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为什么有人觉得很难背?

先理解六十甲子的由来,理解性记忆比死记硬背快很多。

天干地支的由来
《史记》称十天干为十母,十二地支为十二子,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据考证,可能先有天干、后有十二支,最后才有甲子。据考古发掘,早在公元前1562 至前 1066 年殷商时期,便已有了干支甲子。“十干”首先被用于商王朝世系的称号,如成汤名天乙,其子叫大 丁、中丙、中壬,孙子名大甲等。据《运气学说》言:“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说明“干支”是用于历法的。又如《殷墟书契前编》“七.四四卜”辞云“乙卯卜,昱丙雨”,“辛亥卜,昱壬雨”等,均说明干支是用来记日的。

对于“干支”的来历,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十天干、十二地支”是由大桡氏排定的。据《通鉴 ·外记》云:“帝命大桡氏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宋代钱塘人氏东斋徐升编的《评注渊海子平》里有一段“论天干地支所出”之文,其文为:“窃以奸诈生,妖怪出,黄帝时有蚩尤神作乱。当是之时,黄帝甚忧夏民之所苦,遂战蚩尤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十二支,希乃将十干圆布象天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合光仰职门放之,然后乃能治也,自后有大挠氏,为后人忧之曰:嗟吁,黄帝乃圣人;尚不能治此恶煞,万一后人见灾报苦,将奈何乎?遂将天十干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云。”高邮茆泮林所编辑的《世本佚文》也谓:“黄帝令大挠作甲子。”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
我曾想是天干地支的组合排列得出的,但是组合排列的结果是120年才对,其实每一天的天干和地支都在变化才对,这才符合周易的思想。所以应该是甲子、乙丑、丙寅等等,而不是数学组合排列思维。六十一甲子为一个循环,也是古代的纪年法,后面又衍生了纪月、纪日、纪时。




六十甲子确实不好背,但有些规律掌握了还是能省很多功夫的。首先六十甲子的熟练是从对天干地支的熟悉开始的。

一、联想谐音巧记忆,数字对应好应用

天干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个朋友说他用了谐音联想法:一个人穿着皮拿着一(乙)柄(字把的钢叉,在河提(戊土)下的田地(己土)中起五更()打黄昏的劳作,很是辛苦,但他任()劳任怨,总是日落才归(),毫无怨言。

十天干可以和十个阿拉伯数字对应,这对应是固定不变的。其对应有两种形式,①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②天干:1辛、2壬、3癸、4甲、5乙、6丙、7丁、8戊、9己、10庚。

我们可以记作逢甲必4,逢1必辛。这样就可以快速推算年、日干支了。比如凡是尾数逢4的年份天干必然是甲。同样如果一个月1号是甲日,则11号,21号,31号都是甲日。

二、袖里乾坤显神通,干支都在一掌中

六十甲子天干易懂,地支难推,地支涉及内容最多,是需要下不少功夫的。12地支的记忆,我的方法是直接在手掌上记干支,这样十二地支记熟的同时,地支掌就也学会了,一举两得。

地支掌就是如下图先把12地支按顺时针,固定位置排布在左手上。开始时,按地支顺序念到哪个地支,大拇指就点到哪个位置。熟悉以后,可以反过来点到哪个手指说出其对应地支。最后,随便说到哪个地支,能快速把拇指点到该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达到这程度为过关。

我们也可以先记住地支掌的四个角的地支,分别为:寅在食指下端,巳在食指上端,申在小指上端,亥在小指下端。这四个地支应用最广泛,它们是每一季的头一个月,,也叫四孟月,也是四长生之地,叫四生。后边长生十二宫都是从他们开始排布的,所以最先要记住这四个地支在掌上的位置。

地支其它辅助记忆方法:1.和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时辰对应,每天可以试着用地支来表示记录时间,


2.按五行记忆: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寅卯辰春天木,巳午未夏天火,申酉戌秋天金,亥子丑冬天水。

