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乾夕惕”和“夕阳朝乾”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写反了皇上会如此生气?

自古“朝”为晨,“夕”为暮。向来只闻“朝夕”何曾有过“夕朝”

颠倒乾坤、倒置天地。再不管,年羹尧怕不是要“反天覆地”了。




《甄嬛传》里有这样的情节:

雍正把年羹尧的贺表递给了甄嬛,让她瞧上一瞧,甄嬛接过来,细细读罢之后,回禀道:“皇上,此表有大逆不道之言,皇上不宜过目!”


雍正愣了一下,问道:“怎么啦?”雍正接过来一看,原来年羹尧的折子不仅字迹潦草,而且还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

雍正勃然大怒,气的把贺表扔出去老远。

“朝乾夕惕”出自《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雍正是个文化人,自然知道典故,也知道其中含义,大意是君子勤勉,很少出差错,是赞美之辞。

然而,年羹尧却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眼尖的雍正一下子就发现了,按理说年羹尧平时做事十分谨慎,况且还有师爷把关,本不该犯如此低级错误。



年羹尧到底是何居心呢?发泄不满情绪,对雍正有意见?

是的!

年羹尧在西北骄横跋扈,全然不把大臣放在眼里,蒙古王子见了年羹尧,不能行普通礼节,而要行跪拜礼。

进京之时,官员出城十里迎接,还要跪倒行礼,年羹尧骑在马上,瞧都不瞧一眼,飘然而过。

后来,这些“事迹”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他十分生气,但依然有所克制,毕竟年羹尧是边疆大吏。

雍正给年羹尧发了一道谕旨: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道谕旨,其实是雍正对年羹尧的批评之语,意思是“你要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不要恃宠而骄,要记住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哪知道,年羹尧骄横跋扈惯了,他觉得雍正处处仰仗着他,没有他雍正根本坐不稳江山,看了雍正的谕旨之后,内心非常抵触,于是借着贺表就发泄了一通。

他故意胡乱写了些恭维之词,又故意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言辞之间非常鲁莽。

雍正一看,勃然大怒,这小子,居然不把我放在眼里,你以为我雍正少了你不能活了吗?

雍正越想越来气,一下子把贺表扔的老远。

这时候,甄嬛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或许是年将军一时疏忽?”

雍正冷哼了一声,终于动了杀机!




“朝乾夕惕”,怎么读?朝乾夕惕(zhāo qián xī tì)。它的意思是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但“夕阳朝乾”虽然含义和“朝乾夕惕”差不多,但理解角度不同,意思可就不大一样了。

“朝乾夕惕”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人们要是白天始终很勤奋,到晚上又能严格要求自己,很警惕,那就不会有什么过失。后来固定“朝乾”和“夕惕”连用,形容一天到晚都很勤奋很谨慎。

其实,“朝乾夕惕”和“夕阳朝乾”都可以理解为白天始终很勤奋,晚上我要好好反省自己,警惕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我们正面理解的意思。但“夕阳朝乾”也可以理解为,我要晚上先想好,每天要有所警惕、有所防备,特别是白天去见皇上之前。如果这样想,可就犯大逆不道啦!

为什么雍正帝看到年羹尧写的“夕阳朝乾”后会勃然大怒呢?我想这是年羹尧的手误,但让雍正皇帝大为不快,引发了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这件事确实很有意思,让我们来看一下整个事件经过。

话说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一,天上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现象。大臣们开始向皇帝上表祝贺,其实,就是借天象的机会讨好一下雍正皇帝,也是顺便联络一下君臣之间的情感。

驻守西北的封疆大臣年羹尧自然也不例外,也上了奏折,可年羹尧也许大意了,将奏折中的“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

上面说了“夕阳朝乾”的意思也可以说的过去。凭借着年羹尧功绩及地位,在皇帝也至于怎么样。

可令人惊呀的是雍正帝是勃然大怒,很快年羹尧被免职,调任为杭州将军。随后,跟风的大臣开始揭发年羹尧的各种罪行,年羹尧最后被定下了92项大罪,虽没有对其处以极刑,而是让他“狱中自裁”,结束自己的一生。

所以,看似一个简单的错字,却引来杀身之祸。当然,写错字只是一个引子,背后却是复杂的政治角力,皇帝想借机除掉心头大患年羹尧的一个借口而已。

那么雍正帝是怎么通过这件事大开杀戒的呢?

