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康熙和宣统对调,会怎样?

如果把康熙皇帝与宣统皇帝对调,意味着康熙将担任清朝君主,而宣统则进入康熙时代,二者之间的角色完全被颠倒。那么,康熙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力量巨大以至于改变历史,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说实话,如果康熙能够在担任清朝君主的职位上发挥康熙时期的胜利,并推动中国实现明朝所达到的巨大成就,那么实际上这个改变历史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但是,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也是极小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一定会面临着来自不同派别、宗室及其他势力的内忧外患,尤其是在他没有宣统那种经验及宣统那种才干的情况下。也许他可以利用他所具备的那些有价值的资源,比如大量的现实政治经验和文化精神,但他也许不能给清朝带来大规模的改革。

  此外,由于除了君主以外,清朝仍然存在许多利益派系,他们的势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制约康熙对历史的潜在影响。因此,康熙在担任清朝君主期间致力于改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他像在康熙时代那样,以极有力的手段精心统筹政治运作,结果仍可能受到外部势力的制约。所以,康熙如果要改变历史,最终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康熙虽然有九重天般的能力,但如果把康熙皇帝与宣统皇帝对调,他仍然不可能力量巨大以至于改变历史。因为清朝的复杂社会,康熙的能力也会受到其他利益派系的制约,从而限制了他的行动。因此,只能说康熙是有权有势,但最终改变历史的时廊还是看宣统皇帝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世界没有什么如果,真有如果,那么就会成就宣统为“大清第一帝”,而康熙则是大清的逊帝。时势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时势。




封建王朝或者说是帝制时代,无论中国、北边的少数民族、罗马帝制时代,刚开始都是需要几代强有力的皇帝,通过内部斗争和外部战争,实现权力的集中统一,然后建立他们认为可以传承千古的王朝。在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就得奖赏给追随者利益,只有这样,王朝才能建立和稳固。

但是,随着王朝以及追随者利益的确定,他们都会想办法让利益持续存在下去,就需要不断的合纵连横,确保自己永远处于主动位置,这样子就会导致利益集团利益的固化。上层为了利益不断内斗,中下层也为了利益不断斗争,发展到最后就会导致内卷化,国力加速损耗,形成不可逆转的衰落之势,直至最后的消亡。

康熙如果生在清晚期,面对着利益集团的固化,他也没有办法解决。他要解决就得大动干戈,很可能利益集团就会把他赶下台,所以双方都只能互相忍让,等待时间给出答案,即使有历史教训,但谁都不会相信历史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时势造英雄,还是雄主造盛世,似乎一直都有不小的争论。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假设性的历史问题倒是屡见不鲜。康熙与溥仪对调,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康熙活成了溥仪,溥仪却很难成为康熙

后人常以“千古一帝”来赞许康熙,而将末代皇帝宣统视为窝窝囊囊的草包。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康熙在清十二帝中着实表现的不凡,擒鳌拜、平三藩、征噶尔丹、战雅克萨、收台湾,几乎都是“大手笔”。与之相比,少不更事便已退位,满腹憋屈地被逐出紫禁城,又稀里糊涂地到了满洲,溥仪的一生着实显得太失败了。

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世殊时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势必很难得到同样的结局。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将康熙和溥仪对调,让玄烨去做宣统,他还真就难以溥仪强多少。

要知道,自乾隆中叶以后,清王朝便已经开始下滑,所谓的“盛世”,也仅有“余辉”罢了,再嘉道中落以后,满清政府可谓是千疮百孔,饱受蹂躏。贪腐、腐败、无能、懦弱,诸如类词语几乎已经成了晚清的代名词。让少年的玄烨登基,依旧会跟着隆裕一起含泪退位!

而如将溥仪换到清楚,让其继承顺治的衣钵,他倒未必能像康熙一样成为一代盛世明君。这种预测,倒也不是就看不起溥仪,而是他的性格、所学和才能,甚至于身体素质,皆难以同康熙相提并论。

当然,正如开篇所讲的,历史固然是难以假设的,这种对调的设想根本就不存在。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即便对调了,玄烨也多半会窝窝囊囊地过万自己的一生,而溥仪却难以开创出一个盛世局面。


不过,在即将想点击提交答案时,自己倒也萌生出了一个设想:相对羸弱的溥仪,势必难以像康熙那样长寿,加之其生育能力有限,自然也很难养育更多的儿女。如此一来,则就不会有九子夺嫡的情况出现,假使继任者依旧是雍正,那么下一任君主再励精图治,并能多掌权几年,或许清朝历史的轨迹又会随之改变了。

当然了,或许有的朋友会干脆指出:绝后的溥仪与康熙对调,到时候过继谁来做皇帝呢?说到这里,情况便又十分复杂了。所以说,类似假设的问题,着实难以回答。




首先我要说的是,历史没有如果,要是真能如果,我就能够当皇帝。

康熙8岁登基,内有后宫太皇太后孝庄指导权谋,外有四大顾命大臣辅佐,朝局稳定,14岁亲政后,施展雄才大略,除鳌拜、平三藩、亲征蒙古,远拒沙俄。他的性格刚毅而霸道。

他深谙帝王之术,擅于用人,所以造就了一番盛世王朝。在真实的历史上,康熙能够接纳两名西方教士为外臣,足见的思想不迂腐,也是开拓探索型的人。只是后期由于政治稳定,渐渐迷失了自我,造成朝廷上下的贪腐,但不影响他的雄才伟略。

历史上哪一个英明的皇帝,能够一直保持头脑清醒,不贪图享受的呢?

反观宣统,他三岁登基,还是一个孩子,大清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在他幼年的时候,没有一个指导他帝王之术的人,更没有一个能够替他把控江山的人,还没有等到他成长,江山就已经易主了。

等到他成长后,内心不服,想着恢复祖宗的江山,可是他的实力不够,就想着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复国”,于是被日本人利用,成了傀儡。

在溥仪的自述《我的前半生》中,他在满洲当皇帝的日子,其实也是很憋屈的,也后悔。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他只能一天天地熬下去,熬到成为俘虏。

假设溥仪与康熙对换一下,尽管前期有孝庄和四大臣辅佐,但是鳌拜乱权,会把大清的气数折腾干净,因满族的圈地,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那时候,就算吴三桂不反,大清也会像明朝末期一样,出现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人物。

大清的历史,也就几十年而已。

而康熙放到溥仪的地位上,他同样来不及成长,大清就玩完,没有人教导他,他就是一个庸人,哪里来的雄才伟略?

至于他会不会被日本人利用,那就另当别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宣统   满洲   康熙   明朝   王朝   雄才   帝制   君主   清朝   盛世   可能性   皇帝   利益   时代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