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正所谓水有源树有根,要弄清魏晋南北朝,还得从曹操咽气儿开始说起。

魏晋南北朝,虽说只有短短五个字,但是其跨越的时间,却长达三百多年,而其囊括的政权,则多达几十个。

并且,在这段时间里,有一大部分,是华夏最为黑暗和混乱的时刻。

那么,造成这多达数百年的混乱与黑暗,是如何形成的呢?另外,这魏晋南北朝中的魏晋,以及南北朝又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得从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咽气后说起。

曹魏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此时,曹操已位极人臣,虽无天子之名,但却有天子之实。

之后,其子曹丕,在司马懿、吴质等人的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胜利,最终在曹操病逝(公元220年)后继位为魏王。

而在曹丕继位不久,便逼迫汉献帝禅位,最终其登基称帝。

曹丕建立的政权,便是“魏晋南北朝”中的“”,后世也称作“曹魏”,由于其并未实现大一统,所以仅能算是一个割据政权。

曹魏政权建立后,曹丕为稳固统治,先后颁布了“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以及“群臣不得奏事太后”等一系列措施。

另外,曹丕还对藩王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比如时常变动其封地,收回其兵权和治权,还有行动也受到严密监视等。

他所做的这一切,均是吸取了西汉诸侯国作乱,以及东汉宦官干政、外戚强大的教训,其目的就是想避免这些问题,以便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严格来讲,曹丕这种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却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并且正是这个问题,才导致最终曹魏灭亡。

什么问题呢?就是宗亲势单力薄,以至于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果不其然,在曹丕去世之后,随着外臣司马懿以及其家族的崛起,朝政大权便逐渐被其掌控,尤其是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一举击败曹魏宗室曹爽,彻底掌控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自此,曹魏基本上就成了司马家族的“一言堂”。

到了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家族的权势进一步扩大,而当时的魏帝曹髦,由于不甘心受制于司马氏,因此决意亲自带兵对其讨伐。

但结果,曹髦被司马昭门人成济当街杀死。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家族距离天子仅差一步,终于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自己登基称帝。

司马炎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西晋的建立,可以说是司马家族三代四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司马炎)共同“努力”的结果,原本是曹魏臣子的他们,通过极为无耻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更重要的是,司马昭当街弑杀皇帝,算是开启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而这也注定了其国祚不会长久。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西晋建立不久,混乱便如约而至。

西晋

司马炎登基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晋一统,并且前期的他励精图治,也开启了“太康之治”这样的良好局面。

原本,按照这个趋势,西晋将逐步进入盛世,但随着司马炎晚年时期的荒淫无度,以及在继承人方面的失策,让西晋开始一步步滑入深渊。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乱,在司马炎去世之后拉开了帷幕。

司马炎的继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低能儿”司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便是出自他之口,当然,如果仅仅是他一个人傻还没什么,关键是,他还有一个极其能“作”的老婆贾南风。

贾南风当了皇后之后,就把手伸向朝政,而为了彻底专权擅政,她联合楚王司马玮以及汝南王司马亮,先是除掉了太傅杨骏以及其背后的杨氏集团,之后,又开始谋划如何除掉帮助她的两个司马家族藩王。

第一个被贾南风除掉的,是汝南王司马亮,当时贾南风对楚王司马玮谎称,只要帮她除掉司马亮,那么事后权力尽归司马玮所有。

而司马玮不知是计,十分听话的就出手弄死了司马亮。

但结果,贾南风当即翻脸,声称司马玮这是伪造皇帝手谕,肆意诛杀重臣,所以,司马玮稀里糊涂的就被贾南风以天子名义下令处死。

至此,朝政基本落入贾南风一人手里,而这便是西晋历史上“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

而这仅仅是混乱的开始,在贾南风掌权之后,由于她没有子嗣,所以就有心对太子司马遹下手,最终一番设计,将司马遹陷害至死。

太子司马遹之死,彻底激怒了司马家族的藩王,因此他们就开始了对贾南风的反击,最终,在赵王司马伦的组织下,贾南风被处死,其家族也被尽数诛杀。

由于在诛杀贾南风的行动中,赵王司马伦功劳最大,加上他的辈分最高,所以一呼百应,成为当时西晋实际的掌权者。

但司马伦这个人,野心极大,他在掌权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当一个藩王,皇帝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所以,他干脆废掉了晋惠帝司马衷,自己登基称帝。

而司马伦刚登基,就遭到了他的兄弟们强烈反对。

为啥呢?要知道大家都姓司马,既然如此,凭啥就你司马伦有资格当皇帝?不行,我们其他司马也要当。

于是,“三王起义”爆发。

三王起义,即当时的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成都王司马颖三人组织的讨伐司马伦的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史载当时因此战而丧生的兵卒以及民众,多达十万余人。

而最终,三王一方取得了胜利,司马伦则被囚禁后赐死,而在三王胜利后,河间王司马颙又将晋惠帝迎了回来,重新让其登基复位。

但我们都知道,晋惠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当时真正掌权的,则是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的齐王司马冏。

但此时问题就又出来了,三王起义是司马家的三个藩王,而司马颙独掌大权自然就让剩下两个也出力的藩王不满。

于是,剩下的两个藩王,即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决定讨伐司马颙,并且,他们还把长沙王司马乂拉了进来。

最终,在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一番混战后,司马冏被杀,由于此战是长沙王司马乂第一个打进的皇宫,所以,他便趁机掌控朝政。

而发起此战的司马颙和司马颖反倒没落什么好处。

没有落到好处,自然就让这二人不甘心,因此在次年,也就是公元303年,司马颙和司马颖再次组成联军讨伐司马乂。

而就在两方人马厮杀之际,东海王司马越也掺和了进来,他趁着司马乂兵败疲惫的机会,买通其手下,一举将司马乂擒获,并活活将其烤死,还把首级割了下来送给司马颙。

由此,这场混乱的胜利者,便是司马越、司马颙和司马颖。

那么,事情到这里消停了吗?当然没有,在此之后,掌权的这三人中,司马颙和司马颖串通一气,强行废除了当时的太子司马覃,改立司马颖为皇太弟。

而这个操作,自然让其他人不满,谁都知道皇太弟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将来的皇上,因此,不愿意司马颖成为未来皇帝的司马家族其他藩王,又开始有所动作。

首先行动的,是东海王司马越,他纠集兵力对司马颙和司马颖讨伐,奈何技不如人,最终兵败逃走。

之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看到哥哥兵败,为了泄愤,便杀死了自己封地内的朝廷官员,而这就意味着他不想再受朝廷节制,但朝廷怎么会愿意?

