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计谋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

有人常常抱怨生不逢时,在动乱年代怎样化腐朽为神奇?

除了命运之神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之外,还要自己去捕捉机会。

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历史进入到了英雄辈出,互相侵轧的社会动荡时期。

纵观中历史,很少有相对平稳、平安超过百年时间的。

这也揭露了另一个残酷的史实——和平时间长了,人往往就会退化,衣食无忧反而滋生祸端,这说明了人类也需要“鲶鱼效应”。

而人的“鲶鱼效应”是上天安排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南北朝时期就出了一个“猛”人,“猛”人并不是他有多猛,而是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猛”字。

他就是南北朝时期智勇双全的人物王猛


“猛”人王猛

王猛其实也是大众百姓的一员,没发迹以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出生在北海的王猛,少年时期因为家里贫困,只好以卖簸箕为生,就像当初刘备卖草鞋一样,为了生活吗!

不同的是人家王猛虽然是小生意人,可人家爱学习,特别喜欢研究兵法,相貌俊伟的他为人谨慎而大度,不被日常琐事所干扰。

他常常被那些周围的人轻视且嘲笑:“一个卖簸箕的人,不说考虑怎样把簸箕卖得更好,反而去读什么书?读书能当饭吃?”

还别说,读书真能当饭吃,不过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当初,陈胜也曾经对干活的同事说“苟富贵,勿相忘”,而被大家嘲笑。

陈胜才又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看来志向和目标才是成就人的基础。

王猛虽然被人嘲笑,可仍悠然自得,一点都不介意。

不在同一频率,怎么能引发共振!

徐统见到王猛后,认为他不是一般人,就召他为功曹,王猛没有应召,因为他还想继续沉淀,继续强大自己才行。

他和老师在华阴山隐居下来。

因为他想等待能够成就霸业的君主,没身以待,寻机而出。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二月,独揽大权的桓温率领四万大军渡过长江,北伐前秦在蓝田击败前秦军,进驻灞上。

桓温入关后,王猛穿着粗麻的平民服侍去见他,他想看看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有多么大的格局,值不值得扶持。

王猛一面和桓温高谈阔论,一面捉着身上的虱子,旁若无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猛扪虱谈兵”。

桓温看到后感到非常惊异,这人怎么回事?就这样还谈什么隐士?

桓温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率精兵十万讨伐叛逆,为百姓除害,但三秦的豪杰却不来投奔我,这是为什么?

王猛回答:你不顾几千里远的距离,深入敌境,长安城已经在你们面前了,你们却不渡过灞水,百姓没有见到你们的真心,所以不来投奔。”

桓温北伐只不过是来镀金的,走一个过场,哪里真心想统一天下呢!


桓温要撤走的时候,送给王猛车马,并许以高官厚禄,请他一起回去。

王猛回华阴山向师父辞行,师父说:“你和桓温怎么能同时相处呢?你在这里就能得到富贵,为什么要走那么远?”

王猛的师父是一个真正的高人,他能勘破世间真谛,掌握人生密码,能够审时度势,知道王猛的运势所在。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能知天命,还能顺其自然。

王猛听了师父的话,婉言谢绝了桓温的邀请。

遇明主,王猛显勇猛

公元369年,桓温率领五万大军征讨由鲜卑贵族主慕容皝建立的前燕。

因为部署失误被前燕抢先占据石门渡口,导致水路不通,军粮无法运到。

这时候,前燕与前秦联合,桓温被打败,途中又遭遇慕容垂的埋伏,桓温大败。

桓温狼狈逃到山阳的时候,5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了。


常胜将军桓温因此威信大减,但他却利用权势废了皇帝。

而此时,远在关中的前秦却完成了蜕变,立了一个明主苻坚

公元355年,前秦王苻雄去世,苻坚承袭了东海王的爵位。

苻坚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主,受到当时多人的推崇。

而即位的前秦君主苻生性喜猜疑,暴虐无道,众叛亲离。

有人劝苻坚把权力夺过来。

苻坚去征求尚书吕婆楼的意见,吕婆楼说:“我都快是人家刀子底下的人了,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不过我可以向殿下(苻坚是前帝苻雄之子)推荐一个人,他就是我的门客王猛,他的才智和谋略是世间少有的,殿下应该去向他请教。”

苻坚便召见了王猛,两人相见恨晚,谈得非常投机,在许多关键大事上竟然不谋而合。

苻坚高兴地说:“当年刘玄德遇到孔明,不过如此吧?”

