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阎婆惜该不该死?

该死,绝对该死。

从道德角度来说,背叛了金钱支持她的人,反过来要挟对方,再加上“出轨”,当然是应该被批判的。——但,这还不足以“该死”。

阎婆惜真正的该死,是在于她认不清局势,凭着一封书信,就无限制地向宋江提出要求,又是离异,又是占据所有“婚内财产”,又要求宋江赔偿一百条金子。这些要求,已经超出了宋江的承受能力。

阎婆惜美貌、有文化(识字)、且有才艺,在那个时代算是比较优秀的女子了。她是因为投亲不着、父亲突然病故,才沦落到卖身求人的地步,原来大概也是好人家女儿。这些决定她自视颇高。

跟了宋江以后,很快就被冷落,阎婆惜对宋江很可能有一种“明珠投暗”的心理,像《天龙八部》里康敏对萧峰:“我这么美,你居然不为我倾倒?”由此产生了仇恨。敲诈宋江的三个条件,也有报复的成分。

所以,她不懂得见好就收,而是无底线地逼迫宋江。宋江开始真没想杀人,但是到被逼得没办法了,也只好奋起反抗了。

正如臧克家诗里所说:“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水浒传》里的阎婆惜不该死。

一、阎婆惜是歌妓出身,但那时歌妓并不违法,更谈不上该死。

唱曲儿为生的阎婆惜,随父母外出投亲未遇,流落在郓城县。

“婆惜”二字,宋代是指勾栏瓦舍的歌妓、妓女。阎婆惜既然名叫“婆惜”,即使是卖艺不卖身,但仍然逃脱不了一个“妓”字。

但宋代妓业繁荣,《东京梦华录》有明文记载:“凡京师酒店,……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 ……”

《清明上河图》里,有与男人勾肩搭背的女子,那女子无可讳言,就是妓女。

《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和《清明上河图》可见,宋代妓女是一个公开的职业。

何况小说《水浒传》本身,就写了一个通天的“官妓”李师师。

所以,阎婆惜虽从事妓业,常常出没在勾栏瓦舍,但不违法,更不该死。

二、阎婆惜偷汉子,没有犯罪,也谈不上该死。

《水浒传》里,偷汉子的女人无一幸免地都被杀了。

偷了西门庆的潘金莲被武松割下了头颅;偷了和尚裴如海的潘巧云被杨雄把五脏六腑挂在树枝上;偷了管家李固的贾氏被卢俊义割腹剜心凌迟处死 ……

阎婆惜也偷汉子,但阎婆惜与潘金莲、潘巧云、贾氏不一样。

阎婆惜的父亲死了,没钱安葬。阎婆惜的母亲阎婆,通过王婆找到宋江,宋江资助一副棺材和十两银子给阎婆。阎婆把女儿“典”给了宋江。

阎婆惜虽然跟了宋江,但她不是宋江的妻子,也不是宋江的妾室。只是宋江包养的一个外室。

所谓外室,就是宋江没名没分的姘头。宋江无非给她安排了住处,置办了头面首饰,日用物品。阎婆惜的母亲也跟着沾光,过起了吃穿不愁的日子。

阎婆惜只是宋江泄欲的工具。宋江“初时夜夜与阎婆惜一起歇卧”,恨不得趴在阎婆惜肚皮上过日子。时间一长,新鲜劲过了,宋江有生理需要阎婆惜就是工具。没生理需要,宋江则成了“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的人。

在宋江“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时,阎婆惜“偷”了齿白唇红的小张三张文远。

阎婆惜偷了张文远。宋江“典”了阎婆惜,何尝不也是偷了阎婆惜?

阎婆惜偷了张文远,与宋江偷了阎婆惜类同。阎婆惜无罪!更不该死。

有异议者,请看下文。

三、宋江杀死阎婆惜的原因。

《水浒传》里阎婆惜对宋江说:“你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 …… 并不再来争执……”

就是说,阎婆像典当物品一样,把女儿阎婆惜典当给了宋江,宋江手里拿着典当的契约。

在当时,“典”来的外室,是不被宗法制度认可的。宋江家里不认可,法律也不认可。与宋江拿钱嫖娼差不多。阎婆惜与宋江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即使阎婆惜偷了张文远,并不违法,宋江无权杀她。宋江也不应该杀她。

那么,“宋江怒杀阎婆惜”,他为何发怒?

