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盛极一时的全真教为何没落了呢?

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全真教可谓是风头无双,创教祖师王重阳早年弃文从武,抗金多年,失败后出家创立全真教。此后王重阳的武功更是独步天下,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力压参会的另外四位顶尖高手,封号中神通。有王重阳这位天下第一人坐镇,全真教在射雕时代是妥妥的天下第一大帮,风头甚至要盖过北丐洪七公统领的丐帮。

但可惜的是,自从王重阳仙逝后,全真教的江湖地位就如同王小二过年,那是一年不如一年。神雕时代周伯通在世时好歹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到了倚天时代,全真教就完全在金庸江湖消失。

盛极一时的全真教为何会没落?我们就来探讨一番金庸江湖中的全真教没落之谜。(仅限于金庸江湖中的全真教,与现实无关)

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全真教缺乏长久存续的基因。

我们拿金庸江湖存续时间最长的少林和丐帮为例,为说明为何说全真教缺乏长久存续的基因。

先说少林,在金庸江湖中,若说起帮派,少林是绕不开的存在。少林对外号称千年武学祖庭,在金庸江湖地位超然。

少林能够存续千年,原因非常好猜,那就是人才、组织机构和懂得隐忍。

少林有七十二绝技,虽然在对外宣传时,少林一直称七十二绝技全部是达摩祖师所创,这其实只是一种宣传手段,为了加强少林武学的神秘色彩。少林派人才济济,历代有大才之人,将自己所创的绝技留于寺内,就成为部分七十二绝技,再加上历代有大才之人将自己对武学的感悟留于寺内,自然方便了后人修炼。

少林一向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众多原本武功极高的江湖人,就因这个原因出家少林,寻求庇护。或者是吸纳一些顶尖高手进入少林,这些人死后武功自然就充实了少林的藏经阁。比如天龙时代的萧远山和慕容博,最后就成为少林弟子。

在组织机构上,少林也是非常健全。有专门精研佛法的,有掌管戒律的,在钻研武功的,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再加上众多香管的供奉,少林自然是长盛不衰。

少林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少林派懂得隐忍,一旦遇到不利情况,马上宣布封寺不出,不再参与江湖之事,保全自己。比如经历了火工头陀事件后,少林一定时期内处于衰弱期,马上宣布封寺,待恢复过来后再重开山门。

至于丐帮,他们虽然没有少林那样深厚的武学底蕴,但镇帮绝技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谁也不敢小觑。相比少林,丐帮还有一样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从来不担心帮众的来源。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过不下去的人太多。为了生存或者抱团取暖,加入丐帮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相比少林和丐帮,就会发现全真教劣势太过明显。人才储备没有,在武功方面只能一直吃王重阳留下的老本,缺乏持续创新能力。门槛相对过高,无法保证持续吸纳人才。长此以往,必然会越来越虚弱。

全真教的没落,还和创派祖师王重阳有关。

王重阳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武功深不可测,但自从他创立全真教后,心性越发淡泊,对武功并不看重,反而对道法的修为更加重视。

王重阳收了七位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的丘处机,王重阳就明显对他不是很喜欢,理由就是丘处机过于注重武功,忽略了对道法的感悟。创派祖师的态度就是如此,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全真教因此就缺乏对武功的专注力,更不会有人在武功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创新。

对一个纯正的道家流派来说这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全真教还是一个江湖门派,这样的后果太过严重,必然导致全真教是一代不如一代。神雕时代,金轮法王的徒弟霍都就敢率人打上重阳宫,差点害得全真教名誉扫地。

缺乏顶级高手坐镇也是全真教没落的原因之一。

王重阳在世时,没人敢小瞧这位天下第一高手,全真教自然是压过同时代所有帮派。王重阳死后,全真教虽然还有周伯通这位顶级高手,但这位爷游戏人间惯了,自然不会过于在意这些师侄们。有天罡北斗阵在手,全真教好歹还在撑一段时间。

不像少林几乎每个时代都有顶尖高手出现,周伯通之后,全真教最强的高手是丘处机。丘处机好歹还有一流的境界,但丘处机之后,历代的全真教掌教如尹志平、李志常等武功都难称高手,对江湖其他门派的威慑力自然就会大降。

