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李白《劳劳亭》这首诗?

《劳劳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对离人的关怀和祝福之情。原文如下: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中“劳劳亭”三字,以一作二,既指地名,又指送别之地,并且暗含送别之人的辛酸凄苦之意。题中虽然着一"送"字,但其中所蕴含的对不起朋友的满腔深情自可领会。

劳劳亭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游金陵时所作,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是古时送别之所。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离开金陵,但他对金陵的朋友恋恋不舍,于是在劳劳亭上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李白的高超诗艺和深沉情感却让人回味。





(首先纠正,李白写的诗不是《劳务亭》,而是《劳劳亭》,错别字可以有,但是这个错得太扎眼了,提出批评。)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劳劳”,忧愁感伤貌。劳劳亭,三国吴时建,古址在南京市西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李白的这首绝句就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表达了别离之苦。

详细解析: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众所周知,李白除了短暂的任职翰林供奉的三年,剩下的时间,不是在游山玩水就是走在游山玩水的路上。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因何他的绣口就能吐出半个盛唐?那是因为他的足迹踏遍了半个盛唐!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今四川江油)读书,往来于旁郡,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724年,离开故乡,游成都、峨眉山、舟行下至渝州(今重庆);725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浮洞庭,经襄汉,过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历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有细心的网友总结出了李白的脚步所及18个省,206个州县,80多座山,60多条江河湖泊!这首诗不是别离的诗中最好的,但是如果诉说离别的滋味,李白最有资格!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李白经历太多的别离之苦而后,才会有感而发,写下它。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的劳劳亭"。开篇破题点旨,说天下最让人伤心的事就是别离,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程垓《摸鱼儿•掩凄凉》“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可见别离时,“伤心总是难免的”;而最具仪式的别离,是在“劳劳亭”进行的,何谓“劳劳亭”?《景定建康志》里记载“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其实,不说劳劳亭,“亭”本身在古诗里的意象就是代表离别,因为古代时路旁置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里就有“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的句子。

唐汝询《江边唐诗十集》里评之曰:“说‘天下’见非寻常,‘伤心处’妙”!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也懂得别离的痛苦,所以才不催柳条泛青”,其实这句的意思就是证明时间是早春,春风乍暖还寒,柳条还没有发青。只是大诗人别出新裁,构思独特,把春风拟人化,变得有知有觉明白了人的情意,进一步烘托了离别之苦。“柳”,谐音“留”,表示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赋予了“柳”作为别离的象征意义开始,“折柳”就成了古人尤其唐朝文人墨客间离别时的重要程序之一,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说的就是这件事;方干“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韩溉“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戴叔伦“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说的都是折柳,把柳枝都折稀了,快折尽了;亏了慕幽有一句“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可是你看本诗中的春风多么善解人意,为了人间少别离,不忍催柳条返青!这一句移情于景,托物言情,造意新颖。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此句说“委过春风,用意深曲”。

总结语

总之,李白的《劳劳亭》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离别之苦;不同于以往的雄奇豪放,浪漫夸张,这首小诗却写得清新自然,婉转迂回。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里说它“不经用意,自见深沉”;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里赞之曰“深极巧极,自然之极,太白独步”!让我们领略了大诗人李白的另一种诗风和多重人格的别样魅力!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如何理解李白《劳劳亭》这首诗?

李白的这首《劳劳亭》写作年代无从查证,但从史书的前后连贯而看,这首诗应该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的749年,这一年李白在金陵一带游走,诗人信步走到劳劳亭而作。

这首四句小诗读来朗朗上口,但却没有欢快与兴奋的愉悦,有的是深深的感伤与无奈的叹息,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将人间最真的情谊,写的深刻而悠远,一处劳劳亭,是天下每一个离别之人的痛。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所说的劳劳亭,又称临沧观,在今天的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这里就是古时人们相互送别所选的地方。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开门见山,没有铺垫,直奔主题,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这个送别客人的劳劳亭。诗人没有把诗落于送别而伤心悲痛之人,而是只说天下最伤心的地方,莫过于这个劳劳亭。这也是这首诗最独到之处,高屋建瓴,别具新意,又触人心魄。这个劳劳亭汇聚了多少离别之人的痛苦与感伤,自然是一个最令人伤感的地方。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后两句诗人依旧没有提到送别之人,将笔落于柳条之上。春风也知道离别的苦楚,不再催促柳条儿变得青绿。古时送别折柳与友人,以表现惜别的伤感与眷恋,李白在这里以想象的手法,称,如果春风知道每个人的离别之苦,就不要让柳条返青吧,他们折不到柳枝,就可以少一些悲伤。最后两句更是精彩,看似诗人的想象天真而不切实际,实则是诗人寄托的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其中,愿天下之人少一些伤情与悲苦。

李白的这首《劳劳亭》角度独特,颇具新意,用笔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不得不叹服诗人高超而奇绝的写作手法。




李白一生大多在游历中,创作了许多送别诗。《劳劳亭》是一首送别诗,创作背景无从考证。劳劳亭在今南京市的西南地区,为古时送别之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白描写法,直点题旨,在劳劳亭送别友人。劳劳亭既是送别的地方,也是最伤心的地方。作为五言绝句来讲,诗人在描写环境上做到了惜字如金。

这首诗的妙处在后两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思是说,春风都知道离别的痛苦,不催柳树条发青。说明诗人当时是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柳树还没有发青。

但诗人采取拟人写法,把春风比作人。春风好像人一样,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忍心叫柳树发青。因为古代“柳”,代表“留”的意思。诗人多么希望友人不要离别,能够留下来,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自然流出。

李白的送别诗,我比较喜欢的是《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要问我们情意有多深,千尺潭水代表我的心。汪伦要听了,应该也非常感动吧!




感谢邀请,我来回答一下吧:

首先,这首《劳劳亭》是古代诗词中典型的送别诗,古人送别,不像现在这般轻松。那时候只有车马,没有飞机高铁,经年一别可能就是永别,再也无缘相见,所以每当送别之时古人都特别忧伤。

其次这首诗中的“劳劳亭”在南京市郊,是自古以来送别亲友的践行之地,以后在没朝没代的诗文中都成了送别之所的象征。我们知道,古诗词中,“长亭”、“渡口”、“高楼”“杨柳”都是送别的象征,而“劳劳亭”是“长亭”的具体化,更具有送别的代表意义。何况这首诗中不仅有“亭”还有“杨柳”!


最后我们具体读下这首诗: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首先,这首诗具体什么时候创作的已经无法考证了,但应该是在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李白出川后多次到过金陵,这一次是他送别友人远行,还是自己远行呢?根据李白生平应该是友人送别李白自己。所以这首诗的关键就是读懂谁送谁!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这一次李白就要告别金陵了,这劳劳亭内上演了多少送别之苦场景。如今自己也成了这劳劳亭中送别的一员,原来之前听说的劳劳亭送别之苦,如今果然不虚。


可李白毕竟是诗仙,他的感触可不仅仅是劳劳亭而已,还有这拂面的春风。“春风之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送别愁苦忧伤,这春风好似知道送别之苦,没有吹绿杨柳,不然让我们这送别之人情何以堪!

其实就是点名了送别的季节,早春时节,送别的地点,劳劳亭。诗人就是诗人,早春时节,我们常人谁能想到“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的佳句,而李白对周围的环境和季节感触极为敏感,观察到了亭子旁边的柳条尚未吐绿,就把春分拟人化了,这才是这首诗的精彩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李白   发青   盛唐   金陵   南京市   长亭   柳条   古时   杨柳   友人   春风   诗人   伤心   地方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