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每场不超70天,小小的太原为什么打了半年多?

太原战役多难打:半年围城,敌人凶顽,起义失败,徐向前都急病了!


太原城是解放战争后期一块异常难啃的硬骨头,太原战役打响的时候,辽沈战役刚刚进行到一半,等太原战役结束时,连南京都被解放军打下来了,打一座城,用了整整半年!


相比之下,三大战役每场战役平均耗时不足2个月,被视为三大战役总预演的济南战役,许世友气势如虹,8天就拿下了济南,活捉王耀武。而且,解放军在太原战役伤亡极大,足有4.5万之多,这已经超过全部参战人数的3分之1了!


解放军战士对这座久攻不下的太原城恨之入骨。


1948年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徐向前和周士第,要他们尽快做好攻城准备,在10天左右攻占太原。


这对徐向前等人来说,困难太大了。晋中战役刚刚打完,部队出现很大伤亡,必须休整和补充兵员。于是,经过协商,毛泽东同意了徐向前的意见:10月18日攻城,3个月内结束战役。


其实,徐向前面临的困难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无论在部队的数量、训练程度、战斗力、后勤补给、敌军城防、武器装备等各方面,徐向前的队伍处于明显的劣势,更不要说太原城视阎锡山为父兄、甘愿为之卖命的国民党军大小军官多如牛毛。所以,尽管山西战场徐向前已经在一步一步取得主动,但进程的艰辛他比谁都了解得深刻。


首先,从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

徐向前以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身份兼任第1兵团司令员,第1兵团刚刚成立才几个月!


要说解放战争后期全国战场的兵力情况,恐怕徐向前的兵力是最差的。无论是西北战场的彭德怀、华东战场的陈粟、中原战场的刘邓以及华北战场的薄聂,基本都是自己多年带的老部下,默契不用说,兵力也算雄厚。


而徐向前的兵,大部分都是从民兵升级来的——他在解放军的将帅中,没有自己的基本部队。刘邓大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基本把晋冀鲁豫的精锐和重武器都带走了,留给徐向前的只有一点可怜的民兵。但是,就像好的书法家哪怕拿只木棍写字都是艺术品一样,善书者不择笔,真正的军事家就算带领导民兵也能天下无敌,徐向前就是这样的人,几万民兵在他的手里,打遍山西无对手!


太原战役前,徐向前人手极为有限,可谓捉襟见肘,由于刚打完晋中战役,减员严重,没有来得及补充,以致于全兵团所有的团级军事单位中,人数上千的只有两个!还有不少新从民兵升级上来的部队。再加上华北军区、西野以及晋绥联防军6个旅的“援军”,徐向前可用于太原战役的一共11.5万人。


反观阎锡山的太原城,除了原有兵力,阎锡山在晋中战役之后孤注一掷死守太原,又补充了第10和第15两个兵团,另外蒋介石为了“支持”阎锡山,特地给他派来7个团共计2万多人的援军,再加上太原绥靖公署下属的3个独立大队、炮兵师以及工兵师等,阎锡山动员了15万正规军对抗徐向前。


用11.5万对15万,一个是攻城,抬着头打,另一个是守城,以逸代劳,谁占优势一目了然。更不要说徐向前的部队里有相当数量都是地方武装升级的,战斗经验明显不足。


再看看双方的装备对比。

战前,徐向前第1兵团盘点过武器设备,平均每连拥有步枪是90支——这意味着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另外,每连平均拥有轻机枪6挺;每团82毫米迫击炮6门;每旅山炮4门、120迫击炮6门;每个纵队150毫米迫击炮4门。再加上兄弟部队派来增援的华北军区炮1旅,可以想见即将开始的太原战役是什么样子:火炮极少,迫击炮对于城垣高大、深沟高垒的太原城根本就是隔靴搔痒!


