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

高晓松在一节目里说宋朝有名士,明君,名将,而明朝三无。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明不善待文人士大夫,而宋朝很厚待士大夫,而高晓松自认为是知识分子,在古代肯定是士大夫,所以他狂贬朱明,盛赞宋朝,这么一想,就合情合理了呀。

看过几个有关高小松的视频,视频里高小松很是推崇赞叹宋朝,还很喜欢拿宋朝跟明朝相比,比经济,比起义等等,说宋朝在古代朝代里是比较好的朝代,百姓,士兵,官员都很幸福,说宋朝岁收最多时一亿五千多万两,明朝零头都不到,宋朝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而明朝却被农民起义灭了等等之类的话。

揪其根本,就是因为宋朝是重文轻武,士大夫大臣们的俸禄高,地位也高,高小松肯定自认为自己回到宋朝也能那样,所以他刻意忽视了宋朝有四百多次起义,靖康之变,搜山检海,宋被辽,金,蒙古,西夏,大理,交趾等邻居轮番欺负的史实,南宋在绍兴和议里向金称臣,后面又改称侄,就算是如此悲催境地,高小松依旧推崇宋朝,没办法,谁叫宋朝对士大夫很好呢,自以为士大夫的小松自然就狂赞。

而到了朱明时,情况大不一样,也是高小松喷明朝三无的原因所在。

士大夫与皇帝的交谈礼仪。

汉唐时是席地而坐,宋朝时是皇帝坐大臣立,元朝时皇帝坐,大臣跪,朱元璋把元朝推翻后宣布要恢复汉唐衣冠和礼仪,但是依旧把大臣跪地奏事的元朝礼仪延用了,而且还立法确定了下来,他在《大明会典》里规定了大臣必须跪地奏事,不仅如此,还把元朝的惩罚大臣的庭仗(脱裤子打板子)之刑罚也给延用了。

这两个礼仪刑罚显然是带有耻辱的,士大夫大臣们能高兴舒服才怪了,自以为是名士高小松自然也不高兴,所以这可能是他喷明朝三无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惩罚贪官污吏是历史之最,据说朱元璋一生共下令斩杀十万多名官员,上至宰相到下到县令基本杀了一遍,士大夫们朝不保夕,去上朝得写遗书,能回来就是大赚了一天一样的高兴不已,这让自以为士大夫的高小松倍感气愤,喷明理由加一。

文字狱,终明一朝都有文字狱的身影,尤其是朱元璋时期最兴盛。

朱元璋当过和尚,起过义,所以很忌讳,光,声,僧,盗等字词,士大夫们写的文章奏折里但凡有这些字,都难逃一死,有万余名文人士大夫倒在朱元璋明初文字狱的刀下,自以为士大夫小松的喷明理由加一。

明朝皇帝喜欢任用太监制衡文臣,出现过李谨,王振,魏忠贤等大太监霍乱朝政,独领朝纲的事情,而不是如此信任士大夫文臣,高小松的喷明理由又加一。

就说这么多吧,明朝的士大夫悲催情况是高小松炮制“明朝三无”的动力,而“明朝三无”是高小松自以为是的无稽之谈而已,为了捧他心目中的向往的宋朝而刻意编撰出来的话术,看了一笑而过,信了就闹笑话了。

明朝还是有名君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按古代君主的标准,得算得上是明君吧。

名将,别的不说,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是不可忽视的明朝名将。

名士,骂嘉靖嘉靖家家皆尽的海瑞,力挽狂澜在土木堡之变后在北京击退瓦剌进攻的于谦等等。

熟读历史就不会被这样的低级话术诓骗,所以说,还得多读书,读书明智。




在《晓说》中,高晓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明朝“三无朝代”,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

↑有人说这是谣传,高晓松没说过这句话,那我就放上他说这句话的截图吧!

高晓松为什么会说明朝是这样一个三无的朝代呢?

