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假警面临什么后果?

报假警面临什么后果?

近日,浙江杭州,女子胡某报警称,一足浴店卖淫嫖娼,民警到场并未发现任何违法线索。打电话给胡某回访,但她的回答自相矛盾,民警便将其传唤至派出所。胡某口述,那天见网友被放鸽子心情不好,喝酒后从手机地图上看到一家足浴店,就报警谎称店内卖淫嫖娼。目前,胡某已被依法行拘。

报假警会面临怎样的处罚呢?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讨论。如果像前面的女子胡某一样,提供的是虚假的卖淫嫖娼的线索,那么会面临行政处罚。但是,如果报假警是为了追究某单位或者某人的刑事责任,例如,前面的女子胡某举报足浴店组织容留卖淫嫖娼,就有可能会构成诬告陷害罪,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先来说说第一种情况,如果报假警的人所虚构的是行政违法行为,或者是没有具体指向的“线索”(例如,某某地方有人杀人了、某某地方有人聚众斗殴了),那么,这种行为是会被《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制的。具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再来说说第二种情况,如果该女子胡某所报虚假警情,可能让某些单位或者自然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就可能构成犯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了。具体而言,《刑法》第243条规定了「诬告陷害罪」,即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除此以外,如果女子胡某将虚假警情发布在互联网上,也有可能触犯我国《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即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拘役   卖淫嫖娼   果报   险情   治安管理   有期徒刑   疫情   刑法   拘留   信息网络   管制   刑事责任   线索   虚假   后果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