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苏联在1941年执行大雷雨计划,主动进攻德国,会怎么样?

大雷雨计划如果付诸实施,那么二战的性质和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个设想成立之前,德国是赤裸裸的侵略者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当时的欧洲大国中,除了英国,只剩下苏联,而当时的英国已经困守英伦三岛,基本没有与德国作战的能力;当时的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盟国关系。

假设苏联如期实施大雷雨计划,对德国发动突然袭击,首先是破坏了盟约,德国有借口对苏联进行舆论上的谴责,其次,苏联变成了侵略的一方,德国成为了受害者,就算德国本身就是非正义的一方,但是苏联侵略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英美的态度,更多的是坐山观虎斗,坐看俩个大国互相消耗,坐收渔翁之利。英美与德和解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这不光是意识形态的差距,更多的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法西斯政权根本上与英美民主制度是不同的,美国的《租借法案》也不会作用于德国,美国要的是苏德互相消耗,况且以当时美国的正义性,根本不会与德国进行军火贸易。

从战场形势看,和史实上德国突袭苏联一样,德军基本都是进攻态势,没有防御态势,苏军的突然突袭会让德军措手不及,短期内损失巨大,甚至会从西线和其它占领区调兵支援东线。但当时的苏军刚刚经历过大清洗,即使占据兵力优势,在广阔的大平原上与机械化的德军作战,仍然讨不到多少便宜,当时的苏军与德军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层级,无论是将领的指挥水平,军事才华,还是士兵的战斗素质和纪律,都不能与当时作战丰富的德军相比较,长此以往,处于进攻态势的苏军难以与德国匹敌,最终会败下阵来。

大雷雨计划如果真的实施,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会走向何方,恐怕不是我们当今所了解的二战历史了。




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1941年6月,部署在苏德边境的苏联军事力量的规模和质量都远远超过德国:军队数量,苏军是德军的1.6倍;军事装备的对比:坦克,苏联是德国4倍,其中有一半坦克的质量与德国最先进的坦克相当;大炮,苏联6万门,德国4.3万门;战机,苏联1.9万架,其中起码有将近4千架战斗机的性能与当时德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机M-109不相上下,而德国用于进攻苏联的战机只有1830架,其中先进战机M-109只有500架,其他的战机则大都落伍,包括征用芬兰的300架和罗马尼亚的400架老式战机。

斯大林的野心丝毫不次于希特勒,他之所以调集重兵于苏德边境,决不是因为他预见到希特勒随时可能东进,否则的话,他绝不会在德国不宣而战时显得手足无措,而是因为他另有趁火打劫的盘算。他觉得希特勒在西线与法英开战将为苏联提供机会。谁都知道,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何况法国、英国绝非西欧弱国,而是实力不俗的大国。按照斯大林的原来估计,希特勒不可能在西线速胜,更大的可能陷于西线泥潭而无力自拔。所以,斯大林一面与希特勒签订合谋瓜分波兰的友好条约,一面积极备战、囤重兵于苏德边境,为的是,一旦希特勒陷入西线泥潭,苏联就可以借机大举出兵,将希特勒的东欧变成斯大林的东欧,然后再寻找机会占领西欧。

基于这样的判断和目的,即便在希特勒迅速拿下法国并开始进攻英国后,斯大林仍然不相信希特勒会在没有打败英国之前就挥师东进。为此,1941年3月,苏联最高统率部制定了“西线扩张战略计划”,明确决定“6月12日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5月15日,通过了7月开始进攻的计划——红军主力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半岛的联系,之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在主攻方向上,苏联准备投入绝对优势的兵力,用152个师对抗德国的100个师。

甚至,斯大林在6月4日还决定组建红军波兰师,以备占领华沙后供阅兵之用。然而,斯大林万万没有想到,希特勒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狂人,在德英战争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他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发动侵苏战争。所以,在苏德战争开始时,毫无心理准备的斯大林才显得手足无措,足足隐居了一周后才在苏联媒体发表讲话,进行全国战争动员。




苏联如果执行大雷雨计划的话,根据进展可能产生下面这种可能

1 苏联利用庞大的坦克加步兵数量抢的先机,推进到德国境内。德粉对这种可能也许会不太满意,但是事实上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苏军进攻的话,德国人擅长是闪击战不容易发挥作用,而防守面的话,德军步兵师当时反坦克武器严重不足,装甲部队也缺少大口径炮。其实这些问题在真实的历史上频频出现,突袭的优势可以降低对苏军兵源素质,指挥的要求,保证苏军前期处于优势

2 德军利用兵源,指挥优势稳住阵脚,在德波边境地区形成防线,部分地区有突出部。纳粹的组织力动员能力发威,新编大量部队。处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英国可能会与德国签订临时停火协议,当然会要求德国放弃一些利益,而希特勒很可能会同意。希特勒给予维希法国一些甜头,将法国绑入战车。美国最大的可能是保持孤立主义继续赚钱。

