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若以谋略来说,邬先生是明面上的第一人。但毕竟当时是九子夺嫡,都是一个比一个精明,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如果说有比邬先生更胜一筹的人当然有,那就是雍正王朝中的两位皇帝,康熙与雍正。就是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忠于皇权的张廷玉和图里堔,两人也都毫不逊色于邬先生。还有就是雍正的四子弘历也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比之邬先生还要高明




雍正王朝里,上到康熙,下到刘八女,谁都不是傻子,每个人都是人精,戏精。只是说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能发挥得作用也就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谋略也就不一样。所谓谋略的高低,其实是看这个人在自己的限定条件里,用仅有的自由度,能不能妥善发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我们一定要排,那些个主要人物,可以有这样一个顺序——

图里琛,王掞,张廷玉,李卫,佟国维,邬思道,雍正,康熙,弘昼,贾士芳。

图里琛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是大内侍卫总管,很多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牛高马大的保安头子而已。然而有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皇帝身边的人,除了要忠,就是要会看脸色。图里琛知道康熙不喜欢八爷,所以把肖国兴翻供的真相如实告诉康熙,拆穿八爷,图里琛知道康熙废了太子,但是还没有立新君,所以对被关起来的太子客客气气,然而又为他的软弱不齿,图里琛知道康熙不是真的要废掉十三爷,所以对他使劲巴结,还努力调整他和康熙的关系,图里琛知道诺敏要争取时间,于是借喝酒的名义拖住他,图里琛知道储君弘历有危险,于是飞速赶往江南,乃至于最后八王议政,图里琛看到雍正被绝杀,对换防一事都比较随意。他懂得体察上意,或者是紧随最有权力的那个人,肚子里比谁都清楚,时不时,还要装糊涂。

王掞

王掞是受人尊敬的太子的老师,如果太子顺利继位,那么王掞就是荣耀之极。但是筹码大,输得也大,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所以在整个朝堂上,任何人都可以骑墙,唯独自己没法骑墙。无奈的是,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追讨国库欠款的过程中,王掞给太子塞钱帮他度过难关,在废立太子的过程中,王掞一直倚老卖老,在朝堂上哗众取宠,变着法帮太子争取。当太子彻底无望以后,王掞看出来雍正就是合适的储君,于是这个看起来萌宠迂腐的老头果断决绝地为他除掉了所有继位的隐患,尤其是雍正不忍心杀死的郑春华,然后自杀,这样就带走了所有的秘密。

虽然自己的上一辈子无所作为,但是死之前做了一件大事,雍正上位以后,必须感激他一辈子。

以上这两个是战术层面的谋略,因为他们的地位和环境决定了他们上升不到战略层面。但是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层面很好的发挥。

张廷玉

上书房汉大臣张廷玉的职能,最初只相当于是个皇帝的贴身秘书,本来上书房排行老三,在佟国维、马齐两个满人之后,但是因为眼光独到,忠诚坚毅,最了解主子,深得主子信任。作为机要秘书,他和图里琛的角色很像,不同的是,图里琛是保镖和司机,他就是参谋和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把领导的一切安排好,要了解领导随时在想什么,还要和下面搞清楚关系。

张廷玉赢在一个忠,知道康熙,雍正的选择,关键时刻还挺身而出,所以终得善果,家族世世代代享受荣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大臣。

李卫

如果说其他人都是命好出生好,那么李卫应该算是爬得最快最高的了,从包衣奴才,成长为封疆大吏,雍正对他就像对自己亲儿子一样,从不见外。

从给自己儿子取名字叫李忠四爷,看得出来李卫三观上晓得忠诚。从查考场,让叫花子编唱新政的口诀,可以看得出来李卫做事晓得动脑,从看到皇帝吃不下饭自己就哭,看得出来李卫很晓得怎样向主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杀年羹尧的时候带着吃的,说明他记恩,所有这些言行表现他绝对是高情商高智商的人,虽然文化程度不如那些清流进士,但是官当得大,尤其受皇帝信任。

