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乾隆年生活如何?

乾隆帝即位后,李卫继续受到重用,并屡次升迁。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升任署直隶总督。在任期间,他曾请求撤销镇元领堡及所属墩台、当差兵丁等,并将该地民户归入附近村落编为民户。又率令查拿私烧煤炭及取土烧瓦等案,并审理结案。他多次上疏请求将直隶驿站钱粮归入地方财政统一支销,最终获得批准。此外,他还请求修筑固安县永定河的堤防、疏通京师九条入水河道、修筑清河县等地的堤防,这些都被乾隆帝一一批准并付诸实施。



乾隆四年(1739年),李卫又兼任署刑部尚书,并管理直隶水利营田事务。他上疏请求清理天下的监狱,乾隆帝为此下令京师及各省犯人应发往配所的统一发往直隶等省,并拨给司狱官新添的房间及饭食。此外,他还疏请放宽除名官员复出仕的限制,并获得批准。



乾隆五年(1740年),李卫因病在任所去世,终年51岁。乾隆帝闻讯后十分伤心,下令赐谥号敏达。


总之,李卫在乾隆朝仍然受到了重用,并有所作为。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病逝,年五十一,乾隆皇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李卫是雍正朝的重臣,并且是雍正非常倚重的封疆大吏。

雍正继位后,便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在盐驿道任上,李卫政绩显著,不久后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查处私盐贩卖。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李卫升迁速度如此之快,一方面靠的是雍正的赏识,更为重要的是李卫政绩确实非常突出。除了盐政方面的政绩,李卫在修筑海塘、缉私捕盗、修庙建府等领域,也有非常突出的成绩,并且李卫为官清廉,断案公正,因而深得治下百姓爱戴。

乾隆登基后,李卫依然得到重用。

乾隆元年(1736年),李卫兼管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李卫请以营田交诸州县收管,分辖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统率经理。乾隆二年(1737年),疏发诚亲王府护卫库克与安州民争淤池,赴州嘱讬。上命治库克罪,嘉卫执法秉公,赐四团龙补服。乾隆三年(1738年),疏劾总河朱藻贪劣,朱藻弟朱蘅挟制地方官,干预赈事。上命尚书讷亲、孙嘉淦按治,夺朱藻官,并如律治罪朱蘅。后李卫病疾发作,乾隆帝派遣御医到府诊治。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后又入祀贤良祠。 李卫是雍正朝的旧臣,也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封疆大吏,历经康雍乾三朝而不倒,还得到了乾隆的封赏和厚葬,相较于另一位汉臣张廷玉,最后的结局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圆满了。

李卫的死除了疾病,还和忧郁有关。

雍正去世前,将鄂尔泰委以托孤重任,鄂尔泰也就是成为了乾隆初年的辅政大臣。虽然雍正在位时,一直想让鄂尔泰和李卫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事以愿违,进士出身的鄂尔泰与捐官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关系始终不是很融洽,甚至经常相互弹劾。

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卫疏劾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后雍正看在鄂尔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鄂尔奇,并奖励了李卫,也使两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乾隆继位后,鄂尔泰成为了辅政大臣,位高权重,李卫一方面担心鄂尔泰会寻思报复,另一方面,李卫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最终,在疾病与担心忧郁中,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时年51岁。

乾隆南巡,撤销李卫画像。

乾隆在第五次南巡,见到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乾隆下谕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撤像烧毁。

此时已经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距离李卫去世已经整整42年,可是西湖边上依然供着李卫的塑像,并且李卫为自己和正室妻子塑像也就算了,还将自己的小妾也塑像让人供奉,因而让乾隆觉得不合体统。而杭州百姓却在李卫死后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不撤像,就说明李卫当年治理浙江的功绩让百姓非常的怀念他,同时,当年李卫上奏朝廷,让雍正下令即刻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使得第二年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也让浙江百姓对李卫是感恩戴德,因而其塑像一直被保留着,直到被乾隆撤消掉。