那天晚上,宋江是打算与阎婆惜修好的。加上阎婆“央了几杯酒”。自古道,“酒是色媒人”,宋江“打熬不得夜深”,只等阎婆惜与他亲热。奈何“这贱人全不采我些个,她自睡了。”

“宋江心里气闷,如何睡得着?正所谓:‘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 宋江好生气恼,骂道:“你这贼贱人好生无礼!”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宋江不忿那口气。

此一可气可怒也!怒阎婆惜“这贱人”没有让他泄火。

宋江进了阎婆惜住处,阎婆说:“押司不要听信那些人放屁辣臊!” 宋江本对阎婆惜偷张文远将信将疑,但并未对阎婆说起,阎婆的“放屁辣臊”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宋江心里有了“五分不自在”。

阎婆离开后,“宋江坐在杌子上,只指望那婆娘似比先时,先来偎倚陪话。” 但阎婆惜冷言冷语,不肯移船就岸。“宋江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应该有八分怒火了!

到了阎婆惜用招文袋要挟,逼迫宋江“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以后不得争执。”。

想我宋江,虽然黑矮,但“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岂是绣花枕头张文远可比?

郓城县籍籍无名的小张三占了我宋江的女人,我还得写文书转让给他,以后不得争执?

张文远骑在头上撒尿,我江湖上堂堂及时雨颜面何存?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可气可怒之最!宋江终于怒气勃发,杀了阎婆惜。

可见,宋江杀惜,是因为阎婆惜不但未能满足的他的肉欲,反而明目张胆地送给他一顶绿帽子,还得他自己承认这顶绿帽子绿得好看!辱人太甚!

但无论如何,侮辱了宋江并不该死!

侮辱了为女人争风吃醋的宋江,不该死。于是,施耐庵给阎婆惜安了另外一个罪名。

晁盖带人劫了不义之财生辰纲,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斗争矛头直指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值得歌颂。

而宋江通风报讯,帮助晁盖脱险,没被官兵抓住。宋江也成了《水浒传》读者心目中的了不起的正面人物。

晁盖上了梁山,派刘唐送金子给宋江,以示感谢。

宋江那晚被阎婆惜冷落一晚,早上起身离开时,气急败坏地把晁盖写给他的书信,连同招文袋一起忘记带走。

宋江返身回去拿招文袋,那招文袋里的书信却被阎婆惜发现。

《水浒传》里,把宋江杀惜的原因写成了他为了夺回招文袋,杀了阎婆惜。

这样一来,之后江湖上行走的,就是一个搭救了梁山泊天王晁盖而获罪的宋江,而不是一个为歌女争风吃醋杀人的宋江!

阎婆惜,也就自然成了反派人物!

这也就是许多人认为阎婆惜该死的原因。

但是,宋江要从阎婆惜手里夺取一个招文袋,真的需要杀了阎婆惜么?不杀阎婆惜,曾指点孔明、孔亮武功的宋江依然可以轻松地夺取招文袋!

宋江夺取了招文袋,阎婆惜还能在官府里举报宋江私通梁山贼寇么?阎婆惜一个歌妓,他在郓城县衙,斗得过红极一时的宋押司么?

显然,宋江杀惜,与招文袋无关。封建社会里,普通妇女本就没有社会地位,作者借事为由,写死一个歌妓,更不奇怪。

但阎婆惜无罪!更不该死!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到底该不该死?我们不妨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分析看待这个问题。

一:郎情妾意才是好婚姻。

阎婆惜年方18,不但生得如花似玉,还唱得一手好小曲,自然心气颇高。但由于时运不济,投亲无靠又逢老父病亡,身边又无多余的银两,安葬老父都成了问题。幸有宋江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为其解了燃眉之急。一来二去之间阎母见宋江未曾有女眷,于是看上了相貌一般却多金的宋江,一为报恩,二为母女找个依靠,遂将阎婆惜许配于宋江作了一房外室。

阎婆惜与宋江的结合,虽然不是明媒正娶,却也是应阎母之命,也算是光明正大的一门亲事。但坏在宋江不该迷恋枪棒,对女色又不太在意,冷落了阎婆惜。加上宋江其貌不扬,在男女上又无甚情趣,宋江自然不合阎婆惜之意,这为后来的悲剧打下了伏笔。因此受人之恩,以身相许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婚姻还是要以感觉为重,不然会害人害己。

二:交友要慎重,如何交往更该慎之又慎。

宋江千不该万不该将生情风流又眉清目秀的张文远介绍给阎婆惜相识,两个人一见如干柴遇烈火,立马熊熊燃烧且一发不可收拾。这两人不但给名满天下的宋江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阎婆惜还从此眼中没有了宋江只有张文远,并有了与张文远做长久夫妻的念头。因此,交友识人很重要,宋江无疑在交友不慎这个方面吃了大亏的同时又间接害了阎婆惜。