佟国维

在《雍正王朝》的前半部分,佟半朝始终是上书房老大,作为雍正皇帝的舅舅的叔(实际上是爹),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康熙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康熙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康熙选定的接班人,才是铁稳的接班人。而康熙要选定的人,是可以改革吏治的人。所以他一直在给康熙演双簧,捧杀八爷,暗抬四爷,举荐隆科多,保证自己顺利退休,子嗣继续当朝。

佟国维比张廷玉还要高一个层次,因为张打的是明牌,佟打的完全是暗牌。

邬先生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全剧中仿佛是看透了一切,运筹千里的神人,因为他的作用就是向观众指出本剧的主线。邬思道所有的神算都不是八爷党那种自作聪明,都是建立在他对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揣摩和理解之上。邬思道敬佩康熙的能力和才华,对康熙无限忠诚和信任,所以他的思维逻辑是和康熙一致的,他看问题的高度也是和康熙完全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用一些“阴谋”,帮助和鼓励雍正上位。更重要的是,邬思道知进退,晓得在大功告成以后悄悄离开权力核心,得以保全。

雍正

其实《雍正王朝》讲的都是雍正想做事情,想改革,雍正才是主角,一个好老板,不见得要事必躬亲,而是要知人善任,拜邬先生为谋士,选用李卫,年羹尧,和十三爷结盟,信任张廷玉,这些都看得出来雍正知人善任。他唯一的缺点是办事急躁,但是大方向是对的。

康熙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个人威望毫无动摇,对全局有充分的把握和了解。他在九龙夺嫡的纷争中,面对各种迷局和乱局,始终冷静观察,理性分析,最终废除无能的太子,抑制住没有原则的八爷党,支开老十四,保护老十三,授权隆科多、张廷玉、年羹尧护驾,保护雍正上位。作为最高统治者,康熙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感知和强大的手腕,所有人都算不过他。

以上这几位,都是入世的高人,不要忘了,《雍正王朝》里还有两个出世高人,意思就是塞神仙,什么储君啊,治国啊,你们去争,我根本就不劳这个心,我忙着修仙。第一个是弘昼。

九子多嫡都那么血腥,到了自己这里,就只有三个皇子。还不血透,所以弘昼活出殡,打哈哈,就是要让自己不处于危险之中,面对雍正的下套的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最后得以善终。

而最高的高人贾世芳,在电视剧里只出现过一次,就是给刘默林算命,以及后来雍正病重,弘昼就想让贾世芳去给他看病,提到过一次。而在小说里则是很重要的人。注意这个高人并不是给八爷算白帽子王,八王大那个江湖术士。

仔细看《雍正王朝》24集,贾世芳出现的唯一一次,他那个气场,气势,是那种我说的就是宇宙运作的规律,我根本不在乎你们这些渣渣在乎的一切那种感觉。这是得道神仙的状态,只是因为电视剧要符合唯物主义的价值观,这一部分没有被突出。

邬先生,绝对不是《雍正王朝》里最聪明的那一个,只是他的位置很重要,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在你的环境里做到最适当,一辈子就是优秀的,你要是有那个智慧出世为仙,逍遥自在,则更是莫大的成功。




我要说的这个人,比邬思道要厉害一万倍!

从格局上讲,邬思道用的是小术,他用的是大道。

从气场来讲,邬思道是躲在阴影里的倾轧谋士,而他是立在阳光中的赫赫天子。



没错,他就是康熙大帝。

在应对九子夺嫡的这盘大棋中,邬思道是绞尽脑汁地揣度康熙的帝王心术,康熙却仅仅把邬思道定位成一个拾遗补阙的边角谋士。

扒扒邬思道这个身残志坚的阴谋家。



邬思道年青时考乡试,受到了主考官的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领导了学生运动。主考官被当作老虎打了,他是造反的领袖,也被通缉。

