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明军厉害,还是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厉害?

说明朝不好吧,很容易被明粉们认为胡说八道,因为在明粉的眼里,别说什么清军,就是八国联军和抗美援朝都不在话下。

那么明初时期的明军水平如何呢?其实历史上有一派学术观点,认为明朝初期的军队主要组成是回回人,而这些证据主要依据是徐达部、常遇春部、蓝玉部、沐英部、徐国胜部兴建大量的清真寺,更有甚者得出朱元璋是回回人的结论。

当然这个只是一家之言,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明朝初年,明军的主要装备,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政府正式下令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到了明成化年间,明将郭登向明政府建议,步兵“用神铳手十,弓箭手十,刀牌手各五,药箭强弩手十,司神炮及#3火药者八,杂用者七”。按照这一规定,当时明军部队使用火器的士兵,已经占编制总数的1/3左右。明代的火铳主要射程在30米附近。

清朝从努尔哈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量列装火器了,而且以《神器谱》的记载,万历九年,当努尔哈赤还在向明朝装孙子时,他就已经在苦心经营八旗军自己的火器部队了——除了诱骗大量辽东明军火器兵来自己部队效力,还大搞走私买卖,长期用貂皮来换硝石硫磺,就为发展火器。如三眼火铳的有效射程已经超过50米,长火铳的有效射程超过100米。

如果单纯从火器的杀伤力上来看,明初的军队不可能在清初的军队上取得任何胜算。而且明朝的将领水平和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代善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看都不会获胜。




毕竟这不是同一时期的军事力量,中间跨越了几百年,不过咱们还是能从历史材料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以供大家参考:

一、早期的明朝军队

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军队,主要由原先各位开国将领所率领的士兵、收编的元朝遗留军队以及征服陈友谅等势力后收编的士兵,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则是从户籍中抽调的兵源,称为“籍选”。早在明朝建立之前,为了更好地与地方割据势力抗争和击败元朝,朱棣就借鉴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历代军队屯田的经验,在军队中设立卫所制度,完善军队的同时建制实现了寓兵于农、减少财政支出的目的,朱元璋就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并设立了世代沿袭的军籍来保证兵源的充实。

太祖朱元璋

以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为例,明军一卫含军人5600名,一所为1120人,全国共计有2563个所、547个成建制的卫,满编情况下军队数量共计约306百万。数量庞大的军队中分为京军和处所军,其中京军为全军精锐,是宿卫京师和征战的主力,朱元璋时期有48卫,满编接近27万余人;到了朱棣迁都北京后,鉴于北京的重要位置,京军最多时达到72卫,满编40万余人。处所军中以北边驻守的防御蒙古骑兵的“九边”以及在东南沿海防御倭寇的水师战斗力较为强劲以外,其余的多是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力量,战斗力较弱,其中的佼佼者也多被选编入京军中以拱卫京师。所以到此,明朝早期军队极盛时最有战斗力并且可供国家随时调动的军队也就是京师72卫满编403200人,后被改为五军营。

除此之外还有永乐帝创立的京军神机营和三千营。以神机营为例,已经普遍装备了火器,作战工具也由冷兵器转向了火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器部队,承担着“内卫京师、外征备战”的重任,其中步兵3600人全部装备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全营官兵合计5000人。而三千营则是以投降而来的3000蒙古骑兵为基础组建,清一色骑兵劲旅,是明军最大战略机动部队,实际人超过3000人,神机营和三千营兵力合计8000人以上。

我们不难看出,明朝早期战斗力最为强劲的军队其实就是京军的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兵力合计超过41万人,它们都是明朝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

二、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军队

公元1644年,满清政权在得到吴三桂的支持下,顺利通过山海关入关。从人数上来,这时的满清军队包括了满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汉八旗,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将四旗扩展为八旗,其中每300人立一牛录额真,每5牛录立一甲喇额真,每5甲喇立一固山额真,一固山就是一旗,共有八旗,这样算下来,一旗人数为300x5x5=7500人,满八旗总人数就是7500x8=60000人。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仿照满八旗建立,所以清军入关时满清各种八旗军队加起来人数大约在8x3x7500=18万人左右。

