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排除“非全日制”?别搞一票否决

日前,多家媒体注意到,山东德州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公务员遴选时放宽学历限制。官方回应称,遴选机关不再对学历性质限制为“全日制”。

上述网友的建议被媒体曝光后,很快便得到不少网民的支持:“遴选条件放宽一点,学历设置成本科以上,不要设置全日制,可以设置学士学位证,让更多的人充分竞争,选拔出品德和能力好的人。”这一说法,其实符合“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标准,也有助于缓解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减少就业与职场中的歧视,为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提供帮助。

公务员遴选排除“非全日制”?别搞一票否决

图片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截图

然而,非全日制的学生尤其是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能否“享受”与全日制学生相同的报考公务员“待遇”,却在舆论场上引发不小的争议。自身是非全日制硕士的考生,自然支持报考条件上的一视同仁,但也有不少全日制毕业生明确表示:两种毕业生的“含金量”不同,不应该获得同样的报考“待遇”,否则就是对全日制毕业生的不公平。

平心而论,两种学生的“含金量”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界定。过去,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确存在“比较水”“给钱就能上”之类的情况。但如今,想被录取为非全日制学生也需要通过统一考试,入学难度虽然比全日制考生低一些,但也有一定的门槛。而且,非全日制学生在就读期间,也要参加各种考试,毕业也需要论文答辩,而且还要兼顾工作,其学习难度与付出的辛苦程度,绝不亚于全日制研究生。

更何况,非全日制学生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能够将工作实践经验与学校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毕业后有所成就的非全日制学生,也大有人在。因此,我们并不能说二者谁比谁更“牛”,简单粗暴地为一个群体贴标签是武断的,也是不公平的。

更加重要的是,从来没有什么法律法规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区别对待。相关部门多次强调,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要反对就业和考试中的歧视现象。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二者“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此前,虽然个别地方招考公务员时,要求考生具备全日制本科或硕士学历,但相关情况一经曝光,往往都会被纠正,不再限制非全日制的毕业生报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尽量减少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才能为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公务员遴选排除“非全日制”?别搞一票否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非全日制毕业生遇到的歧视和偏见,并非只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中。在一些地方的落户方案、人才优惠政策中,也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更加严重的是人们心中的“隐性歧视”,在现实职场中,仍有不少人并不把非全日制毕业生当成真正拥有学位的人,甚至认为这些人就是在“混学位”,缺乏真才实学。

其实,从全面教育的角度来看,非全日制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在更多人之间普及高等教育,进而提升国民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人才后劲。因此,只有真正从人们的观念深处,理解非全日制毕业生取得学位的艰辛,以及其社会价值,改变对非全日制毕业生标签化、偏激式的认识,才能真正改变歧视的情况。(黄帅)

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人民网   含金量   全日制   考生   学位   难度   毕业生   公务员   学历   研究生   来源   情况   标准   人才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