所以,当时掌权的司马颖调集兵力,开始征讨司马腾。

而由于朝廷来势汹汹,自认为打不过的司马腾,与哥哥司马越一商量,干脆请来了一帮“强有力”的援军。

什么援军呢?就是当时的游牧民族,即乌丸、羯朱、鲜卑等,许给他们重利,以求他们能帮助自己击败司马颖。

至此,八王之乱开始介入了外部力量。

这么一来,司马颖自然不是对手,因此大败而回,趁其大败,当初支持他的司马颙直接废除了他的皇太弟名号,又将其囚禁至封地成都,最终在公元306年时将其赐死。

司马颖死的时候,年仅二十八岁。

而这边,混乱依旧在持续,由于外族骑兵的助力,司马越与司马腾这哥俩如虎添翼,硬是将司马颙赶出了长安。

司马颙一跑,长安自然落到了司马越的手里,他带着鲜卑骑兵入城后,鲜卑骑兵不受其指令,开始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足足造成了两万多人死亡。

之后,司马越迎回晋惠帝司马衷,因此他也成了又一个权臣。

不过,晋惠帝回来没多久便暴病而死,所以在司马越的主持之下,司马炽继位登基,是为晋怀帝。

而就在司马炽登基不久,为了平衡权力,他下诏召回了流亡的司马颙,并任命其为司徒,而就在司马颙接到诏令,开开心心的前去上任途中,却被南阳王司马模派人勒死在了马车之中。

不仅如此,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则是在公元307年被部下所杀,另外参与八王之乱的范阳王司马虓在家中被人毒杀。

至此,八王之乱中的八个司马家藩王,仅剩司马越一人活着,而这也标志着八王之乱的第二个阶段结束。

但第二阶段结束并不代表全部结束,在此之后,司马越开始头疼如何处理他请来的胡人,这些胡人来了就不愿意走,要是不管吧,朝野上下骂声一片,管吧,自己又没这个能力。

最终,极其郁闷的司马越,勉强踏上了征途,目标就是击退这些胡人,但没等开战,他就因为惧怕等因素,死在了出征路上。

到了这个时候,八王之乱才算真正结束。

而随着司马越死在征途之中,他手下随同出征的十几万晋军顿时大乱,看到如此机会,匈奴人石勒果断发动袭击,将十几万晋军团团围住来回射杀,最终,十几万人全军覆没。

由此,西晋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被消灭,再无可战之兵。

紧接着在当年年中(永嘉五年六月),刘渊之子刘聪一鼓作气直接打进了洛阳,并制造“永嘉之乱”,而晋怀帝司马炽也在期间被害,继任的晋愍帝司马邺虽有心反击,但奈何大势已去,于公元316年被刘聪所俘。

最终,刘聪在对晋愍帝司马邺百般羞辱后,将其杀害,至此,西晋正式宣告灭亡。

西晋的灭亡,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而在其灭亡之际,华夏大地的混乱更进一步,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最终演变为数个强大政权轮流登场的“北朝”。

而南方,逃难至此司马家族宗室,则在士族的拥立下,建立了东晋,而伴随着东晋的灭亡,同样也演变成数个强大政权轮流登场的状态,后世称之为“南朝”。

两者加在一起,便是“南北朝”。

先说北方,即五胡十六国至北朝。

成汉

成汉的建立者,为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首领李特之子李雄,当初,在八王之乱发生后,李特趁势率领当地民众反晋,并自称镇北大将军。

之后,李特与西晋的益州刺史激战,不慎战死,其死后,他的弟弟李流继续率领民众作战,但过了一年,李流也病死。

等到李流死后,李特之子李雄接过了首领之位,并且率领民众打下成都,在这里,李雄先自封为成都王,后又登基称帝,国号为“成”,史称成汉。

不过,在李雄病逝后,成汉便陷入内乱之中,皇室为了夺权,展开了血腥杀戮,加上继任的皇帝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各种作死,因此国势愈加衰弱。

最终在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征讨成汉,最后一任成汉皇帝李势投降,至此,成汉政权灭亡,前后仅存在43年。

汉赵(前赵)

汉赵的建立者,为匈奴贵族刘渊。

刘渊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当初在司马昭时期,刘渊还曾作为质子住在洛阳,到了西晋建立后,刘渊则被晋武帝司马炎委任为匈奴北部都尉。

有了这个职位,刘渊自然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到了司马炎死后,外戚杨骏为了笼络刘渊,甚至给予刘渊统率匈奴五部军事的大权。

而到了八王之乱爆发后,随着益州蜀郡李特的起义,刘渊也开始蠢蠢欲动,随时准备着反晋。

有道是正打瞌睡旁边递过来一个枕头,就在刘渊筹备兵马之际,成都王司马颖找上了门,请他当自己的外援,以便击败东海王司马越。

对此,刘渊是求之不得,明面儿上听从司马颖指挥,实际暗地里,则紧锣密鼓召集匈奴五部,为反晋做进一步准备。

最终,刘渊在准备就绪后,与司马颖决裂,以“汉”为国名,追谥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建立汉赵(前赵)政权。