苻坚即大秦王位之后,立即任命王猛为尚书左丞。

历史属于王猛的时刻,到来了!


王猛帮助苻坚傲视天下

当王猛的仕途势头正劲的时候,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的老臣不爽了。

一个势力崛起,必然受到另一股势力的抵制。

前秦本是氐族势力范围,现在提拔重用一个汉臣,这些元老级的人感到厌烦。

姑臧侯樊世本是氐族豪强,曾经辅佐苻坚平定关中。

他十分嫉妒王猛得宠,认为王猛只是一个靠嘴皮子卖弄的毛头小子。

一次樊世当众羞辱王猛说:“老子与先帝一起打下的江山,竟比不过你。

你有什么功劳,敢当如此大任?我们辛苦耕种,你反而坐享其成!”

樊世这番话大有当年廉颇羞辱蔺相如的意境。

王猛可不像当年的蔺相如那样给他惯毛病,轻蔑地说道:“我不仅要让你耕种,我还要让你煮食做饭!”

樊世哪里受过这样的气,不由得大怒道:“我一定要把你的脑袋悬挂在长安城门口上,不这样,我就妄活在人世!”

王猛给自己的金主苻坚打了小报告,把樊世的话告诉了苻坚。


苻坚生气地说道:“我一定要杀掉这个氐族老家伙,杀一儆百,这样群臣百官才能对你恭敬从命。”

苻坚这是对王猛多大的信任啊,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一定要有知人善任的魄力。

恰巧这时候樊世进宫汇报工作,当着苻坚的面和王猛争论起来,气急败坏的樊世不但出言不逊,还想站起来殴打王猛。

守着皇帝放肆,这还了得!苻坚刚想找机会除去樊世,樊世竟然把头伸过来了。

苻坚直接把樊世给杀了。

这多大点事儿,竟然杀一个功臣,这也足见当时胡人的暴戾脾气,杀人如麻。

从此,文武百官见到王猛再也不敢趾高气扬了。

公元359年,前秦苻坚任命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任京兆尹。

当时的京城还是很乱的,这个乱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皇亲国戚,他们骄纵蛮横,飞扬跋扈,抢夺别人的财物和子女,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特别是强太后的弟弟、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没人能制得了他。

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呈上奏折请求处理的同时,没等苻坚回复王猛就把他杀了,并将尸首放在大街上示众。

等苻坚派使者来赦免强德的时候,为时已晚。

王猛和御史中丞一道斩除邪恶,纠正冤案,毫不畏惧。

几十天的时间,被处死和依法罢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族有20多人,震惊朝野。

乱世用重典,一时间前秦政治清明,国内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苻坚感慨地说道:“到今天,我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王猛不但能治国,还能上马杀敌,开疆扩土。历史需要这样的文武全才。

王猛没有辜负苻坚的信任,他南攻荆州,北伐凉国,所攻必克。


王猛的“金刀计”再完善,也不能改变历史结果!

当初桓温北伐时,前燕皇帝慕容玮为了争取前秦的救援,曾经答应割让虎牢以西的土地。

但后来慕容评却赖账了。

这让苻坚有了伐燕的借口。

公元369年12月,苻坚任命王猛为总指挥,督率大梁成洛州刺史邓羌等10员大将,统步骑3万,再度出兵伐燕 。

王猛一面做出征的准备,一面开始实施一个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

王猛向苻坚请示让慕容令担任此次出征的向导。

根据王猛安排,慕容令和先头部队先行,而王猛则要等主力部队集结完成再出发。

临行前,王猛专程去了趟慕容垂的府邸拜访。

见当朝第一红人来访,慕容垂不敢怠慢,连忙安排酒宴,盛情款待。

两人边喝边聊,纵论天下大势,不知不觉有点高。

那时候可都是纯粮酿造的好酒,酒精上脑的两个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味。

临走前王猛依依不舍地拉着慕容垂的手说道:“可惜我就要出征了,慕容兄可否赠我一点礼物,让我睹物思人!”

