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1976年1月8日早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

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十里长街,人海如潮。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大批干部、士兵、工人、学生甚至农民,为了纪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纷纷自发地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对周恩来总理进行深切哀悼,献花戴孝。而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更是因为周恩来的去世而悲痛得几乎晕厥。

但是周恩来总理在京病逝,他的骨灰为何却被人们撒向山川湖海,这是否是一种对伟人不尊重的行为?

邓颖超为何在夜间秘密将周总理的骨灰洒落,抛撒地点严格保密30年之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中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群众自发献花圈纪念

周总理病危,轰动中央

1975年6月,疲于工作的周恩来因为膀胱癌的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

1972年5月12日,周总理在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中,被医生发现了一些端倪,于是,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周总理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检查,果然,5月18日,经鉴定,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恩来总理正在忘我工作

自从周总理被检查出膀胱癌后,中央的领导都十分挂念他,只要周总理的身体一出现什么问题,医疗团队便会立即上报中央。

叶剑英元帅也是有时间就会联系周总理的主治医生,方便了解病情,他经常对医生说:

“要想一切办法,能延长一天就延长一天,哪怕是多延长一小时一分钟,只要可能,就要尽到医疗方面的最大努力和责任!”

除了主动联系医生以外,叶剑英元帅每隔几天就来医院一趟,一开始,他还能与周总理谈论一些重大的国家问题。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

渐渐地,谈话时间只能缩短至一两个小时,再后来,叶剑英元帅只能紧贴着周总理说话,以便能听清楚周总理的呜咽。

最后,周总理的喉咙已经很难发出声音,但叶剑英还是天天来,他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周总理,轻轻握住周总理的手,对视间彼此的心意就全都明白,到最后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相互慰藉了。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叶剑英元帅

一次,叶剑英元帅看完周总理后,神情严肃地对周总理的卫士张树迎和高振普交代道:

“你们俩都准备好纸和笔,24小时守在总理身边,一刻也不能没有人。总理原则性很强,很多事很多委屈闷在心里不讲,在最后时刻有什么话要说,你们一定要记下来……”

后来,周总理逝世后,张树迎和高振普交给了叶剑英一张白纸,叶剑英眼睛直直地望着这张白纸,眼眶里瞬间蓄满眼泪,他哀叹一声,说道:“周总理一生顾全大局呀...”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邓颖超悼唁周总理

周恩来同志逝世,遗体火化

病痛折磨得周恩来同志食不下咽、寝食难安,在周恩来总理弥留之际,他把妻子邓颖超叫到自己床前,再次交待起自己的后事:

“若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不设墓碑,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要开追悼会,骨灰也不要保留,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好山河去,滋养大地,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我生前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死后也应为人民服务!”

邓颖超听完周恩来的一席话,默默地含泪点了点头。周恩来说完后,又再度陷入了昏迷的状态。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生命垂危,虽然医生全力以赴抢救,他们还是想拼命挽回周恩来的性命。

但随着心电图无情地化为了一条冰冷的直线,医护人员终于明白再也回天无力了,所有人的脸上都出现崩溃的表情,一时间,哀恸声、哭嚎声从周总理的病房传出...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40分许,这位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心系人民的周总理,在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与世长辞了,享年78岁。

周总理的逝世成为了举国上下同体皆悲的事情,这个为党为人民奉献一生的人民领袖,在病痛的折磨下最终离开了人世。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最后一次握手

生前,周总理一直提倡火葬,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更是将绍兴、淮安和重庆的这三处先祖及父亲的坟地就地平掉,让当地的农民耕种田地。

这一做法首创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先河。关于这件事,周总理曾这样说:

“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

1976年邓颖超含泪提出:不保留骨灰,遵从周恩来同志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洒向四处。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追悼会上,邓小平致悼词

骨灰抛撒,滋养中华

周恩来的逝世,让全国人民悲痛不已,周恩来的一生最记挂的始终是人民和国家,所以在家中亲戚要求前来悼念周总理时,邓颖超当即表示:

“人已经死了,亲属来了非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一笔浪费,还不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去工作,这才是对死者的最好纪念。”

追忆往昔,想到周总理为人民考虑的想法,在场的众人瞬间明白了,他们不能因为个人伤心而违背周总理的遗志,于是当即表明会尽快寻找到合适撒落骨灰的地点。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晚年周总理

周恩来遗体火化完的第二天,邓颖超到了西花厅的党支部,找到副厅长张树迎和侍卫高振普、赵炜,跟他们商量着怎样抛撒周总理的骨灰。

邓颖超对他们三个人说:“恩来不保留骨灰的请求,已经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今天来找你们,是为了跟你们探讨一下,准备把恩来的骨灰撒在什么地方。”

不过邓颖超却再三强调这件事要保密,不能让人知道总理骨灰撒落地点,这是为什么呢?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邓颖超

因为周总理的一生都轰轰烈烈,受人敬仰,他无时无刻不记挂着人民。所以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很深。

考虑到这些因素,邓颖超怕群众知道骨灰撒落地点后会按耐不住心中的情感在这些地方举行哀悼会,这是周总理不希望看到的,他只想静静地走。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总理

第一处:俯瞰北京

北京上空是周总理骨灰撒落的第一个地方。1919年周总理加入了五四运动。彼时他刚从海外求学归来。

他声援北京学生运动,从天津到北京,宣扬先进的爱国思想,燃起无数中国儿女的爱国梦。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

从莘莘学子到国家总理,周总理经历了许多苦难,可他依旧秉持初心,清清白白地为人民服务,实在难能可贵。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晚年周总理

当天安门广场上空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周总理的命运也与首都北京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之一,无数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重大会议,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

