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世界两极之一,人类文明的灯塔,苏联对整个人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2年12月30日,布尔什维克党革命成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甫一诞生就引发了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满,因为苏联不要资本家和富农,把生产资料归为国有,这对于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一旦苏联依靠这种模式发展起来了,其它国家要是也跟着有模有样的学习,这可是要了老命了,所以从苏联建立开始,就注定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共同敌人,打倒苏联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共同长期目标。

刚成立的苏联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且因为在一战中损失了将近70%的工业设备,导致苏联几乎快要沦落到一个农业国家了,在布尔什维克党获得革命胜利后,却发现都找不到几个工人了,因为工人都找不到工作回农村种地去了。这让以代表着工人阶级为利益的布尔什维克党情何以堪呀。

到1928年,苏联工业才恢复到一战前夕的状态,虽然勉强算是工业国,但是同时期的美国德国发展神速,而苏联却是原地踏步,才基本上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此时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而资本主义世界却空前的繁荣,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甚至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这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此时成为了红色孤岛。

但是到1928年10月,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人类历史上首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面临巨大的困难。西方有的媒体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但是苏联人民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并且使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增长2.5倍;机器制造业产值增加3倍;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增加了6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开工建设;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

除此之外,国民收入在1932年增加到450亿卢布,比1928年增加85%。

职工的全年平均工资比1928年增长68%,超额完成18%。

职工的社保金额1932年为41.2亿卢布,是1928年的3倍,超额111%。

苏联的教育迅速普及,1932年识字人口达到90%,在校小学生1910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中学生的人数1932年是580万。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由16.7万增长到52万。五年计划为国家输送了18万名专家,广大工人农民享受免费的小学至大学教育。苏联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和国民素质极大的提升。

1927年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加强了社会风气和各级党团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苏联几乎消灭了卖淫、赌博现象。黑帮绝迹,犯罪率由1919年的十万分之三百七十五,下降为十万分之三十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涨为70.7%。

在苏联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经济危机,国家经济一片狼藉。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从资本主义世界投向了社会主义阵营。

自1933年至1937年,苏联开展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高速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农业集体化的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总共有4500个大企业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轻工业增和了100%,国民收入增长了109%,人民的工资基金增加了1.5倍,集体农庄农民收入增长了2倍多,而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仅增长44.3%。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0.6%,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除此之外,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落实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是苏联,在两年后,国际工人运动声势浩大,迫于压力,资本主义各国纷纷效仿苏联陆续确认了八小时工作制。到1932年,苏联又实现了七小时工作制,1967年又进一步全面实行了五日工作制。这样算下来,苏联人民除了96天的双休日之外,还有每年35天的带薪休假以及八天节假日,累计休假时间超过了130天,占到了全年总天数的1/3。

当时,西方和苏联的意识形态之争愈演愈烈,为了证明自己体制的优越性,苏联有的,美国必须全都要有,苏联没有的,美国也尽可能要有。所以,在很多福利政策的颁布上,英美都是紧跟着苏联的步伐。比如,1919年,苏联无条件赋予妇女投票权,英美联盟在1920年给予妇女投票权;苏联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生活必需品补贴、住房补贴、水电通讯补贴,美国也在60年代通过;苏联在1967年实行了五日工作制之后,西方国家才终于在70年代全面实现了五天工作制。

而在此之前,西方世界的工人待遇是每天14小时工作时间,基本生活没有任何保障,想要活下去就得不停地工作,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因为过度劳动而累死。正如切格瓦拉所说的:"我走后,他们会给你们涨工资,为你们修建医院和学校,并不是因为他们变好了,而是我们曾经来过。";如果没有苏联的存在,西方国家不知何时才会给工人好的待遇。这些都不是资本家地施舍来得,都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斗士奋斗争取来的。