年羹尧错写“夕阳朝乾”,认为没什么关系,但雍正帝可不这样认为的,他的意思是年羹尧故意错写“夕阳朝乾”的。这是因为年羹尧是算是个读书人,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是可能的,年羹尧是故意错写,就是想表达说朕的行为称不上“朝乾夕惕”,他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嘲讽皇帝的。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雍正帝他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一定要杀年羹尧。就算这次没有追究,他还会找其他理由的。

雍正皇帝想除掉年羹尧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年羹尧以前可是自己的心腹大臣,宠爱还来不及咋。但无奈年羹尧不珍惜,他大权在握,飞扬跋扈,组建小集团,干涉朝中大事。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威严,雍正帝自然是不会容忍的。

所以一见到年羹尧奏折上写错了字,雍正帝不仅认为年羹尧这是在故意讽刺他,还认为这是个除掉他的好机会。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如提问者所说,将“朝乾夕惕”写作了“夕阳朝乾”;另一种说法则是将“朝乾夕惕”写作了“夕惕朝乾”。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阳的繁体写法是“陽”,和“惕”看起来非常近似。夕阳朝乾四个字是有明显语病的,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年羹尧进士出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显然有些过于“弱智”了!而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是可以说得通的,算不得语病,充其量就是倒装而已,意思仍然是明确的、根本不能算错。很显然,将“惕”说成“陽”,要么是年羹尧字迹潦草,早点只能是清世宗(雍正帝)的欲加之罪!

见过清朝大臣给皇帝上的奏折的人都知道,一水儿的都是正楷,就像“打印”的一般,字迹潦草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清世宗的欲加之罪!只有将夕惕朝乾说成夕阳朝乾才能彰显年羹尧的狂悖和大不敬,才能成为可以成立的罪名!否则,仅仅是倒装而已,连语病都算不上,是完全可以说得通的,清世宗根本无从发难。

奏折中的错别字问题

在那个没有汉子标准化的时代,人们写几个错别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此,后世还有了所谓“通假字”的说法。清朝皇帝在奏折中的朱批出现错别字也是非常常见的,清圣祖(康熙帝)的朱批中就曾经出现了不少错别字,清世宗的朱批中也同样存在。

对于错别字,通常情况下皇帝也是可以容忍的。毕竟自己也写错别字,凭什么不让别人写?奏折中出现错别字,只要不影响认读,皇帝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清世宗属于比较较真儿的皇帝,也不过就是圈出来,在旁边标注一下,告诉大臣这是错别字。清世宗在奏折上的朱批中层不止一次指出过大臣使用错别字或用词不当的问题。但也仅仅是指出而已,只要不造成认读障碍,皇帝通常也不会揪住不放,包括清世宗。

既然如此,清世宗为何揪住年羹尧奏折中夕惕朝乾四个字不放,而且无限上纲上线呢?说白了,并不是清世宗没有容人之量,他要的就是这个上纲上线!

事情发生的背景

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随之而来,年羹尧也有些飘飘然了,开始有意无意地插手、干预朝廷人事任免,向重要部门、岗位安插亲信,甚至传出了“年选”之说。这是什么?是赤裸裸的结党、结私党!年羹尧此举也犯了清世宗的大忌,手握重兵、节制数省的抚远大将军开始结党了,这对皇帝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清世宗与年羹尧的矛盾也在迅速激化。

可清世宗刚刚重重嘉奖了年羹尧,甚至将年羹尧捧上了天!这个时候,作为皇帝,清世宗出尔反尔总归是说不过去的。而朝臣们见皇帝如此“恩宠”年羹尧,有意见恐怕也没有谁敢触这个霉头。总之就是,清世宗想要办年羹尧,却师出无名,他急需一个理由、一个突破口!就在这个当口、雍正三年年初,清世宗干了两件事:一、赦免了因开罪年羹尧获罪的蔡珽,并将其升任为主管监察的左都御史。二,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上表称贺,年羹尧亦然。但清世宗却抓住年羹尧奏折中的“夕惕朝乾”不放、无限上纲上线,斥责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甚至说出了年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这样的话。

清世宗为何如此上纲上线

“错别字”而已,如果搁在雍正二年之前,清世宗或许连提都不会提,就算提了,恐怕也就是划个圈、旁边订正一下。可为什么这一次清世宗要无限上纲上线呢?原因不难理解,清世宗这话不仅是说给年羹尧听的,也是说给朝臣们听的。既是提醒年羹尧要摆正位置、知进退:“我才是你的主子、你的功劳许不许在我!”同时也是在释放政治信号,告诉朝臣们自己对年羹尧反感了,想借群臣之口寻找一个拿下年羹尧的借口、理由。

那么,为什么清世宗不直接拿下年羹尧而要借此事发难呢?除了需要一个冠冕堂皇、不出尔反尔的理由之外,很可能清世宗也是想再给年羹尧一个机会,希望他能够“急流勇退”。只可惜,年羹尧根本没有领会或者压根儿就没打算“急流勇退”……如果这个时候年羹尧能够主动服软、交权,看在敦肃皇贵妃年氏的情分和年羹尧的功劳上,清世宗或许还可能放年羹尧一条生路,让他顶着一等公的光环回家养老便是了。

