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晋朝只拍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为止,以后的事情电视剧却不怎么拍?

罗贯中没写怎么拍?




西晋统一之后的历史过于黑暗,当代社会弘扬的正面价值观和正能量,在那段历史时期完全看不到。如果拍成电影、电视剧,你只能看到大士族们无底线的炫富,父子之间猜忌,兄弟之间反目,同族之间相残。好人不长命,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报应。以这种负能量的历史为基础拍摄的影视剧,几乎不可能立项。




当然了,当代的部分电视剧制作人的品行也没那么高尚,不会因为一个朝代不争气就不去拍这段历史。西晋时期黑暗无道,这不难办,把人物洗白就行了。比如前些年某电视剧就把北齐昏君高湛洗白了,给他换了副新面孔,就上星了。据说收视率还不错。

所以,西晋时期很少被拍成电视剧,黑暗题材本身还不是唯一的因素,最关键的一点是那段历史本身太混乱了导致的。

也就是说,那段历史天生自带的“剧本创作困难外加受众极低”的双重缺陷,让逐利的资本不敢轻易触碰,才是那段历史难以被拍成电视剧的真正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西晋统一到灭亡的历史的混乱程度没概念,下面系统的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宰辅之位落到了他的岳父杨骏手上。由于太子司马衷是傻子,所以杨骏掌权后,西晋的军国大事全由杨骏一人说了算。一时间,杨骏俨然变成了西晋王朝的真皇帝。


杨骏的大权独揽,让很多人非常不爽,比如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等。公元291年,这些人联手出兵,干掉了杨骏。

司马亮、司马玮联合贾南风诛杀杨骏后,朝政大权由他们三人共同执掌。司马亮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但楚王司马玮和贾南风不满意。两人都是心怀鬼胎。于是贾南风就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司马玮,让他杀了司马亮,答应事成之后,让他一个人掌权。

司马玮收到密诏后,摩拳擦掌,手里的屠刀早已是饥渴难耐,于是他就杀了司马亮。结果天算不如人算,司马玮哪知道这是贾南风给他下的套。等他杀了司马亮后,贾南风立即翻脸不认账,派人造谣,说他伪造皇帝手诏,故意杀害朝廷重臣。司马玮的部下听到谣言后吓得不轻,军心溃散,四散逃亡,于是司马玮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变成了光杆司令,被贾南风派人活捉,并被处死。

事后,朝政大权被贾南风一人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比如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马氏的江山就这么被贾南风给操控了。

这一段历史是八王之乱的开端,史学界通常把这几年归纳为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如果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你就太小看八王之乱了。后面历史的混乱程度,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

公元299年,由于贾南风没儿子,她害怕当时的太子司马遹继位后会清算她,于是她就设毒计害死了司马遹。

司马遹是个天资聪慧的人,他在世人心里不是他老爹司马衷那种笨蛋形象,大家一直忍着贾南风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有他,期盼他继位后能拨云见日。而他现在被贾南风暗害死了,这等于是断了大家伙的希望,于是大批藩王借此起兵讨伐贾南风。

事后,贾南风被处死,贾氏一党被诛灭,藩王中辈分地位最高的赵王司马伦掌权,成为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司马伦与之前被诛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早已病死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异母兄弟)

掌权了一段时间后,司马伦野心爆棚,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屈居于宰相之位,然后他就找茬废黜了晋惠帝,自立为帝,并将晋惠帝软禁于金墉城。

大家起兵本来是清算贾南风的,现在司马伦自立为帝,爬到了众人头上,这让众多藩王无法接受。所以司马伦称帝后,局势彻底失控。就藩于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一起起兵讨伐司马伦。揭开了西晋大乱的序幕。



司马伦听说此事后,也纠集部队反击,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十多万人,洛阳附近的老百姓因为混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过一番大战后,司马伦战败,并被诛杀。

搞死司马伦被后,三王当中势力最大的齐王司马冏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然后他以功劳最大为由,出任大司马,主理朝政。

