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学习古诗文,为什么作者几乎都是官员?

读书做官罢




谢谢邀请!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作者几乎都是官员,这是必然的。古代的文史官员,注册传世之作,必然要选名作。

有名作的人,既有官员,也有民间百姓文人。这些文史官员,对官场上的一些文人官员熟悉,必然要收录这些官员的作品。对于老百姓中间的文人,特别是那些没中举的秀才,文采也有比较好的,因为没有机会、阶梯或其他途径走进官场,即使文章写得再好,那些文史官员也不知道,怎么收录?

由于这些文史官员没有收录到乡间文人的作品,后世的人就见不到这些百姓文人的文章了,只能在当时乡间传阅几回,就没人知道了。也许传到哪个名人之手,能传上去,让文史官员发现,流传后世。不过,古代文人相轻,趋炎附势,还要看看你的社会地位、背景,即使有好文章,社会地位低下,也不行,做好事的人不多。那些当官的,文章写得不咋的,也能收录下来,这个很正常。

还有,古代交通不发达,百姓互相传阅范围也小,传到京城的几率就更小了,这也是不能流传后世的原因。

除此之外,有些赃官,他的好文章,虽然有收录的机会,但由于他做了坏事,也不能出现在课本中。

古代的官员,那些经过科举考试,走进官场的,确实文章也写得好,流传后世的生命力也强,进入教材很正常。

综上所述,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作者官员较多,可能就是这些原因。




我认为这很正常!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的,所有官员通过秀才举人进士层层选拔科考,才能进入仕途与官场,身言书判是必经之路,而隋前则是世袭与举孝廉而入官。象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王安石三苏陶渊明……等数不胜数,这些人都是能影响中国的文人才子与官员。他们的作品极佳容易被后世传唱,象郑板桥陶渊明这些人不适应为官,文彩照人,所以屡次挂印封金和辞官而去,苏轼屡次遭贬,李白不得重用,可这些人都是古诗文的加工厂,若忙于公物哪有时间留优秀作品于后世?象秦桧蔡京等,一些留骂名的官员也都是大书法家大诗人,因政治有污不能被后人存世流传。




语文课中学习古诗文,为什么作者几乎都是官员?

答:首先,古代文盲率高,很多都没有读书,不认识字。还有人读了几个月年把两年书,识字,但难写出文质兼美的古诗文。还有的人读了一些书,但没有中举,个别人也能写出好诗文,所以也有无名氏留下来的诗或文。当然,由于没有中举,没有当官,即使诗文可以,但他们是布衣,入不了官员的社交圈,所以,可能有好诗文也难以流传。至于诗文功力弱的,没有诗文留传是正常的现象。

唯有官员,都是通过了层层考试的人,饱读诗书,又是有闲阶级,不需要为生计操劳。“吏禄三百石,岁岁有余粮”,有时间有能力写下大量诗文,而且诗文高手也肯定在他们这些人中。他们互相唱和,也有钱出版诗文集,他们的诗文被保存并留传下来是显而易见的。

回答供参考。




问:课文中学习古诗文,为什么作者几乎都是官员?

答:这道题,您已经回答了。

首先,古时候,有文化的人不多,有文化的人自然就能做官;能够作出诗文的人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人,也是有一定家庭背景和经济基础的人,其中绝大部分自然都是官员。

其次,做官必定是相对聪明一点的人,相对聪明的人必定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人和家庭富有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出自官宦之家。

再次,孔老夫子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最好的注释。

现如今,大凡有思想、有理论的人,他们不仅是有文化的人,而且必定也是官人;还有,那些所谓的明星、网红、大咖、企业家等,不仅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是相对有钱、有一定背景的人。

结论:没有文化就做不出诗文,没做官写的诗文也难以被扩散传播出去,只能被那些小说家们放在小说里作为陪衬素材。

(原创作者/一壶浊酒喜相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官员   语文   古诗文   作者   科举   诗文   后世   官场   文人   文史   课本   古代   背景   财经   文化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