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埔军校中,谁的学习成绩最好?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我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的一所培养革命军事人才的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一共进行了六期招生,这些学生中,有很多一部分,都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骨干将领。

在前六期的学生中,第四期是出我党军事将领最多的一期,这些人中有刘志丹,段德昌,伍中豪,袁国平等人,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之后成就最大,位列共和国排名第三元帅之位的林彪。

郭化若也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不过,他虽然不是成就最大的,却是成绩最好的。

在校期间,郭化若的才华就引起了校长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曾两次邀请郭化若来自己身边,担任参谋秘书,郭化若是一个真心想要革命的人,他并不认为老蒋是这样的人,因而他两次都拒绝了,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定了自己的信仰。

南昌起义后,郭化若在广东大埔一带,赶上了起义部队,之后,他跟随朱德在粤闽赣边境打游击,11月,党组织派郭化若前往苏联深造,直到1928年冬天,他才返回了国内。

1929年,在党组织的派遣下,郭化若来到了红四军,朱德再次见到郭化若,两人感慨万分,他问郭化若准备干什么工作,郭化若说,只要是革命,干什么都行,朱德将他任命为二纵队参谋。

当时,毛主席已经离开了红四军,在赣南调查,红四军没有了他这个核心人物,部队中五花八门的思想很多,在红四军的八大上,朱德在讨论部队存在的问题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言,讨论几天都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郭化若觉得这不是办法,就找到彭德怀,两人联名写了一封信,要毛主席回红四军。

11月,经过朱德和陈毅的再三邀请, 毛主席再次担任了红四军前委书记,到任的当天晚上,他就问朱德:“有个叫郭化若的现在在何处?”

朱德:“目前在二纵担任参谋长,他的工作能力不错。”

后来在开会时,朱德将郭化若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你就是给我写信的郭化若?信写的不错啊,我们红四军又多了一位秀才呵。”

之后,毛主席有意的历练郭化若。

古田会议前,毛主席找到郭化若:“你是黄埔四期的高材生,来红四军也有一段时间了,科班出身,又有经验,我要考考你,看看你还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本事没。”

郭化若问要考什么,毛主席:“目前我们要开红四军九大,全面解决部队中存在的问题,你是否能写个材料?分析一下原因,最好能提出解决办法来。”

郭化若不愧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他接到这个任务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得,再加上分析,洋洋洒洒写了十多页,毛主席看后,非常满意:“很好,很有见解,能力很强,当个师长不成问题。”

此后,郭化若深受毛主席的重用,而他,也成为了毛主席的“军事高参”,曾协助毛主席写下《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

土地革命时期,郭化若历任红4军军部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总前委秘书长等职,协助毛主席与朱德指挥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等一系列战役战斗。

1937年,郭化若从中央党校结业后,张闻天找到了他:“你的工作分配问题我们不考虑了,毛主席留你在延安工作,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是抗大校长室,你就上主席那报到就行了。”

当时全国各地有志青年奔赴延安,住房问题十分紧张,郭化若没有想到自己能住那么高级的房子,就找到毛主席,毛主席宽慰他:“住的宽一点,是为了给你一个好的写作环境,我们要面向全国宣传抗日,你要多谢一点文章哟。”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郭化若开始着手写抗日文章,之后,他写出《抗日游击战争战术基本方针》《日本的速胜论为什么必将失败》等文章,这些著作,都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1939年,抗大开办了第一期的参谋训练队,毛主席委派郭化若为“战略学”的负责人,他对学员说:“你们放心,郭化若教授的和我差不多,甚至超过我。”

能够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郭化若的才华,可见一斑。

不久,毛主席找来郭化若谈话:“要为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要精虑《孙子》中优美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以新的内容去充实。”

接到这个任务,郭化若有些压力,压力,也是动力的一种。

之后的几个月后,郭化若勤勤恳恳,写出了4万多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毛主席首先看到了这篇著作,他对作品给予了肯定。

