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几个政治策略是哪些?

本人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厉害的政治策略有以下几个:

其一,周公旦的分封制和礼乐制

周武王伐纣灭商,其实只是对商朝的政治中心给摧毁了,但东方很多殷商部落,还很不屈服。周武王分封诸侯也只是在殷商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封,各诸侯对周天子也是离心离德。周武王克商后不久就去世了,周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摄政。这时的殷商遗民蠢蠢欲动,周公的两个监视诸侯的兄弟管叔蔡叔对周公摄政不满,就与殷纣之子武庚密谋叛乱。周公率师东征,彻底打败了叛军,乘势取消了不少诸侯。周公觉得要想让诸侯很好拱卫周王室,就得分封自己的宗亲和功臣。于是周公与召公共分封了70多个诸侯,其中50多个是宗亲和功臣,像鲁、卫、燕、郑、唐等都是姬姓宗亲,像齐是功臣姜子牙,像宋是未参与叛乱的殷商宗室微子。这样就很好地稳定了周王室的统治。

在此基础上,为了规范礼约秩序,周公还制定了各等级各阶层各诸侯间的礼约制度,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诸侯的统治,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二,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都变法自强,像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赵武灵王在赵国的胡服骑射,申不害在韩国革新等等,但要说各国变法最为彻底的,那还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商鞅到秦国,向秦孝公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和实行连坐之法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政治策略,在秦国得以推行,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没有了,中下层的新兴地主阶层通过耕战也能挤身社会上层,从此人民移风易俗,秦国大治,土地垦,仓廪实,军队强,国家富,为以后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李斯的大一统之策

李斯作为秦统一后的丞相,其人品真的可圈可点,建议焚书坑儒,割裂了历史文化;与赵高同谋修改诏书,助秦二世胡亥上位,不但害了自己,也断送了大秦基业。

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上,他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如秦统一后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问题上,李斯在朝堂与儒生淳于越等人进行了激烈辩论,李斯坚决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得到秦始皇的赞成和支持。大秦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共设36郡。后来唐朝的柳宗元在其《封建论》中,对郡县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秦以后的历朝历代,主体上都实行了郡县制,分封制最后只沦为口头或成为一种荣誉。



与此同时李斯还建议秦始皇在全国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车轨,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赞成。李斯的这些大一统举措,在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司马迁说李斯,如果他不与赵高同谋毁秦的话,“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其四,张良的下邑之谋

彭城之战,刘邦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逃到下邑之后,他心灰意冷地对手下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看谁行?”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他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现在与项羽有了隔阂;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汉王您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其五,贾谊的治安策

汉朝建立后,无论是分封异姓王,还是同姓王,因其权力过大,时时与中央相对立,都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很大威胁,让国家不断陷于动荡分裂的境地。诸侯王尾大不掉,威胁中央集权,成了汉王朝初建的心腹大患。在汉文帝时期,贾谊认真分析了国家的形势和诸侯王国的情况,就向汉文帝上治安策,提出了可允许诸侯王在其王国内分封其子孙,以此使其王国不断缩小,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的策略,可谓针砭时弊,治国之良方。汉帝国按照贾谊的策略,实行推恩令,最终消除了诸侯王国尾大不掉之害,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贾谊还提出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贵农轻商,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储备,预防饥荒,巩固国防,安定流民,有力地促进了汉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也为以后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繁荣经济提供了借鉴。