清世宗骑虎难下

虽然清世宗已经准备拿下年羹尧了,但接下来的事情还是有些出乎清世宗所料。清世宗前脚释放完政治信号,后脚群臣们弹劾年羹尧的奏折便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养心殿!其内容也大大出乎清世宗的预期,年羹尧的种种不法都被挖了出来,最后硬是罗列出了九十二款罪状。到这个时候,实际上清世宗已经骑虎难下了,就算他不想处置年羹尧也不行了……从清世宗先将年羹尧由抚远大将军降为杭州将军可以看得出,清世宗多少还是有些犹豫的。除了防止年羹尧铤而走险之外,很可能清世宗依然在观望,如果年羹尧这个时候能够有所“悔悟”,处罚是跑不掉的,但性命或许还是能够保住的。但年羹尧又一次表现出了“无动于衷”,最终清世宗也只能是将年羹尧赐死了……

综上所述,所谓“朝乾夕惕”与“夕惕朝乾”原本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如果是在平时,就算是皇帝也不会当成什么大事。但这件事发生在清世宗准备拿下年羹尧的节点上,于是便成了大事。说白了,清世宗就是在借题发挥、向群臣释放拿下年羹尧的政治信号,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拿下年羹尧的借口和切入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清世宗态度明确之后,群臣们便“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对年羹尧的攻击。自此,年羹尧被拿下已经没有疑问,唯一的区别恐怕也就是留不留得住一条小命的问题了……但年羹尧的反应让清世宗彻底失望了,加之群臣的反应过于剧烈,清世宗已经骑虎难下,最终只能以赐死年羹尧收场。

但清世宗对年羹尧实际上多少还是网开一面的,仅仅处置了年羹尧一支,并没有株连年氏满门。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仅仅被革爵了事,去世时清世宗还特地恢复了这位岳父的一等公待遇。而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也仅仅是革职而已,不久之后便被清世宗重新启用了。甚至包括年羹尧的儿子,也没有遭到太严重的打击,除了年富被杀之外,其他儿子象征性的流放一年多之后便被释还、交给年遐龄管束。将亲孙子交给祖父“管束”,差不多也就是无罪释放了。可见,清世宗对年羹尧的功劳还是认账的,这里面虽然有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原因,但清世宗如果不认年羹尧的旧功,把他这一支杀成绝户还是“合理合法”的,不是吗?




首先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朝乾夕惕”最早出自《周易·乾》本来是赞美一个人从早到晚勤奋谨慎的工作,既努力又时刻警惕不出差错。但在清朝雍正时期大将军年羹尧借花献佛表“忠心”不成,反倒因为这几个字被个职查办。


其实“朝乾夕惕”和”夕阳朝乾”除了读起来押韵不一样,意思基本都差不多,但问题就是出在写的人与看的人是不是都别有用心。


熟悉清朝那段历史都知道雍正皇帝是个相当谨慎多疑的人,甚至那个做臣子的说错一句话,奏折写错一个字都要被问责,他的大舅子年羹尧就是最好的例子。

据说在雍正三年(1724年)二月,钦天监夜观天象发现天文学上百年不遇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大臣纷纷上表称贺,平西大将军年羹尧也上了贺表,并引用古人《周易.乾》中的“朝乾夕惕”赞美雍正,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但羹尧的贺表中出现了二个瑕疵,一是字体写的非常潦草;二是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虽然意思相同,但却引起雍正的猜疑。


本来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个大舅哥就非常不满,自从年羹尧平定边疆叛乱之后,居功自傲,仗着自己手握整个西北的军政大权,又是皇亲国戚,在雍正面前忘记做家奴的本分,雍正对其早就动了杀机,刚好年羹尧的这篇贺表给了雍正借口。


雍正借此机会当着满朝文武官员面对年羹尧大加斥责。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朝堂众臣看到雍正带头,昔日受年羹尧压迫有怨怼都公开弹劾他,于是年羹尧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被弹劾成九十二条大罪,一下子由抚远大将军降为杭州将军,后又逼迫令其自裁,亲族、同党或斩首或流放或贬谪。

雍正借年羹尧一份贺表,兴起文字狱,这也只能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朝乾夕惕”一词从此后扬名千古。雍正皇帝与年羹尧的这个故事再一次说明,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君臣有别,勿僭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朝乾夕惕   日月合璧   雍正   周易   朱批   夕阳   雍正皇帝   欲加之罪   上纲上线   奏折   群臣   错别字   大将军   皇上   大臣   皇帝   生气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