三王当中的另外二王,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见司马囧捞的好处最大,对司马囧独揽朝政非常不满,便决心二度起兵。估计是由于二王实力不够,二人便在起兵前又拉了一个人入伙,此人便是第七个被裹入八王之乱的诸侯王,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乂当时驻军在洛阳,河间王司马颙的使者与他密会后,他便率军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并将司马冏诛杀。

司马冏被诛杀后,历史又一次重复。司马乂独揽大权,司马颙什么也没捞到,然后他就联合司马颖集中27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也不是吃素的,他见二王杀来,便领二十万大军迎战,与司马颙、司马颖联军会战于洛阳城下。双方打的两败俱伤。

就在三王会战时,一直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蠢蠢欲动,在一个夜晚,他勾结禁军将领,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处死。



接连坑死司马囧和司马乂后,司马颖终于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辅政大臣宝座。他一入洛阳城,就以晋惠帝的名义给自己增封了二十郡的封地,拜丞相,俨然当年独揽大权的赵王司马伦一样。至于司马越和司马顒则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猜到下面会发生什么。

是的,司马越和司马顒心怀不满,然后他们又又又一次出兵,展开了混战。

不过这次混战的结果与之前不同,司马顒吸取了先前的教训,选择不出兵,忽悠司马越单挑司马颍。而司马颖兵强马壮,不是区区司马越能对付的。所以这场混战最终以司马越全军覆没,潜逃外地,收拾残部而告终。

击败司马越后,司马颖也没得意太久,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害怕被司马颖清算,便毫无底线的外结乌丸、羯朱等胡人部落反攻司马颖。他的这一行为等于是引狼入室,主动把胡人引进了中原。

胡人善战,打仗有两把刷子,司马颖派去的镇压大军打不过,被打的全军覆没,然后他也被迫出逃,潜逃到外地收拾残部。而他在见识到胡人的战斗力后,也派人到关外招揽胡人。后来建立匈奴汉国的刘渊就是当时被司马颍派出去招兵买马的其中一个部将。



司马越、司马颖先后全军覆没后,一直在观望的河间王司马颙瞬间复活,他偷偷率军攻占洛阳,并取代司马颖,操控晋惠帝,独揽大权。

司马越见到司马颙这个小人居然得志,再加上他当时的实力已有所恢复,于是他就带着本部兵马和他弟弟司马腾邀请来的几万胡人杀向了洛阳。

这一战,司马越军气势汹汹,司马颖军完全抵挡不住。双方一通混战之后,司马颙被打得全军覆没,被迫带着晋惠帝退回了关中老巢。司马越见皇帝被抢走了,便引军马继续追杀,由司马腾从漠北搬来的鲜卑援军势不可挡,潼关和长安先后沦陷,关中的百姓被鲜卑军一通屠杀,死伤两万多人。

事后,司马越抢回晋惠帝,而他也因为“护驾有功”,连胜N级,坐到了西晋头号宰相的位置上。

眼见司马越大权独揽,司马颖急了,他等不来胡人的援军,又被司马越追杀,便躲到了范阳王司马虓处避难。司马虓怕事,就把司马颍软禁在了王府。不久后,司马虓暴毙而死。范阳国的长史刘舆更怕事,他担心留着司马颖的小命会成为范阳藩国的后患,便令人秘密勒死了司马颖。

司马颖死后不久,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但没有证据。其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赦免司马颙,封其为司徒,让他回朝廷。司马颙喜极而泣,没怀疑这是陷阱,就急忙奔赴洛阳。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阳王司马模早已派遣人在半路截击,最终把掐杀死了赶往洛阳的马车内。

