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农村高中毕业的人,后来都干了什么工作,现状如何?

我们村里有三个,二男一女,女的推荐当民办教师,后来转正,嫁给了本校一位老师,现退休在县城生活,二老口退休金加起来一万多,白子过得很充实。

二位男青,一个接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干个几年,后在队务农,七十年代当过大队干部按现行政策60岁之后可按职别享受100至300的老龄补贴,他得到了这份补贴每月100元。另一个选为大队林场当场长,因运毛竹去县城拖拉机出故障,因公殒职,也未成亲,林场补其父母抚养费800,开个追悼会葬了。




我也是七五年的高中毕业生,所读学校那时候叫农业中学,说学校其实也就是农村中的几间草房子,门口有块空地就是操场的那种,老师是各地方七拼八凑来的,正规教师就一两个人。

虽说是高中毕业,也就是读了九年半书,小学五年半,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高中毕业没有地方去了,只有回家务农。人家有头绪的家长有将孩子送进工厂的,送进供销社的,做赤脚医生的,民办教师的。

只有我们这些没有头绪的孩子,一头扎在农村,一干就是几十年。也许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大的追求,很容易满足,虽然是在农村,小日子过得去就算了。

现在回头看看后悔了,当初人家有工作的,现在都有老保,每个月雷打不动的都有好几千进帐。当初在家老老实实种地的什么都没有,将来还得靠子女来养老。这就是区别,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不可能都是一样,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凡事都要想开点,辛辛苦苦一辈子,轻轻松松也是一辈子。




我是七二年高中毕业,就谈谈我们这个班的情况班。

我们这个班一共五十二个人,当时毕业的时候正处于文华大革命中期,大学招生只能靠推荐,还要有关系,所以有关系的一毕业没几天就被推荐去上中专,一个上师范,一个上卫校,还有一个是上的农业学校,还有一个是我们班的班长,他更是根正苗红,一毕业就到公社的工作组工作,进驻村,后来留在公社做团委书记,再后来成为公务员,其他人回家种田。

后来我们公社办了三家镇办厂,因为进厂要通过公社这一头招工,这时只要有点关系的都被招进厂,没关系的继续种田。有少数进不了厂的就去学手艺,做瓦匠木匠。在回大队做农民后,有的同学逐渐被提拔上来当干部,还有的同学去当兵去了。后来镇办厂有两个厂倒闭,进厂的这部分同学也就改行学手艺的学手艺,有人脉有资金的,自己去办厂,还有的回家自己种田或外出做小买卖。有的去其他厂做工人。

我们这一届的高中毕业生是由三年的小学毕业生组合而成的,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相差五到六岁,所以大部分人到七八年都已经结婚生子,又不是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资格参加高考。我们这个班只有几个人参加高考,一个考上南京师范大学,一个考上中考,我是七五年到学校做代课教师,七九年成为民办教师,八零年民办教师可以考师范,考上师范的。后来国家有了顶替的政策,有几个同学顶替父母的工作,成了吃国家饭的人。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四个自己办厂,两个是企业副总,,四个做老师,其中一个是南师大的教授。一个是农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两个当兵退伍后都成为公职人员。两个医生,三个公务员,一个做小买卖,两个是村官,一个是马鞍山一家企业干部,有四个是木瓦匠。其他就是镇办厂,村办厂或私人企业的工人,只有两个人是在家种田,还有三个人过世。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百分之六十的人的子女考上大学,接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城里有房,大家现在都是爷爷奶奶级的人,有一大半的人在家接送孩子上学,只有少数的人继续在工作。同学们的晚年生活过得都挺好的。

从我们班的情况来看,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幸福。




我是一九七五年七月从农村乡镇高中毕业的,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

我们七五届、七四届和七三届高中近二百多名学生。由于没有高考,毕业时的口号就是“立志绣田园,誓把青春献”,高中毕业就是回农村种田。

这些同学和学兄,回头看大致的出路是:一是进入了乡镇企业;二是逐步成长为农村干部;三是成为民办教师;四是入伍,进入军营;五是后来恢复高考后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现在状况还是普遍看好的。当初进本地乡镇企业的,不少在企业改革发展转机中成了老板,赚了大钱;进入农村干部队伍的,有市长、副市长的,不少转入到了公务员,基本都安全着落,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去部队的,也有副军级、师级的高官;民办教师也大多转入公办退休,待遇也不薄。

我们这几届七十年代农村高中毕业的同学、学兄,“根正苗红”,思想纯洁,精神境界好,实干能力强,所以总观结局总体上还是很乐观的。

当然,也有不少人已经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我们也常常为早逝的同学、学兄而惋惜。

从动荡的年代、艰苦的岁月中走过来的农村高中生,就我而言,心态平淡,心境宽阔,觉得只要生活安定,活着就是幸福。




我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高中毕业生。

当时是在我们公社上的高中,那时候叫社办高中。一个县,平均每三到四个公社办的有一所高中。

我所在的县不大不小,一共有八个社办高中。

那年代没什么交通,两条腿走路,读书也是一样,上学最远的有二三十里路,跑通学就不现实了。所以,我们那时候读高中都是寄宿,一个学期五块钱的寄宿费。

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农村的孩子,每隔一个月要回一趟家,从家里包米和菜到学校里,到了学校,每天清早,就用自己的饭碗盛一两米送到食堂搭到一起蒸,到下早自习就端到寝室里吃自家包来的菜,有时候,还和寝室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从家里带来的菜。

一日三餐都是这样的。

这就是当年我上高中的生活。

我记得,我们一个大队当年有6个人考上了高中。



那么,高中毕业后,后来的他们都干了什么工作?现状如何?

由于不便公布真实姓名,我就用儿时喊的小名一一介绍吧:

本人,79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复读一年,80年考上省城一所中专,三年后分配到县供销部门上班,后供销社改革,我就自谋职业开始经商,开过公司,当过老板,现存有八七百万块钱,回农村居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钢钵儿,79年高中毕业,当年当兵,后在部队自学考入军校,军校毕业后又留校任教至今,听说现在成了正团级干部。

福宝儿,79年高中毕业,当年没考上大学,复读了三年,于83年考入省城的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教书至今。

明子,79年高中毕业,80年至93年到本公社中心联校任民办教师,94年至2015年,任本村村主任、村支部书记。现返聘任乡政府法制辅导员。

强子,79年高中毕业,当年没考上大学,跟上面的明子一样,到本公社别的大队当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96年明子将他召回当村主任,后明子书记届满卸职,由强子接任村支部书记至今。

国子,79年高中毕业,当年考入师专学习,82年至85年在县二中教书,86年至88年考入某重点大学研究生读研,88年93年留校任教,94年至98年任某县副县长,99年调省直工作,现任某省厅厅长。

勇子是我们当年高中毕业以后,走进社会混的最好的。

不难看出,当年读到高中毕业的我们这辈人,在农村算是有文化的人,你看看,我们这6个人,哪一个不是农村的佼佼者?

所以,在农村,要想改变命运,只有发奋读书,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年如此,而今仍然如此,这是我的观点。

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民办教师   农村   工作   省城   手艺   大队   公社   高中毕业生   当年   现状   干部   两个   同学   高中   孩子   学校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