到了二战时期,面对德国,一个在2天内占领丹麦,28天内灭亡波兰,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法国,把30万英法军队赶下海的强大法西斯主义国家。苏联以死亡人数多达2700万人,伤亡总计6000万人的代价打赢了这场苏德战争,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按惯例,战争期间政府会征收重税,调集资源用于保卫国家,战争结束后,税率会恢复正常,但是这一惯例在二战后被打破了。二战后的苏联,展现了可怕到极致的号召力,各国的共产主义者为了实现解放人类无产阶级这一崇高的目标,可以不为任何利益的互相支援,那时候的苏联,是民主和自由的灯塔,号召力远远强于美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富有,但是不得人心,被打上了邪恶的标签。

为了对抗苏联的渗透,向全人类证明美国也是一个为穷人着想的国家,美国选择了一条路来和苏联进行意识对抗,那就是对富人征收高税率。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国的税率高的可怕,高到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美国对资本家征收的最高所得税率几乎达到了90%,其中在1951~1963年,苏联影响力最大的年代,最高所得税率甚至一度达到了92%,资本家的高额收益几乎全部被征收,同时期的其它西方国家都纷纷跟进美国的政策来对抗苏联的意识型态入侵。

为了对抗苏联的赤化蔓延,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家都咬着牙坚持同意,因为不同意不行,苏联对资本家的态度是没收所有财产,甚至绞死。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高税率咬咬牙就坚持一下,只要能对抗苏联的蔓延,执行和二战期间一样高的税率,可以接受。在如此之高的所得税率和遗产税下,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对欧美的工人阶层失去了吸引力。自从执行如此之高的税率后,资本主义国家内此起彼伏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就基本消停了。失去工人的支持后,苏联辛辛苦苦培养在各国培养出来的共产主义支部都被轻易镇压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都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就拿美国工人阶级举例,一个高中文化的美国工人,在70年代可以凭自己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妻子全职在家,也能供3个孩子上大学,还能给家里买辆车,完成这一切仅仅只需要一位蓝领工人的工资就可以了。美国的贫富差距降低到了历史最低点,工人阶级过上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活,国家财富的增长被富人们几乎全部让渡给了工人阶层,导致美国工人变得异常富裕。比共产主义还共产主义,这就是70年代的美国。

但是随着苏联一系列的不明智地举措,尤其是苏联进攻阿富汗,不仅让苏联急剧失血,而且将苏联从民主和自由的灯塔宝座上给彻底拉下来了。这场战争彻底把苏联头顶上的红色光环摘取下来了,让世界人民彻底看清了,苏联并不是一个为了全人类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共产主义国家,而一个和美国没有任何区别的帝国主义国家。全球赤化的势头被逆转,共产主义的思想开始退潮,批评和质疑共产主义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全球被赤化的面积不断缩小,就是苏联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虚弱,欧美的资本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到1991年苏联解体,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彻夜狂欢,克林顿甚至当着整个世界的面哈哈大笑,当苏联衰亡后,工人阶级底层劳动人民的日子一落千丈。首先是美国开始逐步减税,到了90年代,所得税率已经降低到了30%以内,工人工资增长还跑不过通胀,苏联走后,美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经济成果,富人们的财富得到了高度膨胀,当然这些和底层工人阶层没有任何关系,美国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目前,美国前10%富裕的家庭持有超过93%的美国股票和基金,而剩下90%的人则持有72.4%的全美债务。多份调查报告均显示,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已经倒退回了二战刚结束时的状况。




二战之后的苏联在各方面都还可以。有些人喜欢跟风黑苏联,诟病苏联轻工业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那绝对都是把自己小时候对本国的记忆,移植到了苏联身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发达程度如何,那得看跟谁比。跟美国比确实有差距。但是放在世界上来看,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其实还行。

论军事水平,作为一个能和美国争霸世界的超级大国,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国佬能跟苏联人掰掰腕子了。

论科技成果,一抓一大把。全世界除了美国能黑苏联,其他国家都不配黑苏联。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论伟大人物,别的都不拿出来举例了,就一个物理界大神朗道就足够吹嘘很多年。如果是咱们国家出了一个朗道级别的人,那可以吹几千年了。

论创新精神,简直堪称变态。用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苏联产品,都是变态产物。



论民生经济,其实也不算差。苏联的社会福利那是相当的好。基本免费分房子,水电煤气暖气也基本免费。电话每月交上不到一卢布就能随便打,低廉的公共交通价格,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每年有带薪休假,都可以报销。此外还有便宜的疗养院。国家手里要是没钱,哪经得住这么耗?

