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纠错”第一人,16年打了22场官司,只为给孩子一本好教材

一场由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的风波让人们重新审视起面向千千万万儿童的课本来。打开各个自媒体平台,关于教材的讨论可谓是铺天盖地,而且大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势,不断有关于教材,儿童读物的问题被扒出来,出现的问题可谓是触目惊心,让人匪夷所思。

“教材纠错”第一人,16年打了22场官司,只为给孩子一本好教材

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这些教材和读物的问题是今天才出现的吗?引发争论源头的数学教材使用的年头可是不短了,那以前为什么就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呢?

以前大家不关注教材内容并不是因为觉得不重要,而恰恰是因为教材太重要了,人们才觉得自然会有相关部门和专家严格审查,不需要我们小老百姓去操心。就算是有人发现教材中的插画丑陋,觉得不妥,也只会觉得可能是自己的审美和专家不一样,不会轻易去质疑教材编排出现问题。

“教材纠错”第一人,16年打了22场官司,只为给孩子一本好教材

当然,这么多年来,也不是没有人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过质疑。随着这教材热度上升,一个叫彭帮怀的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是一个个子不高,微胖,常年戴着近视眼镜的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他一直密切关注这小学教材,用近乎洁癖的目光,从国内几家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学教材中,发现了数百处的“瑕疵”。

为了让出版社改正教材中的问题,他无数次写信给相关出版社的总编,责任编辑等写信,希望能得到重视,希望教材中的瑕疵能够得到修正,但是信件却如泥牛入海,一点浪花都没有,教材中的“瑕疵“依然存在,没有人理会这个行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材纠错”第一人,16年打了22场官司,只为给孩子一本好教材

2010年,彭帮怀以“”教科书达不到国家标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为由,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但是不久之后接到通知,诉讼请求被驳回。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教材体系,这条路当然很艰难,个人的力量显得太渺小了。

2017年,彭帮怀在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又发现了多处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低级的错误,比如把“沐浴”的“沐”字写成“沭”字,“佳肴”的“佳“写成“嘉”等。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教材,居然出现这样常识性的笔误,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教材纠错”第一人,16年打了22场官司,只为给孩子一本好教材

为了促进教材规范化,他又打起了官司,只不过这一次的结果也不例外,官司没有打赢。人民教育出版社认为,彭帮怀指出的问题,真正属于硬伤的不多,如果确实是知识性的硬伤,出版社会在新版教材中进行修订。

这些年来,教材中一些所谓的“非硬伤”的错误实在让人啼笑皆非,韩愈的生卒年月被搞错,导致这位伟大的诗人只活了15年;在课文插图中,荀子和两个小孩对坐,面前赫然摆着纸质书,可是纸是东汉时期才被发明的,那个时候看得应该是竹简;至于插图中屈原,祖冲之衣襟被穿反,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写成“我寄悉心与明月”等,对于出版单位来说,更是“小问题“了。

“教材纠错”第一人,16年打了22场官司,只为给孩子一本好教材

只是,教材本来就应该力求严谨,这样的常识性的错误经不起推敲,向学生传达了错误的知识理念,这绝不是小问题!16年来,为了促进教材的规范,彭帮怀打了22场官司,他认为:教材出错,是一种文化丑陋。

彭帮怀十几年如一日给教材“挑毛病“的事情很多人不理解,骂他是“异类”,但是她始终坚持,并自嘲地说道:“我这辈子跟教材杠上了“。世上的事,就怕认真,教育无小事,教材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大家都能有这股子较真的劲头,教材又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瑕疵“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官司   屈原   泥牛入海   教材   挑毛病   笔误   常识性   瑕疵   丑陋   明月   年来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错误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