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溥仪在清朝当时没被杀死?

1、满清权贵不会杀他。

2、溥仪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3、溥仪对当时局面造不成威胁。

4、溥仪识时务,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变革。

01

1、虽然溥仪3岁继位,还是个孩童,但毕竟也是一朝的统治者,象征着最高权力,只要有他在,无论怎样,都象征着大清还没亡,满清的权贵肯定不会杀他。

2、在日本人眼里,溥仪还有这利用价值,所以日本开始了扶持,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使溥仪成了傀儡皇帝,日本想利用溥仪来实现统治中国的愿望,不会杀溥仪。

3、自辛亥革命以后,国家的政治制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迈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如果说溥仪退位后又是新的封建朝代的话,担心溥仪复辟,那他难逃厄运,可封建帝制已经翻篇,他对社会局面没有任何威胁了,当局者也不会为难溥仪了,更不会杀他了。

4、在日本投降后,溥仪被送到苏联收容所拘禁了起来,长达五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政府便把他送回来了。

溥仪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接受了当下的社会局面,开始反思,接受劳动改造,他清楚的认识到,眼下是一个新的社会,慢慢适应,规规矩矩的开始了新生活,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公民。

02

03

0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满清权贵没人会杀溥仪。

原因很简单,溥仪当时还是儿童,到满清灭亡年仅5岁,没有执政能力。

而代替溥仪掌权的,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

如果说载沣是个慈禧太后那种人,借助儿子作为傀儡独揽大权,确实可能有政敌会将老子儿子一同杀死。

然而载沣一来年轻,二来对能力平庸,是三来没有权力欲望,并不抓权,是业余政治家。

载沣在1909年慈禧太后挂了以后上位,但并没有独自掌握权力,权力分散在几个爱新觉罗皇族手中。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载沣就在袁世凯一伙要挟下退位。

他前后在位不过1年多,并没有掌握多少权力,也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建树,属于边缘人物。

载沣最后也是自动辞职退下去,袁世凯也没有赶尽杀绝,大家都留有三分余地。

载沣辞职之前或者之后,都不可能为儿子溥仪带来杀身之祸,而溥仪又是个人事不知的儿童,自己也不可能招惹暗杀。

第二,溥仪懂事之时已经是个傀儡。

满清垮台时,溥仪才5岁。

到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溥仪不过18岁,刚刚成年。

在成年之前或者之后,溥仪并没有任何权力可言,只是紫禁城的小皇帝。

而就算在紫禁城之内,溥仪因为年轻不懂事,也是被大太监、内务府大臣和太傅操纵。

当时很多大太监和内务府大臣,想方设法从紫禁城盗窃珍贵财物,连婉容皇后典礼的大珍珠,一转眼就失踪了。

在溥仪要调查库房究竟丢了多少财物时,库房竟然被一把大火烧毁了,这就叫做毁尸灭迹。

如果说溥仪在紫禁城尚且是个傀儡,在中国也是如此。

谁会杀一个傀儡呢?

第三,溥仪并无能力。

可以看到,溥仪虽然有些野心,但毫无军政能力。

一来溥仪天生不是这块料,二来他身边的太傅之流都是一些腐儒,并没有政客,没有对他进行什么这方面的教育。

日本人欺骗溥仪的手段,其实非常拙劣,却也能将他轻松骗到东北去。

在东北,溥仪连王宫都不能随便离开,二三百人的卫队武器都被撤掉,比傀儡还像傀儡。

实际上,溥仪如果稍微有些军政能力,本不可能这么惨,最低程度也会掌握一些实权。

其实看看溥仪处理妃子文绣的事情,就知道他连家里的小问题都解决不了。

这样一个并没有能力的人,何必要将其杀死?




因为,溥仪“能屈能伸”!

