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领土越打越少,还不如不打,那么德国当时为什么还要打呢?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领土越打越少,还不如不打,那么德国当时为什么还要打呢?这个问题要两方面地看,一方面是弱肉强食,为生存和拓展空间;另一方面是掠夺资源和扩张野心驱使,领土增减只是其中重要筹码之一。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把目光都放在占领整个欧洲上,在他们眼里,德国领土多与少都是暂时的。

任何战争都有历史轨迹可循,欧洲战场也是如此。在一战爆发之前,欧洲战场连年征战,各个封建王朝不断地出现兼并和战事,到1871年,经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普鲁士王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一战爆发时,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牵头组成了五国同盟,分别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中途意大利退出加入协约国,而以英法俄牵头的协约国,开始多达25国之多,后来因各种原因,俄国发动十月革命退出协约国,英法怕美国抢夺欧洲利益又将之拒之门外,一战结束以后,表面看,最大的成果是摧毁了四个帝国,即摧毁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了德国,摧毁了奥匈帝国建立了奥地利和匈牙利,摧毁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了土耳其,而沙俄帝国的灭亡却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那么,一战爆发前,德意志帝国领土最大,为什么还要发起战事呢?这里面与欧洲战场不断出现的结盟有关。1882年,法俄签订协约文件,同年意大利与德匈两个帝国结成军事同盟,1904年,英法又签订协约文件,1907年英俄又签订协约文件,这样一来,欧洲战场就出现了三国军事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关系,客观上讲,这些条约和同盟的建立,也为德国发动一战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萨拉热窝事件作为一战的药引子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在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层面。

既然一战是几个帝国和结盟之间的较量,那么二战又是什么原因打起来的呢?大的方面讲,世界工业革命带来军事理论上的蓬勃发展,德意日轴心国的建立助推了战场面积的扩大,而英法绥靖政策和消极被动的军事理论,客观上又怂恿了德国想报一战失败的一箭之仇。

如果想用扩张领土来形容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那就是英法德围绕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从英国本身来讲,二战并没占到什么便宜,不仅把最大殖民地国家的头衔打没了,还欠了美国一屁股债。而对德国来说,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领土没有增加反而越打越少,不仅没有报了一战失利的一箭之仇,反而再一次被英法苏美等同盟国打败。

其次,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德国发起,领土固然是诱因,但扩张野心和掠夺资源才是主要目的。

从二战历史得知,二战爆发前,德国都是逐步试探着一步步走向战争边缘的,而且都是以边境争端为借口,兼并奥地利,占领捷克和闪击波兰,刚开始都是以领土作筹码。如果说一战时的德国想趁乱取胜,那么二战时的德国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夺。

二战跟一战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一方面,德国在发动战争之前,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在受英法节制,但让局外人意外的是,德国居然在英法眼皮底下只用6年时间,就把一支十万人的陆军武装到让整个欧洲闻之色变的闪击战部队,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除英伦三岛之外的领土纳入版图,而且兵锋还指向了北非和苏联。

另一方面,生存和掠夺资源成为德国发动二战的重要推手。虽然领土争端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诱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道夫的扩张野心和掠夺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目的。由于一战后英法强加给德国的高额战争赔款,从一定程度上讲把德国当成了原材料的加工厂,在让德国不断输出高额利润的同时,德国从上到下已经产生了反抗和暗中积蓄军事力量的土壤,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也是在这个时候,与阿道夫的快速扩张野心相吻合,打了英法和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打一下,你怎么知道一定会少呢?

1871年,普鲁士王国,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这3次立国之战的胜利,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当时的德国,坐拥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妥妥的西欧一哥。

1914年,一战爆发。到了1918年,德国战败以后,国土面积锐减8万平方公里,只剩下了46万平方公里。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欧洲战场开打。可到了1945年,德国再次战败。国土面积,又缩水了11万平方公里,只剩下了35万平方公里。

这事儿怪奇怪的,战争把德国的领土越打越小,为啥德国还非要发动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呢?难道真的好玩吗?


一、德国的领土,是在战争中不断扩大的。

有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就有德意志第一帝国。其实第一帝国,指的就是神圣罗马帝国。那时候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地盘比第二帝国还要大。只可惜在1806年,被拿破仑给灭了。

拿破仑灭了德意志第一帝国以后,德国境内成为了诸侯林立的状态。不过其中有两大诸侯,实力强劲。一个是奥地利,一个是普鲁士。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族,只可惜被拿破仑打怕了。等到拿破仑战败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希望能够重振雄风,恢复德意志第一帝国的规模。

但从1806年到1871年,这几十年下来,北方的普鲁士,已经完全壮大了起来。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是不服哈布斯堡家族的管理。

因此双方打了一仗,结果奥地利败给了普鲁士。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也因此在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当然了,这一帝国,是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诸侯,逐渐成长为帝国领导者,霍亨索伦家族可谓是赚大发了。而他们所依靠的就是战争!普鲁士的胜利,告诉了德国人,只有靠战争,才能使得地盘不断扩大。

过去普鲁士王国,只有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通过3场立国之战以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了54万平方公里,这还不算获利吗?


