现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将面临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海德格尔   否定性   全景   透明   社会   主体性   哲学家   现代社会   监狱   遥远   权力   事物   个体   人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