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军队打得过清军入关时的军队吗?

谢谢邀请。

先说结论,秦始皇会以惨胜结束和清军的战争。

理由:

虽然古代发展速度缓慢,但是把时间间隔了将近2000年的两支军队放到一起去比较,也会发现双方的不同还是非常大的,清军在很多地方上对秦军有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先看清军的优势部分。

  • 第一,护甲不同

秦军的护甲

主要由皮甲组成,皮甲片由甲丁编缀,主要保护腹部和胸部,非常简易。在战斗中由于大量裸露部位没有防护,很容易被利器割伤,而即使有甲胄防护的地地方,面对17世纪的强弓、火器甚至虎枪,防护能力也显得极为单薄,很容易被击穿,导致伤亡。

实际上,在明日战争中,由于日军足轻身穿的简易铠甲防护力不足,即使经历了常年的日本战国的磨练,也很容易被明军击杀。在这方面,秦军和日本足轻恐怕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唯一的不同是秦军身材高大强壮,有力气和清军进行一番搏杀;而日本足轻身材瘦小,没有正面对抗明军的力气。

清军的护甲

由于技术的进步,清军的护甲水平要远超秦军。

八旗清军护甲主要分棉铁甲和重甲,棉铁甲是棉花棉布中夹铁片,可以有效防备火器和冷兵器的攻击。

重甲则是由铁甲层、铁珠层、棉层等多层甲组成,可以近距离防护弹丸、弓箭等攻击,保护士兵冲击到明军战前与之肉搏,撕裂明军防线。

可以说,清军甲胄的防护能力基本上可以在秦军大部分攻击方式下避免被击伤。在防护力方面,清军遥遥领先。

  • 第二,攻击能力。

秦军近战兵器主要为1米长青铜剑和3-7米长的矛、戈,远战兵器主要是强弓劲弩,对于不着甲或者轻甲的士兵有非常大的杀伤力,但是对于破敌方精铁重甲的能力较弱。唯一能够对重甲清军造成威胁的应该就强弩,17世纪欧洲的一个农民都可以使用强弩轻易杀死一名重甲骑士,秦弩应该也可以近距离射穿清军甲胄。

清军作为1800年后的军队,攻击手段要丰富的多,近战主要有虎枪、腰刀,势大力沉适合破甲,即使没能破甲也可以对敌军造成内伤。远程武器主要有清弓、火枪、火炮等,这些火器装备对于清军来说如虎添翼,几乎可以攻破所有没有火器掩护的野战部队。而清军的马队相对于没有马镫的秦军骑兵优势也非常明显,在野战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可见,清军的攻击能力相对秦军遥遥领先,尤其有秦军闻所未闻的火器,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

其次看双方的均势部分。

  • 第一,组织能力。

秦军组织能力。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战争机器,秦军的组织能力在历史上足以排在大多数军队的前面。

秦军内部怯于私斗勇于公战,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同时,秦军以伍作为最基础的组织,可以保证命令层层下达到最基层的士兵那里。而由于军官几乎都是由军功制的方式升迁,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压服众人的权威,使军队可以保持持久的战斗力,成就了自古秦人耐苦战的威名。

清军的组织能力

清军脱胎于明末辽东军,称得上是一支巅峰时期的明军,其组织能力也是非常强的。遵永大捷中的迁安之战(今唐山迁安市)中,清军将领在先于部队逃离后,清军基层官兵以20-30人为一队从明军包围中突围,不仅体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也证明即使指挥中枢崩溃,依然能在各自为战的时候组织起突围行动。

组织能力方面双方应该是一个水平线上。

  • 第二,动员能力。

秦军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以耕战制度立国,战争就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工作,以至于形成了极其完备的动员体制,可以常年以500万人口保持100万军队,动员能力可达20%。

清军

作为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的政权,入关之前清朝常年保持6万以上的战兵,必要的时候可以动员十几万战兵进入战场作战,动员能力可达10%,考虑到大多数人属于阿哈,通常不在动员之列,清朝的动员能力实际上和秦朝应该是差不多的。

最后说秦军的优势

  • 第一,人口优势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和他500万人口的基本盘是离不开干系的,这个群体大约占到了战国人口的1/5,所以能够面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时候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可以一次动员60万大军在外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持续作战。

而清朝在入关之初,从来没有能够一次性集中20万以上的军队。在入关之时虽然集中几乎全部军队,但是仍然不足15万人马。这除了因为多年战争导致战兵损失巨大之外,人口过少也是一个问题。

  • 第二,认同感。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这句话生动反应了秦人在面对敌人时候的那种同仇敌忾,因为500万秦人有一个同样的国家认同感,这个认同感是秦国在公元前770年立国之后,经历了数百年的建设形成的。