其六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可以说,在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几乎都是同时起事的,平黄巾,讨董卓,但曹操越玩越大,最终统一北方,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而刘备呢,却是东奔西跑,北投南窜,半世依然无立锥之地,寄人篱下,正是遇到了诸葛亮,刘备的事业才有了根本转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就给刘备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隆中对策。在隆中对策中,诸葛亮为刘备详细分析了全国割据势力形势,认为曹操势力正盛,决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民附,已历三世,只可为援。向刘备指明,现在刘备能图谋的,只有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在此基础上,再两路北伐图谋中原,进而恢复汉室。正是有了诸葛亮这一完美的隆中对策,经过一番努力的刘备,才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正是半路杀出个诸葛亮,才让本来能一统天下的曹操,在赤壁败北,从此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其七,隋文帝杨坚初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革了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制,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宦官机构,管宫中事务,秘书省管典籍历法,没多少事。真正起作用的是负责起草决策政令的内史省、负责审核政令的门下省和负责执行政令的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民、礼、兵、刑、工。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唐宋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改民部为户部。三省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唐朝的三省尚设主官,称宰相,到宋朝,三省只设副职,不设主官,主官实际上都由皇帝兼任,三省的一切事务都需要向皇帝报告才能实行。到明朝,朱元璋干脆取消宰相制,取消了三省,各部各处上报的事情,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隋文帝还初创了科举制,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后来这种制度不断完善,成了唐、宋、明、清等朝代主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唐太宗贞观年间,开科取仕第一年,看到考入那么多人才,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明太祖则以“八股取仕”,使用固定的八股文格式,让儒生们只在此限定格式内考试,不能率性发挥,以使录取者都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才。科举制成了后世选才用才的基本制度。

其六,赵匡胤重文抑武之策

唐朝中后期到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成了中央集权的心腹大患,藩镇就好像一个独立王国,拥兵自重,掌握着藩镇的军政财大权,节度使父死子继,丝毫不把中央放在眼里。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藩镇节度使都是由武将担任,权力很大,当皇帝幼小时,掌握着军队的节度使就会凭着自己的实力,夺取朝权,自己做皇帝,改朝换代。五代中的梁、唐、晋、汉、周,在五十年内换了五个朝代,都是因武将权威过重所致。因此,藩镇割据、武将夺权政变,成了王朝统治不稳固的心疾大患。

为了解除如此心疾大患,确保自己的江山稳固绵长,代代相传,赵匡胤决定将军权全部收回,他做了皇帝后,首先来了个杯酒释兵权,让那些拥有军队的节度使、大将,一夜之间,都交出了自己的军权,带着朝廷的各种丰厚赏赐,回家养老。其次赵匡胤将全国军队分中央直辖的禁军和地方统管的厢军。禁军都是精锐之兵,占全国的绝大部分,厢军都是些老弱之兵,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禁军一部分驻守京城,一部分分守各地军事要隘和边境重地。军兵实行终身制,脸上刺配标志,以与他人区分。再次,实行握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北宋设三司,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司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却无统兵权。这样就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



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而且在军队将帅配置上,重用文人,一般重要职位的主官都由文人担任,武将只能担任副职,处从属地位。

赵匡胤的重文抑武之策,使军队牢牢掌握在了皇帝手中,有效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杜绝了藩镇割据之害。他的军改之策也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军权分离制,直到今天也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他的重文抑武之策,严重打击了武将的积极性,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以致以后宋朝时时受外敌欺辱,纳币求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弱宋。

所谓的政治策略,就是安邦定国之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精英出现,他们都曾提出过针砭时弊的精英对策,对历史的发展起着掌舵的作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历史精英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他们的炫丽夺目光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要认真研读历史精英,也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姿态,努力挤身到历史精英的行列中去。




彻底否定文革,清算林彪四人帮及其走狗罪行;

平反冤假错案,取消民众阶级成分,摘右派帽子;

恢复高考,重建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批判"两个凡是",停止阶级斗争为纲,重返党的"八大"以经济建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撤销人民公社,实行农业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

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废弃陈腐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党的建设新理论。




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公开审判。

彻底结束并否定文化大革命。

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批判“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停止推荐上大学。

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时期)

3、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

4、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在了强国的大道上)




没有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秦国   项羽   郡县制   藩镇   军权   殷商   王国   节度使   兵权   武将   诸侯   军队   皇帝   时期   策略   政治   制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