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2014年6月,正值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迎着初夏那股温润的江风,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身材高大挺拔,理了个利索的陆军装短发,身穿黑色的西装,眉眼间,特别像黄埔军校的另一位故人。

他就是蒋介石的长曾孙—蒋友松,蒋家第四代成员。他看着洁白的牌坊上方悬挂着“陆军军官学校”,后面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和高大的深棕色木门,这场景一如军校刚刚成立之初。

跟着讲解员慢慢走进学校,蒋友松发现:在这里,他听到了小时候培养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看到了一些出现在家中的老照片里的房间摆设。

虽然蒋友松从没在大陆生活过,但是在这里却找到了相似的规矩和场景,这交错的奇妙的感觉,不禁让他感慨万分。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参观黄埔军校,回忆昔日家规

6月13日,蒋友松在众人的陪同下,到达了黄埔军校。正值壮年的他,无论神情和外貌,都和蒋介石很相像,只是身形比蒋介石更壮,路人纷纷猜测,他是蒋介石的后人。

他们跟随着讲解员,走进了学校,学校有四排房舍和三条主要通道,房舍由走廊连通,分上下两层,深色的廊柱,纯白的墙面,每个房间都有通透的大窗户,既明亮又通风。

虽然这是旧址修复,真正的建筑已经在1938年遭日本战机炸毁了,但1996年的重建是按照“原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换句话说蒋友松现在看到的军校,和原军校相差无几。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随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二楼,这里更多的是复原黄埔军校的旧样。简单朴素、井井有条的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图书室……讲解员带领他们穿梭其中。

到了学生饭堂,这里复原了以前的陈设:室内放着十几张正方形餐桌,餐桌四边各放着两把木椅,一桌坐8个人,桌子正中放着陶瓷茶壶,鸡公碗,饭碗和竹筷子。两侧的门全部打开,光亮又凉爽。

讲解员介绍道:当时,黄埔学生和长官一起吃饭,每当长官放下筷子,学生们也要马上放下筷子离开。蒋友松听完,若有所思,不禁说道:“家里规矩也这样,长辈放下筷子,我们就要结束就餐离开桌子”。

为什么会有种奇特的规矩呢?这其实是要培养学生严守纪律、服从指挥的观念。当时,军校学生来源复杂,文化程度不一,要让他们在短时间成长起来,除了繁重紧凑的课程之外,就是通过异常严格的时间管理来锻炼他们。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黄埔学生何崇校回忆:早上一听到军号声,3分钟内必须完成起床、穿衣服、打绑腿;10分钟内要吃完早饭,但广州天气十分炎热,早上吃热乎乎的稀饭,“烫得大家嘴直歪”。

没想到,黄埔军校这严格的规矩,漂洋过海,一直延续到蒋友松这一代。

随后,他们又来到校长室,蒋友松指着室内,和身边的人说道:“小时候家里就有这样的照片”,屋内的圆桌上,铺着当时流行的白色蕾丝桌布和一瓶盛开的花,房间深处的衣架上还挂着一件军绿色的外套和军帽。

最里头的办公桌也很独特,乍眼一看以为是钢琴,但实际上是一张叫“秘桌”的写字台,两侧都有扇形挡板,可以遮住别人的视线,防止偷看;当离开座位时,还从上侧把圆弧型的盖子拉下来,把书桌关上,保密机密文件。

墙上挂着第一期黄埔军校的学生名录,姓名和籍贯都十分详细。讲解员介绍道:当时,黄埔军校招生,校长蒋介石会亲自面试他们,问学员来这里的目的、志向等。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蒋友松一边走、慢慢地浏览,一边仔细地听讲解员的介绍。校本部一楼展示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现存只有9张、最早期的毕业证—第一期学生潘学吟的毕业证,另外还有各种证件、文件、军服、日用品等历史物品。

还有一张照片,引起了蒋友松的注意,上面印了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情形,孙中山和蒋介石都出现在照片上。他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并在照片前留影。