清朝却没有这么强烈的认同感,本质上清初(包括后金)的政权是一个军事为主政治为辅的武装集团,这个集团内部有建州女真的部分群体作为核心,加入了其他女真、汉、蒙古、高丽、鄂伦春、鱼皮鞑靼等各种群体,这些人或者是被征服者、或者是俘虏、或者是敌对阵营的倒戈者,甚至是从深山老林里抓来的,比如在常年的战争中,由于人口大量减少,清军不仅入关劫掠人口,还前往黑龙江流域抓捕了数十万当地土著。

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向心力的就只有武力和战利品了,虽然秦人的战力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军功制,但双方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自身国家的强烈认同感。

所以,秦军可以支持常年大规模战斗,经历大的战争失利,而清军一旦陷入苦战,或者失利就有崩溃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松锦之战急的皇太极吐血,因为一旦多尔衮失利,内部就会重新出现对明朝的恐惧,进而出现崩溃。

而秦军即使在变法之前,也能在和魏国作战屡屡失败的时候保持国家的总体凝聚力,等来转机。

  • 第三,指挥能力。

秦军

秦始皇手下还是有很多可以指挥大兵团的超级名将的,比较出名的有王翦、蒙恬、李信,他们可以轻松指挥数十万人进行一场千里之外的远征。

而王翦和蒙恬两人,一个可以统帅60万大军如臂使指,一个能够指挥30万大军深入草原700余里击败游牧轻骑兵,这个水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顶尖的。

清军

明朝末年虽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将领,但不管哪个阵营,都缺少能够指挥数十万兵团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明军这边,通常以总兵作为核心,可以有效指挥的军队不超过3万,否则就会陷入各自为战。

清军这边要好一些,但是人口的劣势导致清军没有一个将领指挥过15万人以上的军队。在大兵团指挥能力上缺少相关经验,一旦面临对方的重兵集团就有被围歼的风险。而且考虑到清军是靠《三国演义》作为兵书打仗的,指挥能力要比秦军的几位名将差的多。

战斗过程推演。

兵力:秦军60-80万;清军13-15万。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清军的战斗力要明显强于秦军,局部战斗,甚至是正面野战秦军都凶多吉少。

好在秦军也不是没有优势,军队的数量、凝聚力、将领的素质是要强于清军的。

首先,双方不可能一开始就陷入决战。

秦军会派出大量轻骑兵对前方侦查,然后和清军斥候发生战斗。由于装备差距,秦军的损失会远大于清军,但也逐渐摸清了清军的情况。

随后陷入小规模正规战,秦军先锋遭遇清军先锋。虽然已经对清军有所了解,但还是被击败。尤其对清军射脸战术和火器印象深刻。但也发现,清军甲胄抵挡不住强弩近距离攻击。

所以,双方再次交战,秦军也会使用强弩近距离射击的战术和清军对抗,同时使用重兵器破甲。在没有火器的前提下,秦军集中3-5倍的优势兵力可以和清军打平,甚至取胜。导致清军满八旗战兵伤亡数万。

最后,大规模决战。

秦军60万大军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10万清军发起总攻。在清军满八旗损失数万人的前提下,蒙八旗和汉八旗已经失去了主心骨,在战斗中轻易被20万秦军冲散。

而失去轻骑兵和火器部队掩护的满八旗,在40万秦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

但是,考虑到秦军的装备差距,消灭清军后秦军很可能也会伤亡过半。




呵呵,开玩笑,秦军会被清军摁到地上摩擦的,因为,第一,秦军和清军一开始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统天下的时候都是不怎么得民心,但是秦朝属于纯粹的刚,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打下天下以后秦人成了主宰,其他六国遗民成了奴仆,秦人对东方六国的横征暴敛激起了民变,导致秦朝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寿命最短的王朝,

而清朝则是刚中蓄柔,一开始入主中原虽然也激起了中原各族人民的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很快就改变了策略,不再进行野蛮的杀伐,而是像唐太宗汉文帝那样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清朝时期中原从1661~1805年都是处于天下太平的和谐景象,人民能够安居乐业,黎民百姓能够吃饱饭穿暖衣,哪怕是衣衫褴褛也比秦末因为无休止的徭役而朝不保夕的窘迫日子强的多。所以清朝远比秦朝得民心。

退一步讲,就算是把两方的武器装备统一起来,去掉清军的火枪大炮,活跃在冰天雪地白山黑水之间的老清军八旗那超乎常人的吃苦耐劳和长途奔袭也不是秦军能比的,光是北削沙俄,南攀喜马拉雅山的索伦兵都能打的秦军怀疑人生了!