二、一战过程中,德国也获利颇丰。

一战为何要开打?很多人立刻想到了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极端分子给枪杀了。

这事儿其实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在德国这边。当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以后,忽然发现,全世界能占领的殖民地,基本都被英法西葡等国给霸占了,只剩下一堆没人要的边角料。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统治者们瞬间就不爽了,他们一边骂骂咧咧地捡着边角料,一边要求游戏重启:不行,这样的世界秩序,我们德国绝不答应,必须要推倒重来!

这就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世界的殖民霸权,而德国则为了重新瓜分这些殖民地。

一战爆发以后,德军瞬间就占领了比利时和卢森堡,甚至还拿下了法国东北部的部分土地。此后德国和法国在马恩河附近僵持着,没能再往前走。

而东边的德军,则耐心了东普鲁士、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甚至霸占了沙俄的部分地盘。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波兰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地盘不小,可一言不合就亡国。


所以说,谁说德国在一战中没有获益呢?只不过由于后来德军战败了,这才都还了回去罢了。

当然了,战败的代价,那可就惨了。

  1. 首先,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霍亨索伦家族的掌门人威廉二世皇帝,宣布退位。
  2. 其次,德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同时恢复普法战争前夕的边境。
  3. 再者,承认波兰独立,甚至割让了波兰走廊、但泽等地。
  4. 还有,将东上西里西亚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
  5. 此外,割让尤本、萨尔梅迪给比利时。

这么一来,德国才从54万平方公里,变成了46万平方公里,严重缩水了8万平方公里。至于海外殖民地,那就更是啥也没得到了。


三、二战中的德国,也获得若干土地。

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就有人预言,这哪里是一份和约,这分明是20年的停战协议。

很显然,一战过后,德国的损失惨重,所付出的代价,德国本身完全扛不住。所以到了20世纪40年代,德国人的小日子过不下去了。

德国人的劳动力遭到严重剥削,一片面包价格高达1000亿马克,一杯牛奶则需要3000亿马克。犹太人掌握了国家财富,魏玛共和国疯狂印钱,很显然,这是不想好好过了。

因此当希特勒振臂一呼,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若干德国人站了起来。他说了什么呢?他说:我会让德国每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

这是多么朴实无华的承诺啊,却把那一代德国人给感动哭了。因此到了1939年,希特勒这才发动了闪击波兰的战争。

在闪击波兰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此后德军占领的地盘,那就多了去了。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1个月之内,和苏联一起把波兰的地盘给瓜分干净了。此后欧洲的全面战争正式爆发。

此后德军占领了欧洲大陆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 西欧包括了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
  • 中欧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
  • 北欧包括芬兰、丹麦、挪威。
  • 东欧包括乌克兰、白俄、摩尔多瓦、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以及大片俄国的地盘。
  • 南欧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
  • 此外,还有非洲的摩洛哥、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可以说,欧洲除了英国和俄国,其他国家都臣服在了德国的脚下。希特勒这是要当欧洲秦始皇的节奏有没有?

所以说你能想象战争为德国带来了多少领土吗?只不过二战的结果,又是德国战败了。这才丧失了这些领土,如果胜利了呢?后果不敢想象。

当然了,战败以后,德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仅退回了所有占领地,而且还割让了不少土地出去。

  1. 首先,在北部,石勒苏益格割让给了丹麦。
  2. 其次,在西部,阿尔萨斯和洛林,再次归属了法国。
  3. 再者,在东部,西里西亚州、勃兰登堡州、奥德河流域、但泽自由港等等都割让给了波兰。主要是波兰向苏联要失去的领土,苏联不给,反而给波兰出了个主意:你可以向德国要嘛!
  4. 还有,在南部,工业基地波西米亚则归属了捷克。
  5. 此外,苏联占据了东普鲁士的大片地盘。

总体算下来,德国在二战战败以后,损失了1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就连他们本土,都被英法美苏等几个国家给瓜分成了殖民地。