很多人凭空臆想,瞎说什么冷战时期的苏联民生差,老百姓普遍吃不饱。其实这就属于典型的胡扯。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资料显示,苏联解体前夕的人均食品消耗量,人均消耗在75公斤左右,而我们国家一直到2000年前后都还只有45公斤的水平。

按某些人的逻辑,吃的多的农业不行,吃的少的反倒行得不得了。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智商逻辑?



论文化积淀,也是非常了不起。尽管苏联的文化限制非常严格,但苏联是当时少有的不美国影响的国家。因为他不跟美国玩,所以苏联在很多方面都是自成一派。比如说苏联动画电影的艺术成就非常得高(完全不同于美帝的快餐动画风格),经常会有一些酸爽的幽默感。真是要艺术有艺术,要剧情有剧情,要格调有格调(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也深受其影响,试验性很强)。

另外还比如苏联1979年拍摄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仅是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还拿过1981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另外插一句,苏联跟东亚的社会主义小弟还不太一样。东亚国家普遍保守,虽然大家都是一种制度,但人家苏联人可一点儿都不保守。千万不要把苏联和朝鲜划等号了。(像露点的画面在苏联是可以接受的)

苏联选美大赛——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开喷了。你丫的把苏联吹的这么好,那么苏联最后为什么还会解体了呢?

这个问题,实事求是的说,苏联在经济上的弊病确实很大。集中体现在国民经济在各行业都非常不均衡。最后供销系统崩溃,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点没什么可洗地的。

就拿前面提到的苏联人均食品消耗来说,苏联人的食品供应量并不低,但问题是苏联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整个国家的商品生产完全没有按照民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打个比方来说,中国人过中秋吃月饼,五仁月饼没什么人爱吃,大家都不买。可政府在做经济规划时,完全没有按照市场的真实需求来生产月饼的口味。结果月饼问市后,其它口味的月饼被疯抢,五仁的月饼没什么人买。这样一来必然就会形成抢购,排起长龙队伍买东西。

也就是说,苏联人并不是没吃没穿,而是购物没有选择,买不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一旦出现心仪的商品,必然要抢购(因为大家都想要)。所以抢购对苏联人来说,也就变成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之下就不会出现,因为市场经济下,消费者爱吃什么,商家就只生产什么,不爱吃的根本就不会生产。这样的供销模式,也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排长龙买东西的情况了。

买不到心仪的商品,只是苏联经济瘸腿的一个缩影。苏联真正完蛋的原因,是其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而计划经济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创造性的破坏”。

换言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影响后,苏联已经不具备自我更新产品的能力了。要么是慢慢去死,要么是直接自爆。

比如说,苏联五十年代生产的汽车和八十年代生产的汽车,几乎没什么区别。而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不管哪个公司的生产技术几十年不变,这个公司恐怕早就倒闭了。




更要命的是,苏联的武器生产体系和民生工业体系是分离的,完全没有关联。苏联为了跟美国搞军备竞赛,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顶级人才在武器工程上的研发。而民生工业则没有这样的待遇。

结果,苏联的经济被美国彻底带跑偏。就像当年的纳粹德国一样,生产了一堆武器,利用造武器来促进经济增长。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刺激GDP增长、降低失业率。然而最终都是虚有其表,无法长期维持。

毕竟当时是冷战,是和平年代,苏联生产的大量武器,只有少量能出口赚钱,大部分武器都会闷在家里没法使,没法去创造经济效益。相反的是,为了维护这些武器,苏联每年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这就等于是资源的再浪费。平白无故的消耗苏联的家底。

