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宁愿修长城也不打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宁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北方边境修筑万里长城,是因为长城工事是当时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的最好办法,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才修筑长城工事。

虽然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以南土地,并将匈奴驱逐到更遥远的北方。但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基本上很难彻底消灭自幼就善射的游牧骑兵。

尽管北方游牧民族不善于阵战、攻城战,但他们一向是打不过就跑,有利可图就不顾中原文化所谓的道德礼仪进攻侵扰,从来不会将逃跑当作是耻辱,故而匈奴在蒙恬大军攻伐吃了败仗后,便率领整个部族向北迁徙。

但是秦朝即便打败了匈奴,却也不能对狄戎、胡人这些居于北方草原的游牧部族放松警惕,因为他们一旦寻到合适时机,便会南下侵扰中原。而秦朝完成统一后,北方边境线更是绵延不绝,即便百万大军驻守北方,也无法确保每一处都没有漏洞。

并且秦朝还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布防,比如六国故地,南方百越地区和西南边境等地,常年维持一支百万之众的大军镇守北方并不现实。为此只能再想其他办法,用能承受的兵力镇守北方边境,维护空前大一统秦王朝的安全。

而修筑长城在当时来说就是最好的办法,而且也得到了验证,比如在还未完成大一统之前,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便在各自北方边境修筑了长城防御工程,同时再派一部分兵力镇守该地,防御胡人侵扰。

虽然秦始皇修筑长城耗费了大量的民力,但先秦时期的万里长城也却确保了北方边境的边防问题,维护巩固了秦王朝的统治安全,从而为中原地区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和发展环境。正如《过秦论》中所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匈奴来历,北方游牧民族特性

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三皇五帝时代,就有猃狁、山戎、荤粥等戎狄部落居住在中原以北的蛮荒地带。而他们与中原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耕不同,主要是以放牧牲畜为生,由于随着畜牧活动而不断迁徙,故而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称之为游牧民族。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各有分地。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史记》

原先这些戎狄部落中也没有匈奴这一支,匈奴先祖为夏朝君主的后裔。夏朝灭亡后,夏后氏的后人各自逃亡,其中就有一位名叫淳维的后裔逃亡到了北方蛮荒地带,并与当地游牧民族融合,由此而产生了匈奴分支,淳维也是匈奴部落最早的首领。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

“其子獯粥(夏王桀之子),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中国谓之匈奴。”《括地谱》

新生的匈奴部落也和其他游牧部落一样,只是用语言来相互约束,并没有中原的礼仪道德等文化,由于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游牧民族之人自幼便练习骑羊,拉弓射箭等本领,先从鼠、鸟之类的小动物开始,随着年龄、骑射本领增长,便开始骑马射猎放牧。

成年之后,都是善骑射的披甲骑兵,一旦部落遇到紧急情况,便披甲上马,以骑射攻伐本领来御敌,或是征伐侵扰其他部落,而这就是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对自身有利则进攻,根本不顾任何礼义,不利便撤退,从来不会将逃跑当成是耻辱,从首领以下皆是如此。

而且游牧民族只尊敬健壮强大者,最肥美的食物和上好的皮衣也是他们先享用,而年长老弱者只能吃他们剩下的食物。除此之外,游牧民族的婚嫁习俗也与中原有着很大的区别,父亲去世后,其子就娶父亲的妾室庶母为妻,兄弟去世也是如此,活着的人便娶亡者之妻为妻。

游牧民族的天性和习俗也注定他们不是安分之人,只要一有机会,便南下侵扰中原“打秋风”。西周也是因游牧民族侵扰而灭亡,之后周平王又不得已向东迁都,来躲避戎狄的侵扰。

时间也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实力衰微,晋、秦、齐等诸侯逐渐发展成为大国强国,而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各自分散,为此被发展强大的晋文公、秦穆公这些春秋霸主压制。战国时代开启后,与北方接壤的秦、赵、燕三国也先后击败胡人,且纷纷修筑长城以拒胡。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攻灭六国,兼并天下后,也开始着手对付北方的胡人,于公元前215年征调三十万大军,由心腹爱将蒙恬率领向北进发攻打匈奴。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史记》

面对大秦铁军,各自分占草原牧场的游牧部落连一个回合都难以抵挡,同年,蒙恬便率军收复了全部河套以南地区(并非现今黄河以南的河套平原,先秦时期黄河河道走的是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加河,后因流沙导致河床抬高,黄河改道)。

不过匈奴等胡人依然在黄河以北地区放牧打猎,等待时机渡河收回河套地区。而当时的河套地区也是广袤无垠的草原,对于匈奴骑兵来说有很大优势,秦朝只有在河套地区建立巩固的军事基地才方便继续向北进军。

秦始皇为了确保了边防,巩固中原安全,于是修缮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并新筑部分长城将原有的三国长城相连,以及在黄河沿岸筑城构建军事要塞,铺设直通九原的直道,便于后续对胡人用兵和粮草军械供应。

这时修筑长城的工程量并没有太多,基本是修补,以及利用地形来增补连接战国旧长城,所以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不至于动用全国民力。待军事前进基地大致建成后,蒙恬便率军渡过黄河继续北进,一直打到阳山、北假地区。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史记》

匈奴首领头曼单于打不过秦军,不得不继续向北迁徙求生。而大将蒙恬则率军驻守上郡,继续修筑长城、堡垒等防御工事来驱逐胡人。秦始皇也下令迁徙囚徒继续修筑长城,以及充实黄河沿河新创建的县。

经过多年修筑,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一万多里的长城终于修筑完毕。而将军蒙恬和三十万将士则一直镇守在北地,一直到秦始皇病逝之时。胡人碍于大将蒙恬声威,以及坚固的长城要塞,始终不敢南下放马,拉弓射箭。

“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史记》

秦万里长城的存在也让生活在河套以南地区的百姓摆脱了胡人南下侵扰带来的兵祸灾难。

结语:

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确保边防,巩固大一统秦朝,保护中原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随着时间推移,秦长城到现今已经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但每当提起万里长城,想必我们脑海还会浮现出一个人影,他就是一统六国,威震四海的秦始皇。

而万里长城也为我华夏民族留下了太多回忆,有君王雄心,民夫汗水,将士铁血,金戈铁马、箭痕矢迹,还有万里长城独有的雄壮沧桑。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谢悟空!谢网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匈奴   胡人   中原地区   秦国   万里长城   史记   河套   中原   秦朝   游牧民族   长城   骑兵   边境   修长   草原   地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