19年前的电视剧《李卫当官》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扮演李卫的徐峥也从一个英俊青年变成了一个油腻大叔。

剧中李卫从一个叫花子出身的灾民,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机灵以及四爷的赏识,官运亨通,平步青云,而且他能体察民间疾苦,是一个老百姓十分爱戴的清官、好官。

而历史上真实的李卫,与电视剧的出入还是相当大的。李卫并非出身寒门,而是出生在一个沛县大地主的家里,凭借着家财雄厚,捐了个功名才得以出仕为官。

并且他也并非是四爷潜邸时的包衣奴才,而是凭借着自己肯干实事的本领一步步被雍正发现、赏识再到重用。

李卫有何神通能打动雍正?

徐峥扮演的李卫有一点倒是挺符合真实的李卫原型,电视剧说李卫在扬州担任知府成功将贩卖私盐的盐商和贪赃枉法的官员一网打尽,而历史上的李卫也的确是通过查获私盐而被雍正发现的。

雍正刚即位的时候,李卫担任云南茶盐道就曾因破坏重大私盐走私案而获得雍正的嘉奖,之后李卫可以说是坐着火箭在提升,从云南的布政使到浙江巡抚,一步步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然而在此期间,他还继续兼任自己的老本行——查抄私盐。

在他为官的任上,私盐贩子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光为国家每年追缴回来的税银就有百万之多。一生致力于为国库“攒钱”的雍正自然是不会对李卫视而不见,后来李卫一直做到直隶总督署理兵部尚书。

李卫不光能干事,肯干事,他还有一颗爱民如子的慈心,虽然官运亨通,他却为官清廉,从来不敢收受别人的丝毫馈赠。

而且他为人正直,不向权贵折腰,对于敢贪墨国家公款的官员,不论职位大小,也不分皇亲国戚,他都敢上奏折弹劾。

雍正毕生在整治贪腐问题,李卫就是雍正反腐道路上的一位急先锋,也正因为此,老百姓才会对他爱戴异常,关于他的事迹也得以在百姓间传播开来。

李卫的结局如何?

李卫是幸运的,其一,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一品大员,整个清朝还真不太好找。其二,有了雍正这位伯乐他才能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其三,去世较早,还没等乾隆缓过神来他就一命呜呼了。

乾隆三年,李卫病死在了直隶总督任上,乾隆皇帝很是悲伤,认为李卫是先帝的宠臣,办事也还算干练,能做到清廉自守实属不易,于是下旨按照总督的级别给李卫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且给了他一个谥号曰“敏达”。

只不过后来随着乾隆皇帝坐稳了江山,他渐渐改变了对李卫的看法,认为他仰仗着雍正的宠幸,口无遮拦,办事任性,实在是不符合大清官员的官体。

后来在游玩江南的时候看到李卫曾担任过巡抚的浙江建有李卫的祠堂,他很不以为然,认为李卫配不上这么高的荣誉,于是派人给烧毁了。如果李卫活到了那个时候,真不知他的下场会有多惨。

乾隆皇帝为何要排挤前臣?

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我们早就有所耳闻,但他对雍正的宠臣过于刻薄实在是难以彰显帝王的心胸。

一代名相张廷玉又如何,晚年被乾隆冷落,并且直呼张廷玉根本不配配享太庙,张廷玉也很识趣,灰溜溜的想打辞职报告,结果又是得到了乾隆的一通训斥。

我想如果田文镜和李卫活到了那个时候,结局说不定比张廷玉还要惨。乾隆帝真的这么痛恨雍正的宠臣吗?我想到也不至于,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乾隆皇帝在指桑骂槐。

乾隆皇帝的偶像是康熙,而他对于雍正的冷酷严苛的为政举措应该是极力反对的。纵观他的一生,他都想成为被人称颂的一代圣主,千古明君,那自然要展现出他的“宽容”与“大度”,他想极力营造一股“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政治氛围,而雍正的措施为自己带来了身后的滚滚骂名是他内心里想极度避免的。