溥仪这个人很厉害,特别会适应周围的环境。你让他当皇帝,他就当皇帝。你让他下台,他就乖乖的当良民,连满洲话都说不会。无论哪方势力来找他,他都不会给人吃闭门羹。


看看溥仪的几次复辟,都是很随缘。谁来找他,他都不得罪。张勋找他复辟,他很激动。复辟不成,自己也不在意,继续当自己的良民。

张勋跑了,他马上继续给民国政府当良民。在旧北京的那些达官显贵,也大都以认识溥仪为荣。这说明,溥仪来者不拒。

后来,日本人抛出橄榄枝,他马上去了满洲。甚至,见到裕仁天皇的母亲时,他也会像对待父母一样那么尊敬,主动上前搀扶。即使后来,溥仪的媳妇被日本人害死,他也不会跟日本人翻脸。

在日本人溃败前,他怕日本人杀他,还经常在日本人面前表示衷心。(日本人让他退位后,他愧疚的说:

我太对不住天皇陛下了!尽管我退位了,我仍和日本一心一德!--------《我的前半生》

后来,溥仪被苏联俘虏了,马上开始想尽方法跟苏联人搞好关系,主动上交很多私藏的宝贝。甚至,他还写信给斯大林,表示不想回国,想留在苏联,太喜欢苏联了。


但是,回国以后,溥仪很快就自觉地“认罪和检讨”。经过新中国改造以后,一项不干活的溥仪,竟然自己缝补衣服参加劳动了。溥仪说自己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言辞间充满感恩。进入新生活后,溥仪为了和之前的事划分界线,甚至说自己不会满语。

这样强的生命力,不服不行。

(文|勇战王聊历史)




如果溥仪被革命党杀死了,中国可能就不存在了。

我们都听说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吧,这是同盟会的革命口号。

“鞑虏”就是鞑靼,也就是蒙古人。“驱逐鞑虏”的口号是明太祖朱元璋用过的,革命党这是在引用。在这里,鞑虏不仅指蒙古,也指满洲。因为“满蒙联盟”就是大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要使用民族主义的旗号呢?其实这是继承自洪门,因为革命党就是从洪门发展来的。洪门是从天地会发展而来的秘密帮会,它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

三民主义的第一条就是民族主义,在民主革命时代,民族主义就是要推翻满族的统治,建立汉族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少数民族怎么办呢?汉族不给少数民族当奴隶了,也不要少数民族给汉族当奴隶。具体说就是要分裂中国,实行民族独立,汉人只要汉地十八省。

辛亥革命就是使用这样的纲领,但在最后时刻和满清朝廷达成了妥协。

隆裕太后发布《清帝退位诏书》,第一次明确提出“五族共和”来取代“由汉族统治的国家”的纲领,中国才得以保全。民国政府优待前清皇室,溥仪也就安然无恙了。

清王朝腐朽没落,阻碍了历史进步的潮流,所以被革命推翻。但他们在最后时刻维护中国的完整,实现了民族和谐共存,还是于国有功的。这也就是隆裕太后一度被称为“女中尧舜”的原因。

当然,后来外蒙古终于还是脱离祖国,这一方面和苏联的侵略企图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辛亥革命片面民族主义路线的直接结果。




谢谢邀请!宣统皇帝溥仪(1906.2.7——1967.10.17)在清朝灭亡时,为什么没有被杀?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临时国民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向清廷做出承诺,只要满清政府宣布退位,还将他们留在紫禁城里,还保持皇帝的尊号,国民政府每年还负责400万元的生活费用,所以隆裕太后宣布溥仪退位后,就没有流血事件发生。

溥仪三岁即位,六岁退位,虽说是皇帝,其实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没有什么必须处死的恶迹,没有不得不杀的民愤,不是一个可杀不可留的人。且清朝灭亡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个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溥仪的人生安全,也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现在社会推行资产阶级民主,封建统治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都平等,没有必要把几岁的溥仪杀了。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皇帝尊号,把清朝的遗老遗少赶出紫禁城,待遇由400万改为50万,以后甚至更少。冯玉祥也没有杀溥仪,因为这时的溥仪已经没有什么多大的不利的政治影响力了,何况孙中山承诺不杀溥仪。溥仪到天津定居,钱不够用,变卖家产,就算没成乞丐,杀他有什么意思?

满人不会杀他的,日本人也不会杀他的,因为满人和日本人感到溥仪还有利用的价值。1934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成立伪满洲国,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行。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溥仪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被带回苏联。

苏联人也没有杀溥仪。其主要原因是溥仪知道日本人做的坏事,战胜国要在日本东京审判战犯,溥仪是一个能提供确凿证据的人,不能把证人杀了。

1950年,溥仪从苏联引渡回国,我国政府希望他能重新做人,让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

1959年,溥仪被大赦,变成了一个新型的能自食其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辛亥革命   满洲   紫禁城   汉族   苏联   洪门   革命党   良民   民族主义   日本人   日本   傀儡   满清   清朝   中国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