政权建立后,刘渊便筹划进攻洛阳,但不曾想大军刚开拔刘渊便病逝,而皇位,则由其子刘和继承。

不过,刘和的皇帝之位并没有坐多久,就被他的弟弟刘聪所杀并继位,紧接着,刘聪率大军攻入洛阳,杀害了晋怀帝和晋愍帝,促使西晋灭亡。

而早在刘聪继位之前,成汉(前赵)就有一个人在不断崛起,此人便是石勒,并且,在刘渊还活着的时候,石勒就已经是成汉(前赵)的重臣之一。

到了刘渊之子刘聪病逝后,成汉(前赵)发生内乱,趁着这个机会,石勒宣布自己要单干,最终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灭掉了成汉(前赵)。

成汉(前赵)一共存在25年。

后赵

石勒消灭前赵后的次年,自称大赵天王,不久后又登基称帝,而他所建立的政权,后世则称之为“后赵”。

到了公元333年,也就是石勒登基称帝的三年后他便病逝,继位者为其子石弘,但当时石勒的堂侄石虎势大,最终石虎废黜掉了石弘,自己登基,自称居摄天王。

而石虎则是历史上一个出了名的暴君,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上沉迷酒色,甚至一度杀了自己好几个儿子,总之他在位期间,整个后赵几乎是天怒人怨。

等到石虎病逝,登基的是他的幼子石世,但当时石虎的第九子石遵却不乐意了,于是,一番策划,石遵废杀石世,自立为帝。

但在石遵在位期间,却惹怒了石虎的养孙冉闵,怎么惹怒的呢?当初在石遵起兵推翻石世时,曾许诺冉闵,若是事成,便立他为太子。

结果,冉闵信以为真,因此在石遵登基的过程中没少出力,但等到石遵继位,却立了另一个人为太子,这就让冉闵极为恼火。

恼火之余,自然要报复,于是冉闵联合义阳王石鉴,成功将石遵废杀。

废杀掉石遵后,冉闵拥立石鉴登基,但没多久,冉闵又废杀石鉴,自己登基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但后赵到这个时候并未彻底灭亡,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在襄国自立为帝,并起兵开始讨伐冉闵,结果不仅没成功,反而被部下所杀。

至此,后赵灭亡,当然,冉闵的皇帝也没当多长时间,最终其被前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儁所杀,而随着他的死,冉魏也就此灭亡。

前凉

早在西晋末期,在西晋的西北方向凉州,担任刺史的张轨,势力在不断增强,逐渐成了一方割据诸侯。

而张轨以及其后人,所建立的政权,便是“前凉”。

原本前凉国势相当强盛,但从公元353年开始,便陷入了不断的内乱之中,最终在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

前燕

前燕的建立,得追溯到后赵的石家人自相残杀之际,当时在辽东,鲜卑人慕容氏族不断崛起,由于其愈加强大,东晋迫于形势,不得不封慕容家族为燕王。

由此,慕容家族便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史称前燕。

而真正让慕容家族挺进中原的,则是石虎的儿子石祗,他在襄国自立为帝后,为了能击败冉闵,就请了前燕的慕容家来当援军,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慕容儁。

结果,冉闵被灭,而前燕也因为此战信心大涨,正当他们筹备着攻打东晋时,却被半路杀出来的一批黑马给灭了国。

谁呢?正是前秦。

前秦

前秦的建立者,为原后赵大将符洪之子苻健,在他手里,前秦快速发展,而到了苻健的侄子苻坚即位后,通过一系列政策,更是让前秦变得国富民强。

有了实力,自然要开疆拓土,加上当时前燕的大将慕容垂前来投奔,因此苻坚便发兵讨伐前燕,而在前秦的攻打下,前燕灭亡。

苻坚不仅灭亡了前燕,同时顺带还消灭了凉州张氏建立的前凉,以及北方的一些小势力,最终,他在公元376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至此,五胡十六国的上半场结束,而下半场则即将拉开帷幕。

后燕、南燕、北燕、后凉、西凉、南凉、后秦、西秦、胡夏

先说后燕,后燕的建立者为投奔前秦的慕容垂,当时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就执意发兵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而归。

看到苻坚大败,原本归附前秦的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其中就有慕容垂。

慕容垂算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苻坚的,他在自己的封地内自称燕王,废除了前秦的年号,建立后燕政权。

而慕容垂称王后,派他的叔叔慕容德镇守邺城,到了慕容垂病逝,其子慕容宝继位后,又派慕容德前往山东平乱。

结果,这个慕容德一去就没再回来,并且还在那里自立为王,而其建立的政权,则是“南燕”。

就在慕容德立国前后,后燕内部又闹开了,国主慕容宝被弑杀,其弟弟慕容熙登基继位,但慕容熙继位后为政暴虐,因此在公元407年,被中卫将军冯跋所杀,后燕就此灭国。

慕容宝死后,冯跋拥立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登基,继续沿用燕国国号,而后世则称其政权为“北燕”。

北燕寿命很短,慕容云登基不久,就被部下离班所杀,而将军冯跋在平定动乱后,干脆自行称帝,到了冯跋去世,其子登基,结果皇位还没暖热,又被冯跋的弟弟杀掉篡位。

最终,在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消灭,至于慕容德建立的南燕,则是在其死后的第四个年头,即公元409年,就被东晋刘裕所灭。

另外,还有个西燕,乃是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泓所建,但最终侄子打不过叔叔,早在慕容垂活着的时候,就顺手把慕容泓的西燕消灭。

这便是慕容氏所建立的一系列燕国,除此之外,还有前秦分崩离析后的形成的几个政权。

淝水之战后,苻坚大败,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趁机独立,这便是前文提到的一系列慕容政权。

而在这些政权建立之际,苻坚极为恼火,便派儿子苻睿前去征讨,当时随行的参谋为羌人将领姚苌。

结果,前秦大军在华泽战败,苻睿被杀,而姚苌逃到渭北。

在这里,姚苌纠集了一部分族人,也建立了一个政权,自立为“万年秦王”,后世称该政权为“后秦”。

姚苌建立后秦后不久,发兵攻打苻坚,最终将苻坚擒杀,之后,苻坚的族孙苻登在关陇氐人的拥立继位,但却被姚苌的嫡长子,也就是后秦的第二位皇帝姚兴所杀,至此,前秦算是走向了灭亡。