参观结束后,蒋友松感慨良多,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黄埔军校,其中的场景和军规,却又似曾相识,让他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不过,在蒋友松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军人或者政客的影子了。

现在的他,更像是一名普通的游客,给人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虽是蒋氏后人,却低调生活,远离政坛

大江东去,以蒋介石和蒋经国为核心的蒋氏一家,在台湾的政治影响力,从只手遮天到日渐凋零。到了蒋友松这一代,直言“不会从政”。

一直以来,蒋友松行事低调,除了必要的行程,他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和发表讲话。和同一辈的蒋友柏、蒋友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的人生经历,则解释了他为何如此低调。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一)一张政治目的的全家福

时间回到1973年,蒋家迎来新生命,他就是蒋友松,蒋经国的第一个男孙,蒋介石曾孙,蒋孝武和汪长诗的第二个孩子。全家上下不仅充满了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外,还暗暗打着政治算盘。

当时,蒋介石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外界的人都虎视眈眈,暗流涌动。怎样才能打消外界的各种疑虑?蒋家人想到一个办法:让蒋介石出现在镜头前。

于是,蒋家公布了那张经典的全家福:蒋介石坐在轮椅上,怀里抱着蒋友松;宋美龄坐在他身边;蒋经国站在另外一边,暗暗地扶着小婴儿;身后是一大群家人簇拥着。这四世同堂的画面,暗示着一切都很好。

的确,这张照片在短时间内帮他们实现了这个政治目的,让外界以为蒋介石还很健康,维持了蒋家在台湾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但实际上呢,蒋介石已经病重,手臂的肌肉开始萎缩、没力气,很难稳稳地抱着小曾孙,全靠蒋经国在旁边扶着。谁能想到,蒋家能把一个小小的婴儿当成政治道具,把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当作烟雾弹。

不过,照片终归只是照片,不能扭转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两年以后,蒋介石还是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8岁。此后,蒋家的政治影响力开始出现松动。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二)父母离婚,四处漂泊

转眼又过了好几年,蒋友松的母亲—汪长诗意外地提出了离婚。原来,两人本就性格不合,再加上蒋孝武花心又倔强,汪长诗甚至使出了向蒋经国告状这招,都没办法改变蒋孝武。她心灰意冷之下提出了离婚。

离婚后,汪长诗带着大女儿蒋友兰和小儿子蒋友松,辗转到了汪长诗成长的地方—瑞士,定居生活。事已至此,蒋孝武还是不为所动,还是蒋经国出面,辛辛苦苦把蒋友兰和蒋友松带回到台湾。

但是,两姐弟仿佛命中注定要像漂萍一样。没过几年,就“江南案”的波及,和父亲蒋孝武一样,去了新加坡生活,并在当地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暴露身份,姐弟两分别化名为“汪琳”和“汪铭”,登记学生名册,很长一段时间里,同学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蒋介石的后人。

这个习惯还延续了很久,他说他刚到美国的时候,名片上都没有中文名字,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蒋家后人。就连宋美龄也嘱咐他,要取个英文名字,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世,以便在美国安心读书生活。

话说回来,蒋友松在新加坡高中华人学校毕业后,计划到瑞典求学。不过,他最后听从了大长辈宋美龄的意见,于1992年,赴美攻读经济学,并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学位。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三)蒋家的衰败与蒋友松的决定

在这段漂泊的日子里,其实整个蒋家也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因为“江南案”的影响,蒋经国宣布不会安排蒋家人接班,这意味着蒋家第三代中最有力的接班人—蒋孝武的政治前路,彻底被封住了。到了1988年,蒋经国去世,蒋家在台湾的政治地位,不复往日。

更残酷的是,3年后,也就是1991年,蒋孝武因慢性胰腺炎在台湾病逝,年仅46岁,是蒋家第三代中最短命的男子。当时的蒋友松,还不满18岁。当他赴台奔丧的时候,各位都很关注,蒋友松会作何选择。