待司马颙死后,参与八王之乱的八人,就仅剩下司马越一人了。



当然,司马越最后也没捞到好。他之前借胡人兵马助战,只是一时爽,待所有藩王都被干死后,而进入中原的胡人又赖着不走。于是他就必须要单独面对胡人,赶胡人走,收复失地。

可是司马越哪有这个本事?他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根本无力收复失地。

对于司马越的无能,满朝文武开始骂他,为了平息舆论,司马越只得自请出征,率军征讨盘踞在山西的刘渊。可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刘渊的对手,对此次出征没信心,因而大军还在半路上时,他就急血攻心,病死在了军中。

司马越一死,十几万晋军群龙无首。匈奴军队在石勒的率领下,袭击晋军。石勒把匈奴骑兵摆成了一个环形阵,将十几万晋军围在环形阵中,用弓箭射杀,十余万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随后,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柩,将天下大乱之罪归罪于司马越,同时,洛阳的晋怀帝也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至此,八王之乱算是完全终结了。



看完这段混乱的历史,各位是什么感觉?是不是除了懵圈,还是蒙圈?惠帝司马衷、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楚王司马玮,以及其余的司马颖、司马乂、司马越、司马颙、司马模、司马腾等等人,这特么都是谁跟谁?尽管前面已经系统梳理过一次了,但看完之后还是记不清楚?

像这种混乱不堪的历史,正经写历史书的人不敢轻易触碰,就连写古典小说的古人也不敢轻易触碰。因为写中国古典小说有个比较通用的格式:

①:朝廷无道,统一的国家开始出现裂痕;

②:天下纷乱,群雄并起,国家分崩离析;

③:一个或几个比较厉害的大佬脱颖而出;

④:以这几个大佬为核心,形成若干强盛的势力派,其他小军阀被一一消灭或吞并;

⑤:几个大佬开始互相攻伐,都宣称自己为天命,指斥他人为反贼;

⑥:最后打得只剩下一个大佬,天下终于一统完成,重新恢复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著名的《三国演义》是这种模式,同样著名的《隋唐演义》也是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写出来的剧本好看,因为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家爱看的不是分裂,而是分裂之后的统一过程,或者群雄并立的故事。

可是西晋统一之后的历史不是这样,当时只有分,没有合,只有混蛋,没有英雄。就连群雄并立也没有。像这样的一段历史,不仅剧本难写,写出来也没人爱看,而且看完之后还记不住。这就是西晋统一到八王之乱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拍成影视剧的原因。




有关晋朝的文艺作品,数量确实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那段历史实在是太过黑暗了。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褒贬参半,唯有晋朝,基本上就没几段正能量的历史。

三国时代后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足鼎立。在这期间,魏国的老臣司马懿,通过一场高平陵政变,夺取了魏国的大权。此后,司马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逐渐清理掉了所有反对者,并且趁机灭掉了蜀国。

但是就在灭掉蜀国之后不久,司马家的第二代掌权者司马昭,就因病去世了。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接管了大权。但因为当时的司马炎,资历比较浅,很难牢牢控制住司马家的基业。所以这个时候,司马炎就只能通过篡位的方式,来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于是,公元265年,司马炎正式篡位,建立了晋朝。

但是,大家请注意,此时的晋朝,其实并没有统一天下。除了蜀国之外,东吴政权此时还依然存在着。直到14年之后,晋朝才终于灭掉东吴,彻底统一天下。

对于其他朝代来说,统一天下往往只是一个开始。但是对于晋朝来说,这却是所谓的巅峰了。

晋朝统一天下之后,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大体上还算可以。司马炎还算比较有能力,将国家逐渐从战乱当中恢复了过来。但同时,因为晋朝是完全继承了魏国的制度,司马家又是依靠士族上位的。所以晋朝开国后,士族全面把持上升通道,奢靡成风。历史上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底层百姓虽然逐渐断绝了上升通道,但好歹生活还算过得去。然而十年之后,随着司马炎去世,新登基的司马衷,是一个典型的痴呆儿,根本坐不稳皇位。所以,一个更加黑暗的时代,就此到来了。

司马炎去世之前,曾留下外戚杨骏辅政。但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却联合司马家的王爷,发动政变,独掌大权。然而贾南风掌权之后,除了扰乱朝政、残害忠良、豢养男宠之外,几乎是一件好事都没做过。

