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那些夜晚你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孩子今年6岁,从小到大没有输过液,药也吃的少。但是三岁那年冬天,突然得了甲流,高烧最高40.2度。吃了退烧药加物理降温后降到39度,不到二十分钟就又烧起来。如此反复了两个小时,决定带娃去医院,医生说流感就是这样,没别的办法,注意退烧就可以。于是就回家接着物理降温,推拿,加吃退烧药。孩子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差不多20几分钟半小时就醒来,好像惊厥一样,躺着躺着突然就坐起来哭。就这样过了一晚上,终于烧退到39度以下了……身心疲惫,每次娃这样生病之后,我都会接着病一场。

还有一次五岁左右,下午说嗓子有点疼,给他吃了VC,睡前有点发烧,12点多醒了还哭,听着嗓子吼吼儿的,一听就不对,不是普通嗓子疼,感觉嗓子肿的厉害,于是带上娃去了医院急诊,由于需要做核酸,去了先做了核算,然后医生给检查了说是急性喉炎,不控制会越来越厉害,严重的影响呼吸,急诊没有雾化机,于是打了一个屁股针(激素),带娃回去,大半夜没怎么睡着。看了网上一些急性喉炎的案例,心有余悸。小孩的病真是马虎不得。




我大宝小时候特别容易扁桃体发炎,从一周岁开始,几乎每个月都会因扁桃体发热一次,而且基本上都是高烧40度,而且总是下半夜烧起来,那个时候自己不懂,育儿知识也不普及,总是半夜背着她上医院,然后一折腾回来就是天亮。接下来的一周就是白天到医院打点滴,晚上每隔一个小时就量一次体温,有时哭就自己抱起来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到天亮,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睡好些。每个月都有那么一周自己没法正常的睡个觉,感觉孩子病一周下来,自己也差不多去了半条命,直到四岁后孩子身体才好些。

小宝出生后,自己也有带娃的经验,同时也听了不少育儿的课看了不少育儿方面的书,所以理论实践基础都有,虽然小宝35周早产,但是自己护理得当,小时候比大宝就好了很多。当然在两周岁前发热,自己会根据情况喂退热药,一个小时温度退下来后就换掉干衣服自己也睡会。退烧药一般吃完后四个小时内温度都不会烧得太高。如果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都有,一般就很难退下来,或者是不到四个小时双烧起来。如果白天验了血,确定了生病的原因,晚上发烧时我就尽量室内开空调调到26度,让孩子穿薄衣服,尽可能的方便排热,同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想办法让孩子吃了退热药后尽可能舒服些。

孩子退烧是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天,只要孩子精神好,家长就不用太担心,多喝水、清淡饮食护理好就行。会抽搐晕厥的孩子家长就需要特别注意,平时发热时尽量做好相关的文字记录,然后根据情况做相应的措施,一旦情况不好就得及时送医院一刻也不能担误。

我是川妈育儿,拥有一个17岁女儿和一个5岁儿子,有着照书养的理论知识,也有着猪养的实践经验。关注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育儿路上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小的时候,最怕孩子发烧,我老公的一个亲戚家孩子,小时候因为发烧,家长没发现,给忽视了,引发了癫痫,前几年来北京海淀医院做手术。发烧是孩子常见的情况,若不及时发现,都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所以,每次我的孩子发烧,我都不敢睡觉,整晚都游离在半醒半睡之间,偶尔小睡一会儿,也将身体贴着孩子,这样孩子一旦发烧,我都能第一时间感知到。有时会睡着的时候,突然醒来,赶紧摸摸孩子的额头和脖颈,看看有没有发烧。

小时候,我儿子每次发烧,都要烧三天,我都要亲历亲为地照顾孩子,不是老公不照顾,我总担心他会睡得太熟,孩子发烧他不知道。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睡在我身边的,他翻个身,或者动一下,我都能醒来,可老公有时候我要喊他好几声,他才能醒来。

所以,每次孩子发烧康复后,我都会病一次,不严重,就是着急上火,咽喉痛。好在两个孩子的体质都不错,生病的次数不多,若真如题主是的,孩子发烧这么频繁,真的是太痛苦了,我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等孩子大一些,体质就会变好了,我家老大已经9岁了,发烧的次数很少,一年最多两次,也放心让老公照看了。慢慢熬吧,孩子长大一些,就省心了。




感觉孩子在四岁前特别容易发烧,之后就很少了。

孩子在一两岁时发烧,做父母的特别着急。孩子小表述不清楚。特别是晚上的时候,特害怕!

我不是医生全靠经验、医生嘱咐的、别人说的和网上看到。先是是贴退热贴,有人说退热贴没什么用,图个心里安慰吧!再者,如果孩子低烧体温39度以下,我会用温水给孩子擦脖子、手臂内侧和大腿内侧,物理降温。孩子生病一般不会睡得太沉,晚上多给孩子擦几次。当然如果体温39度以上,一般去医院,听医生的。

不过家里会常备儿童退烧药,如果孩子体温过高,还是要吃退烧药,不能硬扛。

孩子大了,三四岁的时候,孩子再发烧,就没那么害怕了。紧张还是难免的!