那肯定打不过,首先相差了近两千年,社会已经进步了,包括军事理论军队装备,清军已经装备火炮了,再说对秦朝的军队肯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秦军则两眼抹黑,怎么能打得过清军,清军入关前已经收服了蒙古,部队军马充足机动性强,也是在战场占优的条件之一。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不要说秦始皇的军队,就算汉武帝,李世民,朱元璋全盛时期的军队,也不是满清八旗入关的军队的对手。历史上,能和八旗军一决高下的军队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泱泱中华,99%都是汉族,但是汉族人并不善于战斗,特别是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汉族人被儒家文化荼毒,战斗力直线下降。到了宋朝时期更是变成了弱鸡。被少数民族欺负了几百年,最后还被灭了。

一个汉族占比99%的多民族国家,封建历史2000多年中,有三百多年时间是被少数民族统治,元朝100年,清朝267年,其他时间大部分都是被少数民族骚扰侵袭,大部分都是被动防御状态,五胡乱华,北魏统治大半个中国,历史上真正能扬眉吐气追着压着他们打的也就汉武帝时期,但是,为了灭匈奴,把整个国家打的几乎破产,人口急剧减少,农耕民族真的是打不起仗。




谢邀~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把秦军与清军的人数、武器装备等,做一个对比,谁更强大,便即刻清楚了。

人员数量

秦灭6国前,人口约为500万,军队将近100万。

但这100万的军队不是常备军,而是军农合一的军队,也就是闲时耕种,战时为兵,而且,战时,也需要有人留守后方,所以,就算是上战场,也不可能是这100万人全部上战场,这个100万的数据也是根据史书所记载。

但众的周知,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将领虚报军队人数,多拿军饷和伤亡补助的情况存在,在长平之战中记载,秦国几乎拿出了倾国之力,基本也就是60万左右的兵力而已。并且这样的全部出战,后备后勤也无法支撑太久。

在清朝前期,军队除了8旗军以及蒙古的20万铁骑之外就是20万左右的绿营,数量大概在50万左右,相比起刚入关时,人数上有了大规模的下降,这与皇帝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关,这也让清朝的人口有了大规模增长。

在清朝中期,出现过几次比较大的农民起义后,大量的平民被征入军中。

在乾隆,嘉庆时期绿营的兵力达到了70万,这个时期中国军队的总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各种军事以及准军事力量达到了120万以上。

清朝在甲午战争时,光能动用的军队人数,就达到了63万人。

虽然兵力比起秦朝来说强大了不止一点点,但是由于政治腐败,也得不到平民百姓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连连败退。

武器装备

秦朝时期,处于以青铜制造冷兵器时代。

当时秦军有步兵、骑兵、弓弩兵这三大主力兵种,其中,弩兵具有其他兵种不具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因此在火药时代来临之前,它们也一直是历代王朝军队中的主力军。

秦国地处西北,原先是没有设置水师的。但在进入战国后,秦国不断对外扩张,司马错率军拿下巴蜀后,秦国开始大力建设水师,水师在后来的灭楚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秦统一后,对楚国的水师进行了整编,使秦军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水师,这支新的水师被称为楼船之士。秦军在平百越时,就曾出动大量水师。

到了清朝,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军队里就有了一定数量的火器了。

在清康熙年间,朝廷还有了自己的火器营,火器专家还研制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威远将军炮”,此时,中国的火器技术还可以与西方相媲美。

当时,军中还有火绳枪,它是一种使用火绳点燃推进,用火药击发弹丸的滑膛枪,它是火器营的主战步枪。此时的清军,既有火器,也配备有长枪大刀等兵器。

清朝大臣们也曾得意地在奏报中自豪的写到:“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然而……

兵器质量

如果说,最早的实名责任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可以倒追溯到秦朝。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这就是秦朝所推行的奖罚办法。也就是说,所有生产出来的兵器上,都要刻上制作者的姓名、年代、制作机构以及督造者的姓名,所以,在制造兵器时,所有工匠到监督部门,都必须竭尽全力,否则就是掉脑袋的结局。

正因为有这样高质量的兵器,在当时,是列国中最锋利和坚固的。

到了清朝,那时候的枪,都是纯手工打造的,但政府各级官员在制作军事装备的时候,利用职权偷工减料,导致兵器制作上,十分粗糙,连同一型号的枪,其口径都不相同,更可怕的是,不仅质量差、后坐力大,子弹有时还会从枪后面射出来,误伤自己人,甚至,枪就算有所损坏,也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使得许多士兵,上了战场,都还得使用刀枪。

终上所述,您觉得,秦军VS清军,胜负在谁呢?

【@我是冰娉 】关注我,与你读书画识雅史,读世态品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秦国   军队   蒙古   火器   水师   秦朝   兵力   清朝   兵器   动员   人口   时期   优势   能力   组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