贾南风的所作所为,自然无法得到大家的支持。所以接下来,司马家的王爷开始纷纷起兵,通过内战夺权。因为这期间,主要参与的司马家王爷就有八位,所以这场内战也就被称之为‘八王之乱’。

这场司马家的内战,持续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这16年当中,司马家只顾着为自己争权,丝毫不管百姓的死活。于是,在这十六年当中,各地饥荒、瘟疫、水灾频发,百姓民不聊生。另外,因为中枢常年混乱,西晋朝廷也开始逐渐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更可怕的是,司马家的王爷们为了争权,大肆从边境抽调军队。有的甚至还直接联系匈奴、鲜卑的游牧民族,借用他们的军队。如此一来,这些游牧民族,自然就发现了中原政权的衰落,纷纷开始南下。

接下来,这些游牧民族,开始在中原北方攻城略地,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而这些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之后,开始实行极为残酷的统治政策,掀起了更多的战争。更有甚者,甚至直接以活人作为军粮,称之为‘两脚羊’。

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成了最终的胜利者。但是因为常年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大举入侵,西晋的国力又已经被耗尽。所以根本无法抵挡。公元311年,前赵攻陷洛阳,俘虏并且杀害了晋怀帝。公元316年,前赵再次攻破长安,西晋自此灭亡。

西晋灭亡后,残存的司马家皇族,逃往南方。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士族的支持下登基,再次建立政权,史称东晋。但是东晋建立的时候,中原北方已经全部落入到了游牧民族的手里,十室九空,白骨皑皑。

据史学家考证,司马炎在位后期,中国大概有3500万人。但是到了东晋建立的时候,就只剩下了1700万左右。短短27年时间里,中原人口减少了超过一半!当时到底有多惨烈,自然可想而知。

而东晋建立之后,情况也并没有好转。因为司马睿是被南方士族推举上位的,所以东晋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出现了士族过于势大的问题。而作为皇帝的司马睿,本人也比较阴暗,逃到南方之后,偏安南方,对于北伐恢复旧土并不是太过热衷。

再加上几大士族也有各自的利益,每次有人提出要北伐的时候,都有人在背后拖后腿。比如祖逖北伐的时候,司马睿只给了一些粮草和布匹,再没有任何支持。而等到祖逖在北方打开局面,收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后,司马睿马上换人领兵,最后活活气死了祖逖。

再比如后来的庾亮北伐和桓温北伐,要么是被其他大族拖累,毫无战果;要么有了战果之后,一家独大,马上开始想着篡位。

所以东晋的几次北伐,除了损兵折将之外,基本上没什么成果。

与此同时,东晋还实行门阀统治,世家大族完全占领了统治机器,普通人基本没有做官的机会。而这些世家大族做官之后,大多也不想着做出什么政绩,只是忙着享受,或者追求自己的艺术造诣。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出身顶级世家,书法造诣极高。但他在政治上,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毫无作为。但这样的人,偏偏可以因为自己的书法和家世,最后被拜为中书令,成了东晋的宰相!

这样的东晋,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没有任何希望。士族和百姓完全分成了两个世界,内部矛盾重重。世家大族要么毫无作为,要么整天想着饮酒作乐。只有北方进攻的时候,才会短暂团结一些,但很快又会变成一盘散沙。

公元399年,以卢循孙恩等人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当中,年轻将军刘裕脱颖而出。此后,权臣桓玄篡位,刘裕靠着平定桓玄之乱,掌握了东晋的大权,彻底架空了司马家。接下来,刘裕又开始进行北伐,平定内乱,个人威望越来越高。

公元420年,刘裕正式接受了晋恭帝的禅位,东晋自此灭亡。此后,刘裕又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捕杀司马家的人。司马家的辉煌,自此之后,终于彻底烟消云散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段历史实在是太过黑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的话,大部分都是战争和杀戮,实在是没什么正能量。以至于直到今天,依然很少有人去拍这段历史的电视剧。