这里额外插一句,苏联入侵阿富汗,其目的有借机消化武器,缓解经济危机的初衷。然而却没什么用。武器倒是消耗了,但其它方面的开支更大。

而美国则不同,一方面美国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军备竞赛;另一方面美国需要保证全球贸易秩序的正常运行,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实力可以部分转化为经济效益。

另外,苏联的区域经济差异比较明显。首都莫斯科非常富裕,可是偏远地区就不好说了。这个只要是中国人,应该都懂。

总的来说,苏联从沙俄这种二流农奴制国家进步到能跟美国掰腕子的世界顶级大国,这个国家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在这个惊人成就的背后,是一个畸形发展,且过度膨胀的怪物。从各种对经济指标的评判标准来看,苏联的水平还可以,但是还可以的背后是让人不忍直视的画面。




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苏联迎来了巅峰时期。这一时期苏联的领土达到22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中国的两倍还大。同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军事方面,苏军的总兵力一度高达了1100万。空军飞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2000多架,陆军坦克15000多辆,海军方面,光潜艇就多达350余艘,其中核动力潜艇62艘。

苏联的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曾经是世界第一,所以,当时苏联的战机性能比美国,还要优越。当苏27战机第一次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让美国飞行员乍舌不已,从来就没见国这么漂亮的飞机,其性能也让当时的美军羡慕。即便在时过境迁的今天,苏联的一些战机技术也是很多国家无法达到的。让曾经的苏联人最为骄傲的是,苏联曾凭借一己之力在太空上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

苏联海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其实力是可以和美海军单挑的。尤其是核潜艇领域,在当时是超过美国的。水面舰艇方面,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核动力巡洋舰,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应有尽有,连美军都从来没拥有过的核动力电子侦查船都使用过。制造核动力航母的技术也不再话下,只是因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大型核动力航母最终胎死腹中。

在经济方面,苏联经济的巅峰期,GDP曾达到惊人的7500亿美元。口袋里有钱,军事力量还强大,因此,当时的苏联在世界各地都有“小弟”。

我们看几个当时苏联和美国的资源对比: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0万吨,是美国的143%。

石油,苏60300万吨,没43000万吨,是美国的140%。

水泥,苏12500万吨,美7700万吨,是美国的162%。

纺织品,苏71亿平米,美40亿平米,是美国的178%。

棉花产量,苏332万吨,没238万吨,是美国的139.5%......。

也就是说,在很多基础资源方面,苏联当时是超过美国的。

国家强大,百姓日子过得就好。

在我国人民“一穷二白”的时候,苏联百姓已经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小汽车老早就已经成为了很多苏联人民家用代步工具,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等常用家电,是苏联家庭的常态用品。

在文化方面,苏联的文化娱乐领域非常多姿多彩,先后涌现出很多的文学作品。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静静的顿河》;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钢铁是是怎样炼成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优秀作品。肖洛霍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也都享誉世界。

电影电视是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苏联在这发面做的也非常突出。

乌里扬诺夫、达维多夫、玛格丽塔·特雷克霍瓦、阿拉斯塔西娅等演员,也曾让很多中国观众熟悉。而且向外输出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把苏联的文化向世界展现。 因为文化娱乐产业的昌盛,使得苏联的百姓思想十分开放,尤其是苏联女性的性格非常奔放和浪漫。

不得不说,苏联在解体前,是一个空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和弊端,最终没能得到延续。只在前苏联人心中留下了一段复杂的回忆。

本文作者:冲仔学历史

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关注,祝您愉悦!