先来看看他的论点:

高晓松认为明朝无名君,是因为朱姓皇帝都存在着一些毛病,要么就是残暴嗜杀,如洪武;要么就是隐居深宫不理朝政数,如嘉靖;要么就是贪玩成性,如正德,总之是奇葩迭出,所以说“无明君”。

PS:照高晓松这么说,有一点毛病就不是明君,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明君啦!汉高祖背信弃义,唐太宗杀兄弑弟,宋太祖背叛恩主,宋仁宗优柔寡断,雍正猜忌成性,乾隆好大喜功,他们都有缺点,所以都不是明君。

认为明朝无名将,是因为明朝“以文制武”,直到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都还是一帮文人在指挥打仗,这边打清兵的袁崇焕,一文人,那边打李自成的是洪承畴、卢象升,二文人,所以说“无名将”。

PS:以高晓松“以文制武”,就不是名将的话,那他所崇拜的清朝就也是一个无名将的朝代,清承明制,也是文人指挥军队,所以也是没有名将。

认为明朝无名士,是因为明朝出现过留下特别有名的文章的文人,没有出现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曾巩这样名垂文史的人物,在高晓松看来只有留下有名的文章的文人才是名士。

PS:何谓“名士”?只要是文人,且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的,有着较为卓越的学术成就的,皆为名士。

其实看完高晓松说明朝的那一集,我们就会发现高晓松对明朝有着很深的偏见。为什么高晓松会对明朝有这么大的偏见呢?或许从他说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他说明朝对官员实施廷杖,是对文人的极度不尊敬,随意剥夺文人的性命,让文人很没尊严,故而明朝是最不值得歌颂的王朝。简单地说,高晓松认为明朝轻视文人,故而明朝就是一个三无王朝。

但是,事实上明朝真是一个三无王朝吗?

当然不是。

何谓“明君”,在我看来,只要心存百姓,这就是明君。

明朝有心存百姓的皇帝吗?有!

单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对待贪官污吏最狠的皇帝,为让百姓的生活稍微好些,他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同时,为让百姓彻底摆脱贪官的剥削,朱元璋还鼓励民间百姓上访,在京城午门外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闻鸣冤鼓响,朱元璋就会亲自处理。

除此,朱元璋还前无古人地赋予了百姓扭送不法官吏的权力。民抓官,试问历朝历代除了朱元璋,谁还能有这么一颗以民为主的心?朱元璋规定,只要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就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甚至直接扭送,而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被发现是要从重论处的。

此外,朱元璋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免费养老院(养济院)、免费医院(养济院)和免费公墓(漏泽园)统统出现,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于南京郊外修筑公房,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你说,就是这样心存百姓的朱元璋,他不是明君吗?

历代王朝皆有名将,若无名将,怎能开国?怎能击败其他割据势力,从而一统天下?终明朝二百余年,从未缺少过名将,前期有开国名将徐达、汤和等,中期有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后期有抗金名将李成梁、卢象升等。试问明朝怎会没有名将呢?

明朝出了一位五百年才能出现的圣人,那就是王阳明。如王士祯所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单单就是王阳明一人,就能秒杀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名士。

明朝能立国276年,这绝对不是一个三无的朝代能够做到的!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若明朝真的这么不堪,早就被人所取代,万万不能坚持这么久!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国祚超过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翻遍回答,没有一个挺高晓松的。

但是高晓松这次并非全错

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1,无明君。

这条肯定是对的。一统王朝中,朱家皇帝是最差的。答题区里一致说的朱元璋和朱棣,在武功文德上实在一般。他俩顶多算雄主,离明君还远着呢。

朱元璋开创的帝国版图小、格局低,政治设计制度倒退。他的《大明律》《大诰》都是采用最残酷的刑罚,他亲自大兴讼狱,牵连无辜数十万。他的文字狱从官场深入到辟野小乡,见隐士不获而斩。

他的国䇿重农抑商,更是导致明朝二百多年一直财政困难。明朝二百多年,极少主动兴利水利,二百多年的拯灾投入费用不到其他王朝的二三年投入。

明朝从中期开始,稍逢灾荒,民间就已经人吃人,皇室对这种现象,视若无睹,往往是形式主义免一点正赋了事。他们几百年内,即便末期,也只关心赋税是否能收到。

成化初,“饥荒尤甚,村落人家有四五日不举烟火、闭门困卧待尽者;有食树皮草根及困饥疫病死者;有寡妻只夫卖儿卖女者”。(明宪宗卷86 成化六年十二月庚戌条)

成化二十年,大臣叶淇亦奏:“山西连年灾伤,平阳一府逃移者五万八千七百余户,内安邑、猗氏两县饿死男妇六千七百余口,蒲解等州、临晋等县饿莩盈途,不可数计。父弃其子,夫卖其妻,甚至有全家聚哭投河而死者,弃其子女于井而逃者。(明宪宗实录卷256 成化二十年九月丁未条)