到了倚天时代,经历了百余年,全真教自然就消失于江湖。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金庸不想在倚天时代写全真教,考虑的是时代背景因素,这个就不过多探究了。




金庸小说中,全真教衰落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

一、全真教武学体系单薄

笑傲江湖中,冲虚道长曾提及一个门派创建成名,那靠的是数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花了无数心血累积而成,一套套的武功家数,都是一点一滴、千锤百炼的积聚起来。前者嘛,前者全真教可以算是有达到,后者却远远没有。

冲虚道:“少林派向为武林领袖,数百年来众所公认。少林之次,便是武当。更其次是昆仑、峨嵋、崆峒诸派。令狐贤弟,一个门派创建成名,那是【数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花了无数心血累积而成】,一套套的武功家数,都是【一点一滴、千锤百炼】的积聚起来,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全真教的武学可以说完全靠王重阳一人包办,而王重阳包办的同时,竟然没有将最厉害的先天功传给他的徒弟,周伯通虽然也自己创作了空明拳、左右互搏的武功,但是一来周伯通小孩子心性,整天到处游玩,并没有将这些武功交给全真弟子,二来像左右互搏这类武功学习的条件也比较严苛。

此外,王重阳的全真武功可以说是相当单薄,单薄到英年早逝的林朝英都可以创作出完整的武学体系去破解它,从外功到内功,克制得死死的,这里全真教颇像五岳剑派,笑傲江湖里魔教十长老也是短时间内创作破解五岳剑派的武学。

全真七子天赋不行、教徒弟水平也不行

全真七子蒙王重阳亲授,又勤快,熬工龄熬到晚年出了五个一流、一个一流强,虽然不能说太差,但是孙不二一把年纪了被二十来岁的耶律齐赶上,郝大通、刘处玄、王处一被李莫愁、达尔巴、霍都纷纷追赶上,简直是时代的眼泪。而且练了几十年什么武功都没有创出,晚年闭关研究出的七星聚会还是从天罡北斗阵中领悟的。

再看看全真教的三代弟子,最强的赵志敬、甄志丙到了中年平也差孙不二远甚,撑死混个二流中,可以说全真教几十年内没有再出个一流高手,所以整个全真教虽然人多势众,但高手层面还是非常弱,蒙古攻打重阳宫一战中,丘处机等人甚至认为金轮法王、尼摩星、潇湘子、尹克西只要有一人来,他们便千难万难(当然实战上不至于此)。

蒙古的镇压

全真教始终站在抗击异族的第一线,虽然让全真教由此为万民所敬仰,也让全真教一度拥有三千道观、八万教众的庞大规模,然而这也无疑成为蒙古人的心腹之患,在神雕时期就出现了蒙古攻打重阳宫,最后全真教不得不放弃重阳宫撤离。此时蒙古尚未占据中国全境,蒙古毕竟不能派出太多的力量去单独剿灭一个武林门派,而等到南宋灭亡之后,可想而知腾出手的蒙古自然就要对全真教进行大清算,到了倚天时代的武林,再也不见全真有一席之地了。




全真教没有没落,只是因为杨过成了超一流高人,有主角光环,又因为尹志平与小龙女之事,老金没法写全真教了,在《射雕》三部曲后面故意不写而已。

全真教在我国道教历史上,地位极高,势力也大。重阳祖师传下全真七子后升天而去,全真七子各有所创,成了全真七祖,创下龙门派,华山派,清净派,丹阳派,崂山派,昆嵛派等等吧,后世道众又各有开创,流派更多。

我国道教,基本上是南天师,北全真。丘处机道长面见对成吉思汗,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并与之谈长生大道,深得成吉思汗尊敬,并在元大都即今之北京城建白云观,也是全真教祖庭之一。可以说是自那个时候起,全真教已经不是抗元势力了,老金先生,写的郭靖大侠,杨过大侠,张无忌等,都是以抗元灭元为己任,要是再写全真教,你让他怎么写?把全真教写为反派,不妥吧?