他的觉悟很低,不愿意伏法,就四处躲避,但运气很不好,碰上了拦路抢劫的。强盗在劫财的同时,因为他配合不积极,顺带干折了他的双腿。

在剧中,邬先生是拄着双拐走路的,那情状,很像荡秋千,也像风吹杨柳悠然摆。踩着点儿,很有节奏感。

不要怪我行文太尖刻,只因老邬做人太腹黑。

在剧中,邬思道漠视天下饱受冤狱之苦的芸芸众生,居然以离开来要挟胤禛不要接手清查刑部的事务。

还有,邬思道蒙蔽田文镜,借着他的手向年羹尧开了第一枪。当时,年羹尧还炙热得烫手,万一邬思道这一脚踩空了,田文镜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待朋友,这么干不厚道呀。就象买股票,你看准了哪支,可以用自己的钱来买,你不通知朋友,用朋友的钱来买。这样搞,今后谁还敢相信你呢?

所以说,交朋友就不带邬思道这种的:满肚子心眼,为了目的不讲底线,有时还拿着你的身家性命来检验他的智商。

如果把九子夺嫡看作一盘大棋,康熙帝无疑是操盘的棋手,他的对手是所有敢违抗他遗诏的皇子。面对着诡异难测的局势和无法掌控的身后事,康熙帝下得万分的小心。

第一步,做眼求活

第一次废太子以后,皇子间的矛盾爆发出来,康熙觉得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于是,他把武丹调到了身边。

武丹是从除鳌拜开始就紧跟康熙的死忠,没有人能够收买得了,并且有凶名在外。

康熙调武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掌控紫禁城内的防务,这步棋的意义是防守。在进攻之前,康熙要巩固好自己的后方。

在围棋中,康熙的这种下法叫做眼求活,一般人不釆用这种保守的下法。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内部有漏洞的时候,为了后路才使出这招。

可见,康熙是多么的谨慎。

第二步,争大势



九子夺嫡的危险不在京城之外,京城之内才是主战场,所以九门提督的人选很重要。九门提督必须是自己人,但在当时,康熙不敢轻易地相信任何人。

康熙最后选中了隆科多,因为此人是他的故旧,康熙清楚他的能力。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一直混得不好,还到处借钱,不像背后有靠山的样子。

康熙提拔隆科多是施恩,施恩以后康熙派人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最后还是不放心,怕他被别人收买走了。于是再施恩,许诺隆科多执行遗诏后可以做顾命大臣,这就是位极人臣了,别人再也收买不动了。

同时,康熙还告诉隆科多,若有违背遗诏,就对他杀无赦。这就是传说中的恩威并用了。

终于,一番手段下来,隆科多被绑上了康熙的战车,使得遗诏顺利被执行。

康熙争取隆科多,其实质是争夺京城九门的掌控权。因为京城是权利斗争的中心,掌握了京城九门,也就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从围棋术语讲,这招叫争大势。只有争到大势,才能保持对对手压制的权利。

第三步,定形



争取了大势后,如何将优势转成胜势,这也很考验一个棋手的能力。

优势转成胜势的关键是排除掉不确定的变数,果断定形。

在康熙的眼中,胤祥就是个不确定的变数,很可能搅局。胤祥生母地位低下,幼年很遭白眼,心理有些偏激,只有胤禛待他亲。

胤祥从小习武,功夫高强,为了四哥争夺皇位,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康熙下棋的目的只求赢棋,而不是要杀棋,他不希望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圈禁了胤祥,同时也是保全他。

圈了胤祥,胜势确立,棋局已定形。

第四步,收官

紧跟着定形后的是收官,收官不影响大局,只是边边角角的拾遗补阙。

邬思道就是干的这活,例如:他组织雍亲王府内的人员保护胤禛的安全,还有参谋胤禛释放出胤祥来掌管丰台大营的兵权。

丰台大营其实没有太重要。虽然主将成文运是老八的人,若是内把好皇子、外把住九门,一个纸片都递不到成文运的手中。再者,成文运手下将官的家眷大多在京城内,成文运想造反,上无领头的,下无追随的,他一个人还能背着大刀啃城墙?