三:做人要厚道。

本来对女色不在意的宋江,见阎婆惜在与张文远乱搞,考虑阎婆惜仅是一个外室,又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心里有了放弃的打算。但也是合当命中注定有事,偏偏晁盖的书信与机密落在了阎婆惜的手里,而她又不肯归还,这样子宋江必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杀了阎婆惜才能一了百了地解决问题。因此做人一点要善良,为人处世要有余地,不可逼人太甚。

综上所述:阎婆惜该死又不该死。该死的是,自己不懂知恩图报,却不守妇道,偏偏又欺人没个数,如果宋江私通晁盖的事发作了,宋江性命难保,面对如此局面,杀人是必然的。但反过来说,如果阎婆惜稍有容人之量、恻隐之心,放宋江一马,那就会皆大欢喜。所以做人一定要厚道点,这样才能海阔天空。




阎婆惜遇到宋江,必死无疑,而且,这个“玉皇大帝”的女儿确实也该死。

那么,阎婆惜为何遇见宋江必死,她为何又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呢?



宋江说自己是玉皇大帝的女婿

因为杀了阎婆惜,宋江被发配江州,在浔阳楼题写了反诗。闲居在江州对岸无为军的通判黄文炳,偶然见到了宋江的题诗,便怂恿蔡九知府捉拿宋江,这个捉人的任务恰好又交给了戴宗。

戴宗一心要救宋江,便先把公人们集中在自家隔壁的城隍庙里。这处细节,为何写到了城隍庙呢?

城隍,原本指的是护城河,宋元以后,便有国家级别的祭祀城隍大典。明初,城隍神被普及到民间,朱元璋“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从此,城隍变成了阴间监察善恶、掌管福禄寿之冥界之神。

戴宗在城隍庙集合队伍,其意就是在隐喻明朝的事。同时,又引出宋江装疯的下文故事。

却说戴宗稳住了牢子节级,便来到牢城营里,给宋江出主意,以装疯瞒过蔡九知府。宋江果然按照戴宗的计策,两番装疯说疯话。宋江的疯话是这样讲的:

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与我一颗金印,重八百余斤,杀你这般鸟人。



宋江自称是玉皇大帝的女婿,而他只与阎婆惜做过名义上的夫妻,如此,阎婆惜岂不就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吗?

这个隐喻,主要是针对宋徽宗的。赵佶曾经给玉帝上徽号: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又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因而,宋江装疯说疯话,宋徽宗就成了他的大舅哥。

但是,书中的阎婆惜却不信赵,而是姓阎。因而,宋江又说自己的前部先锋是阎罗大王,实际上就是“阎王”。《水浒传》中的阎王不是别人,就是燕王朱棣。城隍审察人间福禄善恶,当然要交给阎王去裁决。

为何这里的阎王就是燕王呢?仅仅只是谐音吗?肯定不是,宋江透露,他是朱重八派来杀江州人的——那颗金印“重八”百余斤。宋江的这颗金印,对应的是龙虎山伏魔之殿大门封皮上的朱印,这句话中,暗示的就是朱重八。

把宋江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在镇江复辟,以及燕王朱棣“奉天靖难”,打着朱元璋“清君侧”的旗号,谋夺皇位。

那么,这些寓意,又与阎婆惜有什么关系呢?她只是姓阎,总不至于是“燕王”吧。



没错,阎婆惜就是燕王

阎婆惜一家是从东京来到郓城县的,一家三口全凭她卖唱为生。岂料郓城县几乎人人都与宋江一样,不知风流,不喜欢听曲,这一家三口那就只有喝西北风了。屋漏偏遭连夜雨,阎婆惜的父亲阎公又染病故去。阎婆遇婆惜越发困窘,无钱葬夫。

正当阎婆母女十分无奈之际,郓城县来了一个热心的王婆。这个王婆出主意,找到了宋江。及时雨宋江康概解囊,帮助阎婆办了阎公的后事,还额外多送了几两银子。

阎婆十分感激宋江,便又央求王婆做媒,把阎婆惜典给了宋江做外宅。这是过去的典妻制,阎婆惜实际上就是宋江的合法妻子。当然,书中没有交代宋江是否立了契约,即便是没有契约,阎婆惜也算得上明媒正娶的外室。因此,宋江是玉皇大帝的女婿,阎婆惜岂不就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吗?