成化二十年七月,巡抚陕西右副御史郑时等奏:“陕西连年亢旱,至今益甚,饿莩塞途,或气尚未绝以为人所割食,见者涕流,闻者心痛,日复一日。(《明宪宗实录》卷254二十年七月庚寅条)

朱‬棣‬比‬朱‬元‬璋‬视‬野‬开‬阔‬。‬

朱‬棣‬属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皇帝。‬

他的努力除‬了‬耗‬费‬生‬民‬财‬力‬物力命运,‬一‬无‬所‬存‬。‬反‬而‬有‬失‬。‬

他的战略视角不只局限在陆地,草原和海洋也是他的征途之内。奈何他的心胸甚小,他始终徘徊在篡位的阴影中。他和他的父亲一般残暴,但他父亲的残暴总能换来收益。而他更多的是陷入了个人的泄愤之中。

他的运气也不好。征草原,结果是丢了草原的防线;下西洋,赚了吆喝赔了钱,而且吆喝声很短暂。四平安南,最后还是放弃领土,白弄出个几百年的世仇。就是修个《永乐大典》,也被意外烧毁。迁都,本意是要居于汉胡之中央的,结果导致了被动的二百年守国门。

作为明朝最优秀的战略家,因为在执行上总行差踏错,他因此从未收复过民心。在他死后,民间老百姓和官场几乎可以公开诋毁、肆意嘲弄于他,极少褒扬。他的后人也很少维护他。

朱棣本来立志追赶忽必烈,行到半百,发现遥不可及。又想掉头效仿李世民。悲催的是,努力争来的太宗庙号,还被自私的嘉靖褫夺,最终变成了个不伦不类的明成祖。‬


2,无名士。

明朝有一些名士的。然而方向有点偏。

厉害的文人不一定是名士,程朱理学的那些儒学大师,以及王阳明都不能算名士。

不过,如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和王畿。王艮的弟子何心隐。然后就是李贽。还有明末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

这些人有些名士风范,而且比一般的名士有见识,有责任感。坦白讲比魏晋名士强多了。

可问题就在这里了,名士主要是指放飞自我的个性,激荡灵魂的人物。过高的责任感反而不能叫名士了。


比如屈原杜甫大才,但不能叫名士,他们的牵挂太多,爱国、忠君、关心百姓疾苦,因而没有超脱出来。庄子和魏晋的竹林七贤,可叫名士。李白也是名士。

苏东坡是最大的意外。他虽然一生在官场,有大义的同时,爱好人间各种俗物。他的性情潇洒,大小处都能见他的豁达。所以苏东坡也是名士。

明朝有很多优秀的文人,称得赞扬。他们在超脱上还是不太完全。因为明朝本质是个世俗社会

所以高晓松的本意,很多人了解不到。这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

3,无名将

和名士一样,明朝有很多优秀将领。有些甚至具有现代军事家的水平。但是不是通常认定古之名将,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戚继光

他是天才级别的军事家。屡战屡胜。有理论,有创新,有战功,有名节。

然而,我问大家,戚继光最多统过多少兵,打过最大规模的战争是什么?他在朝堂地位如何?

古之名将。韩信、白起、项羽、廉颇、孙武,哪个不是布武天下,带甲百万?哪个不是天顶下的柱石?


我再拿明末优秀军事家卢象升给大家分析:

其一,抗击义军,他成为了和洪承畴、孙传庭这般的全国性主力军之一。并且屡战屡胜,少有败绩。

其二,屯田自用,他从湖北到山西,亲自带领军人耕作,解决军需粮草问题。要知道明朝的武官是公开吃兵饷,喝兵血的。他完全部不受风气污染,自己种地,自己收割,并且以自己家族田产为输饷,几年内累计数百万当军粮,成为崇祯口中的楷模。

其三,现代思想的练兵。他的天雄兵,向来少而精。从留下的资料看来,他练兵的思路和现代军队没有太大区别。他的步骑兵结合,弓弩、火器等远程武器的部队。既能远程打击、也能冲锋陷阵。有一本很出名的网络小说《晚明》,主角号称全套使用欧洲现代的练兵思想,而实则上和卢象昇的区别无二。