拍摄晋朝统一之后的电视剧?别逗了,那段历史整个就是一烂摊子,司马家除了自相残杀就没干别的,且不说让编剧们该如何下笔,单是其混乱程度,就会让观众们一脸懵。


我们都知道,在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后,魏、蜀、吴三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势力,但三方势力谁也没能统一天下,最终完成这项事业的,是司马家族所建立的晋朝。

当然,司马家族能做到这一点,期间也确实干了不少不道德、不光彩的事,但不管怎样,在司马懿父子三人的“努力”之下,司马炎得以登基称帝,并统一了三国。

按理说,像这种有一统天下为基础的题材,现代电视剧的导演应该很喜欢才对,比如像明朝,不仅拍摄有朱元璋建立大明,还拍摄有永乐皇帝朱棣开创盛世等一系列的电视剧。

另外,像清朝有关的电视剧也是如此,不仅有其建立过程,也有像康熙、雍正这种继任君主励精图治等题材的作品。

不过,关于晋朝建立后的相关电视剧却少得可怜,即使是有,也是以架空为主,总之很少有电视剧将司马炎统一三国后的事情拍摄出来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们很少涉及晋朝建立后的题材呢?

实际上,并非是导演和编剧对这段历史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这段历史太过混乱,并且除了乱之外,司马家族在这段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干的事情,可谓是极其负面,这样的内容连过审都勉强,更谈不上拍摄了。


首先就是司马家族在这个历史阶段,不仅没啥好人也没干过什么好事。

前文讲过,司马懿父子三人经过“努力”,最终让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并登基称帝,也就是说,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之君。

而按照历史上的大多数初创王朝来说,一般在经历了开国之后,这个新王朝都会有一个励精图治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治世”。

比如西汉,刘邦建立汉朝,经历了吕后风波,最终进入了“文景之治”,让西汉的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类似的例子还有前文提到的明朝、清朝,以及李渊开创的唐朝。

这些王朝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君主,通常都是能力较强的人,他们都会结合国情,要么稳定基业打开局面,比如李世民和朱棣,要么轻徭薄赋来休养生息,比如汉文帝和汉景帝。

也就是说,大多数王朝在初创之后,除了会迅速进入稳定期之外,还会在一代或者几代较为英明的君主带领下,进入王朝的发展期。

总之,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是大多数王朝在初创后必然经历的阶段。

但这些在古代王朝中很常见的特征和特质,不好意思,在司马家族所建立的晋朝里,连一个都没有。


先是统一没多久之后,除了短暂如昙花一现的“太康之治”,司马炎本人开始迅速腐化,不仅带着头与石崇斗富,同时贪图美色,不惜将全天下女子都充实进了他的后宫。

甚至,为了把全国的女子据为己有,司马炎还曾下令,禁止民间自行婚配。

而有了司马炎这个皇帝带头,下面的人更是有学有样,宗室大臣纷纷开始互相效仿,一时间奢靡之风大行其道。

也就是说,西晋自打开国不久,就走上了堕落腐化之路。

而这相对之后发生的事还只是小儿科,司马炎晚年之际,干了两件极其愚蠢的事,正是这两件事,导致了他死后的天下大乱。

第一件事是立了一个头脑不清楚的继承人,也就是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而第二件,则是把司马家族的其他成员均封为了藩王,并且,还是那种手握兵权、麾下掌控着可观兵力的实权藩王。

而这两件事,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

换句话说,司马炎所建立的西晋,在开国之后,既没有大盛世的到来(太康之治太短),也没有让休养生息,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更没有有能力的继任君主来带领其走上辉煌。

而说到继任君主晋惠帝,那就更让人无语了。

除了说出那句“何不食肉糜”之外,晋惠帝的无能,更是促成了皇后贾南风的乱政,而贾南风的乱政,则是“八王之乱”的根源。


先是贾南风因不满杨骏掌权,联络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要求他们带兵讨伐杨骏,此举算是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章。