而后秦在姚兴病逝死后没多久,遭到东晋太尉刘裕的围攻,最终于公元417年灭国。

另外,还有西秦,西秦为陇西鲜卑族人乞伏国仁所建,他原本是苻坚麾下大将,当初在淝水之战前夕,陇西发生叛乱,苻坚随即派乞伏国仁前去平定,结果乞伏国仁刚到不久,就传来了苻坚大败的消息。

于是,他在平定叛乱后,干脆在这里自立为王,史称西秦。

而西秦前后历四主,国祚一共三十七年,最终,被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所建立的胡夏政权所消灭。

除此之外,还有后凉、北凉、南凉和西凉。

后凉的建立者,也是苻坚手下大将,名为吕光,当初消灭前凉的就是他,而在淝水之战后,苻坚曾派吕光前往西域征讨,到了西域后,吕光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影响力,在原前凉地盘上建立了一个政权,即为后凉。

后凉建立没多久,其部下建康太守段业打出了反对吕光的旗帜,最终他也对外自称凉王,由于其势力靠北,所以他的这个政权就被称为北凉。

而西凉的建立者,为段业建立的北凉敦煌太守李暠,南凉的建立者则是后凉的广武郡公秃发乌孤。

而这几个“凉”政权中,吕光的后凉是在南凉、后秦以及北凉等政权的围攻下灭亡,李暠的西凉则是被北凉所灭,秃发乌孤的南凉被西秦所灭,至于段业的北凉,最终是被北魏太武帝所灭。

还有,曾经消灭西秦的胡夏政权,同样也是被北魏所灭。

这么一来,五胡十六国的绝大部分能上得了台面的政权,已经全部被消灭,而最终的胜利者,便是前文提到的北魏。

最终,在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彻底统一了北方,而北方也由此进入南北朝中的“北朝”时代。

再说南方,即东晋至南朝

当初八王之乱爆发时,主要战场集中在北方,而南方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就有一部分司马氏族的人得以保全。

其中,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司马睿,在西晋灭亡之后,便在建康登基称帝,重建晋廷,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但受到连续几场的内乱影响,以及一系列失误政策,加上内部不团结等因素的影响,东晋在立国一百余年后,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而取代东晋的第一个政权,便是南朝宋,也称刘宋。

南朝宋

南朝宋的建立者为刘裕,他的出身很低,年轻时还喜好赌博,曾一度倾家荡产,之后得到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在他的推荐下,刘裕从军,成为东晋的一名低级军官。

从军之后,刘裕作战勇猛,尤其是在平定孙恩起义时,刘裕不仅作战勇猛,且指挥有方,善于以少胜多,这就为他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东晋被权臣桓玄掌控朝政时,刘裕因表现良好,晋封为楚王,在此后,桓玄意图篡位,其妻子观刘裕气度不凡,便建议桓玄除掉刘裕,但结果,桓玄却选择了拒绝。

结果,桓玄的篡位工作,还真的遭到了刘裕的强烈反击,刘裕集结兵力,成功将桓玄击败,自此,东晋的朝政大权便落入刘裕手中。

到了公元420年,刘裕在完成了一系列改革以及开疆拓土工作后,便接受晋恭帝禅让而自立,定国号为“宋”,后世称刘裕为宋武帝。

由于刘裕在各项措施上的得当,南朝宋很快蓬勃发展,到了他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续沿用刘裕的治国方略,最终将南朝宋治理的颇为强盛,甚至还出现了“元嘉之治”这样的繁荣景象。

但在南朝宋的后期,由于朝政混乱,加上皇位更迭频繁,以至于国势一步步衰弱。

最终,在公元479年,南朝宋的最后一任皇帝宋顺帝刘准,在权臣萧道成的逼迫下禅位,而萧道成登基,建立新的政权,定国号为“齐”,史称南朝齐。

南朝齐

南朝齐在整个南朝政权中,算是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政权,自打萧道成立国后,南朝齐仅稳定了大约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萧道成和其子萧赜两人在位期间。

到了萧赜去世之后,南朝齐就走上了南朝宋的老路,先是齐明帝萧鸾疯狂屠杀萧姓宗室,之后到了萧宝卷继位,又因疑心而大肆杀戮群臣,彻底动摇了南朝齐的统治。

最终,在南朝齐立国23年后,也就是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萧宝卷,自立为帝,建立南朝梁。

至此,南朝齐灭亡。

南朝梁

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便是梁武帝,他是整个南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但也是结局最为悲催的一个皇帝。

他最终是什么结局呢?很简单,被活活饿死了。

在萧衍登基后,此时北方的北魏,已经分成了东西魏,这就意味着,南朝梁正面临着是一个难得的进取时机。

但萧衍却对此视而不见,并且在其晚年时不听忠臣之言,这就为南朝梁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果然,在公元548年,已经投降至南朝梁的原东魏大将候景发动叛乱,并围攻都城建康,而梁武帝萧衍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活活饿死在了宫中。

而由于侯景之乱,导致南朝梁的国势大衰,同时候景又弑杀了继位的梁简文帝萧纲,更让南朝梁处在几近崩溃的边缘。

最终,在公元557年,在侯景之乱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陈霸先取代南朝梁,建立“陈”政权,史称南朝陈。

南朝陈

南朝陈建立时,南方由于经受了多年的战乱,已经不复强大,因此,虽说陈霸先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奈何此时的北方再次日趋统一。

所以,在陈霸先死后,其子陈叔宝继位不久,便被已经完成统一北方的隋朝所灭,至此,南朝的最后的一个政权灭亡。

上述便是自东晋至南朝的演变过程,而在这个演变过程期间,由北魏太武帝统一后的北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北朝之北魏