而阎锡山的太原城,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武器装备,因为其工业基础不是一般的雄厚。


要论民国军阀中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能力,阎锡山应该算是第一号的。


这个以精明著称的“阎老西儿”熬过了袁世凯时代、段祺瑞时代、曹吴时代、奉张时代以及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时代,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找机会进中原浑水摸鱼,一旦不顺利就缩回山西。阎锡山对解放前的山西贡献颇大,山西工业相对完整,外省势力根本进不来,以权谋见长的蒋介石,和阎锡山斗了小20年,触角一根也进不了山西。


阎锡山为了防范外省势力染指山西,把全省的铁路都修成了窄轨,别的省的火车连山西省都进不了!


如此完整的工业布局,天然的能源基础,再加上钢铁厂、水泥厂、机械厂、兵工厂等和军工直接间接相关的工厂,太原城有80多座!


虽然阎锡山的晋绥军不是中央军嫡系,蒋介石不会给他大量美式装备,但阎锡山可以自给自足啊,这也是为什么阎锡山守太原信心满满的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0月21日这一天,阎锡山发动对解放军的反击,一天之内就发射炮弹1万多发,7纵修建的阻击工事全被摧毁!


太原的城防,可谓固若金汤!

山西全省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堡垒,抗日战争期间日寇虽然打进了山西,但一直很痛苦,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都在山西大杀四方,晋冀冀根据地就包括了山西的很多地方,山西还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原因只有一个,山西表里山河,谁来都头疼。


从山西地形图上看,太原三面环山,只有南面是一条河谷。真正是“左手一指是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原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堡垒,易守难攻。


更关键的,太原城是阎锡山苦心经营近40年的老巢,也是他在山西最后的防线,太原一丢,他的老本就全蚀光了,因此,他早就做了准备,太原城外、城垣以及城内的大街小巷,修筑了数以万计的碉堡。


太原的碉堡和阎锡山的性格一样古怪,有1层的、2层的和3层的,有方的、圆的、三角的和不规则的,有砖的、石的、水泥的还有土木的,有杀伤碉、警戒碉、好汉碉以及伏地碉,还有机枪碉、炮兵碉、反向射击碉,有菱形碉、梯形碉、梅花碉以及品字碉——而这些极具特点的碉堡,全是阎锡山自己设计的——他完全是一个被政治耽误了的土木工程师!


阎锡山对太原城防极为信心,认为能敌150万军队:“我们的碉堡工事,够一个杀十个;我们的枪炮弹,可有杀伤一百五十万敌人的火力!”


阎锡山对全军的洗脑非常成功!

晋绥军的骨干军官,基本都是山西本地人,阎锡山对他们的洗脑非常系统、非常彻底、非常成功。


从公的方面说,阎锡山是他们的长官,从私的方面说,阎锡山是他们的父兄。全军上下就形成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关系,错综复杂,犬牙交错。全军把阎锡山视为君父,视为精神领袖,没有了阎锡山,他们就没了带头人!


在这种情况下,太原全城不要说高级将领,就是在中下级军官中,甘愿为阎锡山卖命而要与解放军誓死相拼的人就有许多。


太原城几乎全体出动,全民皆兵,不管男女老幼,全都被编入作战队伍:年轻人被抓壮丁,主要负责打仗;老年人管抬担架,做运输和守护;妇女也不能闲着,负责看护、缝洗和做饭,甚至小孩子也被动员起来,负责宣传、肃敌甚至组织文工团……


阎锡山对这种全民皆兵的状态非常满意,他说:“一旦有事,关上大门,一起上房,院守院,街守街,成了天罗地网。”


阎锡山还做了一件事来坚定太原人的守城信心,他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向大家展示了一口棺材和500多瓶毒药,并介绍了这些东西的用途:一旦城破,他就和军官们服毒身亡,甚至他还有一名随身的日本军官,阎锡山说他的任务就是在最后时刻开枪把自己打死!


阎锡山此举并不可笑,他的流脑是如此成功,许多晋绥军愿意为之效死,同时也使徐向前的部队伤亡极为惨重!