之后,杨骏被杀,大权落入了贾南风以及司马玮、司马亮的手中,但贾南风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司马玮,让他除掉司马亮,并许诺事成后由他独掌大权。

而司马玮得手之后没多久,则被贾南风用同样的招数暗害。

至此,司马家族的江山,基本上落入了贾南风手中,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事实上并没有,这仅仅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数年后,贾南风由于没有儿子无法在将来当太后,因此便将黑手伸向了太子司马通,一番运作之下,司马通被杀。

而就在司马通被杀的同时,一直虎视眈眈的赵王司马伦以杀害太子的罪名,趁机发兵讨伐贾南风,最终,贾南风被囚禁,不久后被逼喝下毒酒而死。

贾南风一死,得胜的司马伦便掌握了大权,他先是自封相国,之后觉得不过瘾,又废黜晋惠帝,自立为王。

但司马伦的自立,却引来了司马家族其他人的不满,就在他称帝不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成都王司马颖三方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伦,史称“三王起义”。

这一战据史料记载,前后战死者多达十万人,而最终,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司马衷重新复位。

但晋惠帝什么水平这人人皆知,大权还是被司马冏、司马颙,以及司马颖掌控,其中以司马冏权势最大。

再往后,司马颙看不惯司马冏权势滔天,联合了长沙王司马乂,共同杀掉了司马冏,不过,原本司马颙想接管权力的计划,却被司马乂直接破坏,生生将权力夺走。

这样一来,司马颙肯定不乐意了,双方由此又展开一场大战。

在此期间,东海王司马越又参与进来,他勾结上一些禁军将领,将司马乂捕获,并交给了司马颙,最终,司马乂被司马颙用火活活烤死。


之后,司马颙上表晋惠帝,建议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晋惠帝无奈只得同意,但东海王司马越却不同意,因此就带大军十万讨伐司马颖。

期间,东安王司马繇曾劝司马颖投降,但遭到拒绝,而司马颖之后出兵又击败了司马越,继而又杀掉了曾劝他投降的司马繇。

司马越失败后,其弟东瀛公司马腾为了报仇,联合了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打司马颖,这一次战役,司马颖大败。

司马颖大败之后,司马颙入主长安,先是废除了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后自行选置百官,一时间大权在握,好不得意。

但他得意没多久,司马越又以“还复旧都洛阳”为由起兵,讨伐司马颙。

此战中,由于司马越一方有胡人助阵,因此战力极强,其中鲜卑人在攻破长安后,曾在长安大杀四方,直接造成了城内数万人死亡。

而最终,司马越大获全胜后,先是秘密杀害了司马颖父子,之后在他的指使下,南阳王司马模又杀了司马颙,加上之前已死的司马诸王,此时“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仅剩司马越一人。

但司马越最终也没落什么好,他由于先前求援于胡人,导致了胡人自此赖在中原不走,而他也因此不得不起兵驱赶。

但他哪里有这个本事,没等真正开战,就急火攻心病死在途中。

八王之乱至此,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了,但在此期间,司马家族自己人杀来杀去,不仅让百姓遭受了战火之灾,同时也让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

而这段历史,除了混乱就是沉重,要么就是自相残杀,这让电视剧怎么拍?总不能去拍司马家族自己人杀自己人吧?

况且,正是因为司马家族的自相残杀,才导致了乌丸、羯朱等势力趁机进入中原,而之后长达百年的黑暗时代,也由此开启。

所以说,从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开始,除了短暂的“太康之治”外,就没有一件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负能量爆棚的事件,而这些事件,明显不符合正面价值观,更不具备丝毫的正能量,因此,电视剧只能放弃了演绎这段历史。


除了这段历史混乱且黑暗之外,电视剧之所以很少涉及司马炎统一之后的历史,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不符合“历史周期规律”,让导演和编剧无从下手。

