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女子严蕊的宋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怎样赏析?

关键词是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风尘女子严蕊的宋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怎样赏析?


前言

严蕊的这首词,背后有一段故事。关联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与他人的争端,严蕊只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不过幸运的是,朱熹后来被调走,岳飞的儿子来主持严蕊之案,将严蕊无罪释放。

一、美人严蕊

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

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 ,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 。”

严蕊是台州的一名营妓,据说诗词歌舞、丝竹书画无一不通。故事中的唐仲友(字与正,或与政)担任台州太守,非常欣赏严蕊,曾经在宴席上请严蕊赋红白色的桃花。

严蕊当席作词《如梦令》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严蕊在词中提到了红红白白,又说“梨花不是、杏花不是”,却没有明确说出这是什么花。结尾处点出:人在武陵微醉。熟悉陶渊明的人知道,武陵人出自于《桃花源记》,可见,这里委婉点出的就是桃花。

这类咏物词,不在词中明确说出所咏之物,而是通过事物独一无二的特点委婉道出。


二、朱熹制造冤狱

严蕊平静的生活,因朱熹的到来而打破:

朱晦庵以使节行部至台,欲摭与正之罪,遂指其尝与蕊为滥。系狱月余,蕊虽备受棰楚,而一语不及唐,然犹不免受杖。《齐东野语》

晦庵是朱熹的号。在淳熙八年(1181年)八月,浙东大饥, 宰相王淮荐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赈灾。 朱熹来到台州以后,想找唐与正的麻烦,于是从男女关系方面下手,把严蕊当作了一个突破口。但是严蕊却矢口否认。

宋朝官员找官妓陪酒歌舞可以,但是不可“私侍枕席”。朱熹在奏章中列举了一长串的证据,指控唐仲友贪污、与严蕊“逾滥”,违法给严蕊“脱籍”等。

一仲友自到任以来,宠爱弟妓。遂与诸子更相逾滥,行首严蘃稍以色称,仲友与之媟狎。虽在公筵,全无頋忌,....近来又与沈芳王静沈玉张婵朱妙等更互留宿,宅堂供直仲友洗浴...仲友又悦营妓严蕊,欲携以归,遂令伪称年老,与之落籍,多以钱物偿其母及兄弟。《 晦庵集·按唐仲友第三状 》

又:

每遇仲友筵会,严蕊进入宅堂,因此密熟,出入无间。上下合干人并无阻节。今年二月二十六日筵会,夜深,仲友因与严蕊逾滥,欲行脱籍,《 晦庵集·按唐仲友第四状 》

不久,严蕊从台州被押往绍兴,有狱卒劝诱说,你为什么不认罪呢?这样就不用受杖刑之苦了,而且你的罪名也不重,何必如此辛苦的坚持呢?

《齐东野语》记载,严蕊义正言辞的回答到:

身为贱妓,纵是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罪。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其辞既坚,于是再痛杖之,仍系于狱。两月之间,一再受杖,委顿几死,然声价愈腾,至彻阜陵之听。《齐东野语》

从严蕊的回答可以看出,她不但正直坚强,而且是一个头脑极其清醒的人。受尽了酷刑的严蕊,宁死也不肯认罪。严蕊之案一时名声远播,这件事甚至惊动了“阜陵”。

阜陵,是宋孝宗的陵墓,后人常以“阜陵”代指宋孝宗。


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宋孝宗被惊动后, 不久把朱熹调走,另外安排一个人前来调查。这个人物出身显赫,是岳飞的儿子岳霖:

未几,朱公改除,而岳霖商卿为宪,因贺朔之际,怜其病瘁,命之作词自陈。蕊略不构思,即口占《卜算子》云:"不是爱风尘,....."即日判令从良。继而宗室近属,纳为小妇以终身焉。

岳霖到任以后,提审严蕊,让她为自己申诉,严蕊不假思索的现场作了一阕词: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卜算子》

我不自愿沦落风尘,而是被命运捉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宿命,总归要依循别人的安排。去也好、留也好,等到山花盛开被插向鬓边的时候,又何必问我的归宿呢?

古人评价诗词,常用的一个词是:风人之旨。这首咏物词可以但得起这个评价,整首词句句咏花,但是闻者都知道,严蕊句句说的都是自己的命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借咏物以寄志,是咏物词的不二法门。

岳霖不但判决严蕊无罪,而且直接“判令从良”,脱离”营籍“成了自由身了。


四、朱熹为什么陷害严蕊?

朱熹与严蕊无冤无仇,严蕊只是朱熹与唐仲友斗法的工具而已。据《宋史·朱熹传》记载,朱熹到了浙东以后,有不少人告发唐仲友:

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仲友亦自辩,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后六上....