起义失败

太原战役过程中,让徐向前很煎熬的一件事,就是黄樵松起义失败,这让徐向前压力很大。


黄樵松是国民党30军军长,原属吉鸿昌部,隶属于西北军冯玉祥部。抗日战争中曾在北平和山西以及山东对日作战,解放战争中,黄樵松是30军副军长,之前已经和徐向前交过手,深知这位前红军战神的厉害,所以当得知自己要被空运太原执行防守命令时,他就非常不愿意参战,因为他不想再打内战,他说:“国家何日得安宁?人民何日得苏生?”


太原战役开始后,黄樵松不断回忆战场上起义的昔日同僚,包括邯郸战役中的高树勋和济南战役中的吴化文,他决定起义,派人和解放军接洽。徐向前闻讯很兴奋,指派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负责此事。胡耀邦本想亲自入城和黄樵松谈判,但徐向前没有同意,最终代表解放军入城谈判的是参谋处长,名叫晋夫。


但当晋夫等人进城的时候,太原已经不是当初的太原了——黄樵松的起义计划已经暴露,他被昔日的同僚戴炳南出卖——戴炳南就是前文所说的那种把阎锡山视为君父的人。黄樵松当即被阎锡山逮捕,而出卖他的戴炳南则成为30军新任军长。


这一切城外的解放军都不知道,以晋夫人为首的谈判代表全部被捕,和黄樵松一样,被押送南京,送给蒋介石处置。


1948年11月27日,黄樵松和晋夫等人在南京被害。


黄樵松起义失败,不仅黄樵松、晋夫等人被害(出卖黄樵松的戴炳南在战后被搜出,公审枪决),里应外合的计划全部落空。而面对太原城的铜墙铁壁,解放军的武器过于简陋,部队伤亡严重,徐向前陷入空前的压力之中。


太原决战

黄樵松起义失败后,阎锡山趁机突击修筑出数个临时机场,国民党83师空运太原,此时,封锁太原已经成为不可能。太原城之所以能够坚守这么久,阎锡山请陈纳德空运战略物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鉴于上述事实,中央军委同意战事暂缓,等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后,再攻太原。


平津战事结束之后,华北和东北野战军向太原派出了强大的援军,华北军区的杨得志和罗瑞卿兵团、杨成武和李天焕兵团南下太原,另外,东野也派出炮1师两个重炮团火线增援——后者的增援对太原前线来说极为重要:太原城固若金汤,因为攻城部队只有少量迫击炮和山炮,根本不能奈何太原城防,因为部队伤亡极大,徐向前在压力之下 ,严重的偏头痛和肋膜炎发作,已经无法支撑正常工作。现在来了重炮,这是最急需要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四野的重炮天下闻名,无论是辽沈战场还是平津战场,没有一顿炮火解决不了的战斗,如果不行,就两顿!


此时,太原城下的解放军已经兵强马壮,多达32万人,远远超过了太原守军,同时拥有2个炮兵师,火炮超过1千门!解放太原的时机成熟了。


原来之所以对太原围而不打,一方面是攻城不顺,另一方面考虑到平津的傅作义集团,怕这股数十万之众的敌军南逃。如今解放军实力强大,火炮充足,完全可以对太原城一鼓而下。只是,这个时候太原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已经不再是徐向前,他因为身体原因被彭德怀取代。


彭德怀本来是到太原向徐向前传达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顺便商量下将徐向前部队调往西北战场的事情。但徐向前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他请求彭德怀替代他。经中央军委同意,太原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易主——但为了稳定军心和表示对徐向前的尊重,彭德怀在文件上仍然签徐向前的名字。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上千门重炮怒吼,太原总攻开始。在此之前,誓与太原城共存亡的阎锡山被李宗仁用飞机接走。上午10点,太原被解放军占领。太原战役之后,山西重镇大同和平解放,华北全境从此再无战事。




太原之战规模一点也不小哦。

太原虽然是如今的经济小省煤炭资源大省的省会,然而在民国时期,地位却非常特殊。盖因此处是山西王阎老西的大本营,阎更是大搞建设,建立了一大堆工厂,修了同蒲窄轨铁路,为阎氏最为晋人称道的功绩。这其中,尤其以太原兵工厂著名,其规模宏大,当时与东北王张作霖建的奉天(沈阳)兵工厂,以及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齐名,号称民国四大兵工厂。

