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遇到很笨,对数学毫无天赋的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作为一名多年的数学老师,我可以负责的说,在一个正常的班级中,只有极个别孩子反应可能稍稍有点慢。绝大部的学生的智商都是差不多,不存在天才,有天赋的那一说。有个情况最能说明问题,小学一二年级班级的数学基本都是能考90多分,整个班级成绩是差不多的,孩子的数学的第一个阶级分层是在三四年级。

说起来有点汗颜,我自己的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数学都是七八十分,别说是中等了,基本上倒数。原以为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我一看问题大了,再不去抓就就彻底颓废了。我利用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各地市小升初择校考试的试题,整理一套浅奥数,一个年级大概有40课,都是课本的延伸和拓展,难度基本上是课后拓展题和压轴题的难度。每周一课让孩子坚持去学,不求能会多是,主要是拓展下孩子思维。

第一个学期学下来,有点一知半解的。但是孩子感觉有点进步,起码能每周一课去坐下来听了,对于一些题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动脑子。就是这样坚持到小学6年级,孩子数学一直在进步,其他各科也跟着突飞猛进。进入到班级前三。难能可贵的是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加上平时的新概念英语,小学这两科学的得心应手。我把这套教材分享给孩子班级的几个同学,发现只要是能坚持下来的,数学成绩都是很不错的。

现在还在八年级了,大概的成绩是年级前三十名。数学、物理、英语基本都是满分。回想小学这几年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小学阶段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数学的深度和宽度得到了拓展。其实孩子的智商基本是差不多的,主要是思维的拓展,小学阶段时间是足够多的,可以加强下锻炼,这样到了初中一遇到综合题,感觉没有思路,就是缺少一种举一反三的 应用。




我是一名老师,来说说我的经历

首先,在一个班里,聪明的很少,笨的也很少,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呢。但是每个班确实有几个特别“不开窍”的学生。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他在一年级面试的时候,被评委老师认定为智力不正常,要求上特殊学校,但是家长不同意,拿了证明说孩子是正常孩子,凭什么不能按学区就读呢,后来这个孩子就上学了,分到了我的班级,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知道的,一般这种理解力非常差的学生,即使学校知道也不会告诉老师,毕竟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带这样一个孩子。

但是后来一上课,我就发现了的问题,首先,他听不明白老师的话,比如说拿出课本,拿出笔,这种简单的交流,他都是看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事实证明这么孩子智力真没问题,吃喝拉撒都没问题,就是理解能力差,咱们常说的笨。

一年级数学刚开始学习1-10这10个数字,认识了以后就开始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因为刚开始,工作一大堆,我也没注意到他,毕竟学生都认不全,他的作业也写,虽然乱点,但作业写的也是对的。后来开始学习加减法,我发现他都是乱写,我以为他没学会计算方法,就单独教他,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他不会数数,就是不能从1数到10,最初我还是以为孩子基础差,就课间把他叫过来,让他照着课本读,读多了自然就会数了,结果还是不会,我有点不敢相信,就找了一个自习课,让他整整读了一节课,还是不会。

后来我联系了家长,家长很坦然,说知道孩子智力很差,不要求孩子的成绩,只要孩子在班级里和其孩子一样,上学就可以了。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后来我就正常的教学,但是单独的补课没有了,因为都是白费力气,怎么讲都白搭。再后来他一直都是年级倒数第一,老师们都知道,那会儿学校才告诉我他面试的事儿。

但是这样的孩子,我教了近十年,就碰上这一个,所以说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是差不多的。


我是小学老师陈知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主页,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教育和家庭辅导方面的问题。




数学老师遇到很笨的学生是常有的事。我来说一个,这学生简直能把我逼疯,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特别有耐心的老师,遇到这个孩子时我才知道我的耐心已经被消磨殆尽。我儿子曾经和我开玩笑:“妈,你再教他,估计你要少活十年!”能把我逼疯的学生除了他我还没找到其他,他妈妈旁听过很多次,最后的结语是:“再也遇不到像你这么负责任的老师了!”

记得一次辅导他认识分数,我在电脑上出示一个生日蛋糕图,将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先说一下,这不是新课,这是练习,而且是我们快期末考试时的练习,这对别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理解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他偏偏就是不理解,请看我和他的对话。

我:“这块蛋糕被平均分成几份?”

锐看看我:“老师,左边这一块好像有点大。”他心思不在数学问题上。

我:“我怎么没看出来?不是一样大吗?”

锐:“好像一样大。”

我:“那么我们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锐:“一人一半。”

我:“平均分成几份了?”

锐迷惑的眼神:“三份?”