其四,根据地之法。明朝官兵和起义军作战是很困难的,因为起义军没有粮草负担,基本上走到那抢到那,哪儿兵少打那,追兵来了就逃。明末的官兵多数喜欢干杀良冒功,抢劫百姓的。卢象昇因为民间声誉极好,能把每个受侵扰的区域的居民的人和财务集中起来防守,让当地民众成为防御兵,老百姓都愿意配合,他自己拿一部分兵力帮助防守,主力兵则主要寻起义军的大部队追击。

其五、勤奋钻研,在任宣大总督约两年期间,他所上奏议共127篇,平均不到六天就上疏一次。他无时不刻以救国为已任。

其六、亲自上阵格杀。后世的记载把他形容成了项羽一般的人物。我想,卢象昇即使没有这么夸张,也能从他极爱骏马,擅长弓射,力大常人可以看处,他是强过一般的武将的。他亲自上阵格杀应该不是为了多杀几个敌人,应是打造军队凝聚力的一种表现。这点,从军队缺饷时他连水都不肯喝一口也可以印证。

其七,忠孝。忠就不多说了。他的孝也是一面旗帜。也是正面的能影响社会和军心的。

这么优秀的将军,一直没法掌握大军,没有用兵权。他位列全国兵马大元帅,手持尚方宝剑,只能率领两万人马战死,十几万明军在附近无人救援。

连兵都调不动,怎么去做名将?

其他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要不争议太大,要不功劳不够。蓝玉本来有机会的,但是没有毕其永功。常遇春在大明建立后就没怎么打仗,徐达的出征成绩平平。都和古之名将比有距离。

所以,并不是明朝的军事人才少于其他朝代。主要是因为朝廷不授权给将军。名将空间有限。再牛的人,也是白瞎。


‬总结:我一向反感高晓松。但是,他的毛病,主要是不严谨,轻佻。历史类的东西不适合在电视上当口水谈。

‬他的大方向一向比较准。

‬答题区的九成九没看过任何专业历史书籍,都是把这十几年流行的网络口水文转来转去。

‬《明朝那些事儿》,好看,但只是本小说,在明史方面还没入门。




高晓松的学识在艺人里面确实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所录制的《晓说》很受欢迎,《晓说》所讲的内容也涉及到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方方面面,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高晓松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博而不专,对很多问题的解读并不客观准确,甚至是自以为是,以偏概全。比如前一段时间他抛出世界足坛“假球论”,就引起段暄、黄健翔等诸多足球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的公开驳斥。

他把明朝形容为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环环认为如果不是高老师对《明史》一知半解,那一定是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正朔的汉人王朝,消除了汉朝外戚干政、唐朝藩镇割据、两宋岁币横行的弊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兴办教育,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这难道还不算明君?明成祖朱棣澄清漠北、四方宾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创“永乐盛世”被史书称之为“远迈汉唐‘’这难道还不算明君?不要说这二位,即便是缔造“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以及中期的明孝宗都被后世史书称之为明君。

至于无名将更是站不住脚,明朝开国之处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六公爵”,中期有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哪怕是在明末也有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卢相升、孙传庭、曹文昭这些英烈。

而无名士之说更是不值一驳,因为不知道他所谓“名士”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不管以那条标准来判断,明朝都是名士云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为有于谦、李东阳、徐介,高拱、张居正,文化艺术方面有解缙、杨慎、徐渭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当然还有一位超凡入圣和“孔孟”并称的王阳明,说明朝“无名士”实在是无稽之谈。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这话对吗?

知道高晓松是他的“酒驾事件”,当时感概此人还算个男人,敢于在大众面前承认错误并且道歉,说实话不是任何一个娱乐圈的人能做到的。只是后来得知他早已入籍美国,对他的好感瞬间跌落至冰点,为何呢?国内这么多政治、科技、文化明星,我干嘛关注一个美国人!



