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定都北平始末(三)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华北人民政府先行开赴北平,并与1949年2月20日正式在北平对外办公。华北人民政府并非地方政府,它是解放区第一个领导多个省、市的高级政府,是未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前奏和雏形。这预示未来的中央人民政府可能设在北平。

新中国定都北平始末(三)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毛泽东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北平西苑机场会见各界代表,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当晚,新华通讯社向全国全世界通告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达北平的消息。

这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以实际行动向外界表明新中国将建都北平。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议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筹备会常务委员下设六个小组,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和国都选址方案。经过四次全体会,多次座谈会,第六小组内部讨论形成意见,提议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提交新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1949年8月13日,毛泽东主席出席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并发表简短演讲,郑重向各界宣布新中国将定都北平。他说:“当新政治协商会议开过之后,北平将成为中国的首都,那时的北平即将改名为北京”。选择这个时机对外宣布新中国定都北平不但为定都北平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而且有力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建设人民首都各项工作。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23日,第六小组印发了《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组关于国旗国都纪年的意见》,提交全体会议讨论,其中,关于国都选址的意见为:“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应定于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且说明,北平作为中国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从各种条件看,北平具备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条件: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人民力量雄厚;经济上,它邻近东北重工业区,便于发展工业;文化上,这里有几百年的文化积淀,规模弘伟,文物集中,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自五四以来,又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地理上,北平地区位于大平原,将来有足够的扩充余地;交通上,四通八达,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连接全国各地。政协全体会议上各组讨论非常认真和热烈,对印发的国都选址的意见“一致同意建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除附件二中所列举之理由外,在交通上地近天津,易通海外又为国际航(空)线之据点”9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讨论结果时称:“参加讨论的代表们毫无例外地同意建都北平”。

以上说明定都北平成为各界共识,业已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

9月27日,政协大会讨论并通过《国旗国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关于国都问题的决议案行文为: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29日,会议一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隆重举行。

北京,这座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北平   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   筹备会   中共中央   华北   纪年   国都   始末   国歌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   全体会议   首都   小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