我不评价,看着他继续表演:“四份?”“五份?”……

我:“这块蛋糕被我们从正中间切开,”我给他看分开的样子,“切成几块了?”锐:“两块。”

我:“也就是平均分成几份?”锐:“……”

我:“切成2块就表示平均分成两份。”锐:“切成2块就表示平均分成两份。”他重复着我的话,

我:“那么这一份是不是从这块蛋糕上切下的?”锐:“是。”

我:“所以这一份表示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锐:“二分之一?”我没说话呢,锐又开始了,“十分之一?”我不知道说什么,继续听他的,他看我不肯定又不否定,继续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我打断了:“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两份。”

我“那我拿了这左边的一份,这一份表示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锐:“老师,这儿还有一份。”

我:“是啊,一共几份?”锐:“两份。”那我只拿这一份,你说我拿的是几份中的一份?”“老师,这里还有一份。”

我冒火了,“我只拿一份。你就告诉我这一份是几份中的一份?”

锐不说话了,我心口有点疼。我深呼吸两下,让自己平静,继续:“我们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只取其中的一份,所以我们说这一份就表示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你跟着我说。”

锐重复我的话,我说了几次他才会说了,我又告诉他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等做题时,我把蛋糕换成了圆片、饼干、桃子图片,他又不会了,花了将近一小时终于让他搞懂二分之一的意思,当他兴奋地告诉我说他懂了时,我终于松了口气。

故事还在继续着,第二天我问他时,他已经全然不记得我前一天讲过的知识了。这孩子同样的知识大概要重复五六天他才开始处于懵懂状态,而且过几天就要再复习一下。

我心里怎么想呢?辅导他时就想着他要不是我的学生就好了!可是现在他真的不是我学生了我却想他了。去年过年时他通过微信还发了语音祝福的信息给我,这孩子除了接受能力差,可从来不调皮的,而且即使我发火他也只是乖乖地在一边等我消了气再教他,现在每每无聊时总想起他,想起他回答错误时无辜的表情,想起他瞎猜答案时疑惑的样子,想起他好像弄懂了时的兴奋劲,想起第二天我问他他又一无所知有点内疚的神情,更想起他好多天看不到我,忽然看到我时那种掩藏不住的开心。

孩子头脑笨不是他想笨,是真的没有办法啊,教他的时候怨,不教的时候却总想他,辅导孩子不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吗?相信他也经常想起我。




我是个数学老师,教过初中数学。年龄大了力不从心,现在教小学数学。

教初中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学生基本就放弃了。特别是到了初三初初四阶段,更是这样。主要是没有小学数学知识的底子,又很笨,初中又以中考为目的,教师不能将时间浪费在这些中考没希望的学生身上。

教小学的时候,没有了升学压力,但每次统考后要比较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本来感觉挺容易的,孩子小,刚起步,你手把手教呗。但不教不知道,教了才知道。每班总有十分之一二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冒。十分之六的学生你讲十来分钟他就明白了,能自主练习了;另有十分之二三的学生通过练习,教师发现问题个别辅导一下也过关了;最后的十分之一二学生,你连续辅导三班,就是油盐不进。可以这样说,教师将十分之八的精力给了十分之二的学生,仍然不能将他们拉进及格队伍;将十分之二的精力给了十分之八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却给老师撑起了优秀率和及格率的江山。具体的例子不举了,一举血压会升高。刚给学生讲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给六个学生开了小灶,现在还没入门。正生气呢,看到这问题借此发泄一下。

要说自己对这类学生的真实想法,只能在这里说,不能对学生说,否则会出师德问题。想说啥呢?就是孺子不可教也。没潜力可挖,别在升学上费功夫了,想想别的门路。




崩溃的,我虽然不是数学老师,但我做家教遇到过这样的。那孩子说不聪明是假话,聪明!但对数学一窍不通!

我在大学做家教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姑娘,那个小姑娘看着很灵透,但就是数学一窍不通。当时我及时的拒绝了做这个孩子的家教,因为读起来不是一般的头疼,是非常的头疼。

那个孩子怎么说呢,平时的数学成绩测试的话,二三十分那算是高分了,而当时试讲的时候,我拿一张数学卷问他任何一个知识点,基本上都不会在试讲的时候问了他好多的数学问题,很少有能爬上来的,而后来我在深层次说的时候,给小孩给说的直哭直掉眼泪,我也看到小孩,很想补上数学那个成绩,但其实当时那个时候我太年轻,还没有系统下总结出数学学习的方法,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心态是急躁的,我自己也没有信心我能把这个孩子的成绩补上去。

你看到那个孩子的数学成绩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基础知识太差了,不仅仅是高中的基础知识差,是小学跟初中的基础知识近乎为0,这也就是后期我毕业之后跟亲戚朋友家孩子补习的时候,我一定要深挖住他们为什么不会的原因的时候,我发现好多人数学学不好就是基础知识没学透。

基础知识这块可能他遇到的不是好的老师,就是学的时候只让他当文科一样把基础知识背诵下来,却没有强调可以讲解清楚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这也就是数学老师以后有时候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常说这孩子没有开窍,这个孩子没有数学的天分,其实个人就在这里,他从小养成的习惯,打下的基础都是以背诵为主,慢慢的他发现背完之后不会用长久以往他是对数学失去信息,他就连背诵都不背诵了,并且数学的学习是一环套一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切成   数学老师   数学   学生   基础知识   天赋   智力   班级   蛋糕   想法   平均   初中   成绩   年级   真实   老师   孩子   小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