什么意思呢?我们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例子,就能看出这其中的原因。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由于朝廷无道,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也导致了原本统一的国家和政权出现了裂痕。

之后,天下开始出现大乱,而在大乱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若干个强势的势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群雄四起”,而群雄四起后,整个国家就面临着皇权衰落,继而要分崩离析的糟糕局面。

像董卓、袁术等当时在东汉末年活跃的势力,就是因为皇权衰落才得以出现的。

而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多个大势力,而这些势力必定会各自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而其他人则是乱臣贼子。

除了打口水仗之外,众多势力之间,也会大打出手,这就是军阀混战。

在经过一番混战之后,其中几个势力脱颖而出,各自占据一方,而其他势力则相继消亡,最终天下被活下来的势力所瓜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初期的混乱之后,魏、蜀、吴三家三分天下的局面。

之后就是这存活下来的几方势力继续相互攻伐,期间各种对决,各种计谋,以及各种此消彼长都会轮番上演。

而这样的一段历史,也是作为小说也好,还是影视剧也罢,最为喜爱创作的题材。

不信你看,三国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时至今日依然长盛不衰,其衍生的各种文学、影视作品,同样是受众颇多。

不仅仅是三国时期,包括隋唐交替时期也是如此,隋朝灭亡以及大唐建立前后的故事,同样也是颇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另外还有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的故事,也和上述的基本一致。

而这些故事和历史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经过几方角逐后,最终有一方胜出,这胜出的一方,就是天下共主,新的王朝由此建立,天下也随之一统。

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历史发展周期”。

这种符合历史发展周期的故事和历史,蕴含着国人心中追求的“分久必合”的朴素愿望,同时也让一段历史和一个故事显得更为完整。

所以,类似的题材受众多,人们爱看,也是必然的结果。

但反观晋朝,却和这种规律不沾边,前文也讲过,在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后,黄巾起义爆发,继而群雄讨伐董卓,再往后就是三国并立,最终司马家完成统一。

到了这里,故事已经圆满结束了,也就是说,一个历史发展周期已经圆满了。

如果往后拍,晋朝统一不久便陷入混乱,之后就是一直乱,乱到什么时候呢?严格来说,一直乱到五胡十六国结束,隋朝建立才算终点。

要是拍电视剧的话,总不能一直拍到大隋建立吧?如果真这样拍的话,那就不是电视剧,而是纪录片了。

换句话说,晋朝建立之后的历史,由于混乱的时间太长,导致了跨度太大,与传统的“历史发展周期”相去甚远,因此不管是编剧还是小说,都无从下笔。

内容太少,容易让观众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内容太详尽,又会导致剧情拖沓和乏味。

况且,从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乃至到五胡十六国时代结束,中间出场的人物多如牛毛,少了谁的故事都显得不完整,这种大量人物都要登场的剧情,足以让大部分观众一脸蒙圈。

因此,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导演们只能不拍这段历史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段历史没有什么值得拍摄的价值。

一部电视剧拍出来,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高的收视率,而更高的收视率,则是为了赚取相应的收益。

也就是说,只要题材有受众,收视率高,还是有人愿意拍摄的。

因此,即便是西晋的历史以黑暗和自相残杀的内容居多,但通过编剧的改写,比如对人物进行“洗白”的操作,还是有观众愿意看的。

类似的例子有不少,近几年来也有不少电视剧采取的是这种方式,不仅洗白了人物,并且收视率还不错。

但要想拍摄晋朝建立后的历史,第一个问题就是剧本创作困难。

谁当主角?谁当配角?要是让晋朝的皇族司马家当主角,且不说他们干过的“糟心事”,就是他们的结局,就明显不符合主角的特性。

什么叫主角?主角是最终大获成功,并走上人生巅峰的角色,而司马家是什么呢?除了自己人杀自己人外,还被石勒等外族打得苟延残喘。

那么让石勒等外族当主角吗?别开玩笑了,正是他们让中原大地陷入了百余年黑暗,让他们当主角,简直是贻笑大方。

这样一来,剧本就没办法写,写谁都不行,干脆不写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受众低,意思就是对这段历史了解并熟悉的观众很少,而这就导致了即使有电视剧拍出来,也很少人愿意看。