3.按地支三会、三合记忆:三会就是上边说的四季寅卯辰会木,巳午未会火,申酉戌会金,亥子丑会水。三合就是申子辰合水,亥卯未合木,巳酉丑合金,寅午戌合火。

最后按照阴阳分类来记忆,天干: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

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为六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六阴支。

最终要达到对于任意一个干支,都能脱口而出其上一个、下一个干支,并知道其五行方位、阴阳属性等常规内容而不需要花时间思考,这时才算过关。

三、六十甲子基本功,熟练记忆显神通

十天干、十二地支阴配阴阳配阳,这样便形成了六十组干支组合,这就是六十甲子。我们把六十甲子排布下来会发现它们中间是有规律的。

1.当地支相同时,其组合天干按六十甲子的顺序顺排。如当地支为丑时,从辛丑开始依次为癸丑、乙丑、丁丑、己丑然后再回到辛丑。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快速确定生肖年的天干,比如2021年是辛丑年,则下一个丑年肯定是癸丑年。我们要知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天干顺排这样的记忆规律。

2.天干相同时,地支按时间顺序为逆排。比如同样是辛年,从辛丑开始,按先后顺序依次为辛亥、辛酉、辛未、辛巳、辛卯再回到辛丑。掌握这个规律我们能快速推出每个天干下面的地支。我们要知道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地支逆排这样的记忆规律。

3.六十甲子本身就代表一种规律,论年则六十年一轮回,我们通常是从甲子开始纪时,如1924、1984、2044年都是甲子年。轮日则六十日一轮回,轮月则五年一轮回,轮时则五天一轮回。

掌握这些规律,会加深记忆,同时也为后边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是三甲,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六十花甲,是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它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描述了太阳和地球系统产生的万有变化的规律。

因此,掌握了这个规律,无须硬背,就可以推演历史年代。《万年历》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和古代的天文学推演而来的。

首先,熟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个顺序,可以编成顺序序列号:1.2.3.4.5.6.7.8.9.10。

其次,熟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顺序,也编成顺序序列号:1.2.3.4.5.6.7.8.9.10.11.12。

最后,按照阳配阳,阴配阴的法则相配,即可得到每组六年,共十组六十年。这就是六十花甲。

所谓阳配阳,阴配阴,就是天干的奇数(单数,也是阳数)与地支的奇数(单数,也是阳数)相配;天干的偶数(双数,也是阴数)与地支的偶数(双数,也是阴数)相配。

比如:从天干的甲开始,它的序号是1,与地支的序号是奇数相配的,只能是:1,3,5,7,9,11。而这六个阳数所代表的地支是:子,寅,辰,午,申,戌。于是这第一组的六年便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而决不可能出现甲丑,甲卯之类的年号。

然后,轮到天干的乙,它的序号是2,与地支的序号是偶数相配的,只能是2,4,6,8,10,12。而这六个阴数所代表的地支是:丑,卯,巳,未,酉,亥。于是这第二组的六年便是:乙丑,乙卯,乙巳,乙未,乙酉,乙亥。而决不可能出现乙子,乙寅等年号。

如此类推,便可得到每组六年,共十组的年号。

举例来说,公历今年是2019年,农历则是己亥年;那么明年2020年,农历就是庚子年,后年2021年,农历则是辛丑年。如果往后推,去年是2018年,则农历是戊戌年;前年是2017年,农历则是丁酉年。

如果把六十花甲扩大,第一个六十年称上元甲子,第二个六十年称中元甲子,第三个六十年称下元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然后再扩大,就可以推演到唐尧时代。

如欲学习易经,必须对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有所了解。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挺感兴趣的,就去网上搜集了资料整合了一下。

六十甲子是什么?

六十甲子是中国古老的一个发明创造,用作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它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


据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考古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甲骨,据推算是商朝第30代帝王:王帝乙时期。上面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也就是当时的日历。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古代中国人民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60是个特别神奇的数字,中国传统的时辰每天有12个,两小时为一个大时,五天作为一个循环,总共就是60。


六十甲子难背在哪里?

