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春天,正在休假的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接到副部长洪善祥的电话:“家慧,你在哪?”
宋家慧回答:“我休假了啊。我在武汉。”
洪善祥说:“嗯,我知道。不过你得赶紧回来,有急事!”
宋家慧很奇怪,心里想:什么事啊?嘴上回道:“我刚来,从武汉飞南京的机票都买好了,过两天休完假……”
洪善祥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不行,必须马上给我回来,有重要任务!”
宋家慧一到北京就往部里赶,黄镇东部长和洪善祥副部长向宋家慧交代了任务:立即到上海组建一支精干的队伍,准备去土耳其执行拖带“瓦良格”号航母的任务。并提示:对外严格保密,不得扩大知情范围。
宋家慧后来得知,这件事当时在部机关,只有黄镇东部长和洪善祥部长知情。他“失踪”了很长时间,局里的人都不知道局长干什么去了。
2001年4月21日,宋家慧领受任务赶赴上海,参加由国防科工委组织召开的“瓦良格”过土耳其海峡拖带方案咨询会。他在这里见到了国防科工委的马鸿琳、周玉兰,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的胡基政、牟安成,701所上海分部的毛震亚、甄在龙、崔正雄、刘从军,中远公司的陈忠、陈文忠、陈正杰、应颂元和张爱琪。毛震亚和陈忠介入这个项目比较早,对情况比较熟悉。之前,中船重工没有惊动交通部,是直接通过中远公司把他们借调过来的。陈忠原是上海远洋公司安监室主任,已经退居二线,正准备退休。陈文忠年纪稍大,满头白发,已经退休。陈忠和陈文忠都当过船长,对航海非常有经验。
上海会议结束之后,宋家慧就和陈忠等人去了土耳其。
当时救捞局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家里事情一大堆,局长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失踪”了!
宋家慧是大连市人,1953年出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交通部远洋公司工作,28岁任船长,曾任交通部救捞局局长等职。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宋家慧认为,拖航母对于救捞系统和他本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在此之前,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已经拖带过三艘航母,即“明斯克”号、“基辅”号、“墨尔本”号。前两条是从俄罗斯拖到中国深圳和天津,建成了“航母公园”,后一条是从澳大利亚拖到印度的造船厂拆解了。宋家慧本人曾经是我国第一艘超大型油轮“前进湖”号的首任船长,那条船为30万吨级,348米长,而“瓦良格”号,只是比前面那几艘航母的吨位大一点,长度也仅为306米而已。
土耳其方面已经第四次拒绝了中方过海峡的要求,而国家新的应对策略还没有出来,宋家慧和陈忠在伊斯坦布尔基本没事干,土耳其政府没人接洽,国家又不让他们回来,就那么在那儿待着,每天很寂寞,很无聊。
无聊的日子也有令人记忆犹新的事情。宋家慧懂英语,每天都要看看电视台的英语节目。2001年7月13日,电视直播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当会议宣布,由国际奥委会投票选定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宋家慧一个人在房间里嗷嗷地叫着,乱蹦乱跳。时过17年,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手舞足蹈,绘声绘色。
7月底,宋家慧应召回国。8月2日,国防科工委再次在上海召开“瓦良格”过海峡拖带方案咨询会,与会人员和上一次差不多,只是增加了701所的金辅华,711所的李国瑞,交通部上海救捞局的袁国民船长,共计14人,会议讨论了下一步的拖带方案、增加动力方案等问题。
会议讨论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务虚,让大家为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献计献策。
世界上有个国际救助联盟,宋家慧是这个联盟的执委。按照惯例,这个联盟每年要在不同的国家召开年会。2001年的年会由中国担任东道主,在上海举办。8月下旬,宋家慧从土耳其回来,准备筹办这个联盟年会。9月9日,他突然接到北京的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土耳其,参加第二天由土耳其海事局召开的“瓦良格”过海峡问题协调会。宋家慧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从上海飞北京,再由北京飞土耳其。他连家都没有回,下了国内航班,马上转飞往土耳其的国际航班。