满八旗军装

从武器装备上来看,笔者暂时找到关于清军入关时武器配备的材料,不过我们可以努尔哈赤天命八年(公元1634年)满八旗武器配备为参考。《满文老档》记载:“四月初一日,汗降书谕曰:着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再将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十人,携盾车二辆、水壶二个。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二十人携盾车二辆、梯一架、凿子二把、锛子二把、钓钩二个、镰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领、叉二把、连夹棍一根、水壶二个及一月用之木炭、绵甲十五副……辽东,海州,每一牛录各养马四十匹。其馀马匹,皆行缴回”我们可以看出努尔哈赤规定,在这个每牛录也就是300人左右分队中,共计装备火枪合计44支、长枪(冷兵器)87支、盾车8辆、火炮22门以及配给马匹40匹。据《满文老档》记载:“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我们可以推算每旗配备重型大炮为10门,不过随着对明作战过程中需要,到清军入关时八旗军队在火器配备肯定比此时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这种武器配备和明朝初期的神机营比起来简直是不是一个档次的,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不管是从军队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军队都是无法和明朝初期的军队相提并论。




鼎盛时期的明军肯定完爆入关时的八旗军。

首先兵力上二者就太过悬殊——洪武、永乐年间明军总兵力保持在200万左右,而且多系训练有素、具备实战经验的虎狼之师。尤其控制北方大部、获得比较稳定的战马资源后,明军骑兵部队(主要集中在镇守九边的数十万边防军内)更是有了长足发展,弓马娴熟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后来的八旗军。

实际上,如果真换成朱元璋、朱棣父子麾下的明军对付多尔衮这号地方割据势力,根本无需调动天下兵马,而只要出动辽东一镇边军就绰绰有余了。要知道,光是永乐年间辽东镇的明军兵力就多达23万之众。

其次是武器装备——由于国力强盛,朱元璋父子时期的明军冷兵器(包括盔甲)质量都堪称世界一流(郑和下西洋时随从护卫的明军重甲骑兵因盔名甲亮,竟然被外商称赞可与当时素以武器装备精良而著称的拜占庭武士相媲美)。

而当时的明军火器虽然还没有后来引进的西洋红衣大炮,但自制国产轻重火器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朱元璋在南方削平群雄(特别是大战陈友谅)就广泛装备、运用过火器,而朱棣更是在屡次远征北元残部的战斗中让对手充分领教过明军火器阵的厉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明末火器部队在对八旗军作战的时候总是显得“不给力”有多方面原因——火器质量低劣、将领指挥不力、友军配合不到位、官兵训练差、后勤跟不上,等等。而上述问题在明初基本不存在,试想要是战斗中明军火铳接连炸膛,朱元璋、朱棣还不得灭了兵部和工部各级官员和工匠的“十族”啊(亲戚之外再加上个朋友门生,朱棣就这么干过)!

第3点就是朱元璋和朱棣本身就是富有军事经验的“马上天子”,他们手下身经百战的名将(暂不考虑被朱元璋灭门那回事)更是数不胜数,随便拽出来一两个2流将军都能搞定女真叛乱。说到底,后金崛起这事真要放在明初,最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是没等努尔哈赤做大做强,辽东明军(甚至都不用请示皇帝)就把他扼杀在摇篮中了。




个人认为,还是朱元璋和朱棣时代的明军会取得优势。原因只有一个,在明朝朱元璋和朱棣时代,大部分明军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朱棣可以一次投入50万人规模的精锐部队。而明末在关乎生死的松锦大战,明朝集结的全部主力也只有13万人。而八旗军包括满蒙汉八旗,包括三顺王部队,总共也只有10万军队。

