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孙嘉诚死了,为什么军机大臣都不去给他上香,他们在顾忌什么?

历史上,一位谋士辅佐一位王爷登上大位,足以流芳百世了,中国封建历史2000来年,这样的谋士不超过10个。同一个谋士再辅助第二位上位?绝对是不可能的,比登天还难!所以雍正完全不用担心邬先生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反而如果卸磨杀驴干掉他,那雍正的名声就完蛋了,皇帝也白做了。我猜测,在真实历史上,雍正可能连杀机都没有动过。电视上是为了演戏。




谢邀,这个题目不准确哈,因为在《雍正王朝》里,廉亲王允()禩不但是军机大臣,还是首席军机大臣。他不但去拜祭了孙嘉诚,还是行了“跪拜之礼”的。这礼数之重,绝无仅有啊!如果胤禩不去祭拜孙嘉诚,估计也最多就是都察院和御史台的那帮清流回去祭拜。

所以祭拜孙嘉诚,绝对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场比较严重的政治事件。

但军机处除了允禩之外,还有允()祥、张廷玉和马齐,这三位却出乎意料地并没有去祭奠孙嘉诚。其实从感情上和道义上讲,这三人反而应该去祭奠孙嘉诚,而允禩却不应该。

原因很简单,因为孙嘉诚是清流,敢于谏言,为民请命,是个忠义之人。曾经在“铸造新钱”事件,不惧触怒龙颜,为民请命,戳穿允禩,道出铜钱中“铜铅比”的潜规则,从而进入了雍正的视野;在“恩科舞弊案”中,力劝张廷玉大义灭亲、发声弹劾张廷璐,而保住张廷玉“国器柱石”;同时也是满朝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年羹尧之人。

雍正将孙嘉诚送到西北年羹尧处,让孙嘉诚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这其实是动的全体官员的奶酪。而“火耗归公”原本也是雍正希望年羹尧推行的新政,结果年羹尧走得有点远了,头也比较昏聩了,不得已才让孙嘉诚去西北,此举其实是在变相敲打年羹尧。结果最坏的结果发生了,那就是年羹尧把孙嘉诚给杀了。

这个结果对于雍正来说,实在是糟得不能再糟了。

因为年羹尧是新朝功臣,他最终结果的影响要比他此刻的实际作用要大得多;而孙嘉诚推行的“火耗归公”对新朝的长远又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年羹尧大力推广“火耗归公”,那对雍正来说,就是功臣再创新功,那是双重利好;而此刻年羹尧不但反对“火耗归公”,还把推广“火耗归公”的人给杀了,对雍正来说变成了“两害”。

那么雍正面临的是要么承认自己用年羹尧用错了,要么承认自己“火耗归公”这个新政错了。“火耗归公”是国策,是不可以错的。因为一旦承认“火耗归公”是错的,那面临的局面就更为凶险,新政一止步,反扑的力量会瞬间将雍正淹没。孰轻孰重,雍正还是非常有定力的。那就是年羹尧用错了,那就必须杀之以咎其罪;但是杀年羹尧又是有大功之人,杀之又会被看作是“兔死狗烹”,功臣这样的下场,谁还会替你雍正卖命?

所以雍正此刻不论怎么做,都是无法避免损失,此刻他算是被牵着鼻子走。那么允禩联系朝臣祭奠孙嘉诚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他们其实跟孙嘉诚甚至可以说有仇,却无恩德和感情,如此做,其实是在变相地对雍正施压,让雍正作出杀掉年羹尧的决定。

然而真正和孙嘉诚有感情和恩德的允祥、张廷玉和马齐三人为何不去祭奠孙嘉诚呢?