慕容垂借着酒劲,当即解下佩刀相赠:金刀赠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兄请务必收下!


王猛抵达前线,亲自率主力攻打洛阳,同时派部将杨猛进驻石门(今河南荥阳北)。

在洛阳的前燕守将慕容筑急忙向总部邺城求救。

慕容评派乐安王慕容臧率10万大军前去援救。

凭借兵力的优势,慕容臧初战告捷,在石门击败了杨猛,并占领了荥阳。

王猛立即派大将梁成、邓羌率万余名精锐骑兵,秘密东进,昼夜疾行,如神兵天将般对前燕军发起突袭。

慕容臧被打得大败,伤亡一万余人,只得退出荥阳,固守石门。

慕容臧的失败,让在洛阳坚守的慕容筑失去了希望,在王猛的劝降下献城投降。

前秦拿下了洛阳,这无疑让前燕失去了自己最主要的屏障。

就在此时,王猛派出的向导慕容令见到了父亲派来的家臣金熙。

金熙给慕容令带来了慕容垂的金刀和他的口信。

口信是这么说的:我们父子来到前秦国,本来是为了避祸。

可是王猛对我视若仇敌,屡次暗地陷害;秦王虽然表面看起来对我们不错,但知人知面不知心。

如今我们在秦地的处境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丧命。

如果我们为了逃命反而送命,岂不是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我听说前燕的形势跟以前大不一样了,皇帝和太后都对他们的行为非常后悔,希望我们回去。

我现在决定返回燕国,等你见到金熙的时候,我已经在路上了。希望你找机会迅速回国。

这消息让慕容令大惊失色。


他在考虑一番后决定立刻逃离,免得夜长梦多。

慕容令谎称打猎,带着数名亲信逃到了石门,投降了慕容臧。

岂料,这一切都是王猛幕后策划的。

慕容令做梦也不会想到,父亲的金刀已经被父亲送给了王猛。

同时,导演王猛“大惊”,连忙向苻坚上书,报告慕容令叛逃的消息。

并通过某些私人渠道,设法让慕容垂获知此事。

慕容垂闻讯后大为恐慌,作为前燕的皇族身份,傻子也能看出来,自己一家就是前燕派来的间谍!

怎么办?无奈之下,慕容垂只得带着家人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能逃得了吗?

导演王猛早就安排人盯梢了,慕容垂一行刚到蓝田就被前秦军悉数抓获,送的了苻坚那里。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金刀计”。太可怕了!

王猛的用计,竟然达到了鬼神莫测的地步!


不过王猛的想置慕容垂于死地的想法没有实现。

苻坚不仅没杀慕容垂,还安慰他说:你因为与燕掌权者失和,前来投奔我;而您的儿子不忘本,心怀故国。人各有志,没有什么可责怪你的。

苻坚下令恢复了慕容垂的爵位,待他依然和以前一样。

这是典型的人算不如天算。王猛千条妙计,也不能改变慕容垂的持有的天命。

王猛为什么要用“金刀计”来陷害慕容垂呢?

有人认为是出于嫉妒。

但凭王猛的胆识、格局、能力来看,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背着苻坚来借刀杀人。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王猛觉得慕容垂威望和能力太高了。

高得让他担心,担心慕容垂将来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自己的金主苻坚又很佛系,慕容垂因为和前燕当权者的矛盾现在前来归降。

这种人一旦得势,自己很难控制。

那么自己费心费力治理的如此强大的秦,说不定就会功亏一篑。

因此,王猛想趁机除去慕容垂,给将来的前秦消除隐患。

无疑,王猛这样做是正确的。


王猛死后,苻坚发动淝水之战大败,慕容垂果然借机叛秦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

是龙就要兴风雨,是虎就要啸山林。

王猛你再有能力和前瞻性,哪里能阻止历史的前进和变迁呢!

而接下来,王猛和苻坚要出大招了!仅仅过了几个月的公元370年4月,苻坚再次任命王猛为总指挥,督率镇南将军杨安、虎牙将军张蚝、洛州刺史邓羌等10员大将,步骑兵6万,再度伐燕。

历史啊,战争啊!怎么这么没完没了!