所以此后但凡有高的新闻或节目,我都快速滑过,生怕看到他恶心的样子。可好像中邪了似的,关于他的采访或节目视频竟然不少,简直无法完全躲掉。怀着批判一个人先了解一个人的原则,再遇到此类东西,我便也看看,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比如《晓说》这个节目。不得不承认一点,高的口才不错,方的能说成圆的,死的能把他说活,用“无所不知”来形容都可能低估了他。而电视台没什么鉴别能力,碰到这么一个能说的名人,自然如同捡了宝,高在台上说得唾沫星子飞溅,电视台领导在台下想象着收视率和收益。咱一帮中国人竟让一个外国人来普及历史,简直笑掉大牙。



最近偶尔看到高在《晓说》中评价明朝,竟大放厥词地声称,明朝是“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他十分轻松平常地说出口,我却听得心里一激灵。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理由:

明朝“无明君”——明朝皇帝都是怪皇帝,朱元璋嗜杀,滥杀无辜;嘉靖一心修道,躲入深宫不见朝臣;正德屡屡有惊人之举,如同神经病患者……

明朝“无名将”——明朝实行“以文制武”的策略,武将但凡有点成就,都离不开文臣的指导,一直到明朝灭亡的时候,仍是一群文人竭尽全力拯救国难,比如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

明朝“无名士”——明朝的文人流传下来的名著文章很少,不如其他王朝,比如唐朝有李杜白居易,宋朝有苏轼辛弃疾,明朝这样的人却少之又少……



老实讲,我是由衷地佩服高老师,能把一知半解的东西讲得理由充分,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智慧!然而,他又是何等的狂妄和无知!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而且是夹在元、清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王朝,注定是传奇,注定受万世景仰,值得我们顶礼膜拜。

明朝无明君?大错特错。

明朝皇帝天子气质满满,虽有懒于朝政、耽于淫乐者,但多数却是胸怀天下,志在四海之人。

明太祖朱元璋伐元之前,命宋濂起草了《喻中原檄》,其中有“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话,这是何等的气势!

朱棣靖难成功后,对群臣说道:“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是何等的豪迈!

即便是亡国之君崇祯,面对入城之贼,宁愿“任贼分割朕尸”,也要求李自成“勿伤百姓一人”,这又是何等的仁慈!

后人对明朝最高的评价“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哪一句说得不是皇帝的傲骨。

明朝“无明君”,呵呵!

明朝无名将?大错特错。

不知道高晓松的“名将”标准是啥,我就想问一句:运筹帷幄算不算名将?冲锋陷阵算不算名将?视死如生算不算名将?难道仅仅因为明朝“以文制武”就说其没有名将吗?

窃以为,能打胜仗的就是名将,管他文人还是骚客。王阳明一介文人,却能不等不靠,利用仅有的少量资源,竟短时间平定了“宁王之乱”,算不算名将?

能挥斥方遒,指挥若定的是名将。徐达为帅,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却为朱元璋打下了万里江山,算不算名将?

能改革军事,多有创新的是名将。戚继光平定倭寇,戍边抗蒙,《纪效新书》流传后世,算不算名将?

明朝“无名将”,呵呵!

明朝无名士?大错特错。

名士者,或学有所长,逞一时之风流;或著有书篇,传百世之流芳。中国文化向来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照高晓松的说法,唐李杜、宋苏轼等人吟诗作对是名士,那明代的小说家自然也算名士。

冯梦龙著有《三言二拍》,流传至今,被人誉为“讽刺小说”,他算不算名士?

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施耐庵著有《水浒传》,吴承恩著有《西游记》,四大名著明代文人占其三,喜闻乐见,流传海外,他们算不算名士?

唐伯虎一生虽潦倒不堪,但诗文、书画俱佳,直到现在都是影视剧的常客,他算不算名士?

还有上面说到的王阳明,那可是“心学”集大成者,他精通儒释道,“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立德立言立功,他一个人全占,那可是孔孟之后的“圣人”。日本学了他的思想才有了今天,他算不算名士?

明朝这么多的名士,高晓松竟然视而不见,睁眼说瞎话,可笑不可笑。

明朝“无名士”,呵呵!

小结

高晓松之流如今非常常见,这帮人或早已过气,抛出敏感话题进行炒作,或不知天高地厚,变“娱乐大众”为“愚乐大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归根结底还是存在让他们肆意生存的土壤。中国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不懂可以学,可以问,但绝不可以知道点皮毛,就堂而皇之地胡说八道,误导我们的下一代。明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对于我们的今天是有再造之功的,你可以做“明粉”,也可以做“明黑”,但请光明正大来讲,千万不可凭着所谓“名士”的招牌来展示“风流”。明朝,不是你想黑就能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明朝   朝代   成化   王朝   文字狱   嘉靖   元朝   名士   士大夫   宋朝   名将   大臣   文人   皇帝   百姓   财经   高晓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