保留团城,移建牌坊,建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等,首都的每一寸土地,周总理都用心血浇灌过。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它代表了我国全国人民,将周总理的骨灰洒在北京,将周总理与全国人民连接在一起。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装载周总理骨灰盒的飞机

第二处: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是周总理骨灰撒落的第二个地方。周总理生前曾说过:

“我一生就关心两件事:一个上天,一个水利”。上天是指航空领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水利则关系到民生。

周总理是一个情系人民的人,在当年,北京的年平均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用水需求,也无法跟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密云水库

身为首都,将来这里的人口一定会越来越多,如果不把水利搞好,那么城市的发展也会被局限。因此修建水库就成了周总理的心头大事。

然而在修建水库时,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密云县地质复杂、勘探困难,为勘选坝址,周总理和水利专家们不止一次地来到密云水库考察。后来据工作人员回忆:

“总理下车后毫无倦意地大步向前走,全然不顾脚下滚烫的一步一陷的沙滩和凹凸不平的乱石堆,只专心一意地远望近观,察看地形。”

凭借着这样一股子劲儿,在周总理的带领下,耗时两年的密云水库终于建造完成,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创举,因此要将周总理的第二捧骨灰洒在密云水库。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73年1月的周恩来

第三处:天津海河

周总理的第三把骨灰撒的位置是天津海河入海口,天津是周总理迈入革命道路的奠基石,对于周总理来说,天津对他意义重大。

因为这里是他和爱人邓颖超相知相恋的地方,他对天津有着别样的感情。

1920年,周恩来从天津出发出国留学,期间给邓颖超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这两位是一对革命夫妻。

周恩来还在信里附赠一句话: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

多年以后,邓颖超看到了周恩来写给自己的信件,足足几万字。让她感动的是,这些信是周恩来写的一封封的家书,除了对自己的关心,还有无限的思念。

信中写道:我是个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说: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说: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对于周总理来说,天津这个地方的意义重大,不仅是他和邓颖超相知相爱的地方,也是是他革命道路的起点。

天津对周总理来说,这里有着太多的牵绊。希望周总理魂归故里,与爱人来生依旧相伴。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总理

第四处:黄河入海口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百姓的母亲河。母亲河的河水,将会浸润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会滋润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物。

周总理曾经在留洋期间曾经写过日记,表达他对祖国母亲河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1948年3月23日,周总理登上了黄河的渡船。他看到黄河两边秀丽的景色,激动的同舵手们握手,还一边说着:“谢谢你们,把我们送进母亲河的怀抱。”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总理

周总理12岁离家,从读书到参加斗争,从未再回家一次。面对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周总理总是深深的愧疚。

繁忙的工作,让他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他死后把骨灰撒向黄河,也算是报答生他养他的母亲。

对母亲的想念一直埋藏在心里,他曾忏悔亲恩未报,而对于祖国来说,黄河正是我们的母亲河,将他的骨灰洒入母亲河,不仅代表周总理,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且也了却了周总理母恩未报的心愿。

所以,周总理的第四把骨灰撒在了滨州黄河入海口。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26年8月8日广东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纪念

伉俪情深

周总理的骨灰洒在了这四处地方,他的去世对于妻子邓颖超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她回想到当年与周恩来初相逢是在1922年的秋天,也就是那年奠定了他们一生的爱情信仰。

两个人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彼时周总理刚从日本回来。这年邓颖超只有15岁,两个人是在学校礼堂认识的,对彼此也都有印象。

周总理温文尔雅又风流倜傥,邓颖超从来没想过两个人能结为夫妻。可缘分总是这么奇妙!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39年,邓颖超、周恩来在莫斯科合影

1920年11月份,周总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虽然两人分隔两地,距离却并没有阻断他们的来往。

在法国学习期间,周总理明确了共产主义信仰,他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必须也要像他一样为共产主义终身奋斗。

1922年的秋天,远在天津的邓颖超收到了周恩来的信。在信里,周恩来向邓颖超表示了自己的爱意,收到这封信,邓颖超万分惊讶。

“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确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恩来在写信

虽然第一次信件没有得到邓颖超的回复,但是周总理是一个一定会坚持到底的人。

在他的坚持下,邓颖超终于相信了周恩来的诚意和对待这份感情的态度。决定是否接受周恩来的求爱前,邓颖超曾征求母亲杨振德的意见。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1925年8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杨振德认为周恩来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她对周恩来的人品、才华充满了欣赏,这样的人若能成为人生伴侣,自然是最好的。

这时,周总理的信件正好寄到,并希望能尽快确定两人的恋爱关系。

邓颖超没有再等待,明确地答应了周总理,并与周总理携手为了中国的发展,奋斗了大半个世纪。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毛主席与周恩来,邓颖超在北戴河留影

结语

春天,樱花流光溢彩,环湖边碧绿的垂柳婆娑多姿,构成了一幅周恩来曾在诗中描绘的秀美画卷——“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建筑为花岗岩贴面,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

1976年周恩来逝世,骨灰抛撒点30年成谜,邓颖超含泪说出其中原因

周总理

周总理生前,他毫无保留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国家和人民,死后,他的遗体又化作一捧黄土,滋养祖国的山川河流。

我们也将会在周总理的润泽下,继续蓬勃地发展中国的未来!当年送别周总理的十里长安街上,已经是十里繁荣,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周总理毕生奋斗的目标如今正如他所愿。

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周恩来总理的遗志继续前行。

白沙垂首,伊洛唔咽!托清风寄去一份哀思,告慰他的遗志:您放心,这盛世如您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周恩来   骨灰   天安门广场   密云   遗志   黄河   年成   天津   遗体   元帅   北京   中国   水库   总理   母亲河   母亲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