面对传媒,蒋友松坚称:“蒋家第四代不会从政。”,并透露其曾祖父蒋介石、祖父蒋经国和父亲蒋孝武毕生投身政界,他希望第四代完全脱离政坛,他和姐姐蒋友兰才决定攻读经济学。

此后,蒋家人就不再踏足政坛,转向低调过生活,学习如何当一个平凡人。尤其是蒋友松的姐姐—蒋友兰,自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生活,再也没出现在报刊中,成为第四代最神秘的一位。

蒋友松的前半辈子,和整个蒋家的浮沉息息相关,颇有一种“台湾贾宝玉”的感觉,蒋家也如同贾家一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清净”。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四)娶妻生子,远居海外

但和贾宝玉相比,蒋友松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一生中的最爱:徐子菱。

说来有趣,其实蒋友松和徐子菱识于微时,但连徐子菱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蒋友松的背景,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与他认识、交往。

徐子菱温婉端庄,颇有母亲汪长诗年轻时候的气质。她的父母在台湾经营建筑生意,家境殷实。再加上她本人聪慧努力,也有加州柏克莱大学硕士学位。可以说,和蒋友松十分相称了。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蒋友松确实也很喜欢徐子菱,说她具有“大智慧”,做人处事稳重,又有爱心,非常热心教育工作。

他们在大学相识相恋,走出校门后,又经历了爱情长跑,于1999年订婚,于2002年7月末正式结婚,是蒋家十多年来难得的喜事。

当时,蒋家后人纷纷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婚礼,双方亲友约有260人出席。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宋美龄和远在台湾的奶奶蒋方良也隔空为两人送上祝福。

婚礼中西合璧,先有牧师征婚及祝福,随后新娘子按中国习俗向长辈敬茶。难得的是,鲜少露面的母亲汪长诗和姐姐蒋友兰也出席婚礼。

婚后,蒋友松继续从事金融风险投资的工作,太太徐子菱则从事教育工作。2003年的5月,他们的大女儿约瑟芬出生,宋美龄升级为太祖母,见证了五代同堂。

后来,他们又诞下一男一女,一家五口。但由于蒋友松保护得很好,三个孩子极少出现在媒体前,几乎从未曝光,比他们的爸爸还要神秘得多。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卸下光环,重新回归寻常人家

与后来再认祖归宗,最近声名鹊起的蒋万安不同,蒋友松是一直伴随着蒋家权力核心起起落落的第四代,是亲身经历过所谓的“贵族生活”的“松柏常青”。

虽然有“蒋万安”这个名字,但和“松柏常青”这四位后代,还是有区别的。就连蒋万安自己都不愿多谈身世。

虽然蒋友松不是第四代的话事人,但是第四代的众多成员的一个缩影:不问政事。

在第四代里,大多都是从事商界,也有投身科技界和艺术界的。虽然堂弟蒋友柏曾经想过选读政治学,但是其父蒋孝勇反对,而蒋友柏和父亲的感情很好,所以听从他的意见。最后,蒋友柏有了自己不一样的、不涉及政治的人生经历。

或许是见证过爷爷蒋经国的独揽大权,也见证过爸爸“孝字辈第三代”的荒唐往事与仓皇结局,蒋友松及其后辈才真正懂得放下蒋家人的光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长相酷似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参考资料:

1,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将临,蒋介石曾孙参观旧址 广州日报2014-06-13日

2,蒋友松期待军校展览更全面 大公网 2014-06-13

3,第四代:走自己的路 《看历史》 2012年04期

4,蒋经国长孙在旧金山娶妻 宋美龄遥送祝福 2002年 南方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黄埔军校   曾孙   蒋介石   目的   讲解员   长诗   军校   后人   规矩   长相   蒋经国   家人   我家   政治   照片   学校   学生   蒋友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