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对国内进行了强力改革,这就使得北魏逐步走向强盛,国力也蒸蒸日上。

但到了后期,随着北魏政治的日益腐败,以及吏治逐步败坏,其又开始由盛转衰。

加上在北魏孝文帝死后,年幼的孝明帝登基之初,北魏发生了“六镇起义”,进一步的加剧了北魏的衰落。

不仅如此,河阴之变算是彻底要了北魏的命,最终,强大的北魏一分为二,即东魏和西魏。

北朝之东西魏

东魏权臣高欢在晋阳一带所扶持的政权,朝政基本被高欢把控,而西魏则是由宇文泰扶持的政权,其形势与东魏类似。

这两个政权,算是北魏的衍生物,因此存在时期谁也不服谁,相互攻伐,而最终,东魏的末代皇帝魏孝静帝在高欢之子高洋的逼迫下禅位,西魏的末代皇帝魏恭帝则是在宇文泰侄子宇文护的逼迫下禅位。

其中,高洋建立的政权为北齐,宇文护建立的政权则为北周。

北朝之北齐、北周

北齐和北周,也是一对儿宿敌,双方早在未曾建国时就不断大打出手,到了建国后依然如此,不过,奈何北齐技不如人,因此在立国仅28年后,便被北周所灭。

灭了北齐之后,北周就算是再一次统一了北方,但在统一北方仅仅四年后,北周便被杨坚受禅取代,隋朝由此建立。

至此,北朝结束,而随着杨坚攻灭南朝陈,华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大一统时代。

上述便是自曹魏代汉自立起,至南北朝结束的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阶段,前后持续三百六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战乱最频繁的时代,整体主要分为“魏、西晋时期”、“东晋与十六国并存时期”,以及“南北朝对立”时期,最终归于一统,而这个演变趋势,也符合了那句老话,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纷纷扰扰数百年。

所谓魏晋南北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种简称。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孙吴,蜀汉,以后世的正统论来说,魏属于正统,曹魏延伸出来的晋后来更是结束三国短暂统一中国,而晋又分东西两晋,所以又称魏晋南北朝。

三国(220年-280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不止,经过一系列战争,形成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的锥形,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魏国建立,东汉正式灭亡,随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三国时代开始。

三国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表、既生瑜何生亮,种种风流韵事,流传千古,让后世的文人骚客回味不已,神思向往。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由原魏国臣子司马氏代魏而立,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晋国建立,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只是短暂统一中国三十六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先后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局面,差点开了被异族亡国的先例,316年,西晋灭亡,余部衣冠南渡,建立东晋,而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对立开始。

西晋的竹林七贤;东晋的淝水之战,阻止了前秦南下,避免了汉族被整体灭国,并导致前秦亡,改变了北方的格局;王导的王与马共天下,意图北伐恢复旧地的祖逖,书圣王羲之一幅兰亭序流传千古让多少帝王日思夜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千古风下,仍是读史沸腾向往。

南北朝(420年—589年 ),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刘宋开始,历经四朝,宋、齐、梁、陈,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北朝(439年 —589年),历五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南朝宋时,南方正统王朝最为强盛,刘裕的北伐差点提前朱元璋的北伐成功一千年,收复西晋旧都及其今天的河南山东等地,可惜急欲回去代晋自立而半途而废,之后三朝,一朝比一朝弱,除了梁武帝时短暂强大后,基本上都是以长江为界。

南北朝时的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宋文帝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先明后昏的梁武帝萧衍,美男子北齐兰陵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北魏郦道元的水注经,一部南北朝史,诉说多少英雄,乱世而立,霸绝古今。

北朝,至北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逐步消灭政敌,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几百年的乱世正式终结,开皇之治开始,大力恢复汉文明,随后隋炀帝的科举制、征高句丽、开大运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为之后的大唐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最长的一次乱世,比之后世的五代十国还要时间长,汉文明几近毁灭,北方沦陷五胡乱华是也,衣冠南渡后,南朝一朝比一朝弱,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受到特别的影响,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崛起、道教的延绵及其希腊波斯文化的输入,乱世中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使华夏文明更加包容复杂化,直到隋文帝杨坚结束这近四百年的乱世,才将华夏文明拉回正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在这369年的时间里,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亡,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大戏!

三国(220年—280年)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位,正式取代汉王朝,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

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魏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于是宣布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汉祚,国号仍然为汉,史称“蜀汉”。


(三国鼎立)

8年以后,也就是219年,孙权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

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就落入了司马氏手中。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位。司马炎随即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但是司马炎并没有急于统一全国,直到15年后,也就是公元280年才发动晋灭吴之战,完成了统一大业。


(西晋地图)

晋朝(265年-420年)

然而,和平稳定的局面在西晋统一后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后就再次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战争—八王之乱。这场因为晋朝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内乱前后共持续了16年,西晋因此而元气大伤。

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北部和西南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与政权,其中有16个国家实力较为强劲,“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公元376年,前秦在先后灭掉前凉与代后,基本统一了北方。


(东晋十六国地图)

在北方大乱之时,大量北方百姓与世家大族开始南渡,史称“衣冠南渡”,在这其中就有西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公元317年,司马睿于建康称帝,在中国的南方延续了晋朝的统治,史称东晋。

公元383年,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大帝苻坚举全国之兵进攻东晋,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一直偏安一隅的东晋因此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简图)

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上下一心,于淝水之战中以弱胜强,保住了东晋的百年偏安。然而,淝水之战的胜利却也使得失败方前秦瞬间土崩瓦解,刚刚统一的北方也再次陷入了混战之中。

南北朝(420年-589年)

公元420年,寒族领袖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刘宋之后,南朝先后有齐、梁、陈三个政权建立。在梁武帝萧衍统治末期爆发了侯景之乱,这给南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南朝实力也因此大减,因此此后对于长江以北的北朝只能采取防御政策。


(南北朝形势)

