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有关吗?目前科学有结论了吗?

动物界普遍存在“饱食终日,寿命缩短”的现象。研究发现,限制摄入热量(每天基本吃七八分饱),可以显著延长动物寿命,而过多摄取食物则会导致寿命缩短。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代谢限制理论”。该理论认为,适度减少热量摄入可以保护机体免于自由基损伤,从而减少细胞损伤、老化和死亡,有助于延长寿命。


事实上,“少吃点,多活几年”也得到了多项人类研究的佐证。一项针对 2000 位老年人的为期 6 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天饮食量减少 20%的人群,死亡风险也随之降低了 20%左右。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减少热量摄入(每天只吃五六分饱),能够降低血糖、血压、胆固醇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由于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推延身体的衰老和死亡。


因此,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可以得出饭量与寿命有关的结论。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具体如何饮食,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听从专业医生给出的指导。





廉颇为了自己证明自己身体很好,还能打仗,吃了一斗米,十几斤的肉,最终因为小人从中作梗,没有如愿上阵杀敌。

从这个典故,就可以看出,在古时候,衡量人健不健康,能不能吃就是一个标准。

小时候,从记事起,只要自己多吃一碗饭,就会得到夸奖和奖励。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家里包馒头,我吃了9个,我哥吃了14个,那时候我9岁,我哥11岁。

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呼:“能吃就是福,身体好!”

即使现在,很多人形容一个老人身体好不好,也是通过饭量大小。

那从科学角度出发,饭量和寿命,有关吗?

先来看一下,寿命相关的几个因素。

1、性别

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低于男性。

就以日本为例,2016年百岁老人总共65692人,近90%的是女性,57525人,而男性只有8167人。

2、遗传

遗传学家认为,长寿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大概占15%。

3、优生优育

子宫内、出生时和幼儿期的环境好坏,和后期的死亡率有很大的关系。

4、教育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那些拥有高等学历的人士,在25岁的时候,检测出的预期寿命会比普通人高,男性高1.9年,而女性高2.8年。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两者都能有效延长寿命。

5、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医疗保健,以及他们是否会参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锻炼身体、少吸烟等等。

6、婚姻状况

有研究表明,已婚者的死亡率低于从未结婚、离婚或者丧偶的人。

良好的婚姻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对抗不良的情绪,并激励人们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7、生活方式

人类历史中,影响死亡率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运动不足、吸烟、过度饮酒、危险行为、食品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机动车辆安全。

今天,影响死亡率的主要生活方式是肥胖。

8、医疗技术

抗生素和免疫的发展,以及成像、手术、心脏护理和器官移植的改进,都有助于提高平均预期寿命。

寿命是一个大课题,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环境(气候影响一类)占7%,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而饮食是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小部分。

饭量大,寿命就长?

和我们固有思维不同,科学家认为,少吃(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才能更健康。

很早之前就有实验表明,减少一定食物摄入量,可以让鱼、老鼠和猴子活得更久,但这样的研究在人类身上很少,一个很少有人愿意拿自己做实验,缺少自愿者,还有一个是没有人愿意少吃,吃美食带来的幸福感是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

美国的“CALERIE”项目第一次只招募到了48名自愿者,自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正常饮食,另一组在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减少25%的卡路里能量摄入,2006年研究结束。

结果表明:

限制饮食的一组,均没有超重,胰岛素抵抗和胆固醇水平都较低,体温和胰岛素水平较低,dna的氧化损伤也较少。

2007年该项目重新启动,为期2年,参与者只要参与并坚持可以获得7400美元的报酬,截止到2009年10月份,已经有132个参与者,而且不断有人参与进来。

同样每天减少25%的食物,然后定期检测。

结果表明:

限制饮食的参与者体重明显减少,平均减少20斤,而没有限制饮食的人员,平均体重增加了6斤。

其他方面,限制饮食者的新陈代谢降低了,变得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氧化带来的自由基也减少了(自由基会加速衰老)。

最终,实验证明,吃多少和寿命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如果能坚持限制饮食的生活,能有效减少肥胖,而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会明显下降。

最后

限制饮食,是在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并不是不吃。

科学家认为,限制饮食是有负面影响的,例如免疫能力会降低,肌肉可能会流失,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

在过去,吃得少,油水少,干的还都是体力活,吃得多说明新陈代谢快,胃口好,用饭量来衡量健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现在,人们普遍吃太多吃太好,身体负担过重,反而对身体有害。

然而,明知这一点,大多数人还是很难做到少吃!




高热量饮食会导致人体氧化代谢增强,人体氧化衰老加速。健康饮食为平衡膳食,代谢多少吃多少即可。





飯量大的人長寿还是飯量小的人長寿?沒有见过有关的科学报道,只是根据经历谈一些看法!