老金比较尊重历史,虽然是传奇故事,也不好明着违背史实,只好回避开全真教,以至不了解全真教的读者,以为全真教没落了。

若是有心的友友,在北方旅游时,看见道观,可以看一下,大部分都是全真教的传承。




全真教是一个在小说中盛极一时的宗教组织。然而,它最终衰落是由于一系列原因。

首先,内部矛盾和利益争夺是导致全真教衰落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内领导人的不和睦关系和争夺权力,教内的分裂和内斗导致了教的衰落。

其次,外部势力和竞争对手的威胁也对全真教造成了影响。在小说中,其他宗教和政治势力与全真教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真教的影响力。

此外,不当的管理和教义不当的实践也是导致全真教衰落的因素。由于教长的不当管理和教徒的不当实践,教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了损害。

总的来说,盛极一时的全真教衰落是由内部矛盾和利益争夺、外部势力威胁、不当的管理和教义不当的实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庸笔下全真教的没落,有理可据!

一是掌门人的延续出现了问题

创始人的才能都是顶尖的,全真教的创教人王重阳也不例外。王重阳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出生在陕西终南山下刘蒋村中,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来修道,改单名为嚞,字知名,道号曰重阳。王重阳自幼便慷慨好义,文武双绝。而且在二十岁左右,便中过进士,后创立了全真教,并在华山论剑中力压群雄,成为举世公认的武学宗师。

所以说全真教在王重阳的领导下迅速地崛起,王重阳成为了武学界史诗级人物,他亲手缔造出一种超强的江湖格局,全真教也在“华山论剑”成为公认的超强超大帮派。然而全真教的危险也如影随形。

王重阳虽然武功卓绝,但是身上也留下了不少伤,因此年纪轻轻就因旧病复发而死。虽然王重阳和全真教第二代平稳完成了掌门交接,继续扩大影响力。然而王重阳没有给第二代留下多少精神和武功上的秘籍。

虽然全真教从表面上完成了交接,但是在思想和武功方面却出现了断层,全真教的武功就出现了集体性的倒退,比如全真七子虽为王重阳的亲传弟子,但是武功已大不如一流高手。其实桃花岛、白驼山也就是黄药师和欧阳锋在支撑着,他们一死,这两个帮派也就玩完,不过他们的身体很硬朗,所以没事。

王重阳死后,其实还有周伯通镇守,然而周伯通外号老顽童,性格天真烂漫,犹如孩童一般,他是一个典型的武痴,练武痴迷,不含任何功利心,纯粹是喜欢练武,觉得乐趣无穷,所以说他根本没有心思教导全真教武功。

而到了马钰这一代,天天闭关清修,无聊时竟远赴大漠教郭靖武功散散心,最终使全真教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也为后来的覆灭留下了祸根。后面全真教的帮派传承基本差不多,所以帮派影响力越来越弱,最后没落于江湖。

二是全真教思想没有与时俱进

全真教在立教之时,其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锺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家、释教、道教的核心都是“道”。所以全真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而且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

如果帮派思想被抛弃,其帮派也必然会没落直至消失。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很多学说不能与时俱进最后消失,其背后的组织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在元朝忽必烈时期的1257年,全真教道士与佛教僧侣在忽必烈面前激烈辩论,结果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全真教大败,于是忽必烈下令把全真教的《老子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焚毁。忽必烈开始重视佛教轻视全真教。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全真教理论没有与时俱进,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他衰落的重要原因。

三是没有形成武功壁垒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一个帮派要想长盛不衰,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武功体系,并且不断积累发展,比如少林派有72绝技,有《易筋经》等著名功法,一说到这些功法,都知道是少林派的。武当派有太极拳、有武当剑法,并且一代一代传承。

说起全真派,却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武功,稍微有点名气的就是“先天功”、此外还有“金雁功”、“履霜破冰掌”、全真剑法等,九阴真经还不能练,但是这些武功既没有形成武功体系,也就是没有形成属于全真派的武功壁垒,没有武功壁垒,在激烈的江湖竞争中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其衰落也就是必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丐帮   成吉思汗   道教   武功   少林   蒙古   祖师   重阳   帮派   绝技   不当   原因   自然   江湖   高手   财经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