北方则在公元439年由北魏完成了统一。然而自六镇起义以后,北魏的统治也濒临崩溃,最终于公元534年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双方隔黄河而治且彼此对立。

但是,东魏与西魏内部先后发生政变,东魏先是于公元550年被北齐所取代,西魏则于公元557年被北周所取代。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北方再次统一。

然而仅仅四年以后,也就是公元581年,北周就被外戚杨坚所篡夺,隋朝随之建立。

(南北朝末期形势)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发动了隋灭陈之战,全国再次归于一统,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以前古装戏,动不动就是大唐、大明、大清,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装电视剧开始大批量以魏晋南北朝为背景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对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都比较熟悉,看的时候也比较挑剔,而魏晋南北朝就不同了,大部分人只知道有这么个时期,具体情况还真说不上来,所以有一种新鲜感。

魏晋南北朝,其实应该叫做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开始,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一共是369年的时间,突出一个特点就是——乱!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大家看《三国演义》多很熟悉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263年,司马昭灭蜀。在他死后,其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皇位给他,建立了西晋。280年,司马炎灭吴。到此,三国时期就结束了。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也算英主明君,但他的儿子司马衷却是个白痴,他当了皇帝之后,不理朝政,于是诸王争权,先后有八个王爷登台唱戏,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将偌大一个西晋搞得七零八落,国力大衰,西边的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西晋皇室和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不得不衣冠南渡,跑到南方的建康(南京)建立了东晋。从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到316年南渡,全国大一统的时间只有51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南北方陷入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北方战乱不断,各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主要有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有十六个国家比较强大,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所以后世将这段历史称为“五胡十六国”。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五胡十六国期间,各个国家之间连年征战,但谁也无法统一北方。其中前秦差一点点就做到了,但前秦皇帝苻坚在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攻打东晋,遭遇了淝水之战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功归一篑,北方再度陷入混乱。

最终,还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从此南北对峙,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在南方,则相对比较平静,虽然也打仗,但规模都很小。东晋建立一百多年后,在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禅让而自立,国号“宋”。

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齐”。

502年,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禅让皇位给梁王萧衍,萧衍称帝,国号“大梁”。

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称帝,国号“陈”。

总结起来,南朝的历史是“串联”,历经“宋齐梁陈”,再加上南渡的东晋,以及三国时期的吴国,合成“南六朝”。

而北方则是“并联”,情况要复杂的多。

北魏统一北方后,国力强盛。孝文帝为了稳定统治,就搞汉化运动,结果导致了“六镇之乱”,将北魏也冲了个七零八落。

孝武帝元修受权臣高欢胁迫,逃往关中。但元修不愿受高欢挟制,找了个机会跑了出来,投奔了宇文泰。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十日后迁都邺,史称东魏。

宇文泰杀了元修,立改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东魏和西魏虽然名义还是北魏皇族担任皇帝,但大权却落在了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手里,两个小皇帝都是傀儡而已。

不久,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了东魏的皇帝,自立为帝,史称北齐。

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杀了西魏的皇帝,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当皇帝,自己当权臣,史称北周。

北齐和北周连年征战,始终是北齐稍微强一点。但北周后来出了一个明君叫做宇文邕,铲除了宇文护,治国强军,国力大盛。而北齐此时正是最昏庸的高洋当皇帝,此消彼长之下,北周灭掉了北齐,基本统一了南方。

北周统一了北方之后,在宇文邕的孙子宇文衍当皇帝时,被他姥爷杨坚抢去了皇位,建立了大隋。

八年之后,也就是589年,杨坚派韩擒虎出征南方的陈朝,当年攻入建康城,陈朝灭亡。之后杨坚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扫除了残余势力,终于一统天下。

简单归纳一下,东汉分三国,三国又归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西晋南渡成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接续,北朝北魏一统中原。北魏再分东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灭了北齐,却被杨坚篡权。杨坚灭掉陈朝后,终于一统天下。

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纷纷扰扰数百年。正应了《三国演义》中的开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魏晋南北朝369年:有4次机会提前统一,却没能抓住,历史重任交到隋文帝杨坚身上。

一、魏国、蜀国、吴国相继建立,东汉灭亡

184年,黄巾起义,数十万大军横行中原,虽说最终被镇压下去,但东汉名存实亡。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地方州牧崛起,三管齐下,东汉气数已尽。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方相互厮杀,结果曹操、刘备、孙权笑到最后,他们三分天下,成为赢家。其中,曹操实力最强大,却没有取代东汉,他自誉为“周文王”。

220年,汉献帝刘协退位让贤,曹丕取代东汉,建立魏国,史称曹魏。刘备也旋即称帝,占据四川,建立蜀汉,打着恢复汉朝的名义,与曹魏抗衡。

孙权没有那么快称帝,他既没有曹丕玩“禅让”的条件,也没有刘备打着汉朝宗室后裔的资本,只好苦苦等待机会。229年,孙权与曹魏决裂,在江东称帝。

魏国、蜀国、吴国相继建立,东汉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代”。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夙愿,六次出兵北伐,无奈国力有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虽说有蒋琬、费祎、姜维等能人坐镇,但刘禅没有能力,蜀国不断走向衰落。263年,钟会、邓艾率10万大军南征,灭亡蜀国,刘禅前往洛阳养老。

蜀国灭亡,司马昭威望高涨,又得益于司马懿、司马师打下的良好基础,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可惜,司马昭身体不好,没能等到这一天。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四川打造强大水师,准备东征江南,一举灭亡东吴。但是,陆逊的儿子陆抗太厉害,西晋名将羊祜不是他的对手,司马炎只能等待时机。

280年,晋军分三路南下,数十万大军杀向江南,东吴连战连败。孙皓只好投降西晋,去洛阳养老,跟着刘禅一起聊天,颐养天年,得以善终。

东吴灭亡,也宣告“三国时代”结束,西晋完成历史统一。从220年曹丕称帝取代东汉,到280年东吴灭亡,华夏大地分裂60年。

二、西晋短暂统一,晋武帝选择“储君”失误,中原大地干戈再起

“三分天下归司马”,曹操、刘备、孙权奋斗一生打下的基业,没想到却让司马家族成为赢家。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曹操后不后悔,当初就应该杀了司马懿。