他属于持公务护照的免签证人员,可以办落地签证,但是出境时要携带证明信,否则边检不予放行。那天是星期日,交通部的公安部门没人上班,就是上班,时间也来不及。他只能去现场试试再说。他对边检人员说明情况,特别强调:我执行的可是特殊任务。不信,你们打电话。边检人员不信,也不打电话。宋家慧理解,人家有人家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没有证明,不予放行,无可厚非。这时距离飞机起飞时间已经很近了,时间非常紧急。
宋家慧马上给胡基政打电话求援:“胡总,我是宋家慧,我在首都机场,我没带证明信,你赶快帮我协调一下……”
胡基政知道宋家慧代表中方去土耳其参加会议的事,但他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说:“宋局长,今天是星期天,就是找人盖章都找不到。你等等,我想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呢?这个任务的牵头单位是国防科工委,胡基政就给国防科工委的办公厅主任马鸿琳打电话,告诉他宋家慧面临的情况。
马鸿琳说:“我给公安部值班室打电话问问看。”
电话打到公安部值班室,对方说:我们无权处理此事。马鸿琳又给国务院办公厅打电话,秘书立即报告马凯副秘书长,马凯给公安部副部长打电话,公安部副部长给公安部总值班室打电话,总值班室再给机场公安局打电话,机场方面这才放行。一圈电话打下来,也需要不少时间。航班一直在等宋家慧。大约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宋家慧终于乘坐这趟国际航班,按时抵达土耳其,参加了这次专门为“瓦良格”过海峡召开的专家会议。
胡基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国办的支持,宋家慧肯定得误机,那就耽误大事了!”
马鸿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要不是国家行动,谁能办成?”
宋家慧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当时是土航。他们叫我必须这个航班赶过去,任务很重要,不能耽误啊!如果不是国务院出面,那肯定走不了啊!”
那一年的中秋节是10月1日,与国庆节重合。宋家慧出境前特地带了几盒中秋月饼。在土耳其,他专门带着月饼到海事局局长卢汉办公室拜访,他对卢汉说:“月饼,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吃的。按照中国的传统,中秋节时,不管天涯海角,一家人都要团圆。月饼是圆的,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希望在中秋节之前,把船放行,我们回去和家人团圆。”
卢汉说:“我看你在土耳其和我们团圆,不是很好么?”
土耳其有海事署,还有海事局,宋家慧经常打交道的就是海事局了。海事局局长就管这条船。他不点头,一切白搭。当然,他也不能自行做主,他的上面还有海事署长穆斯塔法,穆斯塔法上面还有国务部长米扎依鲁等人。
宋家慧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不过是借中秋节的话题聊聊天儿而已。
9月11日,宋家慧陪同土耳其的船检人员一起到“瓦良格”船上去查看情况。乘拖船返回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一个土方船检人员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打开手机视频,对宋家慧说:“宋先生,纽约的世贸中心被炸了,起码有5万人死亡。”
宋家慧一听,脑袋都大了。那个世贸中心,他1993年去过,还在104层照过相。
9月18日,马鸿琳和胡基政抵达安卡拉。几天之后,马鸿琳、胡基政等人转移到伊斯坦布尔。拖带“瓦良格”过海峡前方领导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当时的会议特别多,白天开,晚上也开。每天晚上马鸿琳还要向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汇报情况。宋家慧从远洋公司借来一辆“欧宝”牌汽车,他亲自给马鸿琳当司机,拉着马鸿琳到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发电报。宋家慧没有土耳其驾照,因为没有司机,只好自己开。警察倒也没查他。
从宾馆出来,是一条单行线。一般他都是按规定行驶,有一天他逆行,被警察拦住了,要他出示驾照。警察一看是中国驾照,也没说什么,把驾照还给他,让他走了。据估计,几乎伊斯坦布尔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中国人是来拖航母的,也就不跟他们计较了。
经过中方的外交努力,土耳其政府于2001年8月25日宣布同意“瓦良格”过海峡,但是提出了20条附加条件。
宋家慧认为,这些条件很多是非常苛刻的。比如,两条拖船就足够了,土方却要求必须有16艘。尾部拖轮本来说8000匹马力就够了,结果又要改成16000匹马力的。
各种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前方领导小组通知土耳其海事局,请他们前来检查验收。
