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被禁言,好多网友拍手称快,不应该吗?

丁香医生本周被禁言,其公众号自8月8号后再没发过一篇新文章,而被禁言前,它可是每天发文N篇,且篇篇10万+的那种,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被禁言后,好多网友拍手称快,说这个中医黑也有今天。

开宗明义,这次我站好多网友,我觉得丁香被禁不算冤。

当然,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医学类科普账号,要说丁香医生的存在是无价值的或者说它说的东西都是错的,我觉得也是不客观的。

像这样一个大号,没点真材实料是不可能存在这么长时间,且吸引那么多读者的。

虽然我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但我觉得它账号上70%~80%内容还是不错的,这么说应该不算夸张吧?

但也正因为这样,让丁香医生这样的账号极具迷惑性。

因为当一个你长期信任的账号哪一天夹带私货时,你很难发现,你会不由自主顺着它给你铺好的路往下走,让你形成它想让你形成的看法,比如,连花清瘟不能防新冠,也不能治新冠,因此,上海抗疫期间发连花清瘟是劳民伤财,是官商勾结,是暗箱操作。

真的是这样吗?

骗子不会在脸上写上两个字“骗子”,然后,出门招摇撞骗。

小偷也不会在脸上写好两个字“小偷”,然后,出门顺手牵羊。

同样,自媒体、机构媒体们也不会在封面上写上“渗透”或者“颠覆”两个字,然后再开始向你传递价值观。

做任何事都得付出成本。

骗子骗小孩得先花钱买几块糖,这是骗子的成本。

媒体输出价值观也有成本,就是得花很长的时间先建立信任。

要建立信任就必须先上点干货,给点料,并且还得长期地上干货,否则怎么能让人始终信任你,觉得你这个媒体上发出来的内容是靠谱的、可信的呢?

这就是做媒体的成本。

建立了信任,媒体便收获了流量。

用流量变现本没什么问题,你愿卖别人愿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规规矩矩做生意即可,但可恶就可恶在有些媒体的目的不仅仅是用流量变现,而是在关键时刻利用人们的信任,夹带私货,给大众洗脑,把大众带歪。

比如丁香医生对于连花清瘟预防新冠功效的所谓“澄清”就是典型案例。

在丁香跳出来说连花清瘟并没有预防新冠的作用前,请问谁认为连花清瘟能预防新冠了?

官方从来没有这种说法。

事实上,连花清瘟作为治疗新冠轻型和普通型的推荐用药被写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但国家从来没有在任何官方场合说过连花清瘟能预防新冠,那么,请问,莲花清瘟预防新冠的说法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可别告诉我是居委会大妈在面对群众疑问时顺口说的。

如果是这样,那也很难造成大众普遍的误解,因为上海的居委会大妈很有水平,不懂的不会乱讲,而且也不是每个小区居民都会问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小区就不会问,因为我们小区很晚才发连花清瘟,所以,小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反而是:啥时候给我们发药?

既然没有造成普遍的误解,那为啥丁香要兴师动众地澄清误解呢?

这招就叫做制造话题、树靶自打。

这种手法美国运用得最是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比如先造张牌叫“佩老太窜访”,知道对方肯定会坚决反对。

既然坚决反对,那也可以不让佩老太来,但不来是要有条件的,得拿出实际利益交换才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方用来交换的实际利益是有成本的,而美国只需要取消佩老太的行程就行——零成本。

之所以在佩老太窜访这件事情上的剧本最终没有这么演,是因为在美方看来,来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这步跨出去就对了,它不需要利益交换。

回到丁香的事情上来,也是一样的。

先无中生有制造一个关于“连花清瘟能够预防新冠”的说法,然后,对着这个说法大做文章。

丁香行文的关键在于它只告诉你它想让你知道的,而不告诉你事实的全部。

它在文章里强调连花清瘟没有预防新冠的作用,但却只字不提连花清瘟被写入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对治疗轻症和普通症有疗效的事实。

你说它撒谎了吗?并没有,但它只让你看到了地图的一角,还成功地让你以为这就是地图的全貌。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也是种本事啊!

我不禁想起了某专家在上海疫情如火如荼期间的发声。

要是咬文嚼字,我真的也挑不出专家的错来,毕竟把人家的文章摊开来看,行文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人家明明说了呀——“这不能成为我们躺平的理由”,看,专家没想躺平。

人家也说了呀——“坚持动态清零”,看,专家也没有否定动态清零。

但当你回味整篇文章,就会咂摸出点不一样的味道。

专家行文着墨的关键点既不在“不能躺平”也不在“动态清零”,点睛之笔恰恰在于得出上面两点的论据——“奥密克戎的感染率已经比流感还要低了”和“病毒表现出强烈地和人类共存的意愿”。

为什么他白纸黑字写的和他实际想表达的不一致?因为其论点和论据本身就是矛盾的,根据正常的逻辑,论据推不出论点。

网上对此有一更为精辟的表述——为啥躺平派都站某专家,而某专家却说他支持动态清零?