如果单从上面的表格的60个两字词组去记忆,那不知道要记到何时。

六十甲子纳音规律排列表从子丑(午未)开始的纳音顺序是

甲乙开头的年份:金---水---火
丙丁开头的年份:水---火---土
戊己开头的年份:火---土---木
庚辛开头的年份:土---木---金
壬癸开头的年份:木---金---水

在记忆纳音的时候:甲丙戊庚壬(子)金水火土木(纳音)甲子从金起,丙子从水起,戊子从火起,庚子从土起,壬子从木起。甲午从金起,丙午从水起,戊午从火起,庚午从土起,壬午从木起。

另外如果我们把干支记忆在手掌上,还会发现另一个记忆流年的规律。

甲子,乙丑为1984,1985年,天干相同地支与之顺时针推演的甲寅,乙卯为1974,1975年,同理:甲辰,乙巳为1964年,1965年;甲申,乙酉为1944年,1945年,也可以是2004年,2005年(因60年为一花甲子)甲戌,乙亥为1994,1995年。以此类推庚对应于0,辛对应于1。比如现今年是鼠年,也就是庚子年。

简化诀一:
甲己丙作首,乙庚戊为头,丙辛寻庚起,丁壬顺壬流,戊癸申上求。
简化诀二:
甲己起丙寅,乙庚起戊寅,丙辛起庚寅,丁壬起壬寅,戊癸起甲寅。


整理于网络,我也在学习阶段,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欢迎留言分享。




可能主要是没有掌握规律,然后看到很多陌生的组合,天然就感觉怕了,所以才觉得挺难记的。不过我觉得将其数字化后会方便记忆很多。

记六十甲子也挺容易的。

先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背熟。

然后就开始组合了。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组合的规则就是奇数与奇数组合,偶数与偶数组合,一个轮回结束,然后再来第二个轮回。

比如:

第一回合:甲带头,子跟随,因为天干是10个,地支是12个,所以甲和乙会重复使用一次。

第二回合,就是丙带头,子跟随,这个时候丙丁会被重复使用。


第三回合就是戊带头,子跟随,然后戊、己会被重复使用一次,第四个回答就是庚带头,然后子跟随,庚、辛、会被重复使,最后一个回合自然就是壬带头,子跟随,壬、癸会被重复使用。

所以六十甲子你分成五份,你就会发现地支其实并没有动,动的是天干。

这个也很符合我们的认知,因为我们是站在地上看天,天象自然会发生变化,而我们自然是固定的。

十天干,每两个为一组,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样五组,每组中的前面一个为阳,后面一个为阴。

甲乙在东方木,丙丁在南方火,庚辛在西方金,壬癸在北方水。

东南与西北又会构成一个阴阳。他们交换的地方就是戊己土。

你也可以将甲乙、丙丁理解成生机,庚辛、壬癸理解成肃杀与归寂。

但是不可能只要生机而不要归寂,因为从生到归那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生必有归,如果人一样,人有生那自然就有死,死者归也,归者鬼也!

这些都构成一个阴阳平衡。

至于十二地支也是挺好理解的。

你从寅卯开始,每三个一组,因为传统寅为人月嘛。如果我们将寅编号为3,那么就是3、4、5, 6、7、8, 9、10、11, 12,1,2

对应的就是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这样对应就是天干的四个方位。

甲、乙、 丙、丁、 庚、辛、 壬、癸

这样就少了土,这个土分散在每个组别中,也就是5、8、11、2都属土。

奇数就是阳,偶数就是阴。不得不承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在记忆和运算中的确有优势。我们的汉字在运算表达方面的确有些繁琐,所以你将其数字化后,记忆上会方便很多很多。

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在建筑上很常见的。这个就不展开说了,我记得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与天干地支有什么关系?》说的已经够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甲子   甲寅   丙丁   干支   地支   组合   天干   奇数   偶数   黄帝   相配   阴阳   顺序   规律   记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