10月9日,土耳其政府组织了庞大的专家队伍上船检查验收,海关、引水站、海事局等部门来了18人,另外还有土耳其7家电视台的21名记者,乘坐一艘大型拖船,浩浩荡荡登上“瓦良格”号。
唐士源安排人积极配合,把所有的临时设备都开动了。土方的验收组组长叫沙英,是船舶检验专家,每台机器他都亲自操作。他对中方的工作很满意。
10月22日,宋家慧和唐士源分别率领自己带来的部下上船,要进行试拖。大家上了船就没下来。
在第一次模拟试验结束之后,一连刮了几天大风,拖船不敢出海,飞机不敢飞行。无法进行补给,也无法将“瓦良格”上的人接到拖船上去。航母上一共有30多人(交通部的船员18人,大连造船厂的专家9人,另有翻译、摄像共4人),食品和淡水都用完了,不知大风还要刮几天,船上生计成了问题。
唐士源向陆上的指挥部求援,指挥部联系拖船,拖船公司说,风大浪高,拖船根本离不开码头。联系直升机,直升机公司的几位飞行员都说风大飞机小,不能飞。一位62岁、有7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听说有30多个中国人喝水困难,主动要求驾机送水。
老飞行员驾驶直升机穿过层层乌云,迎着八九级大风,摇摇晃晃地向“瓦良格”飞来。一会儿被气流冲上高空,一会儿又被气流压向海面,几乎要扎入水中,航母甲板上的人都为飞行员捏了一把汗。
直升机终于摇摇晃晃地降落在航母甲板上,为保证直升机旋翼不因大风而发生与直升机尾梁或机体的触碰,直升机驾驶员始终保持一定的直升机旋翼的转速。唐士源指挥十几个人迅速冲到直升机旁边,迅速卸下淡水,一共有15桶淡水,每桶5公斤,等把最后一桶水卸下来,老飞行员一挥手,把控直升机的十几个人同时闪开,“小蜜蜂”像一片小树叶一样,忽地飘上天空,瞬间就不见了踪影,消失在黑海上空黑压压的云层里。
大家在心中默默为老飞行员祈祷,希望他返程平安。
大约过了40多分钟,指挥部来电:直升机安全返航。大家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后来得知,指挥部为租用直升机花了1500美元,由此算来,每桶水的运费是100美元。有人开玩笑说:“这水可是金水啊!”
2001年10月31日,中方得到土方通知:明天可以过海峡。已经在船上待了八九天的宋家慧和唐士源等30来人,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不仅意味着船上的苦日子就要结束了,也意味着在黑海上漂泊了502天的“瓦良格”终于可以“回家”了!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耳其海事部门从凌晨开始暂时关闭了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瓦良格”号航母单独通过。
上午8点,晨雾散尽,“瓦良格”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0艘拖船和12艘引水、救生、警卫、消防船的簇拥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11月1日下午2时30分,“瓦良格”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弯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
根据土耳其海事局的规定,为了航行安全,大型船舶要在日落前驶出达达尼尔海峡。这个海峡30多海里,根据“瓦良格”船队的航行速度,起码要预留5个小时的航程。如果太阳下午5点落山,那么船队就得在中午12点之前进入海峡。
宋家慧从“瓦良格”出海峡时就开始测算,船队的航行速度是7节(海里/小时),11月2日中午12点应该能到达达达尼尔海峡入口。他想,必须一次通过,否则船队就要在马尔马拉海滞航,等待第二天再过。多停一天,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再说天气也不允许,大风就要来了,过海峡风险更大。
1984年,宋家慧当船长的时候就驾船去过黑海,对黑海的风季比较了解。每年冬季,从西伯利亚下来的高压气旋形成的“反气旋”大风非常厉害,最大风力可达11级。“反气旋”是和台风的气旋正好相反。台风的气旋是从外往里旋,它是从里往外旋。轮船在海上,要充分了解风的状态,才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宋家慧深知“反气旋”大风的危害性,因此十分关注船队的行速,务必要赶在大风到来之前,驶过达达尼尔海峡。
11月1日的夜里,宋家慧因为激动,也因为心里有事,他一直没有回舱休息。他和上海集装箱公司的年轻船长孙飞在航母甲板上聊天。半夜12点,宋家慧突然感觉航母的航速有点慢,就跑到船尾认真观察。
当时跟随航母的有三艘拖船,英国拖船担任主拖,荷兰拖船在后面顶着航母航行,俄罗斯拖船负责在出现意外情况是进行拉拽。
宋家慧走到船尾,发现荷兰拖船不但没有顶着航母,还变成了被拖物。荷兰拖船从船长到船员,大部分是菲律宾人,他们私下消极怠工。
宋家慧当时心里非常着急,想要跳到荷兰拖船上看看怎么回事。
荷兰拖船虽然号称8000匹马力,但是在巨大的航母面前,显得非常渺小。航母的船尾距离拖船的船头相差好几米。好在航母后面有几个橡胶柱形大碰垫,可以抱住碰垫下去几米,然后再往拖船的前甲板上跳。
宋家慧心里只想一件事:再这样慢腾腾地航行,肯定过不了达达尼尔海峡了!