作为淝水之战的前奏,作为上一次伐燕的后续,这次灭燕的讨伐,我们可以这样说:这完全是前秦在给慕容垂做嫁衣。

刚刚王猛还想弄死慕容垂,反过来就替他报仇,除去慕容垂复国路上的最大障碍。

前燕灭了,王猛也去世了,苻坚没有听王猛临终遗言发动淝水之战,结果亡国了。

历史在前进,没有什么人能成为永远的王者!




我是小小,点击关注将有更多精彩的回答

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战争史,有名的智谋之士非常多,例如姜子牙、孙膑、张良、韩信等,他们所用的计谋足可以编成一部古代谋略百科全书,今天就来聊聊战国时期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场代表性的战争。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势力日益强大,并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后来赵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地盘,进攻当时魏国的附庸卫国,此举引起了魏惠文王的强烈不满,认为赵国是在挑衅魏国,遂派遣大将庞涓直接奔袭赵国首都邯郸。

当时的赵国实力还不能够与魏国交锋,所以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决定分兵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城,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当时的主将田忌本来打算直接前往赵国与赵军联合对抗秦军,但军师孙膑却认为魏国精锐部队已经倾国而出,应该避实就虚直接向魏国首都大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认为此计可行,于是采取孙膑的计谋,率领大军进攻魏国首都。

庞涓得知魏国被偷袭的消息后,非常着急,连夜率领大军从赵国撤军回国,庞涓在率军回魏国的必经之路桂陵上被齐军偷袭,被打得溃不成军,此战齐军大获全胜

添兵减灶之计

桂陵之战几年后,魏国为了将经过申不害变法实力日益强大的韩国扼杀于摇篮中,派庞涓为将率领重兵进攻韩国,当时的韩国虽然经过变法,实力有所增强,但依然不是魏国的对手,于是韩王向齐国求救

齐王得知韩国被围后,当即以田盼为主将、田忌为副将,军师还是孙膑。孙膑再次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法,率领齐军直扑魏国首都大梁,庞涓撤兵回国,决定教训一下齐国。当时的齐军已经深入魏国境内,魏军尾随而来,孙膑决定利用魏军轻蔑齐军的情况,制造齐军士兵大量逃亡和不断减少灶头的假象,诱设魏军上当。

庞涓看到齐军的现状,以为齐军要撤退,决定追击溃散的齐军,日夜追赶齐军至马陵,谁知这是孙膑添兵减灶的计谋,魏军中了埋伏大败,庞涓羞愧自杀

古代战争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像孙膑这样的谋士,否则就是军队再强悍也会战败。古代有名的谋略实在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谢谢邀请!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计谋多着呢,太远的不说了,我就列举几个古代历史上和现代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将计就计、调虎离山、离间计、反间计、诱敌深入等这些非常有名的计谋,从古代到现代都曾用过,而且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战咯实施者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三国演义》中有好些有名的计谋,看了使人非常当心且又施之有效的当数诸亮在西城用的空城计。当时城中只有五千兵,又无大将。面对来袭的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形势十分紧张、万分危急!但诸葛亮在城头镇定自若,旁若无人的静心弹琴。司马懿从诸葛亮所弹的音律中判断出诸葛亮心中没有丝豪的惊慌,琴声中还带有杀气。他最了解诸葛亮,深知他行事谨慎,不会冒然行事。于是认为城中必有埋伏,不敢冒然进攻,最后下令退走了。这是一场使人看了多么惊险的斗智、心理战啊!读者看着都会替诸葛亮揑一把汗呢!此计在三国以前就用过,诸葛亮身陷境,不得而用之。

诸葛亮也是知道司马懿了解他,从来谨慎,所以才实施了此计。不可当时也是情况所逼!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則虚之,变化无常。

《三国演义》中还有比较著名的一个计谋就是庞统的连环剧,此计表面看上去是帮曹操的,暗地里,实质上是在帮孙刘联军,给火攻创造有利条件。对曹操一方来说,也是有实用价值。把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避免了颠po,使那些北方不习惯水战的将士得以安然无恙。即便曹操和谋臣们有疑虑,但它必定有可行性的一面,所以还是采用了。后来发现东吴可疑的战靠近才醒悟,可此时为时已晚,连环计的实施已成功。

