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伍素文)梁俊一今年43岁,在定居内地的时间已有11年了。2003年起,梁俊一离开中国香港,开始了在北京的十年拼搏,是较早北上的香港艺人之一。期间,梁俊一参演了多部内地电视剧,也曾凭《香港大营救》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今年,梁俊一决定长留广州发展,在拍戏的同时,进军直播带货领域。他表示,这是一个新的尝试,直播间可以容纳市面上的所有商品,市场范围比演艺工作广,但也“比拍戏辛苦多了”。
“他们都很喜欢我的港普“
1998年,梁俊一从TVB训练班毕业后与TVB签了三年约。2001年合约期满,梁俊一又在香港院线电影公司陆续拍了9年的电影。2003年,他在广州拍《功夫足球》,因“花弄影”一角崭露头角,从此开始了在内地香港两头跑的日子。
2011年,梁俊一收到北京一家影视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决定长期定居在内地。“对演员来说,北京是一定要去的地方,这里是中国影视文化的中心,基本上所有大型电视剧、大投资的影视电影都会在北京筹备,也在北京开会见演员。”他说。
作为较早扎根内地的香港年轻演员,当时跟他同年龄段回内地发展的香港演员,“十个手指都数的过来”。梁俊一将此视为一个新的尝试,他需要适应不同的地方文化环境,但身为演员工作模式基本上大同小异:跟着剧组在酒店落脚好,接到剧本去做功课,到现场拍完戏再返回酒店。
在剧组拍戏时,梁俊一的港普常常是气氛调和剂。“当时我普通话好差,尤其是讲错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一点反而成为我比较喜剧可爱的人设,大家都很接受、包容我,我觉得很幸运。”
对比两地的拍戏区别,他说:“一般来说,香港拍戏的速度很快,如果戏份比较多,睡觉时间都可能很少。内地的拍摄速度相对慢好多,会有更多时间去让演员揣摩角色,拍出来的效果也会好些。当然,在内地接拍的片酬也会比香港高些。”
他也坦言内地的发展机会相较更大:“其实很多香港演员、导演、制作班底、监制等都希望可以在内地发展。因为大陆取景地方很多,加上团队班底越来越专业,拍出来的质量会好很多。另一方面,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香港投资拍戏的公司就几家,制作出来的作品比较少。内地完全不一样,光一个北京、广州,就可能有上千家制作公司,演员接触到好剧本的机会更多。”
同时他也指出:“现在可能90后、00后的香港演员会有小部分过来发展,但不会很多。第一是年轻,第二因为语言环境,第三,知名度也会有影响。香港新演员到大陆发展还是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能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去年,梁俊一在公司的安排下到佛山参演了《狮子山下的故事》,日前该剧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戏里近40年的跨度,香港回归前后两地的变化,正是梁俊一现实中所经历的岁月。 他结合自身当时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真实情况反应到影视作品里,“生活里的点滴,亦是我丰富影视作品人物内涵很重要的一环”。他说。
港星北上的尽头是直播带货?
今年,梁俊一决定搬到广州来发展。
跟很多同行一样,梁俊一加入了直播带货的大潮之中。现在他的工作除了拍戏,直播工作占到了7成左右。“超出我的想象,”梁俊一说,“比拍戏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
据他介绍,自从起步后,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做直播相关的工作,相当于自己当老板。他需要在每一次直播之前花不少时间去接触厂商、产品,做质检、试用等工作,需要配合不同年龄段的粉丝挑选他认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然后在直播间里推荐。
有网友称,每个回大陆港星的最终归属是直播带货。对此,梁俊一认为,其实可以多方面尝试。拍戏的方向范围一般是舞台剧、院线电影和电视剧,再多就是广告,但直播工作的维度会大很多,市面上所有产品直播间都可以包容,市场范围比拍戏要广泛些。
“我觉得这方面市场很大,对我来说也是新的尝试,等于我是在这里重新开始做一个项目,成为这个项目的老板,要投入好多时间去学习研究如何运营,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而且,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以前拍影视剧可能在首映礼才请到小部分人现场互动沟通,现在可以直接在直播间就可以跟粉丝聊天 互相了解。”梁俊一表示。
不过,他也表示,自己的演戏事业不会中断,近日他又要进新的剧组为下一步剧做准备。对他来说,拍戏和带货是完全可以同步发展的关系。
工作之外,梁俊一自称生活非常简单,只有两三种娱乐,比如健身、看电影、去周边城市旅游。其他生活还是以拍戏的相关工作为主,跟在香港时候的生活节奏一样。自从过来大陆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能每年回香港一两次看看父母。
梁俊一会想起2003年第一次到内地拍戏时的印象:“2003年我去广州拍功夫足球,对内地感觉好陌生,现在回头看广州各方面都发展非常快,无论是经济还是市场,跟10年前完全两个样子,只要愿意回来发展 其实会有发展空间。为什么那么多香港人或者演员、制作班底会比较多去大陆发展,就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可以寻求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市场,可以做出更多好的作品。”
当有香港朋友想回内地城市时,梁俊一都会积极地跟他们分析市场环境怎么样,支持他们回来。而刚来广州三个月的他,则希望未来交满社保后有机会在大湾区城市置业,弥补当年错过的买房时机。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更新时间:2024-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