总结:德国发动一战和二战,都是为了资源。

威廉二世之所以发动一战,是因为他想要获取更多海外殖民地,他觉得当时德国的工业化程度,已经超越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可他们的殖民地却少得可怜,这不公平。

而殖民地,就是市场,就是资源。剥削殖民地的人民,才能让自己国家的人过上好日子。反之亦然,如果没有殖民地,而统治者又想要拥有更多的话,那本国人民可就倒霉咯。

二战之前的魏玛共和国就是这么个情况,因此希特勒开辟二战欧洲战场,也是为了掠夺资源。只有把其他国家变成殖民地,那么他让德国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的承诺,才能真正兑现。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来国土面积高达54万平方公里,稳居俄罗斯以西欧洲第1面积大国的德国,缩水为了如今的35万平方公里。德国失去了高达近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就是说,德国损失了40%的国土面积。这个数字比例之庞大,即使我们作为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都觉得触目惊心,德国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今的德国

最为残酷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深知领土对于本民族的重要性,因此,德国失去的领土,被索回或者收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当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周边各个曾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为了弥补战争的创伤,也为了防止纳粹德国的复苏,将德国更让的领土上的德国居民近乎全部驱逐。

也就是说,德国失去领土上,如今居住的已经不再是德国人,而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居民。这也意味着,德国即使想用全民公投的方式收回领土,也完全不存在实施的可能。例如如今俄罗斯位于波罗的海的飞地,原属于德国的加里宁格勒就是这种情况。

加里宁格勒

二战胜利后,苏联将加里宁格勒地区占据,并迅速将当地的德国居民全部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人。为了彻底将当地俄罗斯化,苏联甚至连当地的德式建筑和德国名字都全部改了个遍,从此,除了历史渊源,这块土地与俄罗斯本土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当苏联解体之后,原属于德国的加里宁格勒不但没有要求返回德国,反而仍属于俄罗斯的根本原因。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晚清屈辱的历史是我们民族抹不去的伤痛,尤其是中国失去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更是令每一个国人痛彻心扉。但是就比例而言,中国失去的国土面积比例还要小于德国,从中也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领土损失之惨重。

德国的领土变迁

因此,许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损失如此惨重,为什么德国还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马后炮式问题,是在知道结果之后倒推原因,本身就是极为不合理的。这个问题类似:“既然你明知道没中五百万,为什么还要去买彩票”一样。

对于德国当然也是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损失固然极为惨重,但是,发动战争之初,显然德国不认为自己会一定失败。那么,德国为什么会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

今天的德国地图

首先,无论是发动第1次世界大战的威廉二世,还是掀起第2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他们都不认为德国会因此失败。相反,两个人都野心勃勃的认为:军事实力强大,科技先进的德国势必挑战老牌列强成功,取得世界霸权,从此德国走上世界超级大国的位置。

这一点不仅仅是当时德国的领导人,哪怕是德国的统治阶层,乃至于每一个德国普通民众,对于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在刚开始时都是信心十足且狂热支持的。而这样近乎全民的支持,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从上到下,很少人有人认为德国会失败。他们野心勃勃且盲目憧憬着德国取得大战胜利后的风光场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其次,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取得了失败,但是德国并非毫无胜算。1914年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德国早已超越了老牌列强英国和法国等国,成为当时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同时,德国中西欧第1面积大国也给予了德国仅次于沙俄的庞大人口。

因此,无论是战争潜力、经济总量还是于科技发展,德国都具备了超越英法两国的实力。希特勒时代也是如此,希特勒上台之后,带领经济危机中的德国迅速复苏,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时,德国军队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军,德军强大的战斗力,更是举世公认,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面对占据巨大优势兵力的对手,一直以多胜少。德国在军事方面的巨大优势,也是德国敢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底气。

普鲁士完成的德国统一

最后,则是因为,无论是一战前夕的德国,还是二战前夕的德国,发展都进入瓶颈时期,为了发展,德国不得不战。像如今的中国一样,德国是典型的后起之秀,虽然德国后发制人,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原本的世界第一英国。

但是,限于德国有限的国土面积和贫瘠的资源,德国的潜力已经消耗殆尽,德国无法像中国和美国一样拥有巨大的领土和人口。想要进一步发展,想要获得更强大的话语权,德国除了挑战老牌列强,别无选择。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尤其是竞争近乎赤裸的是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的大国,想要和平崛起,可能性本就是0,除了战争,德国别无选择。

二战后的德国

因此,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遭遇惨重的损失,并不是因为德国人喜欢作死,更不是因为德国人爱好战争,而是德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德国的运气太过糟糕,德国的对手又过于强大,两次挑战都功败垂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领土是除俄罗斯外最大的欧洲国家,面积有54万平方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德国割让了大约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下图所示:

第一、承认奥地利、卢森堡国家独立。

第二、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划归法国托管15年,最后公投决定归哪一个国家。

第三、割让尤本和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

第四、北石勒苏益格公投回归丹麦。

第五、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与波兰海岸线。

第六、东上西里西亚划给捷克斯洛伐克。

第七、东普鲁士的梅梅尔(默默尔)划给立陶宛

1936年时,德国的领土面积大约46-47万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割让了大约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德国国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割形势图)

割让土地细则如下:

第一,东普鲁士被前苏联强占(一部分),现在为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第二、德国南部波西米亚划归现在的捷克。

第三、西里西亚州、波茨坦、但泽自由港、勃兰登堡部分和奥德河流域、切仕青等大片领土划归波兰。

第四、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划给法国。

第五、石勒苏益格划给丹麦。

第六、苏联占据东德,英法美占据西德,柏林分区占领,英法美占据的西柏林成为飞地

德国为什么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后,普鲁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军人希望寻找“阳光下的地盘”和“海神手中的三叉戟”,要对当时大局已定的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地盘和势力范围(海外殖民地),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动因,不过德国被打败了。(二战德国击败法国,希特勒和将领们在埃菲尔铁塔)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短二十年后,德国再次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呐?我私下认为主要是一下几个原因:

一、被严重压抑的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从历史追溯来看,德国人是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民族自尊心非常强,如果受到极端打压后肯定会反弹,整体民族都会向往俾斯麦时期的军国主义,重现民族的辉煌。

一战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却是一个惩罚性和报复性的条约,这个条约让德国损失了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约占当时德国领土的13.5%;损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损失了12.5%的人口,随着割让领土而损失;16%的煤炭开采量,50%以上的钢铁产量。

这还不算,战胜国要求德国于1921年5月前,马上偿付赔款200亿马克,这时具体赔偿金额还没有定下来,全部黄金、商品、船舶、有价证券以及实物的形式赔付,德国还要负担所有占领军在其领土上的所有费用。莱茵河两岸50公里不能设置军事防御工事。

战胜国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德国和一劳永逸的削弱德国,让德国永无翻身之时。

当一个国家和民族遭受巨大压力的时候,一般会产生两种极端效果,一种是触底反弹,一种是压力被消化缓解,德国日耳曼民族作为一个战斗的民族在重压下触底反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已经分析研究德国发动战争的这种民族复仇情绪,采取了与一战后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推进“马歇尔计划”,援助发展欧洲国家,包括德国(西德),将这种民族复仇情绪逐步消融瓦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苏军占领柏林照)

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瓦解了德国人的希望。

德国为了还债,拼命掠夺人民财富,人民生活生活困苦,大部分企业集团举步维艰,整个德国的经济随时面临崩盘。

1929年自美国开始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举步维艰的德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农业生产下降了30%,600万人口失业,银行企业纷纷倒闭,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加剧。

三、希特勒上台,法西斯推行

《凡尔赛和约》严重伤害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被德国人称之为“屠夫的合约”,加之经济危机的加重,德国的民族危机加重了。

此时德国为纳粹运动提供了土壤,希特勒成功调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情绪,将激昂的民族主义演变成民族复仇主义。此时软弱的魏玛共和国已经被德国民众所摒弃,他们需要新的强大的政府,新的强硬的国家领导人。在希特勒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德国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支持希特勒,譬如:克虏伯、西门子、奔驰等,企业也面临绝境。

希特勒是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代表,被认为是引领德国复兴的领导人。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党、政、军大权。

上台伊始的希特勒就积极发展经济,尤其是军事工业,并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禁锢,组建军队,1935年时已建成了足可以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1936年3月,德国军队开进了莱茵河非军事区进行布防,从此后希特勒将德国拉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车。(希特勒自杀焚烧尸体的地点)

战争是希特勒评估当时欧洲各国军事实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豪赌,至于战争的最后结局谁也难以下结论,只有打过了才知道结果。战争的任何一方绝对不会在预估自己失败的情况下开战的,希特勒对战争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奥匈帝国发动的,德国只是被动参战而已。

一战的爆发顺序是这样的:

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遇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下达最后通牒;沙俄警告奥匈不要轻举妄动,奥匈怕沙俄,遂求助于德国。

德国出于利益需要,表示支持奥匈;奥匈有了德国的支持,继而对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同样出于利益需要,因此也对奥匈宣战。