西晋建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功劳很大,司马炎坐享其成而已,谈不上多优秀。但是,司马炎也不差,在位前期励精图治,迎来“太康之治”,人口恢复到四千多万。

280年,东吴灭亡,西晋完成统一,司马炎开始放飞自我。建立在门阀士族基础上的晋朝,大家族力量强大,生活腐化,司马炎并不能制止,自己也沦落其中。

为了防止其他门阀家族效仿自己搞“禅让”,司马炎大规模推行分封,将宗室子孙分封到各地当诸侯,保卫西晋。这些诸侯王,不但手握重兵,还能掌管地方民政,兼任刺史,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还授予他们兵权,这是司马炎的错误,也是西晋王朝短命的重要原因。历史多次证明,郡县制比分封制优秀,实行分封容易出乱子。

司马炎最大错误,就是选错了继承人,不应该让“愚痴”的司马衷当太子,还给他迎娶贾南风,无异于将西晋王朝往火坑里推。

司马衷“愚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怎能当皇帝呢?司马炎也曾犹豫要不要废了他,却顶不住杨皇后的压力,最终没有下决心,这是司马家的悲哀。

贾南风,相貌丑陋,心狠手辣,怀有司马衷骨肉的女子,大多被处死。司马炎非常生气,想把贾南风囚禁到金墉城,杨皇后(杨芷)为他求情,司马炎又心软了。

司马衷、贾南风组合,这是西晋的不幸,也是华夏的不幸。司马衷无知,贾南风专权跋扈,心狠手辣,西晋不出乱子才怪。

290年,司马炎病逝,下诏让杨骏辅政,协助司马衷处理政务。贾南风跟杨骏关系不好,平日里矛盾就很多,此时杨骏又阻碍贾南风专权,矛盾到了临界点。

291年,贾南风联手楚王司马玮,除掉杨骏,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杨骏死后,贾南风又怂恿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大臣卫瓘,除掉劲敌。

司马亮、卫瓘死后,贾南风“兔死狗烹”,又杀了司马玮。至此,“八王之乱”第一阶段结束,前后几个月,贾南风掌握大权,暂时成为赢家。

300年,贾南风一意孤行,非要处死太子司马遹,再次挑起“八王之乱”,西晋万劫不复,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司马遹,司马衷与谢妃生的儿子,另有说法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遹究竟是谁的儿子,这并不重要,司马遹是太子,是“储君”,且得到各方认可,这就足够了。

晋惠帝司马衷“愚痴”,司马遹却很聪明,家族的希望在他身上。贾南风处死司马遹,后果很严重。首先,给各地诸侯讨伐自己的理由,陷入孤立。其次,司马衷没有其他男性后代,“储君”之位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

司马遹死后,赵王司马伦立刻发兵,处死贾南风,废了晋惠帝,自己过一把皇帝瘾。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跟司马炎的血缘关系淡化,继位名不正言不顺,诸侯王不服气。

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相继起兵,攻杀司马伦,司马衷再次当了皇上。但是,事情还未结束,“勤王军团”旋即内斗,相互厮杀,司马衷成为摆设。

“八王之乱”时,为了获取胜利,司马颖、司马越等纷纷寻找同盟,让匈奴骑兵、羯族骑兵、鲜卑骑兵助阵,卷入中原内部的战斗。如此以来,这些游牧民族得以崛起,碾成“五胡乱华”。

311年,“八王之乱”的赢家司马越率20万大军北伐石勒,中途病逝。石勒乘势发起进攻,晋军全军覆没,司马越被棺材都被烧掉,48位王爷被处死。

司马越的20万大军损失殆尽,洛阳无兵可用。刘聪乘势猛攻,夺取城池,俘虏晋怀帝司马炽。317年,刘聪的匈奴大军杀入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

三、后赵、前秦、南朝宋、北周,都有机会统一,却没能抓住

280年东吴灭亡,到317年西晋覆没,统一时间为3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却没啥实权,朝政由门阀家族控制,俨然就是傀儡。

西晋灭亡,司马睿实力不足,没办法北伐,中原成为游牧民族的天下。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纷纷前来瓜分蛋糕,拉开了“五胡十六国”序幕。

十六国时代、南北朝时代,中原大地乱成一锅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赤地千里,白骨累累。期间,有4次机会提前统一,却没能抓住机会,历史的重任交给了隋文帝杨坚。

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是第一个有望统一的政权。石勒出身卑微,曾经被贩卖为奴隶,成为晋朝大臣的家奴。“八王之乱”时,司马颖为了获胜,让匈奴人刘渊回去招兵,石勒率部投奔。

刘渊雄才大略,自称是刘邦的后裔,建“汉国”,他的儿子刘聪灭亡西晋。石勒是刘渊的部将,但独立性很强,只是名义上服从而已,况且他跟刘聪关系不好。

刘聪在位期间,石勒拥兵自重,却不敢轻易闹事。318年,刘聪病逝,外戚靳准作乱,在京师的匈奴刘氏皇族一千余人被处死,“汉国”元气大伤,石勒迎来机会。

“靳准之乱”时,刘曜从长安出兵东征,击败靳准,建立“前赵”。刘曜的“前赵”是刘渊“汉国”的延续,并称“汉赵”,他们都是一家人。

刘曜能征惯战,无奈“汉赵”早已元气大伤,不是石勒的对手。329年,刘曜被石勒俘虏,“汉赵”灭亡。接着,石勒又击败各路诸侯,降服鲜卑,基本统一了北方。

石勒雄才大略,善于用兵,对士大夫也很友好。“后赵”建立后,石勒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建立学校,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社会矛盾缓和,一片欣欣向荣。