但“皇考尊容”他又不敢有任何诋毁,所以只有拿雍正宠臣来开刀,证明给天下人看,现在是乾隆时代而并非是雍正时代了,大家可以放宽心,我绝对不会和皇考一样逼迫大家太甚,也请大家给我留下一个“千古仁君”的美名。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这是乾隆在闻听李卫死后给予的评价,从这段评价可以看出,在乾隆一朝李卫依然受到重用,作为三朝元老的他依然在乾隆朝混的如鱼得水。



雍正十三年(1735年),执掌大清已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在紫禁城的寝宫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随着雍正的驾崩,大清也迎来了第六位皇帝-乾隆。而在雍正朝受尽恩宠的李卫,也开始了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任主子。

按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皇帝登基,整个朝堂势必会迎来一次大换血。但是这似乎与李卫无关,此时的李卫不但依然在“天下第一督”的直隶总督位置上坐着,而且还被乾隆皇帝任命兼管直隶总河事务、裁营田观察使。



而在乾隆元年(1736年)李卫也因在裁营田的事务中处理得当(他在裁营田的时候提议将营田交由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和大名五道同意管理,借此不但让朝廷的军粮陡增,朝堂的投入也可减少。),被乾隆嘉奖。同时李卫对于这件事的处理,也让乾隆越发的欣赏,并逐渐倚为重臣。



也因此李卫直隶总督的位置也并没有因换新君的关系变的岌岌可危,反而是越发的稳固。而在乾隆二年(1737年),李卫又干出了一件大事。当年因诚亲王府护卫库克在安州与地方百姓争夺淤地一事,并导致多名百姓或死或伤。此时最终让李卫得知,李卫深知此时百姓并无过错,所以最终并不顾这位库克是不是诚亲王的人,上奏朝廷将其知罪。后乾隆皇帝赞其秉公执法,刚正不阿,赐其四团龙补服。



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在治理河道之时,又发现当时疏浚总河的河道总督朱藻贪污。而随后在更为深入的调查中,李卫又发现朱藻的弟弟朱蘅在地方上也是胡作非为,鱼肉百姓,并时常借着其哥哥朱藻的权势威胁地方官,干预地方事务。所以李卫并再次上书乾隆希望治他们的罪,最终朱藻被夺官,朱蘅被依法治罪。



但是正当乾隆欲再次重赏,并想让他兼管更多事务的时候。在1738年12月份李卫却突染重病,虽乾隆曾连续数日让皇宫的御医前去诊治,但是却无济于事。最终在12月3日纵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二十余年的李卫在自己的府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五十一岁。死后,乾隆皇帝以总督之礼将其下葬,并赐谥号“敏达”,敏捷而通达曰“敏达”。



纵观李卫的一生,他虽并不是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而入仕的,而是通过买官的方法来获得一官半职的。但是他却并未向大多数的买官者一样,一当上官就鱼肉百姓,贪赃枉法。相反他为官一生做到了廉洁奉公,不畏权贵,事事为天下的黎民百姓着想,可谓是一位“清官”。



而且李卫的办事能力也极强,在任一方都能将地方上治理的井井有条,遇事也都能秉公执法。比如在康熙年间他任户部郎中,管理户部银库的时候,某个亲王的下属想对收缴的白银每千两加收十两来做库平银,但是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规矩。

所以李卫就时常劝阻这位下属不用这么做,但是都不听,最终没办法李卫就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在银库的走廊上写上了一块“某王赢钱”的字牌,然后再下面还写着某某王赢了多少钱。最终因李卫将这件事弄的世人皆知,无奈那个王爷只得停止征收。



可以说就是因为李卫这种不畏强权,不徇私枉法的做法最终让他得以在雍正、乾隆两朝被重用,并直至善终。




乾隆皇帝这个人,自视甚高。对他爹雍正所干的事情,很多都看不惯。就包括他爹得位的方式,他也觉得他爹干得实在不漂亮。因此,上台后,坚决不说自己的皇位是他爹传给他的,而说是他爷爷雍正看上他的。而且,他爷爷之所以传位给他爹,还都是因为看上他乾隆的缘故。