朱熹上书弹劾唐仲友可谓不惜余力,甚至“前后六上....”,其中《奏劾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中写到:

台州境民诉太守新除江西提刑唐仲友不法者,纷纷急趋台城,则诉者益众至不可胜穷。因尽得其促限催税、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伪造官会等........《奏劾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

从朱熹给唐仲友罗列的一连串违法事件中,有一个”贪污淫虐“,就是这一条,让严蕊锒铛入狱,受尽了皮肉之苦。

五、理学之争的残酷

朱熹是宰相王淮推荐到浙东的,按说不应该和唐仲友斗得不可开交。

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同乡和亲戚,当时唐仲友已经被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推荐去担任江西提刑,还没有走呢,朱熹来了。

王淮左右为难,甚至”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但是朱熹不领其好意,一生气反而要求辞职。这下子惹了众怒,吏部尚书郑丙直接上书把朱熹骂了一顿,说他是假道学,这种人不能用:

时郑丙上疏诋程氏之学以沮熹,淮又擢太府寺丞陈贾为监察御史。贾面对,首论近日搢绅有所谓“道学”者,大率假名以济伪,愿考察其人,摈弃勿用。盖指熹也。

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淮罢相。朱熹入朝又提起了这件公案,惹得皇帝也烦了。宋孝宗警告朱熹,这件事你该放下了:

上曰:“久不见卿,浙东之事,朕自知之,今当处卿清要,不复以州县为烦也。”

后来朱熹远离官场,潜心著书立说,聚众讲学。

唐仲友脱身后,再未担任官职,也开坛讲学,广收门徒 。 淳熙十二年(1185年),唐仲友为台州捐了多年的积蓄修桥 。1188年,唐仲友逝世时,据说穷得连买墓地的钱都没有 。

朱熹与唐仲友之间是理学之争。在朱熹封神以后,唐仲友的理学观点屡屡受到朱熹门徒的诋毁。

明朝时期宋濂写了篇《唐仲友补传》 ,为唐仲友正名。却被朱熹门徒悉数收购并损毁。清朝的张作楠写了篇《补宋潜溪〈唐仲友补 传〉 》 ,世称“补补传”,据说又被朱熹一派门徒损毁湮灭。


结束语


据朱熹说,这首《卜算子》并非严蕊所作,是唐仲友的亲戚高宣教的作品:

仲友亲戚高宣教撰曲一首,名《卜算子》,后一段云: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但得山花挿满头,休问奴归处。 《晦庵集 》

朱熹与唐仲友的理学之争,可以看出不同思想传播中的残酷现实。如果不是唐仲友确实清廉,严蕊坚强不屈,很难说结果会怎样。不过最后她能够因祸得福也算幸事。

结束时,老街按惯例填一首《卜算子·咏絮》为作业:

飞絮渡溪桥,又被东风误。年去年来总不知,天地容身处。春色许三分,一半归尘土,一半飘萍逐水流,寂寞元无主。

@老街味道




谢谢邀请。赏析这首《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之前,我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此诗的故事背景,南宋中期,营妓严蕊因与台州太守唐仲友交好, 被唐仲友赎身。由于朱熹与唐仲友政见不合,朱熹以其与严蕊有苟且之事上书弹劾,严蕊因此下狱,为保清白,严蕊受尽酷刑,拒不招认。后惊动宋孝宗,宋孝宗认为此事为“秀才争闲气”,调任了朱熹,并由岳飞孙子岳霖释放严蕊,问严蕊去处时,严蕊有感而发,做此诗予以回应。此事出自明末小说《二刻拍案惊奇》,故事真伪有待考证,但诗文情真意切,很符合严蕊的身世、遭遇,此诗影响极为深远,现代有以此故事形成的戏曲和书籍,大家可以网上查看,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大意“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春之神东君(暗指主管的官吏)来作主。”

扩展:古代女子地位卑微,若是生在富贵人家,即使衣食无忧,但终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和一个不相爱的人结婚生子,草草的结束余生,何况是穷苦出身弱女子,稍有不慎,就会流落风尘,变成男人掌中的玩偶,哎!既然不能掌握命运,那就只能认命吧。但花开花落,即使我出身风尘,但总会有年老色衰的一天,我现在只能祈求司春之神东君来为我做主了。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大意“该离终须要离开,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扩展:我再也不想回到原来的地方了,即使我回到原来的地方,也会像一只囚禁的鸟儿一样,无法获得自由,我现在只想回归淳朴,享受普通人的生活,纵使粗茶淡饭,也在所不惜,你也不用问我将要去哪里了,流水落花,后会无期。

此诗含蓄婉转,但是不卑不亢,讲述了自己悲惨的命运,但是仍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乃宋词之佳作,一句“莫问奴归处”,令人怅然若失,一声长叹!




谢谢悟空邀请!