张廷玉的一句话道出了实情,“本打算要去,结果去的人太多,就决定不去了!”这句话的含义绝对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打算去,是因为张廷玉和孙嘉诚的确有感情甚至得其恩,无论从同僚的角度还是从朋友的角度,都应该去祭奠一下;但是如今允禩的“八王集团”已经把孙嘉诚的死当成了一把锋利的剑来反过来攻击雍正的时候,就算被世人责怪,这趟水也不能掺和了。这点心思都没有的话,允祥、张廷玉和马齐也就没资格在军机处混了。所以为什么允祥、张廷玉和马齐最终下场都算是好的,而允禩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所以此刻的年羹尧正应了李卫对雍正说的,“邬先生说年羹尧这个奴才,迟早要闯出天大的祸来。”此刻允禩的八王集团攻击雍正的这把剑就是年羹尧递给胤禩的,关键戳向的还是自己。所以当各地督抚的折子也上了的时候,雍正终于扛不住了。因为那一刻整个官场,无论是改革派还是反对派,无论清官还是贪官,谁都容不下年羹尧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电视剧中,雍正的军机处大臣有五个人,分别是老八、老十三、张廷玉、隆科多、马齐。这五个人虽说都是雍正身边的人,但他们内心里的想法其实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心怀鬼胎,各有打算。



第一类人是隆科多和马齐,这俩货是典型的公务员形象:不出头、不担事、不背锅,基本上是跟着舆论风向走。既然雍正都没有表态,十三爷和张廷玉也都没有去,自己又何必去趟这个浑水呢?再说了,他俩跟孙嘉诚又没有什么私交,堂堂的军机大臣没必要去给一个御史上香。

第二类人是老十三和张廷玉,他们两个顾忌比较多。首先他们要顾及雍正的面子,毕竟年羹尧在雍正心里,比孙嘉诚还是要高很多的。给孙嘉诚上香就是打年羹尧的脸,底下的人会有闲言碎语,说皇上任用奸臣,雍正面子上也无光。

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警觉性高。因为去给孙嘉诚上香的人基本上都是御史和清流,这些人也就是后来反对雍正新政的人,被雍正斥之为朋党。就拿张廷玉来说,他没有去上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跟这些人搞在一起。因为五个军机大臣里面只有张廷玉是汉人,而御史和清流又多是汉人。只要张廷玉表态了,御史们说话就会很硬气,毕竟有军机大臣撑腰嘛。而这正是张廷玉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三类人就是老八了,他去了!为什么老八会去呢?因为他要收买人心。

其实老八跟孙嘉诚是有仇的,雍正刚登基的时候让老八负责铸造新钱,孙嘉诚当众拆穿了老八的小伎俩,让他很没有面子。但是老八太虚伪了,尽管他也想收拾孙嘉诚,他也不想去跟这个丑八怪上香,还给他行跪拜大礼。但是这个时候收买人心是最重要的!这就跟耍杂技的人要挑人多的地方卖艺是一个道理,哪里人多他就往哪里钻,并且他给孙嘉诚的灵位这么一跪,立刻就能收买人心!




后来雍正听说老八去给孙嘉诚上香后,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既然廉亲王都这么礼敬忠臣,你们也犯不着有什么忌讳,都去给孙嘉诚上香吧。

雍正这句话就有意思了,这说明他对老八这种惺惺作态感到反感,但是老八已经代表军机处去慰问了,也就等于把高层和清流党之间的那层纱挑破了。如果另外四个军机大臣不去,势必会让军机处成为清流攻击的靶子,引发不必要的斗争。

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军机大臣是不怕年羹尧的,所以他们不去给孙嘉诚上香跟年羹尧没关系。主要还是雍正的态度,毕竟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孙嘉诚不是心腹。军机五大臣都是人精,孰轻孰重要掂量掂量。老八不在乎雍正对他的看法,所以他去了。其余四个不能不把雍正放在眼里,所以他们都还在观望,等待雍正的态度。



说到孙嘉诚,还可以再多说几句。他确实是一个人才!但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先说他的几个优点。

首先、他是科举第三名,探花郎出身。名次很高,有一定影响力。并且从他弹劾年羹尧就可以看出,他的条理清晰,分析全面,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电视剧中一共有两个探花郎,一个是孙嘉诚,另一个是刘墨林,都是人才。