他抱着橡胶柱形碰垫下了几米,在距离拖船甲板将近两米的高度纵身一跳,“嗵”地落在甲板上。甲板上有水,他滑了一个跟头,还好,凭借他在船上多年当船员的经验,很快就站稳了身子。
宋家慧和孙飞摸着黑,登上了驾驶台。宋家慧注意到,驾驶台上有两个人,正在那里聊天。两台主机的车钟把手,一台处于“停止”位置,一台处于“前进一”位置。正如宋家慧所料,拖船不但没有起到“顶航”的作用,还加大了负荷,降低了航速。
宋家慧大怒,大声用英语吼道:“你们为什么这样干!”
对方一看被人现场抓到了把柄,自知理亏,连忙把两车都推上去了。
宋家慧严肃地教训了对方,然后和孙飞一起按原路返回航母。
荷兰拖船作弊被宋家慧发现以后,对方再没敢偷懒耍滑。船队恢复到7节左右的速度,于11月2日中午抵达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得以顺利进入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长61公里,宽1.3公里-6.4公里,水深57米-71米。海峡两岸多是悬崖峭壁,地形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月2日傍晚,“瓦良格”安全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爱琴海。
下午,风力加大,船上人员根据指挥部指示,开始为下船做准备。下午4点半左右,中方人员准备下船。这时天色渐渐开始黑了,宋家慧手举一只红色的火炬状的救生灯,大声呼唤道:“大家跟我走!”这一刻,他就像是这艘航母的舰长。
大风里,黑夜中,那个红色的救生灯,不仅是大家行动的方向,更给人一种信心、意志和力量。
30多人集中到后甲板上待命。由于风大浪高,舰艉的24000匹马力的俄罗斯拖船无法脱缆。天色越来越黑,风浪越来越大。中方要求土耳其拖船从中部靠上,对方说,靠不上。中方建议,将拖船艉部靠在航母右舷飞机平台处,船长答应试试看。
一试,成功了!大家迅速从后甲板转到中部,先把随身携带的物品放上拖轮,人员顺着五六米高的软梯,一个一个慢慢地下。人挂在软梯上,本来就悠悠荡荡,在被大风一吹,摇摆更加厉害,胆子小的人,估计会吓破了胆。好在大家都在船上或者船厂干过,身手比较矫健,很快就下到了拖船上。
宋家慧最后一个下船。当他登上拖船的驾驶台,看见拖船的船头缓缓离开“瓦良格”号航母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心中感慨道:终于离开了“瓦良格”,这个任务算完成了!
从春天接受任务,到今天把“瓦良格”拖过土耳其海峡,宋家慧曾经往返5次土耳其,在土耳其住了将近5个月。这5个月,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3个月后,历尽坎坷“瓦良格”于2002年3月3日靠上大连港码头。
国防科工委给参与“瓦良格”项目的全体人员发了一封表扬信,至今宋家慧还保留着这封表扬信的复印件。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重要历史文件。
(作者为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忠效
更新时间:2024-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