一、该词及其基本意思

卜算子 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翻译成现在的意思:我不是天生就愿意当艺妓,甘愿在风尘中沦落,只是似乎被前世的尘缘注定了的吧。我就像花朵一样,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总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这都掌握在掌管百花之神的东君手里的。我肯定终究是要离开这个行当的,就算让我留下来重操旧业那又如何能够呆下去呢?如果能够在春天里悠闲的采一簇山花插在发髻上自由无拘地奔走,那就不要问我具体到哪里去了。

二、严蕊其人及文学成就

严蕊为南宋人,原姓周,字幼芳。出身贫困低微,聪明伶俐,自幼习乐礼诗书,后家遭变故沦为台州营妓,始以严蕊为艺名。她琴棋书画歌舞丝竹,无所不精,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远近闻名。后被诬入狱,几近至死。释放后嫁与宋朝赵家宗室后人为妾。

严蕊才思敏捷,临机为文能力强,虽语言直白但清新脱俗,不事雕凿而竟境深远。现仅存词三首,犹以此词著名。为南宋中期著名女词人,在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女文人。

三、创作背景

唐师友任台州知府时,对严蕊的技艺才能和音容举止赞叹有加,欣赏不已,尤其是其临场赋词的能力,两人遂交好。后陷入朱熹与唐师友的矛盾,因朱熹上疏报告而被抓含冤入狱,入狱后受尽严刑逼供,她宁死也不愿诬告唐师友。说我虽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小女了,就算我犯有有伤风化之事,也罪不至死,但没有的事就是没有的事,我不耻于也宁死不会去诬告正人君子。后岳飞的儿子岳霖调任台州,怜其奄奄将死,拟释放之际问其去向,此乃严蕊当庭之作,既是对自己的辩白,又委婉地表达了对岳霖的恳求和感谢,最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去向。

四、具体赏析

本词的写作技巧、手法和特点前面的网友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我不做更多的分析,只是瞎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拟以严蕊口吻述说),不到之处敬请原谅!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此句表明了自己虽处在风尘中,但不是我自愿的,是为生活所逼迫,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前世尘缘注定了的吧。是命吗,我虽不太不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身在风尘,心犹高洁。这里有对自己身世的自伤,有对自己蒙冤的辩白和申诉,有对命运的迷惑,有对宿命的无奈。

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此句表明我的身世、前途和命运就像是花朵一样,什么时候盛开什么时候枯萎总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这都掌握在司百花之神的东君手里的。我的命运由不得我自己,我只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对被强加于我的迫害我能有还手之力吗?也幸亏有你,否则我将不可能有出头之日。这里把自己喻为花,把岳霖喻为东君。既直截了当地陈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和形势,又曲折地表达了请岳霖拯救自己的请求, 并委婉地表达了对岳霖的奉承,还表达了对岳霖拟释放自己的感激之情。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你不是问我的意向吗?我肯定是要离开艺妓这个行当的,现在还是将来,但是肯定会。如果是留下去继续重操旧业抑或不当艺妓还留在台州但那又如何留得下来呢?此次事件给我带来的教训和屈辱让我情何以堪。既然留也留不下来,也不可能留得下来,又迟早是要离开的,还不如让我早点走吧。此两句前后回应,在前句不太确定的语气以及后句反问、自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坚决要趁早离开的决心。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既然要离开,那么我将会到哪里去呢。我已经厌烦了堕落风尘原来的生活,我只想过着普通山村女子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日子里,我悠闲地采一束漂亮的山花随便插在发髻上,在山间小道自由地徜徉,随意地嬉戏,那才是我最想要过的生活。请不要为我的未来担心,也请不要问我具体会在什么地方,心若安处是吾乡。这里表达了对普通生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你们无需为我的未来担心我会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

全词语句浅显易懂,委婉含蓄,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自己意愿的词,必须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适当的方式,既要引起对方的同情,又要把自已的情况说清楚,还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这样一首留传千古的名篇,殊属不易,和曹子建七步成诗之才有得一比。严蕊不卑不亢,宁死不屈,人格魅力感人,当属古今少有的节烈女子。

附:严蕊的另外两首词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鹊桥仙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此小令之所以动人,是因其结构精巧、心思细腻、修辞精准,步步为营又豁然开朗。

大家的回答对作者人物、事件背景以及词义解释都说得非常清楚,我就不再赘述。只想从词本身的构架和逻辑、以及修辞聊一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卜算子》

先说逻辑构架:

上阙第一句:说了过去,身世背景,自比春花。第二句:花开落飘零,人随波逐流,揭示了原因——都是命运之手的掌控。下阕第一句:直接表达对现在境况的慨叹,现在知道要结束这样的境况但苦于难以摆脱,进而第二句:引发愿望,要去山花满头自由自在,也愿君放我一条生路、不再过问。前面三句压抑婉转,都是铺垫,重点落在第四句,洒脱大气灵动,如飞向天空的自由之鸟,叫人如何能不满足这个愿望。

再说修辞:

本词最动人的就是动词的用法,误、赖,突出了外因造成现在困顿;去、住,突出了自身左右为难的困窘;插,莫问则充满了主动、积极和自由精神。真是应了那几个:欲扬先抑,否极泰来,拨云见日。仿佛浓云间射出一缕闪耀的阳光,雨后飞架的一道彩虹,让人不由得仿佛立刻看到一位山花满头女子自由自在、笑靥轻盈、洒脱而去。

我们读一首诗词,除了了解诗词表象的意思,了解创作的背景,也应该分析诗词内在的构架逻辑,即骨;修辞手法,即饰;内外兼修,这个过程可以对我们欣赏和创作给到很多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浙东   风尘   太守   齐东野语   台州   朱熹   花开   山花   前缘   宋词   理学   君主   委婉   诗词   命运   女子   自由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