3 双方进入僵持状态,德国最大推进距离不会超过华沙,苏军最大推进距离不会到柏林。双方消耗一段时间,德军因为橡胶、石油等基础资源不足而处于劣势,美国等国家可能因为制度原因向德国输血。得到支持的德军开始逆推,进入乌克兰境内。

4 德军推到乌克兰境内停止进攻,跟苏军对峙。因为没有绝对实力统一欧洲的德国肯定不愿意做英美的炮灰,继续攻击并不符合德国利益,还不如对峙稳固已占领的领土比较划算。

最终世界变为德苏主导的冷战,没落的英国,孤立的美国成为关键的第三实力。至于日本、意大利,没德国他俩根本翻不起浪花。




如果苏联在1941年执行大雷雨计划,主动进攻德国,会怎么样?这个问题要从当时的战场环境和苏联的实际国情来综合考虑,一方面,大雷雨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苏联为什么要进攻德国?

首先,苏联实施大雷雨计划的真实背景和可行性。

所谓大雷雨计划,前苏联官方甚至到现在并没有哪个权威部门公开站出来澄清是否真有此方案一说,仅凭网上传说和人云亦云,不足为据。实际上,作为前苏联来说,当德国已经发动二战,已经占领了波兰和法国,作出主动进攻德国的这样一个计划也不足为奇,只要是身处那个战场环境中,哪个国家都会有类似的作战预案,何况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最重要目标就是灭亡苏联,斯大林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但是,就当时欧洲战场环境来讲,苏军并没想主动与德国为敌,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因素。一方面,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让斯大林感到苏联可以暂时避开战争,好腾出手来抓经济建设,以保持东方阵营的老大风范。另一方面,苏联正面临内外矛盾还没有解决的困境。对内有各加盟共和国的面和心不和,需要时间来统一思想和认识;对外,除了日本关东军北上威胁西伯利亚外,还有芬兰和罗马尼亚因领土问题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更关键一点,当德国闪击波兰和占领法国以后,英国表面上开始对苏联示好,但骨子里仍然想德军抓紧向东进攻,企图祸水东移,以保全自身和殖民地的安全。这里面就会派生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国战役后,如果苏联真的向德国进攻,英国是否会站在德国一边呢?或者说,美国支持英国站在德国一边,那样的话,苏联的大雷雨计划就变成了一片雪花,落地无声了。

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就当时战场环境看,苏联并不具备向德国进攻的条件,也没有向西拓展领土的愿望。起码在1941年进攻德国是不合时宜的。

其次,实施大雷雨计划,会给苏联带来什么好处呢?

所谓大雷雨计划,就是苏军率先向德国发动进攻,但是,苏联进攻德国和德国闪击苏联完全是两个概念,德国闪击苏联是有具体目的和战略规划,希特勒在1925年就有了灭亡苏联的野心;而苏联进攻德国却不同,是在国际环境不允许和东方阵营需要团结的情况下展开的,苏联的进攻是要付出巨大代价和影响国际形象的。

所以,苏联真要在1941年进攻德国,必须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确保美英法不站在德国一边。但是1941年时,德国已经占领法国和西欧大部分地区,只有英伦三岛没有拿下来,从一定程度上讲,德国进攻西欧是他们内部的事务,而苏联进攻德国就是与整个西欧为敌,情况大不一样。

二是苏联进攻德国的目的。应该说,二战爆发以后,苏联是得到好处的,苏德签订友好条约,苏联得不到德国出让的东欧利益,它是不会答应的。况且条约签订后,苏德之间还加强了相互贸易,苏联为德国输送了急需的军需物资和能源材料,反过来对苏联的经济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可以说,只要德国不主动招惹苏联,斯大林当时并没有进攻西欧的想法,那样苏联会得不偿失,也不需要劳民伤财。毕竟德国的战争资源有限,苏联还很可能把整个西欧都得罪了,甚至美国也会主动参与进来,斯大林是不会做这个赔本买卖的。

从上面分析看出,虽然沙皇俄国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但苏联十月革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二战爆发以后,苏联并没有对德作战的准备和规划,苏德战争也是在德军突然袭击下发生的。所以,大雷雨计划就是个预案,并不是苏军展开全面军事行动的作战规划,即使有这么个计划,也是一次局部行动。




如果在41年该计划得以实行的话,必定毫无悬念地被德军围歼于东欧和巴尔干地区,输掉所有赌本,苏联必将提前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苏联   德国   雷雨   斯大林   希特勒   东欧   西欧   波兰   计划   西线   作战   法国   英国   德军   美国   主动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