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何选银元作为货币?1块银元在当时能买多少东西?

大家好,我是阿强,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银本位制度形成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铜钱为基本货币单位,白银和黄金在古代基本上只有官方支付或者上流社会消费才能偶尔用到,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铜钱才是最主流的行用钱,而到了清末时期,特别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国内的白银外流,大量的贸易银元流入中国市场,清政府意识到了货币主权的重要性,最后才决定学习西方新进技术,发行机制币银元,从而铜钱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机制币银元时代来临才确立了银本位制度。

圆两之争

1887年,张之洞主政的广东率先设立钱局,从英国喜顿父子手中购得大量的造币机器,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银元的时代,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银元发行历程当中,银元机制币应该以重量来计算还是以面值计算一直都是当政者争论不休的话题,如果照搬西方银元的设计就应该以面值为单位,然而银子在国内传统的计算方式却是以重量为单位。

西方贸易银元的面值大部分为一元,而重量大部分是26.7克,换算成清末的重量单位就是库平两七钱二分,所以我们会发现清末各个地区发行的银元大部分都是库平七钱二分,约等于26.7克左右,第一次出现面值的钱币是北洋机器局发行的一圆面值的银币。

银元应该以重量为单位还是以面值为单位,争论一直持续到民国1935年第二次币制改革最终才有了定论,船洋的发行最终确定了面值为基本货币单位,同时也终结了银本位制度,纸币时代正式来临。

袁大头的购买力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了【国币条例】,北洋政府决定重先发行新货币,而袁大头的普及主要得益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策略,不管是重量还是含银量,袁大头都略低于贸易银元,这也为袁大头的成功推广打下了伏笔。

根据资料记载,其实袁大头在民国时期是妥妥的硬通货,在北洋政府时期,一枚1元面值的袁大头可以在北京买30斤大米或者10斤猪肉,这些生活物资几乎够一家三口一个月开销了,可见袁大头确实是民国时期的硬通货。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




因为当时民国脱胎于清,市面上还有很多的银子在流通,数量很大,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家,所以就以银元为主,你要说当时银元多值钱到不说当时物价很低廉,鲁迅当时买过一个四合院,才花了800大洋,还是很便宜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银元   银本位   北洋   货币   袁大头   硬通货   铜钱   清末   面值   钱币   重量   民国时期   机制   东西   单位   制度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