10万清军对战13万明朝主力,明军不是对手。但是,如果明军主力部队是50万人呢?那么清军还打得动吗?而且,八旗军在开创时期的神话,是建立在极高的胜率上的,主力没有遭到过重创。

一旦,朱棣的50万明军造成八旗军一次重创,清军的自信心就会极大撼动,而且满洲当时只有几十万人口,难以弥补这样的人力损失。而且,再也不会有成批明军剃发投降,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八旗军也不是百战百胜的,一样会被重创。

朱棣时代的明军主力,是大批长矛手,盾牌手和火器手组成。在防御骑兵方面,强于后期明军,前后期明军步兵最大的区别就是,前期明军长矛手非常多,而后期则比例很低。

朱元璋和朱棣时代,还改编了数十万投降的元军,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蒙古军。因此,明军在哪个时代,具备很强的骑兵作战能力。明朝早期,二品和二品以上的蒙古人高级军官,起码就有五六十人,明朝早期蒙古人军队规模远比后来的八旗军大。朱棣在北方的主力军团50万人,有十多万蒙古人,还有三十多万汉军步骑炮部队。这可不是几万八旗军挡得住的庞大力量。




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洪武和永乐时期的明军完全碾压入关时期的八旗军。

即使是天启崇祯时期,清军的整体实力也远远在明军之下。但就军事角度来说,灭亡明朝是李自成和农民起义,清军入关是捡了个鹬蚌相争的大便宜,再利用吴三桂,洪承畴,耿仲明,尚可喜等叛将顺势南下灭亡南明政权。

如果不是明王朝的虚弱和内乱,真靠清军那不到三十多万(加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兵力(还要驻防),仅放在湖广一线就给淹了,所以清军靠的不是绝对的战力,而是天时和汉伪军。

以至于大部分史学家认为清朝相对于明朝来说“得国不正”(入关还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幌子)。

朱元璋、朱棣父子和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也好,洪武永乐和天命崇德(天聪)两朝也罢,两者间的“发家史”是两个极端的体现,一个是“道”,一个是“运”。

朱元璋二十五岁从濠州城募兵(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四十岁建立明朝(1368年)一共用了十五年。

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傅友德、蓝玉等取云南,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辽东纳入明朝版图,再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乌兰巴托)南岸,以及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统治河西走廊、洪武三十年完成乌斯藏都司的行政机构的全部建置。

朱元璋用了洪武一个朝代基本完成了地域大一统,永乐五次北征,最远(第二次)打到了乌兰巴托,成为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最远的汉族皇帝,所以《大明风华》中朱棣指着远处的山叫狼居胥山(乌兰巴托东)是没错的(霍去病率汉军封狼居胥),只是时间错了。

永乐元年在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辖四百余卫所,设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

而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明万历十一年 公元1583年)授封担任建州卫左卫指挥使,万历十五年(公元1585年)封都指挥佥事。

二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部众安布禄、安费扬古父子、额亦都等加起来有数十人,军队比一个村儿的生产大队的男丁还少几个。

努尔哈赤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在松花江流域打转儿,凭借明军(李成梁)的“帮助”和努尔哈赤出色的统帅能力逐步统一女真各部。

公元1616年建都赫图阿拉,称汗改号(天命),三年后宣布七大恨,正式举兵反明。在经过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四朝,在公元1681年清朝完成了三藩平定,清军进入昆明,对于清廷来说,才算真正完成统一。

从努尔哈赤公元1585年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到康熙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681年耗时近百年,历一汗(努尔哈赤)三帝(皇太极 顺治 康熙)五个年号(天命 天聪 崇德 顺治 康熙)。

军力对比


《明实录》记载: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官军共一百二十一万四千九百三十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官军总数达一百九十一万余人。

后来卫所不断添设,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外卫四百九十三,守御电田群牧千户所三百五十九。这个时期军队的最高数额达到三百一十多万人。

《明经世文编》中叶春及称:“国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以军计之,约三百一十余万。”《谭襄敏公奏议》谭纶也云,明初卫凡四百九十二,所三百一十五,“通计额军三百一十三万八千三百名。”

清世宗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至世祖章皇帝入京师时,兵亦不过十万。夫以十万之众,而服十五省之天下,岂人力所能强哉”!