也因此,乾隆矫正了他爹雍正做的很多事情,对雍正曾经打击的很多人,包括雍正的那些兄弟和侄儿们,他都一一给予了平反。

(乾隆剧照)

同样,雍正喜欢的那些大臣,那些可以称得上是雍正心腹之人的大臣,乾隆对他们,也都是一向没有好脸色。

最著名的,就是张廷玉了。张廷玉深受雍正的喜爱,雍正去世前,甚至说,等张廷玉百年后,要把他配享太庙。

乾隆上台以后,则反复打击折磨张廷玉。虽然最终乾隆仍然让张廷玉配享了太庙,但是,其中的过程则十分艰辛。张廷玉一大把年纪,被搓来揉去,搞得尊严扫地,十分狼狈。

那么,同样作为雍正喜爱的大臣李卫,乾隆上台以后,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李卫为什么能得到雍正的喜爱。

(李卫剧照)

李卫能得到雍正的喜爱,有三点:

一是李卫心性纯正。这里说的心性纯正,就是说他对雍正忠心耿耿,绝对没有其他私心杂念。雍正要求他做的事情,他都会付出全部的努力去做。

二是李卫很对雍正的脾性。雍正是一个性情中人,虽然是皇帝,但对性格像他那样直爽,爱憎分明的人,他往往就会有一种肝胆相照的感觉。李卫没有读过什么书,性格粗豪,比较讲义气。这一点,就很对雍正的脾性。所以,雍正格外喜欢李卫。

三是李卫干事有魄力。我们说了,李卫不是一个读书人,这样他在做事的时候,常常会不顾一切。

他在搞盐政工作、揖捕私盐贩子,或者是揖盗中,都是一副不怕死的作风,对那些私盐贩子、盗贼等打击得非常狠。因此,那些不法分子都非常怕他。也因此他的工作做得很好。

另外,在官场上,他做事也是不管不顾,只要觉得那些当官的有错,他想弹劾谁就弹劾谁。

当然了,李卫这种性格,其实在官场上是很吃亏的。如果是皇帝想挑起大臣们内斗,他好渔翁得利,这样的话,像李卫这样的性格,肯定最先倒霉。

(雍正剧照)

不过他遇到的是雍正,同样爽快的雍正,对他是坚决支持。所以他成功了。

不过,乾隆可不是那样,乾隆是一个自我感觉很良好的皇帝。正因为他自我感觉很好,所以他最喜欢的就是极权,就是大家对他的绝对服从。要绝对服从,就不能像雍正那样,根据是否和自己投缘来给予奖励。而是要在该奖励的时候可以奖励。但就算奖励了,也绝对不能放松打击。

李卫其实是一个因为皇帝的宠爱,而有些志得意满的人。当年雍正奖励他一些礼物,他就为此做了一个“钦用”的牌子,把牌子放进仪仗队里,招摇来招摇去。雍正批评他。李卫说,我这是在宣扬皇恩浩荡呢。雍正说,你虽然在宣扬皇恩浩荡,但你拿着一个牌子容易仗势欺人,所以不行。雍正只是批评李卫,并没有处罚李卫。

在乾隆朝的时候,李卫依然不管不顾地做事。乾隆二年,他弹劾诚亲王与百姓争地。乾隆三年,他又弹劾大臣朱藻。这两件事,乾隆都给予了肯定。但乾隆并不像雍正一样,他其实并不放心李卫。

后来,乾隆南巡,在西湖花神庙看见老百姓给李卫及他的妻子立的神像,于是批评李卫,说他“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并且派人把神庙捣毁。

这又不是李卫自己立的,怎么能说他“非公正纯臣”呢!

幸亏李卫在乾隆三年就得急症去世了。他要是继续活着,按照他那种直率的性格,结局应该是比张廷玉还惨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雍正   乾隆   库克   大臣   盐政   私盐   封疆   巡抚   清廉   心腹   总督   云南   尚书   浙江   皇帝   百姓   财经   李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