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今年的本科生不知道造了什么孽,在经历了“天临四年”后,他们终于喜迎来了所谓的“卢雷元年”。


事情是这样的:


男演员翟博士曾以一句不知知网为何物,让大学生将2019年尊称为“天临元年”。


大概是被这种牺牲自己洗涤学术圈的行为打动,两位远在西安某大学的女生——卢同学和雷同学,决定如法炮制。


3年后,这两位同学果真找人代写了毕业设计。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而在与枪手的对线中,她们表现出来的姿态之桀骜不驯,言辞之犀利强硬,更是让全国网友深深折服。


由于觉得她们的功绩更胜前辈,大家决定正式将“天临四年”改名为“卢雷元年”。


段子手戏称为“卢雷之变”。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这两位女生的脑回路有多清奇呢?


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还以为它被曝光,是因为枪手不守信用敲诈买家——不加钱就让她俩毕不了业。


但我万万没想到,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都比不上这俩新时代买家内心的反抗精神。


现实居然是她俩一波骚操作,对枪手发起了反勒索


不仅在制作毕设的过程中,一再给枪手加要求但不加钱,还在东西做完后,以向交易平台举报为由,威胁枪手退款。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众所周知,作弊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一般不被敲诈就烧高香了。


但这两位买家呢,“我要拿自己的把柄威胁你!”


好家伙,我看完直呼好家伙。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可以纳入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枪手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经不住对方敲诈夺命催,他回了个“稍等”,然后反手就把这俩挂上了学校贴吧。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这神帖一出,直接就给干上了热搜,至此上演这轰轰烈烈的卢雷事变。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以一己之力将事情推到风口浪尖,已经让剧情到达高潮。


可更精彩的是,事情暴露后她俩还跑去找枪手哭诉,质问对方为什么要毁人前程。


“你只是经济损失,我们可是毕不了业啊。”


这种去厨房把锅砸了,还怪灶台做不出饭来的行为,翟天临看了都得直呼内行。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然而,正如老艺术家陈佩斯所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吃瓜群众很快就笑不出来并开始口吐芬芳。


因为目前,该校已经发布官方声明“暂停两名同学的毕设答辩”


但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逼起整所学校毕设严查。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有自称卢雷校友的网友爆料,目前该校计科答辩已经开始严查,挂人率直线飙升,其他院也重申毕设和代码:


“本校学子将永远铭记她们二位。”


不仅是该校进入后翟天临时代,其他各大省市的高校也召开起大会,准备重新进行答辩和软硬件验收。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有人称这一波下来,甚至已经殃及到了研究生。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而要数最倒霉的,还得是“天临元年”本科毕业,又赶上“卢雷元年”专硕毕业的人。


这边建议出门左转直冲彩票店。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为啥反应都这么激烈,难道大家的论文都是买的吗?


一些正直的网友表达了不理解。


其实和买不买没半毛钱关系,关键是翟天临事件后,全网都染上了一种翟天临PTSD


就好比一个遭遇过车祸的人,活是活过来了,但当他下一次过马路时,再听到近距离的喇叭声,还是会被吓得直发抖。


现在卢雷就是那个喇叭,吓得人当初被翟天临支配的恐惧纷纷涌上心头。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三年了,大家真的疲了。


但据我观察,让人深感愤怒但无力扑腾的疲倦感,不止来自于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的生理重压。


翟天临事件刚爆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这将带来整个学术圈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学子的知识水平突飞猛进——结果呢?


压力一层层传导下面,落到末端的大学生身上时,大家猛然惊醒:


说好的荡涤学术不端,最后只有我这普通学术垃圾受伤的世界完成了。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一切似乎都是从造假丑闻爆发后,各学校不约而同的妙招开始的:


降低查重率。


据了解,2018年以前,也就是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还没爆出的时候,毕业论文的查重率大部分还都在30%。


然而2019年以后,为了严打水分,这个标准就一降再降,降到了15%,甚至10%。


有人以为自己学校5%的查重率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学校大笔一挥,硬生生就给改成了3%。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这当然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但论文查重系统暴露出的荒诞,及其带来的一连串新的麻烦,却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三年,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几乎都遭受了无差别的扫射。


有中文系的学生爆料,毕业论文研究的杜甫,结果杜所有杜甫的诗歌名称被标为重复。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学法的同学不能再随便引用法条;


学历史的不能复述近代史、当代史;


学医的连高血压用药都能给你全篇飘红……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超低的重复率成了唯一的标准,以至于博士生都不堪其扰:


随随便便一查,重复率就高到没边,为什么?