阎锡山搞工厂还喜欢多元化,只要是本省需要的,那就建个厂,能自己生产出的产品,那就绝对不花钱买。所以阎锡山的工厂,可以自己造水泥,自己炼钢,其他织布,面粉等等,简直无所不有。

而太原兵工厂的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000人,生产的产品,枪,子弹,手榴弹这些自然不必说,甚至可以制造大炮,以及配用的炮弹。

抗战期间太原沦陷,太原众工厂落入日寇手中,日人拆去机器无数。抗战胜利后,阎返回太原,又开始重新扩充太原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为全面打内战准备弹药。

除此之外,阎锡山还利用水泥厂做的水泥,钢铁厂做的钢筋,在太原周围造了很多钢筋水泥的碉堡工事,构成了太原外围的百里防线。

在加上太原拥有着完整的城墙,以及城外的工事,太原当时是一座碉堡之城,易守难攻。

担负攻击太原任务的我军部队,前期主要是华北一兵团,也就是徐向前兵团,加上彭绍辉的西野第七军,再加上晋中,陕北,北岳赶来的地方部队,统归徐向前指挥。

这些部队加起来大概8万多人。在太原战役的前期,主要是争夺外围的山地防线,打下了四大要塞。

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当时平津在战和之间摇摆,为了避免刺激平津的傅作义集团,上级下令缓攻太原,太原前线进入围困阶段。

待到平津战役取得完全胜利,上级才下令华北二兵团,三兵团入晋,此时华北三大兵团会师太原城下,每个兵团3个军,一共9个军。再加上彭绍辉的西野七军,一共有十个军总攻太原。

除此之外,上级还下令四野炮一师入晋,加强太原前线的实力。

也就是说,为了打一个太原,我军出动了华北野战军三个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另外再加一个西北野战军第七军,再加上四野炮一师。

地方部队有:陕北过来的西北军区警备二旅,旅长张达志;

晋中罗贵波所部,三个独立旅;

北岳肖文玖所部,大概一个旅的实力;

这样的攻城阵容,解放战争中是独一份,出动三大野战军部队,三个兵团,攻打一个城市,仅此一例。

炮兵部队,除了四野炮一师,华北军区的两个炮兵旅也参战,华北军区的精锐齐出。

即使如此,阎军仍然顽抗到了最后一刻,从4月20日我军三十余万发起总攻,打了4天,4月24日才完全解放太原。阎军之顽固,可见一斑。

攻打太原之战,我军总共消耗炮弹99万发,超过了打淮海战役的数字。

之所以太原这么难打,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太原战场是山西的主战场,但是放到全国,就属于次要战场。从当时全国主要战局来看,先解决平津,淮海,是主要方向。山西战场就是次要方向。次要服从主要,局部服从整体,这才是符合战争规律。

第二,太原战役是一场城市攻坚战。太原地形易守难攻,工事完备,工事又非常坚固,属于全国有名的坚城。解放战争中凡是攻坚战,那都不好打。

第三,太原战役前期我军兵力对敌军兵力没有优势,我军徐集团在打完晋中战役,以不足六万歼敌十万之后,本身部队损失也不小。我曾经看过《晋中战役》一书,当时徐集团兵力已经下降到4万多人,急需补充恢复。注意此处我说的是徐集团,那就是徐向前兵团三个纵队再加上彭绍辉所部的西野七纵,一共才4万多人。