我们这有句话,叫“烧长”,意思孩子发烧长得快!有时我会这样劝慰自己!

我认为孩子需要锻炼,经常运动锻炼,抵抗力会越来越好,所以后来让孩子运动。之前有学羽毛球后来因为场地原因没学了。后来有学篮球,学了一年结果因为疫情中断了。今年让孩子学游泳学会了关键时刻还能保命。这些学习,每周一次,每次一两个小时,挺累的,也锻炼孩子。




非常理解家长心情,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家长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老发热?一旦发热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现在我们就帮家长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以至于将来遇上类似情况,不至于这么焦虑。

孩子为什么总会发热?多数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有过育儿经历的家长就会知道,其实,孩子半岁前是很少会发热的,那是因为母乳喂养的原因,母乳成分里有许多免疫物质,同时,刚出生的宝宝从母体中也带来一些免疫物质,因此,半岁之前宝宝很少生病及发热。

随着母乳及宝宝自身免疫物质被消耗殆尽,婴幼儿体内抗体少,免疫系统缺乏经验,第一次接触抗原物质,往往无法识别,当再次接触抗原后,自然就会引起炎症反应,即发热。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因此,儿科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就会明白,孩子适当发热未必不好,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免疫系统,从而获得免疫应答及经验。这就是孩子在婴幼儿期老爱生病发热的原因。

发热分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儿童感染由各种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结核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非感染性由免疫原性如肿瘤、脱水热等因素。

当然,据临床研究发现,引起孩子发热原因最多的是病毒感染,占小儿感染性疾病的90%以上。

而小儿病毒感染中又是以呼吸道感染占绝大多数,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基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那么,孩子发热我们在家如何正确处理呢?

前面,我们已经给家长介绍,发热只是一种机体的免疫反应,是给我们一个提示,说明孩子可能存在某种感染,我们需要控制感染,才能使得体温下降直至正常。

发热一般有一定的热程的,比如幼儿急疹、麻疹、伤寒、支原体感染、结核病、风湿热、川崎病等,即使你再想办法退热,过一段时间体温又会反复升起来。

因此,退热不是目的,而查明发热原因后,比如积极控制感染,才能体温恢复正常。

其实,有一种说法是:家长觉得孩子发热好痛苦,而我们退热是为了让孩子处于相对舒服的感觉即可。

由于体温调节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体温38℃,依然该玩则玩,该睡觉则睡。而且年龄越小,体温调节中枢越不完善,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孩子发热:

1、孩子发热要查明原因:


由于家长缺乏经验,孩子一发热就比较紧张,因此,对于小婴儿发热,家长先打开被褥和解开衣服,检查孩子是不是捂热了,因为孩子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衣服穿的太紧或被子盖太厚好,就容易发热,此时,我们解开散热,一会儿就会把体温降下来。

如果孩子发热伴随精神状态不好,有咳嗽、流鼻涕,甚至呼吸急促等表现,尤其体温持续升高1-2天不退,或退而又反复,家长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

2、物理降温:


孩子发热,物理降温是最主要和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用温毛巾反复湿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淋巴结血管丰富的部位。

也可以用温水擦浴,但是,不可以用酒精擦浴,以防酒精过敏及体温骤降而出现休克。

3、体温持续上升应用退热剂:

家长记住,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部门基于儿童使用退热剂安全性及有效性原则,目前推荐退热药仅有2种,即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除此之外,其它所谓退热药如安乃近、柴胡均已禁用,阿司匹林也是18岁以下儿童慎用,除非像川崎病需要医生处方下用药,家长不可擅自在药店买了给孩子用。

对乙酰氨基酚是6个月以下婴儿用,而布洛芬为6个月以上儿童应用,按照体重计算,两者可以交替(大孩子)使用,但是不可以同时混用,口服退热药依然要持续物理降温。

家长注意:一般孩子体温38.5℃就可以考虑用退热药,小婴儿一般不要随意给药,没有经验就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2岁孩子如何防范生病或发热?

1、平时加强穿衣管理:

有道是:出门看天气,就是说要注意气温变化而加减衣服,避免感冒发热,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要让孩子逐渐适应气温改变。同时,早晚或昼夜温差在8-15℃范围,一定要早加衣,午脱衣,家长要用手摸摸宝宝后背,只要不出汗或温暖的,就说明穿衣合适。

2、注意生活规律和勤洗手:

孩子从小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合理膳食营养,同时讲究卫生,勤换洗衣服,餐前便后勤洗手。要早睡早起。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3、注意锻炼身体:

孩子不能当温室里的花养,要随着年龄做适当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尤其要多晒太阳,跑步、玩球类、滑滑梯等。

4、按计划预防接种疫苗:


事实证明,疫苗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通过疫苗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或增加相关性抗体,以针对病原体达到预防的目的,比如流感疫苗、麻腮风疫苗、手足口病疫苗、轮状病毒及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孩子   感染性   疫苗   体温   免疫   夜晚   家长   晚上   衣服   物理   医生   病毒   原因   小时   经验   医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