讲完这一段故事,书中是不是隐藏着一个“阎王”呢?

阎婆惜号称《水浒传》中的四大淫妇,除了贾氏而外,潘金莲、潘巧云身边都有一个姓王的人。潘金莲是因为王婆而与西门庆偷情,潘巧云的前夫则是王押司。这两个姓潘的女子,加上姓王的,便是“藩王”,或者“番王”,隐喻的是建文帝削藩和梁山好汉杀番王。



阎婆加上王婆,那就是“燕王”。燕王就是藩王,明初九大塞王之一。所以,江州城中的蔡九知府,以及梁山好汉九尾龟陶宗旺,隐喻的就是九大塞王中的燕王朱棣。

宋江装疯说疯话,书中写的是“失心风”、“诈作风魔”。施耐庵的意思是,宋江本来就没有病,当然就用不着“病”字边。这样写,原本就是影射朱棣为躲过建文帝削藩,在北平城中装病装疯。

说到这里,再稍微梳理一番这其中所隐藏的历史线索:玉皇大帝就是“上帝”,朱棣手握“朱重八”大印,起兵谋反。这样的隐喻,早就伏藏在郓城县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中了。



宋江八月十五杀了阎婆惜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这段故事中,施耐庵悄悄地交代,这一夜就是八月十五。这样写,与书中其他明写中秋节的情节不一样,恐怕是担心隐喻得太明显的缘故吧。为何说这一处描写太过明显呢?

除了阎婆、王婆暗射了燕王,明月之夜宋江杀惜,重在写“明”这个字。尤其是刘唐,这个人物,更是突出了“明”。

晁盖安排刘唐给宋江下书,宋江又催促他乘着明月赶紧回梁山,是因为明月下的刘唐就是“朱明”王朝的一个代码。

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刘唐绰号是尺八腿,施耐庵取《大宋宣和遗事》中的“赤发鬼”塑造了刘唐这个形象。刘唐的长相很吓人,书中说他“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

刘唐的这副尊容,大概是按照朱棣的画像来描绘的,《明实录》中说朱棣“王貌甚伟,美紫髯”,因而,最后一个上梁山的好汉紫髯伯皇甫端,其实暗喻的也是朱棣。

施耐庵又以“朱砂记”点明了一个“朱”字,“月夜走刘唐”,这段故事应当发生在“朱明”王朝。



送走刘唐,宋江便在这一夜杀了阎婆惜。宋江杀惜,是不是杀掉了燕王呢?不是,因为王婆没死,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也没有死,燕王依然还在郓城县。

但是,施耐庵却认为燕王奉天靖难,打着朱重八的旗号“清君侧”就是谋逆造反。如此,阎王就该死了。

阎婆、王婆合成燕王,阎婆惜是她们的下一辈,岂不就是建文帝吗?施耐庵在宋江杀惜,以及武松、石秀杀嫂、三打祝家庄等故事中,暗示了建文帝的下落,他并没有逃出南京城,而是被朱棣杀死了。

如此,阎婆惜便不该死。

写到这里,题主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读完毕了。不过,我在这里卖个关子:《水浒传》中的媒婆为何都叫“王婆”,王婆一出现,梁山好汉的老婆(嫂子)就要出轨,或者遭殃。除了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而外,林冲的老婆林娘子也因为隔壁有个王婆,最终悲凄地自缢身亡了。



这是为什么呢?




该死。

纵观《水浒传》,阎婆惜为人私欲很盛,得理不饶人,你瞧她抓住宋押司把柄的时候,处处紧逼,咄咄逼人的架势,刁蛮、任性、泼辣,没有一点讨喜。

如果,只是性格上的不成熟、不稳定,倒也还好,但她心地忒坏,本来想依附宋押司,过个好日子,可她压根就不满足现状,找了野汉子,那人便是张文远。

自此,看那黑三郎,黑中带绿,绿也是墨绿,这事儿也没啥,可她偏偏触碰宋押司底线,如果她不上天,宋押司和一帮兄弟就得上天,你死我活的境况之下,阎婆惜只能死,也必须死。

不知道张文远知道她死了,是会泪流满面呢?还是另结新欢呢?

阎婆惜这种女性,永远都不知足,今日她爱张文远,明日她也会跑去爱刘文远、李文远,自古奸情出人命,明显是奔着上西天去的,唐僧都得双击66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水浒传   郓城县   城隍   奉天   梁山   燕王   疯话   玉皇大帝   女色   阎王   女婿   书信   好汉   该死   女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