连环计的特点,从对阵的双方看来都适合自已的作战目的,但它是以假象掩盖着真象、真正的战略目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都使用过反间计,对双方都造成损失,影响了战争胜负。

以上是古代人用过的有名计谋,下面也谈谈现代历史上用过的有各计谋。上世纪三十年代,长征中的红军,在毛泽东主席率领下,四渡赤水河,在赤水河连续使用了几个“回马槍“,使蒋介石接连上当中计。这种按连使用一种计谋的胆量、做法,除了毛主席首创,古今中外还没有过。

老蒋一直认为红军的真正目的还是去湘西与贺龙、萧克部会合。于是毛主席又连续用了两次声东击西,派出一定规模的红军部队佯装主力,把敌军东调,造成贵阳城兵力空虚,佯攻贵阳。迫使老蒋电令云南的滇军增援贵阳,调出滇军,云南空虚,红军乘机进入云南。接着又派出一支团级规模的部队星夜俏攻昆明,又迫使云南军伐龙云调回驻守在金沙江沿岸的部队,使金沙江沿岸无人防守,红军乘机在巧家、皎平渡口顺利渡过金沙江,抛掉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堵,进入四川,过yi区,强渡大渡河,翻过茫无人烟的雪山,终于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兵者,诡道也。需审时度势,技高一筹,全面了解战场情况,知彼知已。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也乘西柏坡解放军兵力空虚而釆取突然袭击。毛主席也曾巧妙的上演了一场漂亮的空城计,迫使傅作义不敢冒然进犯,并粉碎了这一阴谋!

更正:于是将计就计,连续采用了两次声东击西。

红军从三个地方巧渡金沙江:皎平渡、巧家、龙门坎。

恃补正。

更正:诸葛亮身陷险境。

不可应为:不过。

连环剧应为:连环计。

有各应为:有名。

变字,特更。致歉!




历史上著名的计谋很多,联系当今世界纠纷,还在用的有:远交近攻之计,俄罗斯普京对乌克兰用的最好。狐假虎威之计日本安倍有的不错。声东击西特朗普在委内瑞拉问题上用的不错。釜底抽薪中国对台独派用的恰当。针锋相对伊朗对美国用的也好。金蝉脱壳沙特王储杀人灭口后推出几个替死鬼。左右逢源土耳其对美国和俄罗斯的办法。




谢邀,历史上三十六计,几乎所有的计都有金典的演出,我只说两件经典的反间计。一是,楚汉战争时期,陈平给刘邦出的离间计,离间范增和项羽。陈平派人混入楚营,散布谣言“范增和钟离昧功劳最大,却不能封王。他们已经约定好了,消灭项王分占他的土地。”这些话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就起了疑心。项羽攻打荥阳,一脸三天都没有打下来,就找范增商量。范增认为,要一鼓作气,不能给刘邦喘息的机会,其他谋士认为急攻不下,应该和谈。最后,项羽认定范增暗通刘邦,就叫他回老家,回去不久,范增就抑郁而死。二是,皇太极离间崇祯和袁崇焕。皇太极与袁崇焕对峙过久也无良方,有人出了计谋,绕过袁崇焕防线直接到北京,袁崇焕听到这一消息,来不及请示,立即带领精兵赶回北京救驾,当皇太极看到宁远精兵和袁崇焕时,知道他的计划落空了,就撤掉围困北京城的部队。当崇祯看到袁崇焕时,感觉他与皇太极在唱双簧。加之从皇太极阵营跑回来一个明朝被俘太监,手里拿着袁崇焕给皇太极的密信正是协商如何分赃的事。崇祯将袁崇焕抓起来审问,越审感觉问题越大,最后凌迟处死。一直到清乾隆才给袁崇焕平反。从这两件反间计里可以看出,项羽和崇祯都是刚愎自用的人,心眼小,这是反间计的要件,谣言止于智者,疑心重的人,最容易上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魏国   计谋   崇祯   荥阳   金沙江   项羽   石门   前秦   反间计   太极   慕容   红军   有名   评价   战争   孙膑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