其次、实干,不迂腐。孙嘉诚跟谢世济和陆生楠这些普通的清流党不同,他更注重实干。从他在朝堂上公然跟老八争辩新钱铸造就可以看出,他更关心国家的利益,不是一个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第三、做事得体,以理服人。孙嘉诚强就强在事事都占着一个理字,每次都能用道理击倒对手。张廷璐舞弊案时,他既坚持了原则,又充分尊重了张廷玉。他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任凭威望再高,如果有把柄让人抓住,他一定会弹劾。

第四、身心健康、性格顽强坚韧。电视剧里支持雍正改革的人,基本上都是病秧子。唯独孙嘉诚体力好,在大太阳下面晒了几个时辰都没晕倒。这身板杠杠的啊!如果他不死,能帮雍正分担很多工作。

因此,可以说如果孙嘉诚不死,他在后来的改革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孙嘉诚他还支持雍正的改革。他这种人在清流中是非常少见的。而像谢济世和陆生楠这种清流,都是扯犊子的活。平时特别能装,真到了要动他们利益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就比如清流弹劾田文镜时,明面上是弹劾田文镜的作派,实际上是抨击雍正的新政。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以孙嘉诚的性格,他是不会干的。



说了孙嘉诚的优点,再说说他的缺点。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毛病——结党

举个例子,他让张廷玉大义灭亲那一次。他自己弹劾就算了,非要号召大家伙一起上折子逼张廷玉大义灭亲。事情虽然没毛病,可这就是在结党了。后来被雍正痛斥为朋党头领的谢济世和陆生楠,那当年都是孙嘉诚的小弟,在后面跟着吆喝的角色。

孙嘉诚活着的时候,这帮人起码还有一点是非观念。等孙嘉诚死后,他当年带的这些小喽啰完全就像是一群蝗虫,逮到谁就往死里咬。刘墨林当年还跟他们一起混,后来改投宝亲王门下了,就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立马被群体而攻之,里外不是人。

如果孙嘉诚在地下面要是知道自己当年带出来的清流党是这种货色,估计都会气活过来。什么玩意嘛!




从电视剧的角度看,张廷玉等大臣顾忌的有两个人:

  1. 雍正

  2. 年羹尧

但究其原因顾忌的其实是“雍正接下来会如何对待年羹尧”,与原著将年羹尧连降18级不同的是,电视剧的改编为了突显雍正的“情义”,将年羹尧是一贬再贬,一直不忍杀之。

所以军机大臣们顾忌的其实就是“雍正”!他们不想站在雍正的对立面,跟皇帝作对。

试想一下,如果张廷玉、马齐、允祥等人,直接随同百官一同拜祭孙嘉诚,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你雍正用年羹尧是犯了大错,年羹尧必须要杀之而后快”。

这就是为什么八阿哥,会借此机会拜祭孙嘉诚,暗中笼络百官人心。请注意,八阿哥拜祭孙嘉诚上完香后,是行了“跪拜之礼”的,百官甚为惊讶,因为“亲王礼绝百僚,无论生死,没有向臣子下跪的礼节”。而对比八阿哥的行为,也可以理解张廷玉等人在忌讳什么了。

从电视剧的剧情来看,雍正和年羹尧的心思是什么样的:

  1. 雍正到最后也不想杀了年羹尧;

  2. 年羹尧到最后也不相信雍正会杀了自己;

但是张廷玉和马齐允祥不一样,他和孙嘉诚在剧情的情义非同一般,用“交心”二字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张廷玉在雍正问他“为什么不去拜祭孙嘉诚”时候的回答是“本打算要去,结果去的人太多,就决定不去了”。随后,雍正赐死年羹尧,张廷玉的话是最后一根稻草,也证明了张廷玉的立场。




不看此种剧片,评论几句,剧本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艺术加工过的,有多少史实,值得探究,大概率是娱乐性质居多,如果潜移默化影响,清朝几个比较有才能的皇帝,拿出来回捣,或者再捣出几个格格,也不足为奇。想一想,秃瓢后鼠尾巴辫子,大批满汉群臣们跪地,大声“奴才,…”。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雍正   军机   拜祭   大臣   军机处   大义灭亲   王朝   谋士   阿哥   百官   人心   御史   清流   亲王   功臣   新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