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把脉,为什么西医数心率,而中医可以把出来那么多东西?

一个电话就能忽悠你转几十万呢。有空多读点书。




脑洞够大什么东西出不来?




中医脉诊列为四诊之一,其实西医在物理诊断学中,根据脉搏的频率、节律、形态等,也做为诊断的依据。尤其90年代前的老西医,多靠物理检查,视、触、叩、听、尤为重要。其中触诊就包括摸脉。

西医的脉搏大致如下:

1,水冲脉:脉如潮水冲涌,迅速上升又迅速下降所造成。多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差太大,见于主动脉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等。

2,交替脉:脉搏强弱交替。是由于心脏收缩不稳定,见于左心衰竭。

3,奇脉: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是左心搏血锐减增造成,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4,迟脉:脉似有变迟变慢。因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口发生拥堵,不能及能充盈脉搏造成变迟变慢的感觉。

5,重搏脉:脉的波幅增大,一次心跳貌似产生两个脉波,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肥厚性心肌病。

6,脉律不齐脉:指下脉搏不齐,强弱不均,脉律和心律分离,见于心房纤颤。

7,早搏脉:指下感到脉搏正常跳动时,突然停跳。见于心脏期前收缩,俗称早搏。

8,强脉:脉动有力宛如琴弦。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9,微小脉:细小无力,似有非有见,见于休克病人。

10,脉速: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上,见于窦性心动过速、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衰、室上速、预激综合征等。

11,脉缓: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窦性过缓,如运动员、植物神经紊乱,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三支阻滞等。

12,无脉:一侧脉搏正常,另一侧无动脉搏动,见于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脉为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动。血为阴,气为阳。血脉的变化反应出体内阴阳的变化。晋王叔和《脉经》分24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27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28脉。《脉学指南》云:"上古诊脉浮沉迟数等,名目不多而病情无遗。指下越乱,似精反粗,欲明反晦"。中医的脉象主要是受到气血的影响。

气的变化对脉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动血有力出现浮、洪、实、大、长脉等。

2,气郁:气机不畅或情志拂逆可出现沉、伏、牢、涩、迟、细、短、结脉等。

3,气虚:无力鼓动血脉出现缓、迟、微、弱、濡、代、小、短、涩等脉象。

血的变化对脉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奔流激荡。血流薄疾见于滑、数、急、促脉。血流奔湧于外则见于洪、浮、实、长等脉象。

2,血瘀:则脉道不利,则出现沉、伏、牢、涩、细、小、短、促、结脉等。

3,血虚:血不能充盈血脉,出现细、小、濡、短、涩等脉。血行不继,出现促、结、代脉。血虚不能内守则出现浮、虚、微、芤、革、散、动等脉。




是啊。你看现代仪器这么发达,可以测心率,可以按照心跳的节奏,频率转化出波形,形成心电图,哪怕最细微的变化也能测出来。所以既然这么发达,为何不把中医的各种脉象和心电图接合起来呢,比如st段抬高算是啥脉象呢?再进一步,你见过中医有号脉的标准化考试吗?你见过谁能判断这个脉号的准不准呢?你觉得三根手指头都能测出来的东西,为啥仪器就不行呢?这些东西结合到一块,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医的号脉纯粹是瞎扯,无非就是装模做样,最后得出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判断正确与否的结论。




故弄玄虚,能把出来才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西医   李时珍   中医   脉象   血虚   主动脉   心衰   心率   心电图   闭塞   综合征   强弱   脉搏   血脉   动脉   狭窄   东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