因为重的就是自己本科时写的论文啊!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via @SeokMau


总之,所有学术名词、名人名言、数据资料、计算公式,统统逃不过被揪出来的命运。


甚至在致谢里写上导师名字,都能被打成抄袭。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严抓毕业论文,本来是为了防抄袭、去水分、搞创新。


但落到资历最浅、连学术的门都没摸到边的本科生头上,什么创新水平,大家都心知肚明。


有个段子叫你问本科生:吃的什么宵夜?


答:自己的菜配上自己的水。


多少本科生的论文在导师眼里,根本就是一堆shit,真要细究起来几乎都要打回。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别说创新了,在不少教授看来,本科生压根儿都没有写论文的必要。


之前首都经贸大学有位教授建议取消本科论文,还上过热搜。


在她看来,除了那些想读研的以外,多数本科生毕业季都在忙着焦头烂额地找工作,对论文也不走心,写了也没意义。


意思是本科生论文答辩,本来就是走个形式。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以往大家答辩能顺利通过,全靠导师们宽宏大量。


很多人只要不抄袭、不败坏学术道德,老老实实按流程走完,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翟天临炸雷后,这个心知肚明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了。


不仅犯错误的不能再蒙混过关,所有没藏什么坏心眼的学生,也都成了不堪其扰的人。


查重已经不再是手段,成了目的本身。


到后来,甚至还衍生出了比机器查重更不科学的东西:


人为盲审。


在翟天临事件爆出前,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是不用抽查的,等于你只要过了导师那关就算成功了。


但翟天临之后呢,不仅研究生,连本科生的论文也要全国抽检,部分学校还安排了四层检查。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校方会把你论文的作者名字和学校给遮掉,然后送去其他学校给其他老师看。


如果他们认为你这写得不行,就会打回来让你重写。


人为盲审更离谱之处,在于主观性太强。


不少人的论文送过去后,有老师说你90分,有老师却打出60分。


标准太僵化,陷入机械的修改,头疼;


标准完全不统一,也头疼,因为你都不知道上哪儿揣测对方的心思。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对论文研判越收越紧,浪费时间的细节越来越多。


近三年的毕业生就像进入了循环,所以“没有人年年都骂翟天临,但年年都会有人骂翟天临“。


现在又半路杀出个卢雷,把范围扩大到了多见于理科生的毕业设计。


如果真引起了更大范围的毕设严查,无疑将给这届学术垃圾们雪上加霜。


你说害怕不害怕?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文凭贬值那一套,谁都知道。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本科生的水平,岂是一场论文严查能解决的?


然而,一届届学生都在忙着奔前程,大家也只能忙着追求一个短期见效。


不就是查重吗?中国人民最大的智慧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惯了风风雨雨的莘莘学子,深知论文里不能有弄虚作假,就像宿舍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


没啥不能琢磨出来的奇淫巧技,毕业生们于是倾尽毕生所学。


把“谢谢”扩写成“谢谢,你是个好人”,把“我国”改成“我们国家”。


每段修改一两句,通篇下来就完成了量变到质变。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在扩写这件事上,更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鲁迅大师:


原论文: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


一改: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二改:我家门前种了两棵结果子的树,一棵叫做枣树,另一棵,也叫枣树。


三改:我家门前有两棵树,结了茂盛的果子。左边那一棵是枣树,右边那棵长得和左边很像,你猜怎么着我的老baby,居然还是枣树,这不巧了吗?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尽管一波下来,整篇论文已经改得面目全非,自己都认不出来。


但谁说忒修斯之船就不是原来的船了呢?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所以可以理解,如今的“卢雷事变”炸起万千学生的恐慌,本质上就是一种“又来了”的疲惫。


心理的疲惫胜于生理的煎熬。


要是疲于醉心学术、提高个人科研水平与写作能力,也就罢了。


毕竟宽进严出的大学确实可能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于社会而言,谁不希望高等教育的质量配得上它名字的开头二字呢。


但偏偏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


真能做的都做了,时间精力却好像没有一处花在了有性价比的地方。


更何况,该漏网的鱼,似乎还是总有办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在卢雷事件的评论区底下,很多人对找枪手见怪不怪


谁都反感作弊的人,但仔细想想,学术不端滋生了黑色产业链,难道真是第一天的事吗?


翟天临也好、卢雷也罢,恐怕都只是学术不端链条上的几只蚂蚁罢了。


只是一个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领的是高阶玩家的本子。


另一个是在二手网站上找枪手,算是贫民窟自助版。


闹了三年,有门路的依然有门路,有贼胆的依然有贼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办法蒙混过关。


最后倒霉的,可能就只有大多数不得不削足适履的学生。


当然,总会带来一些改变的不是吗?


比如查重生意,大概又要迎来新一波蒸蒸日上的好机会了。


这丑闻一爆,大学生的血压又飙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枣树   不端   元年   枪手   丑闻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导师   血压   门前   我家   学术   水平   事件   大学生   学校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