飯量特别大又特别出力气的人,一般不長寿。过去农村体力劳动强度大,有一些力气很大,飯量也大。在我的印象中寿命都不長。还有一些农村妇女,特别节省,剩一两碗飯舍不得丢掉,硬吃到肚子里。久而久之寿命也不太長。

村里的老寿星,100多岁了,年轻时飯量不大。前几天到她家里探望,问起飲食起居,了解到她现在吃饭很规律,每天都吃得不多。

但是也有特例,邻居一位老太太,80多岁了。飯量比现在的年轻人也、不低。並且现在身体状况在同龄人说来还是比较好的。

就现在的高寿老人群体,有飯量大一点的,但大部分飯量都不太大。

人的寿命和人的遗传基因,生活習惯,心情开朗等多种因素有关。至于飯量,还是吃八分飽为好!




饭量与寿命有关吗?目前科学有结论了吗?

一说到饭量大小和寿命长短有什么关系,很自然地就想起一个名叫田中力子的日本妇女,她现在已经活到了118岁,刚在不久前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在别人采访田中力子的时候,正生活在养老院的她表示自己还想活到120岁,而自己之所以比一般人长寿,那是因为自己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也热爱学习。从她这个说法来看,且不论吃的多吃的少,但吃的都东西的确和寿命长短有关。

说起来可能有人会觉得难以相信,多年前包括西方诸多国家在内,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长期处于四十岁左右的水平,不像现在周围还有机会看到一些百岁老人。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一个人的最长寿命通常处于110到115岁之间,这个年龄相当于我们生长发育时间长度的5到7倍左右。但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科学家研究过人类寿命的长短和饭量大小存在多大关系,而且,现在也更提倡科学饮食,吃什么东西都要适当,如果吃太多东西后变胖,反而不利于延年益寿。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几个因素?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也都有自己的寿命,正如一颗恒星可能在上百亿年时间里照亮周围的世界,而一个人的生命长则上百年、短则数十年或更短。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活到自然老死,而有的生命却还来不及绽放就夭折?寿命的长短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去年10月底的时候,就有官方数据显示仅仅是2015到2019年的这四年时间,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便提高了1岁,从之前的76.3岁提升到如今的77.3岁。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和家族遗传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祖上几代人寿命都比较长,那么这个人往往也不会在年轻的时候,便因为具有遗传性的疾病而较早离开人世。

总的来说,人类寿命的长短的确与基因存在很大关联,这也就是刚刚说到的遗传因素,但一个人的体质并不是完全由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像后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的卫生医疗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其实都会对个体的寿命长短造成明显影响。

具体来说,过去可以轻易夺去一个人生命的阑尾炎,在如今看来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罢了;在过去因为生孩子难产而死亡的女性,以及因为出生时不顺利直接夭折的婴儿,如果它们出生在如今的时代,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可以被救治下来。

实际上,如今与寿命有关的所有科学研究,其实都是在尽最大努力让人的寿命可以更长一些,尽管理论上可能寿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演唱,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更多科学家都认为,120岁就是人类的最大寿命极限。

寿命长短与性别和压力有关?的确,从统计数据来看,女性的寿命长短整体上高于男性,而长寿老人中女性的占比更是高达85%左右,就连一些脏器类的疾病,男性出现的时间也大约比女性早出10年左右。大家还会发现,那些长寿的人往往都心态很好,不管生活的重担有多大,他们更能将这种压力转换为一种动力,而不是每天被这些事情压得喘不过气。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压力大小,其实和生活条件的优越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古人说得知足常乐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如果要详细地说,一个人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工作强度是否恰当,呼吸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否过高,甚至平时吃什么东西,其实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但即便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寻求长生不老的法子,但到目前为止,尚且停留在延缓衰老的层面上。


历史上最长寿的中国人是谁?在历史记载中有一个叫陈俊的人,他出生在公元881年,死于公元1324年,他的一生跨越了唐朝和元朝两个时代。从记载的信息来看,陈俊当年四处行医,直到来到汤泉村才让他停留下来,并为乡里的村民们做了诸多友善之事。

所以,即便后来陈俊由于年龄太大无法生活自理,乡邻们也愿意合力将其抬到屋外晒太阳聊天,饿了的时候甚至还会和一些人奶。

据说,在陈俊居住多年的房子周围,有一个温度长期保持在73摄氏度左右的温泉,不少人都觉得他之所以可以活到那么大年龄才去世,很有可能与长期侵泡这个温泉有关。

不过,从目前科学家们对人类寿命的研究来看,这个记录中活了443岁的陈俊,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活了那么久,很可能是他自己记错了,又或者是记录的人弄错了。别说是多年以前,哪怕是现在有了医学技术干预,人类暂时都不可能活到四百多岁,100岁以上便是正儿八经的长寿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饭量   寿命   自愿者   长寿   死亡率   生活方式   长短   科学家   结论   老人   因素   身体   人类   饮食   东西   科学   女性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