这就是原因——文字和观点相悖。

这种写作手法叫“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就是通过一些文字上的技巧,实褒暗贬或者实贬暗褒,委婉和微妙地表达出作者的真实主张。

这里必须要插一句,论学好语文、写好文章的重要性!

否则别人怎么忽悠你的,你都不知道。

显然,和某专家相比,丁香对这一手法的应用,就是掐头去尾,简单粗暴,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虽说处于初级阶段,但效果也是杠杠的!

记得那段时间,我不止看到过一张把连花清瘟或者方舱发的中药方剂扔进垃圾桶的照片。

要是能拍出踩上两脚的感觉,我觉得拍摄者是不吝再补上两脚的。

我就挺纳闷,当这些人把好好的中药狠狠地扔进垃圾桶时,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情?

是对中药的憎恶还是对发药方的不屑?

我觉得吧,首先,政府给大家发药不是为了害大家,而是让大家在万一中招,出现症状时,可以自行服用以减轻症状,这本是善意的举动。

三药三方(包括连花清瘟)本身就是被实践检验对治疗新冠有效,且被白纸黑字、堂堂正正地写进新冠诊疗方案中的。

其次,就算大家出于个人原因不待见中药,那也可以把发的药给周围需要的人(喜欢中药和相信中药疗效的大有人在),至于急不可待地扔进垃圾桶吗?

不客气地说,这种糟践中药以显示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是极其可笑的!

想一想,如果有人递给你一碗饭,你不吃,你习惯吃面,这时,你会把饭当垃圾扔了吗?

不会,因为不浪费粮食是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懂得的道理。

那为什么药品就可以被扔得如此理直气壮呢?

据我所知,上海疫情前的香港疫情,国家捐赠了20万盒连花清瘟系列药品,上海疫情之后的台湾疫情,用的也是连花清瘟,只不过名字改成了清冠一号。

台湾疫情严重时,连花清瘟一盒难求,台湾人民买都买不到,而在上海,这些药就被这么堂而皇之地扔进垃圾桶。

良心不会痛吗?

就这样,丁香成功地把大家的看法引入到连花清瘟对新冠根本无用,不仅不能预防,而且也没啥疗效的路上。

既然没用,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发?

是不是政府和生产商有什么暗箱操作、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甚至还有连花清瘟占据上海运力三分之一的说法。

是不是连花清瘟真的占据了上海三分之一的运力,我不知道,但以我切身体验而言,我觉得居委会发药也没耽误发菜。

在封控的2个月时间里,上海市民少则收到过8、9次的菜,多则收到过18、19次的菜,这点应该没人否认吧?

哪怕发菜过程中发生了以次充好、倒买倒卖等等问题,但哪个问题直接和连花清瘟相关呢?

顺便说一句,最近,海南疫情严重起来。

前两天,海南本地媒体狠批澎湃新闻,说你不要带节奏。

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冤案,我不清楚,到底谁对谁错,我也不追究,但有一点,我认为海南媒体警告在先没有错。

在抗疫的紧要关头,像上海这样容忍无良媒体、自媒体、机构媒体带节奏,于抗疫一点用处都没有,只会制造分裂、动摇军心、徒增烦恼。

试问那些参与组织捐赠、运输连花清瘟到上海,并一一将药包发放到每个家庭手中的公司、组织和工作人员们,在看到这些药品像垃圾一样地被丢掉时,会是种怎样的心情?

那些当初认为政府配不上他们的“优秀”的上海市民们,又是否配得上别人的捐赠呢?

丁香这次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被禁言,会不会被永久禁言,依然未知。

但以它过往的表现,尤其疫情期间表面上“澄清”误解实则抹黑国产中药的做法,封了它,着实不冤。

更不要怪大家怀疑它抹黑连花清瘟的真实目的是为上海引进昂贵的西药开路。

尽管它也写过很多有质量的内容,但问题恰恰在于它平时有多人畜无害,关键时刻屁股坐歪,其杀伤力就有多强大!

从这个角度讲,丁香被禁,好多网友拍手称快是有道理的,这只能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也奉劝这类媒体,不要自作聪明,不要低估人民群众的智商,更不要试图颜色革命和欺骗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越来越难被骗的了。

写在最后:

根据2022.4.4《新民晚报》消息,中国红十字会联合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价值5000万余元的连花清瘟胶囊,助力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3月30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吴银根表示,根据临床表现和救治经验,总结出此次新冠肺炎变异株感染病属“湿毒疫”。经过最新试验证明,连花清瘟对奥密克戎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于奥密克戎病毒对人体内的细胞损伤也有抑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丁香   拍手称快   论据   海南   大众   老太   疫情   垃圾桶   上海   骗子   误解   中药   说法   成本   医生   网友   媒体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