所以说,邬先生的谋略并不能决定大局,仅仅是加了个保险。

第五步,选预备棋手





康熙知道自己下不完这盘棋,他一旦归天,张廷玉就是他的预备棋手。虽然棋面已完胜,如果接下来的棋手故意乌龙,那么遗诏也得不到执行。

有人说张廷玉忠于康熙,也有的人说张廷玉忠于雍正,准确地表达,张廷玉只忠于皇权。

这也是康熙最看重他的一点,选择张廷玉,就是摸透他忠于皇权的惯性思维。

最终,张廷玉完成了他的使命。

作者心语:如果您读完到这里,就请顺手点个关注呗!




《雍正王朝》中的4个老头都很猛:康熙、邬思道、佟国维、王掞,其中康熙无疑是最厉害的,毕竟他是一切策略的执行者,其他人大多数时候只是猜测并围绕其进行。

康熙是“道”“术”结合,行的都是光明之“道”运用却是千奇百变之“术”,酌情酌理处置户部欠款、谈笑间搞定老八一党、千钧一发之际稳住死鹰一事等。

邬思道主“阴谋之术”,剧中自己也明言行的是阴谋为体,最明显的就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被邬思道拿来利用既搞垮了太子,也拉八阿哥下水,己方却稳稳作壁上观。

王掞主“阳谋之术”,毕竟他是太子的老师,传授的都是王者之道,光明之道,能做“帝师”怎能没有非凡本事。死鹰一事,王掞也清楚的看到“胤禛是继位人”,从而羞死郑春华,为自己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福荫。

佟国维,作为上书房大臣,就像剧中的“冷热灶”一样,经常阴谋+阳谋双管齐下,百官举荐太子,处在尴尬的位置阳面只能迎合老八,阴面却将隆科多推出来,最后什么结局:老八对佟国维“感恩”,隆科多成功上位,康熙对佟国维的行事也很欣慰。一箭好几雕,而且佟氏一族顺利延续。

当然,剧情为了突出“邬思道”肯定要把他的戏份表现的富有张力,其实其他几位老头不遑多让,佟国维的谋略就不在邬思道之下。




要说佟国维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恐怕大家都对此说法难以信服。佟国维不是康熙活着的时候,就被踢出了朝廷政局了吗?哪里还能跟成功扶植了胤禛登上皇位,并且还在雍正年间继续发光发热的邬先生比。

其实,品评一个政治角色的谋略高低,真正要看的是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政治目的。

这方面,邬思道当然是成功的。他以刑余残疾之身辅佐四阿哥,为胤禛在九子夺嫡的复杂险恶政局中火中取栗,终于将与自己政治见解颇为相似的四爷推上了皇位,怎么说他都是笑到了最后的赢家。

再来看佟国维,他是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点明的是,佟国维的政治目的究竟是什么?

大家可能会说,这还要什么点明,佟国维不是八爷党的骨干嘛,他的目的理所应当是把八阿哥推上太子储君的位置,将来接康熙的班当皇帝啊。

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小编只能说你想多了。佟国维从始至终维护的都是他们佟家在大清朝的权势地位,拥护八阿哥,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讲它是手段。

这点可以从推举新太子运动的白热化阶段,佟国维与隆科多之间关起门来的秘密对话中窥探一二。佟国维叮嘱隆科多:

“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佟家能混到“佟半朝”的声势,果然不是白给的啊!整个佟家的举动,简直就是典型的“家族型民主选举”。

将家族内部最好的人才推上去,培养最有希望的苗子,让最有能力的人挑起家族兴旺的大梁。

这不跟现代农业最先进、最科学的果树修剪原理如出一辙嘛!合理得去除一些枝条,让剩下的粗壮枝条吸收更多的养分,结出又大又甜、质量最好的果子,拿到市场上也能更有卖相。

佟国维作为首席上书房大臣,其权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年来不着急着把亲生儿子推上高官厚禄的显要位置,反而将目光放在侄子隆科多身上。

由此可见,佟国维是对这条家族祖训遵从不移的,甚至将其当成了自己为官从政的终极目标。即便是我佟国维倒台或者退休了,我们佟家照样会有人在朝廷里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佟国维悉心关注的隆科多,其人的确是位可造之才。