整补之后,我军兵力有所增强,再加上其余地方部队,但是打了东山四大要塞之后,我军部队损失也是非常大,牺牲非常大,事先准备的13000口棺材都不够用。

所以攻打太原的艰难,是今人无法想象的。网上许多人说四野战力强,四野包打天下,可是太原城之坚固,可以说即使四野来了也难啃。

第三,太原兵工厂的武器支持。

太原战役打了多久,太原兵工厂就生产了多久。一直生产到太原被解放那一天。到了后期,主要以制造炮弹为主,大口径炮弹在源源不断的生产。

所以打别的城市,如果摧毁敌军一门大炮,那么敌军就会少一门大炮。打太原,太原城里就在不断造炮造炮弹造子弹造手榴弹,人家根本不缺军火,还在源源不断造军火。

这个对于我军造成的麻烦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阎军顽固,超乎想象。

阎锡山是地方军阀,民国资格最老的军阀,从民国元年开始就统治山西,统治了三十八年,建立了庞大的阎系的晋绥政权体系,晋绥军军队体系,非常善于笼络人心,

所以整个太原战役打了半年多,起义的只有一个赵瑞,带领了五百多人起义。其余投诚,投降的也不少,可是没有阎系重要将领带领的人数过万有影响的起义。有心起义的黄樵松将军起义失败,更给太原战役增加了一分悲壮色彩。而黄樵松自己也不是晋绥军的,是胡宗南的部下,空运到太原守城的。

这点,和辽沈之长春曾泽生起义,平津之北平傅作义和平改编,淮海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起义,济南吴化文起义这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太原之战,是城外在不断打,城内在不断造军火,不断征青年补入阎军队伍。到太原解放之时,累积半年中,共歼灭阎军13.5万人,我军伤亡4.5万人。这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克一城歼灭敌军第二多的战役(北平是和平解放,没打;天津战役歼敌十三万,上海战役歼敌15.3万,济南十万,其中吴化文起义两万)。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草草而就,希望大家斧正。




大原战役的起始与胜利结束,始终体现了中央军委的大战略格局。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在徐向前司令员指挥部下,从1948年9月17日起,就发起了太原战役,首先用奇袭的办法夺取了城南的武宿机场,阻断敌空降增援的企图。阎锡山凭借坚固的太原城防,狂称太原城防可抵抗150万解放军,并与我第一兵团进行了反复的攻防作战,战至12月,我第一兵团已经夺取了太原城外的主要工事要塞阵地,准备向太原城里乘胜发起总攻。此时,我第一兵团接中央军委电示:暂停攻城。中央军委决定缓取太原,就是要使太原战役服从全国军事战略部署,缓取太原,稳住北平、天津的敌人,不让他们因太原解放而从天津方向渡海南逃。

因此,我第一兵团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胡耀邦等前线领导人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后,立即命令攻城部队停止攻城,并决定向守城敌军开展了政治攻势。

待我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1949年4月20日,华北我军集结第20万大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徐向前因病暂未离开)对太原城发起了总攻击,4天后攻下太原城,战役胜利结束。




主要原因就一个:晋绥军的迷之忠诚度

守城最最最大的困难就是外无援兵,没有援兵就没有守下去的希望,傅长官都起义了,长江以北就已经无可援之兵了,何况还有腾出手的东北和华北两大野战军,面前徐帅的十万偏师都搞不定,更别说后面的百万精锐了,老部下也就摆了,连空运来的西北军余脉30军都在绝境中还揭发自己的老长官导致黄军长起义失败,这就令人费解了

归根结底还阎百川的个人魅力了,江河日下的大环境下,毫无胜算的抵抗,连阎长官自己都坐飞机跑了,部下还能负隅顽抗到底,真真是迷之忠诚




一是条件限制,太原夲身就是一座堡垒形城市,加之阎锡山又构建了百里防御阵地,使太原"固若金汤″

二是当时的守城部队晋绥军大都经过阎锡山洗脑,其忠心难以动摇策反,给我军攻城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当时形势所迫。由于太原战役攻打初始,我人民解放军正开展三大战役,投入太原的兵力最初只有八万余人且缺乏重武器装备,开始伤亡很大,到四九年三四月,毛泽东命华野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和四野一炮师增援太原,这样太原解放指日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太原   平津   解放战争   中央军委   晋中   战役   晋绥   华北   兵工厂   山西   我军   兵力   兵团   解放军   战场   部队   半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