与“后赵”对峙的东晋王朝,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相继而起,内斗不休。皇帝没有实权,大家族相互攻伐,内战不断,没有对抗“后赵”的资本。

不出意外,“后赵”灭亡东晋,统一全国。可惜的是,石勒心慈手软,没有听从大臣的劝告,饶了侄子石虎,自食其果。石虎为人残暴,石勒尸骨未寒,就杀光了石勒的家人,将“后赵”带到深渊。

第二个有望统一的政权,就是“前秦”。苻坚大帝、顶级谋士王猛联手,所向披靡,是“后赵”灭亡后,第二个统一北方的政权,兵马百余万。

慕容鲜卑、段氏鲜卑、拓跋鲜卑、羌族等游牧骑兵,无不是被苻坚大帝打得服服帖帖。苻坚统一北方时,东晋王朝的桓氏、谢氏、王氏、司马氏相互倾轧,大战一触即发,历史给了“前秦”机会。

那么,苻坚为何没能统一全国,还身死国灭呢?苻坚仁慈的性格,是他最终兵败身亡的重要原因,不听从王猛的劝告,则加速了败亡。

说到“仁慈”,谥号是“仁宗”的赵祯、朱高炽、嘉庆帝都要靠边站。苻坚是出了名的仁慈,尤其是对战败者,苻坚是无微不至地关照,好吃好喝招待,还授予实权,坑了自己。

370年,慕容垂投奔“前秦”,王猛建议苻坚除掉他,这是隐患,苻坚不听。王猛为了让苻坚杀掉慕容垂,实施“金刀计”,将慕容垂逼上绝路,不得不逃离长安。

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慕容垂再次被俘虏,苻坚也不责怪他。苻坚征讨东晋,慕容垂还能领兵作战,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就是慕容家族的叛变,成为压垮苻坚的稻草。

羌族的姚苌,被俘虏后也是好吃好喝;拓跋鲜卑的首领,也是如此。东晋将领朱序,在襄阳被苻坚俘虏,授予重任。谁知,“淝水之战”的关键时刻,朱序在后方大喊“秦军失败了”,坑了苻坚一把。

苻坚的仁慈,自食其果,淝水之战被朱序出卖,兵败如山倒。回到长安后,慕容家族旋即叛变,羌族也纷纷造反,北方再次陷入混乱。386年,苻坚被姚苌处死。

苻坚大帝遇难时,慕容垂虽说没有落井下石,却也不“勤王”。慕容垂并非池中之物,他一直想要恢复“燕国”,乐于看到北方大乱,浑水摸鱼。不久,慕容垂建立“后燕”,后来被北魏灭掉。

第三个有望统一的王朝,是刘裕建立的“南朝宋”。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政权,国号“宋”,拉开了“南朝”的序幕。

刘裕,小名寄奴,是辛弃疾的“粉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刘寄奴。刘裕号称“帝王收割机”,有6位帝王栽在他手里;同一时期,没人是刘裕的对手。

北魏皇帝拓跋嗣问顶级谋臣崔浩:“刘裕和慕容垂相比,谁更厉害。”崔浩的回答很明确:“慕容垂得益于祖先的威望,建国不难。刘裕出身庶族,能在世家大族中杀出来,是人中之龙。慕容垂不是刘裕对手。”

崔浩没有说假话,刘裕确实厉害。近代学者吕思勉评价:“李世民才能一般,远不如宋武帝刘裕”。步兵克制骑兵,还是以少胜多,且在平原决战,也就刘裕可以做到,他的“却月阵”威力无穷。

刘裕时代,南朝的疆域最大,洛阳都是一部分。可惜的是,天不假年,刘裕在422年病逝,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刘裕跟后来的柴荣一样,有机会统一,却输给了“时间”,令人扼腕叹息。

第四个有机会统一的王朝,就是北周。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拉开了“北朝”的序幕。534年,孝武帝前往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册立元善见称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宇文泰控制下的西魏,在“后三国时代”是最弱小的存在。论军力,西魏不如东魏,论富裕不如南朝。但是,西魏背后的关陇集团非常团结,凝聚最强,故而笑到最后。

556年,宇文泰病逝,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557年,才当皇帝不到一个月,宇文觉就被权臣宇文护处死,年仅16岁。

宇文觉死后,宇文毓继位,不久又被宇文护处死,年仅27岁。560年,宇文护拥戴宇文邕继位,是为周武帝,这是雄才大略的帝王。572年,周武帝宇文邕先发制人,处死宇文护,掌握大权。

宇文邕掌权后,励精图治,秣马厉兵,开始了统一大业。577年,周武帝御驾亲征,灭亡北齐,统一了北方。此时,经过“侯景之乱”的南朝元气大伤,又失去四川、淮南、荆州,灭亡已定。

到了“南朝陈”时代,南朝已经无法跟北朝抗衡,还得称臣纳贡,连“正统”的名分都丢失了。不出意外,雄才大略的宇文邕统一全国,历史将再无太唐宗李世民什么事了。

不幸的是,灭亡北齐后不久,宇文邕却英年早逝。578年,宇文邕病逝,儿子宇文赟太能折腾,沉迷于后宫生活,流连忘返。为了享乐,宇文赟主动退位,把江山交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打理。

580年,宇文赟暴毙而亡,外戚杨坚乘势夺权,控制朝政。581年,宇文阐让位给杨坚,旋即被毒死,这是隋朝建立的开始。589年,隋文帝杨坚派50万大军南下,以杨广为主帅,灭亡“南朝”,统一全国。

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文帝灭亡“南陈”,魏晋南北朝一共369年。期间,西晋短暂统一,维持37年。后赵石勒、前秦苻坚、南朝宋武帝、北朝宇文邕,都有机会统一,却没能抓住。如此,历史重任交到杨坚身上,由隋朝完成。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南风   后赵   司马   西魏   前秦   北周   北齐   西晋   北魏   东晋   南朝   政权   公元   宇文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