随后,这篇文章开始流往全国。

一次,周恩来回到延安,告诉毛主席:“有些国民党军官向我打听写《孙子》文章的郭化若何许人也,是不是郭沫若的兄弟,我说,他是我党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高参,他和郭沫若先生没有亲戚关系,但是他在我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该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郭化若离开了毛主席,前往新的工作岗位,他历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四纵政委,三野第九兵团政委等职。

建国后,郭化若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三枚一级勋章。




黄埔军校在总共办了23期,应该说每期当中都有学习成绩好的人,但以每科成绩都是第一名考入黄埔的,后又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只有蒋先云1人,因而黄浦军校所有学生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当属蒋先云。

1902年,蒋先云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的一个书香家庭,1917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14年五四运动爆发,蒋先云任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成为湖南学生运动领袖。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9月14日,他同李少奇、李立三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即成为工人运动领袖。

1924年他经毛泽东等人介绍,前去报考黄埔军校,以各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一期,而在每次的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全校第一,与同学期的贺衷寒、陈庚3人被人们称为黄埔三杰,而他们当中,以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庚的腿见长。

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举行二次北伐,蒋先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在河南临颖与奉系军阀作战时,蒋先云身先士卒,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黄埔三杰:蒋先云、贺衷寒和陈赓。三人都是黄埔一期。

陈赓大将都应熟悉了,他最具有军人气质,曾在湘军呆过,祖父是湘军名将。他在北伐战争中,就担任了总司令部警卫连长,背过蒋校长脱离过死亡线。在军校之中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还留校做了学生大队长(辅导员)。

蒋先云和贺衷寒,在黄埔学生中分别是左派青年组织和右派青年组织的领军人物,在军校之中经常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甚至打的不可开交。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考试成绩最好的一个,同时各科成绩都很优异。也是第一个学生会党支部书记。他拒绝了蒋校长的百般拉拢。有史家说,在两党矛盾日益紧张中,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和陈赓等人握别时,饱含泪水。走上战场后,壮烈牺牲在了武昌城下。

贺衷寒的笔杆子不错,成立了右派青年军人会,成为了老蒋心腹爱将,但军事上并没建树。

除了"黄埔三杰"外,李默庵是军事训练素质最好的一个,能投掷50多米。他是第一个在蒋先云支部入党的黄埔生,也是第一个退党的黄埔生。后来到了南美洲,在90年回到祖国,在见到邓大姐时泪流满面,后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世界各地"黄埔同学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埔军校,名将辈出,至于说谁的学习成绩最好,不敢妄下结论。但在黄埔一期中,陈赓、蒋先云、贺衷寒被称为是“黄埔三杰",现简要介绍一下,与友友们分享。

△陈赓(1903—1961),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开国大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黄埔三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云南省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副总参谋长等。1955年授予大将军街。

△蒋先云(1902.8.17-1927.5.28),湖南新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领袖、军事将领。黄埔军校一期生,周恩来赞其是“军校的高材生”“是个将才”。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蒋介石秘书、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1927年5月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与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196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




只有一个。

蒋先云1924年5月入校考试第一,毕业考核的书面成绩,战术考试,也是第一。

1924年11月黄埔一期学生毕业,大多数是下教导团当兵,极少数是营连排,只有蒋先云留军校任常凯申秘书。1925年8月就担任了1军3师7团党代表,此时少部分同学才是连营级别。

所以,常凯申就说:将来革命成功,我解甲归田,只有蒋先云才能统帅黄埔的这些龙虎之士。

1926年320事件爆发,蒋先云主动与常凯申决裂,退出蓝党和第一军。北伐战争开始后担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兼补充第5团团长。1927年2月辞职,脱离日渐反动的常凯申去武汉任77团党代表。因被张国焘排挤,死志参加对奉军作战,1927年5月28日骑白马冲锋阵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   郭沫若   延安   中国共产党   孙子   党代表   我党   司令员   湖南   军校   参谋   成绩   财经   军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