为什么像三国以及隋唐时代的电视剧收视率高?就是因为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熟悉,而之所以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熟悉,则是因为民间历来流传有相应的科普小说。

比如三国,除了有陈寿所著的正史之外,还有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再比如隋唐,也有《隋唐演义》等。

这些小说,虽说有别于正史,但也从另一种角度,将那段历史对人们进行了相应的“科普”,而在这种科普之下,更多的人对那段历史熟悉并接受。

但晋朝建立之后呢?并没有这样的科普小说,因此,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接受程度就很低,继而就造成了即使有这样题材的电视剧拍出来,也很少有人去看。

不了解这段历史,纵然去看也未必能看懂,所以,追求收视率的电视剧,自然也不会去拍了。


当然,并不是说这段历史没有一点拍摄的价值,在这个历史期间,还是发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事情的,但总体来说,因为该段历史过于混乱,且较为负面,另外还有受众较低,因此,导演们只能将其放弃不拍摄了。




相比三国时期在群众中的热度,三国终结者——西晋仿佛被人们遗忘了

西晋结束了几十年的乱世,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一统王朝,建立王朝的司马家族也自带光环,作为诸葛亮的一生之敌,司马懿在中国也算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可奇怪的是,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民间文学,包括评书,戏曲,演绎这段历史的作品都很少。

司马炎:

西晋就像后妈生的孩子,一直不受待见。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西晋,不得不说是中国人心中的痛。这个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是乱七八糟的家族内斗、匪夷所思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外族侵略时的软弱无能。

虽然它的上位手段不是很光彩,可这不算什么,历史上相似的事例有很多。隋、宋等朝代的建立方式和它也是差不多的,这不是人们不喜欢它的原因。 首先是领导无方。

看看西晋的皇帝们,你就知道,智商欠费是件多么可怕的事。虽然它只有四任皇帝,可除了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之外,其他三个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根本就是糊涂透顶。

司马衷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白痴皇帝”,那句“何不食肉靡”成为千古笑料。这样的皇帝,除了拍他的笑话,有哪部影视剧会把他当作主角呢?以他为主角,又能带给观众什么呢?

二是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有高潮就有低谷。历史是有规律的,对历史的关注度也同样有波浪一样的规律。关注三国的人多,接下来的晋、南北朝就会少一点;接下来的隋唐人气高点,后面五代十国就少点;再后面两宋人气高,元朝就低点,然后接下来就是明清的大热。

这是一条波浪线,本人不是研究历史规律的,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留给有水平的人来研究吧!

三是晋朝存在时间太短了,没有出现一个可以让人记住的大治盛世。我们之所以能记住汉唐,和它们存在的时间较长,涌现了很多明君盛世,也有很多名臣名将。而西晋,这方面太少了。

整个西晋,能报得上来的名臣名将们有几个?又有多少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要知道,老百姓很多是通过传说和故事来了解历史的,这是西晋的硬伤,人民群众记不住他们,也怪不得别人。

四是政治黑暗,内斗不止。这是一个内斗最凶的王朝,没有之一。自己家的兄弟,叔侄,父子自相残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杀你,社会一点不和谐,其价值取向明显违背人民的期望。同时,这些打打杀杀中,没有出现值得记住的名将,没有出现值得记住的战役,你拿什么让人家关注你呢?

五胡乱华: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从晋开始,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华夏人民和文化几乎被灭绝。这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痛。从晋朝开始的三百年,外族入侵,残杀汉人,灭我文化,几乎到了灭族灭种的地步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揭开这个伤疤,所以也很少有人拍摄这个时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司马   晋朝   胡人   河间   南风   士族   电视剧   王朝   中原   洛阳   西晋   东晋   大权   势力   事情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