早年的隆科多曾在西北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他的英勇表现连康熙都看在眼里,甚至亲手将随身佩戴的宝刀赏赐给隆科多,作为对他的认可和鼓励。

康熙看中的人,还会有错吗?隆科多至此成为了清政府最优秀的“后备干部”,他的飞黄腾达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佟国维这边,也悉心保护着隆科多这棵佟家最有希望的幼苗。多年来有意冷落着这个侄子,虽然没有给他官位、给他银子,但言传身教的叮嘱却从未少讲。

佟国维要的就是隆科多能够远离皇子阿哥们激烈的夺位风波,同时修身养性,以便他将来应付起官场业务与人事来,能有足够多的成熟稳重。

而他安排隆科多去理藩院当牢头的决定,从长远上看也不是随意而为。当时十三阿哥胤祥,正因力保太子被康熙下旨囚禁,关他的地方恰恰就是理藩院。让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差,不正是佟国维布局他去接触十三爷,进入四阿哥团队的完美契机吗!

这一步棋,隆科多直到他六叔在正式议举新太子前一夜找他深谈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六叔烧八爷的热灶,自己这个侄子烧四爷的冷灶,整个佟氏家族两头下注,无论哪头胜出他佟家都不会落空。

很明显,这是佟国维在向隆科多交代后事,以便自己倒台后这个侄子能有清醒的心理准备。而且与此同时,佟国维早就替隆科多从康熙那里,讨来了“九门提督”的显赫官位。

果不其然,第二天佟国维在推举八阿哥当新太子一事上踩虚了脚,被康熙踢出帝国核心决策层,一撸到底赶回家中从此抱孩子。但他实现了佟氏家族的祖训,成功完成了由他佟国维到隆科多的“无缝对接”。

佟国维的目的达到了。在这一点上,佟国维与邬思道打了个平手。区别两人到底谁更胜一筹,那就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下半段了。

下半段怎么比?观察的切入点,可以放在佟国维离开朝廷,与邬思道离开雍正后,两人的境况差异上。

雍正继位当晚回到府邸,邬思道当场就以一番“三不可用”的巧妙言辞,以“半隐”的形式去到了李卫的幕府。为了让猜忌心极重的雍正放心,邬思道自己把自己“监视居住”了起来。

邬思道获得了善终。但这个善终从都到尾都是“暂时”的。盯着他的眼睛,除了雍正的奴才李卫,还有天天贴身服侍在身旁的丫环“如月”。

仔细想想十三爷送别邬先生,最后送上四福晋安排丫环如月时邬先生的那句话:

“看来我这后半辈子,又得让人管着啰”

可别被温馨的背景音乐和邬思道带着满足感的语气给骗了。四福晋哪里是送了个丫环照料邬先生的晚年生活,分明是雍正安排了一双眼睛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邬思道一旦有个危害雍正的风吹草动,搞不好立马就会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不过站着雍正的角度来说,对邬先生这样的安排,也算是菩萨心肠了。

再来看看佟国维这边。

表面上看自打被康熙贬斥回乡,佟国维就再也没有涉足朝堂。然而从康熙病危,隆科多到佟国维处讨要应对计策的情形来看,这老家伙保不齐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朝局的影响啊!

想到这儿,小编更加佩服这个佟氏家族了,高!当真是高!点上一百个赞也不过分。

佟国维不仅遵照祖训,把家族的接力棒交到了隆科多手中,而且还立马重新理清了自己在佟家应该扮演的角色。在为隆科多谋得了九门提督高位的同时,还在幕后继续给隆科多输出政治智慧。

这不就等于佟国维在通过隆科多,依然插足帝国最高政治,仍然在参政议政吗?

而且最为宝贵的是,无论是康熙,还是后来继位的雍正,都没再去过多关注佟国维的动态。不关注就不会对他产生戒备、杀心,这不比邬思道生活在监视中的境遇,时时刻刻担心杀身之祸,更能够安享晚年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雍正   王朝   谋略   遗诏   目的   京城   提督   阿哥   棋手   皇子   大臣   剧中   太子   康熙   家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