奥匈与沙俄相互宣战后,德俄以为宣战只是做做样子,都没太当回事。结果,奥匈这个棒槌居然真的出兵了。

奥匈这一出兵,沙俄蒙了,牛皮吹了,不能不算数吧。于是,沙俄也出兵。

由于沙俄实力强于奥匈,且因为签了《德奥同盟条约》的关系,德国怕奥匈崩盘,就也只能硬着头皮对沙俄宣战。

至此时,一战的宣战关系是奥匈和德国对塞尔维亚和沙俄相互宣战。当时英国和法国均未表示会参战。

英法不参战,沙俄尴尬了。遂立即催促英法参战。否则它一家单挑德奥,它会是会被打出屎来。


德国害怕法国宣战,就致电法国,询问法国意图。结果法国回电声称:“见机行事”。

收到回电后,德国很不满。

为啥不满呢?道理很简单,法国想让德奥俄三国互掐,它坐收渔翁之利,借机报普法战争的血海深仇。

德国一看法国憋着坏屁,于是就在没有做好跟法国决战的情况下,向法国先宣战。

但是因突袭法国的计划(施里芬计划)需要经过比利时,而比利时又不对德军让道,德国便在对法国宣战的同时,对比利时也宣了战,继而发动对比利时的突袭。

比利时挨打,英国怒了。因为英国在比利时有大量的投资,并且德国如果赢了法国,德国就壮了,英国可能镇不住德国了。于是英国以德国打比利时为借口,向德国宣战。

至此,一战正式开打。具体的宣战关系是德国和奥匈与沙俄和塞尔维亚相互宣战;德国对法国和比利时宣战;法国、比利时、英国对德国宣战。

从这个宣战可以看出:一战的爆发在有其必然性的前提下,也有偶然性。可以说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把一场区域争端玩脱了的表现

当时,德国的战略是盯着英国,同时防着法国和沙俄,打世界大战不是德国的诉求,并且德国也不认为会爆发大战。比如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出巡狩猎,参谋长小毛奇也正在度假。奥匈咨询德国,威廉二世以为奥匈只是常规操作,就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支持奥匈。

然而,德国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奥匈帝国是个大坑,居然真的开战,直接把德国带沟里去了。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总爆发,大家都是战争发起国。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唯一的一战的发起源头国,那也只能是奥匈,不是德国。

再说二战。

德国是二战发起国之一,这没问题。发动的原因很简单:德国人对一战结果不服气,报仇心理强烈。希特勒利用民族仇恨上台,叫嚣会带领德国人一雪前耻。德国人迷信了希特勒的鬼话,就选了他上台。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了兑现他的选举承诺,以及解决经济问题,就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扩军。当战争机器发动后,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具体来说,一战后,英法对德国的惩罚太厉害了,激起了德国人的报仇心理。并且当时德国的经济不景气,民众对时任魏玛政府的领导能力也持怀疑态度。

民怨沸腾,报仇心理又强烈。于是,希特勒这个极其会煽动人心的奥地利人,就借民众的复仇和求富心理,通过选举上了台。

希特勒上台之后,由于他要兑现他之前的竞选宣言(零失业、补贴、工人权益,保护资本家等),而他又不可能真正解决德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于是,他就只能想了一个歪招:利用民族主义政治宣传,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即依靠大量的军事订货和疯狂修基建为企业提供市场,进而带动产业发展。让资本家和老百姓都有钱可赚,有事可做。

这样做,确实可以短暂的解决国民经济和就业问题。

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现实问题。因此,当德国的军事订货饱和,政府欠债加剧后,希特勒就只能想另一个歪招了——对外发动战争。

以上说的都是当时的“大势”,德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还有两点直接原因。

首先,当时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德国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开战。

具体来说,英法俄占据了大量资源,德国只是它们的零头,其拥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德国对于原料和劳动力的要求。如果不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德国可能会被英法俄挤压的连一点渣都不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选择先发制人可能还有点活路,如果被动挨打,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当时德国又具备了挑战英法的实力,打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其次,民族矛盾无法解决。

举个例子,美国在一战后提出民族自决,让小民族投票表决,自行建国或者加入某一国。这个建议得到了英法的响应。于是一时间,各个小国家纷纷建立。



然而,当德国人想民族自决时(波兰的日耳曼人想加入德国),英法美却不干了。德国人说你们这是玩双标,不公平。英法美直接就说你丫一个战败国,没资格跟我们战胜国谈公平。

这么玩,二战爆发也就不稀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德国   沙俄   普鲁士   领土   英法   世界大战   德意志   希特勒   波兰   比利时   帝国   法国   欧洲   德国人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