相比于第三世界国家,苏联比较发达;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苏联非常不发达。

我这里给大家讲三个故事。

米格25:经济学界有“米格25效应”

苏联研制的米格25截击机是全世界第一款达到3倍音速的飞机,甚至连美国响尾蛇导弹都追不上它。

米格25才出现的时候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恐慌,因为这意味着这款飞机在高空以3倍音速的速度飞行机体需要承受高达3000度的高温,这说明苏联在基础材料学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结果1976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后,美国专家一看才发现,米格25这款飞机里没有任何先进技术,甚至从米格25这款飞机零件上可以看出,在基础材料上苏联至少落后美国20年。

之前所谓的耐高温材料,其实就是一种特制不锈钢,技术先进程度远远落后于钛合金。

但是米格25虽然是苏联基础材料、基础科学的失败,却是工程学的胜利,因为米格25所有零件都落后美国同等零件15-20年时间,但是苏联就是可以把一堆落后的材料组合成一个看似先进的飞机。

后来这一概念被经济学引用了,形成了米格25效应,讲的是“系统内部通过整合能让整体爆发出超常的性能”。




苏联曾想为索尼电视代工,但是生产线太落后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苏联的经济关系其实很融洽的;甚至日本东芝公司还瞒着美国,卖给苏联四套高级机床。

因为这种密切的经济关系,20是80年代,苏联曾邀请盛田昭夫来苏联考察,苏联目的是想成为索尼电视的代工厂;结果盛田昭夫考察后告诉苏联有关方面,苏联的电视生产线实在太落后了,根本不可能给索尼代工;如果苏联想要成为索尼代工厂,必须先升级彩电生产线,但是升级费用是天文数字的,因为相当于要重建整个电视生产线,最后苏联方面考虑了一下引进一条全新彩电生产线的费用,就放弃了给索尼做代工的念头。




中国驻瑞典外交官发现,瑞典的苏联特产商店只有最穷的印度劳工才会光顾

苏联很长一段时间与瑞典、挪威这些北欧国家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苏联甚至可以去这些国家开设苏联商品专卖店,以用来换取外汇。

结果中国驻瑞典外交官去逛过之后发现,苏联商品专卖店里的商品质量都很差,即使是皮衣,制皮工艺都很粗糙,虽然苏联商品专卖店里商品价格比瑞典同类商品便宜20%—50%,但是他发现只有最穷的外籍劳工,比如印度劳工才会为了省钱到苏联商品专卖店购物。

我想通过这三个故事就能看出二战后的苏联其实一点儿也不发达,更不先进。

事实上苏联就连生孩子都生不过西方,因为苏联民众居住面积太少了,就连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都发现苏联人均居住面积狭小直接导致苏联妇女生育意愿的下降。




二战之前的世界格局是“群魔乱舞”,二战以后的世界格局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是苏联,我是美国。二战以后的苏联,凭借着优先发展军事实力,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世界舞台的主角。至于当时苏联到底多发达,我认为题主所问的应该是军事的发达,因为苏联的经济并不行。

苏联的发达更是军事实力的发达。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了和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军事竞赛,凭借不断的坚持,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人类史上的最前沿。苏联的坦克,飞机,航母等制造技术遥遥领先。坦克超过6万辆,作战飞机数量有2万架,火炮数量超过10万,苏联军事之强大惊世骇俗。

苏联军事发达不仅仅依靠数量,更惊人的是他的生产能力,苏联全国军工厂一旦启动,一年之内,苏联可以生产出3000辆坦克,5000辆装甲车,100多搜舰艇,2000多架飞机。这还只是正常的生产速度,到了战时,苏联兵工厂的造速是几倍以上。当时苏联的全国总兵力达到了500多万人,预备兵力高达千万以上。因为美国吹嘘的“太空作战”计划,苏联的航天技术也高度发达。

相比较于苏联的军事,苏联的经济和科技其实并不怎么出彩。苏联虽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个经济体其实是一个病态的经济体。由于军事的优先发展,造成了苏联重工业的高度发达国家然而轻工业和基础农业却成为了“跛子”,计划经济下民生凋敝,基本的基础民众生活也没有保障。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苏联   布尔什维克   瑞典   米格   工作制   资本家   美国   资本主义   工人   程度   飞机   年代   计划   国家   财经   经济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