入关前更少,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搬光家底凑足六万人,大凌河之战皇太极派出全部主力五万人围困祖大寿,入关前的松锦之战清朝集中兵马也未超过十一万。

战斗力

当然,明朝末期在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在无粮无饷无装备无训练,而且天灾不断,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战斗力低下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在早期辽西辽东战场和后期松宁锦杏防线上处处处于被动,大的战役性失利也是必然的。但如果以精锐对精锐,就战术和军力而言八旗兵并不占绝对优势。

大凌河城祖大寿一万余明军坚守,杀败了济尔哈朗,代善,阿济格,多铎,莽古尔泰,德格类,岳托,阿巴泰等旗主贝勒的轮番进攻,差点把因大意进攻的多尔衮给拿下(干死)。

明朝援军被击败后,吴三桂他爹吴镶收拢溃兵在平原列阵,以步兵对阵满洲骑兵,皇太极亲率两翼骑兵冲锋,明军竟能做到“岿然不动,从容应战,齐发枪炮,声震天地,铅子如雹,矢如雨霰。”

最后把佟养性的炮兵调上来炮轰,再加骑兵激烈冲击,明军依然“阵坚,施火炮鸟枪力战”,直到最后一刻弹尽才不得不撤离,最终皇太极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只能劝降和招抚祖大寿。

这样的案例还有宁远城下和北京城下,袁崇焕率九千关宁军疾驰数百里赶到北京城下,与四万八旗军激战八小时,四十六岁的袁崇焕亲着重甲上阵拼杀,“身中数箭,两肋如猬,赖有重甲”,杀退进攻,最终逼迫皇太极选择战略撤退。

总结

综上所述,如果以明朝初期全盛的局面,以兵饷完备,战斗力极强时期的明军,对付八旗军一个蓝玉再加一个人傅友德足够了,要不就让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俩哥哥带着宁王朱权,辽王朱植俩老弟再带着几个侯爷,这几个塞王就可以轮番虐建州一顿。

要是到了永乐时期,张玉、朱能、丘福率军可以直接碾压,但明成祖朱棣喜欢亲自下场操练,如果当时建州女真大规模骚扰或者叛乱,估计朱棣都得激动俩眼冒金光。

最后

一个时代的没落才能导致一个新时代的崛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绝对实力面前,造反就是自杀。

另外,在明朝洪建永时代,女真都被称为女直(并用),当年为了避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讳,辽金元皆称呼女直(《元史 地理志》),一直都是作为地方部族朝贡的存在。

总结来说,明初的军事实力要远远高于清初,毕竟人口结构,经济规模,疆域大小在那里摆着,所以如果努尔哈赤或皇太极出现在明初,史书也许只会记载他是辽东建州卫的一位佟姓所指挥使,或者千户(武职三到四品)。

贡献

清军入关后,清朝康熙通过征战、和亲、宗教三大政策团结蒙古,增加了广大的领土面积。反观明朝从明宣宗朱瞻基起,改主动进攻为积极防御,不断的收缩、内迁。反而丧失了明朝洪永时期的大面积的塞外领土和预警能力,间接的导致了英宗的土木堡的大败。

如题,虽然清朝初年实力无法和明朝初年实力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通过发展强盛起来的清朝还是为我国奠定广袤领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努尔哈赤   女真   辽东   明朝   时期   太极   蒙古   火器   满清   骑兵   永乐   清朝   战斗力   公元   军队   部队   厉害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