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

苏联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进一步的革命与建设,苏联在二战后成为了一个具有军事、科技、文化和经济实力的大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苏联在1991年解体。本文将围绕着苏联的发展历程,阐述苏联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解体前的特别重大事件、科技发明、名人等情况,并分析解体的原因、战略意义以及解体过程中涉及的国家和发生的事件。

一、苏联发展概况

在苏联成立之初,由于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落后,加之内部阶层斗争,使得苏联发展缓慢。但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开始进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到了50年代,苏联的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同时,苏联也是世界第一大军事大国,与美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冷战。

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除了已经为人所知的在太空领域的成就,苏联还在许多其他领域达成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例如,苏联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计算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辆小型汽车等。此外,苏联在医疗、核物理、化学、数学等领域的科技发明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苏联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苏联曾经有过一批文化名人,如高尔基、柯西金、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作家以及普罗柴耶夫、斯特拉文斯基、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家。在电影方面,苏联也出现了美丽的瑰宝,如《伊凡雷帝》、《无情的追踪》、《战争与和平》等经典电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发展出现了瓶颈。苏联仍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此外,苏联军队的干预与外交政策的失败,导致苏联在全球影响力下降,内部也出现了民族矛盾、经济衰退等种种问题。于是,在1991年底苏联已经陷入了内部分歧和矛盾的深渊,最终在12月26日解体。

二、苏联的特别重大事件

1.红十月革命:这是苏联成立的历史起点,它的发生打破了沙皇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苏联为纳粹德国的毁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团结和平稳健定立了新的基石。

3.苏联第一枚卫星发射:1957年,苏联发射了“斯普尼克1号”卫星,标志着苏联在太空领域具有了突破成就,打响了太空竞赛的第一枪。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美苏在古巴半岛爆发了导弹危机,苏联最终取消了导弹的部署,这场危机使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形势达到了极值,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

5.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事故,1.3万人死亡或患病,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原子核灾难之首,这场事故也间接成为了苏联解体的推手之一。

三、苏联的科技成就

1.计算机:苏联科学家Ivanovich Charpov发明了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器。

2.喷气式飞机:苏联的米高扬设计局于1947年研制出苏联第一架喷气飞机。

3.直升机:苏联科学家伊戈尔·谢尔盖耶维奇·斯库尔斯基(Igor Sergeyevich Sikorsky)设计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可控制的直升机。

4.自动武器:苏联科学家米哈伊尔·卡拉申科(Mikhail Kalashnikov)设计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步枪——AK47自动步枪。

5.太空技术:苏联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第一次有人飞往太空,以及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漫步。

四、苏联的著名人物

1.列宁:俄共领袖,是苏联建国的灵魂人物。

2.斯大林:苏联最为重要的领袖之一,主导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与军事发展。

3.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主持了苏联改革与开放的历史进程。

4.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苏联太空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

5.德米特里·门捷列夫:苏联科学家,创造出著名的“杜波夫效应”,其对于量子力学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五、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比较复杂,最终空前深入的原因还未能完全明朗。不过根据现有的评估和研究,苏联的解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导致经济制度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改革。

2.外交政策的失败,导致苏联的全球影响力逐渐降低。

3.阶层斗争的加剧,导致党和国家之间出现矛盾。

4.民族问题的发生,导致国家内部产生激烈矛盾。




1933年至1937年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领导核心的联共(布)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历程,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到1987年苏联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64年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统治了苏联长达18年之久,他片面的认为“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政策的不变原则”,是完成一切国民经济任务的前提。为此,他把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造成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严重落后,主要的消费品长期短缺,苏联人民购买日用消费品不得不长时间排队,商店的货架上经常空空如也,人民对政府极度不满,也为苏联日后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苏联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涌现了大批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父辈的那一代人,肖洛霍夫所著的《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苏联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在舞蹈艺术方面出现了像乌兰诺娃这样的芭蕾舞天才艺术家,上世纪苏联文化、艺术曾经极度发达繁荣,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苏联究竟曾经发达到什么程度?作为生于七十年代初的有书君来说,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苏修”是当年唯一可以和“美帝”抗衡的超级大国。

那么苏联的发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有书君就擢取几个点,做一下“管中窥豹”式的简要分析。

一、无比强悍的重工、军工业。

有书君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里,描述苏联的画面大多是直插云霄的烟囱,宽阔的厂房,巨大的机床,以及热气腾腾的车间生产场景。

和我们五六十年代的老工业基地东北非常相似。而彼时的苏联是在二战以前的三十年代。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曾稳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到解体前的苏联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苏联的工业化历程有个名字叫做“苏联模式”,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发展的突飞猛进。

这让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同时期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开始,到苏德战争爆发,也不过就是13年的功夫,苏联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工业发展速度如同乘上了疾驰的火车,整个工业产值翻了十几倍。苏联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目前,苏联时期的矢量发动机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白杨m洲际导弹是苏联时期研发的。

还有核动力航母,坦克,水下手枪,反舰导弹,特种钢制造,高分子合成材料领域,在苏联解体快三十年后的今天,大多数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除了重工业,苏联当时的军工生产能力。也是世界上的佼佼者。据说,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GDP达到433亿美元。而这,绝大部分来自于战争物资的消耗。

在我们熟悉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个细节,主人公保尔在前线负了伤,就被调回后方进工厂投入生产劳动。

这说明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生产一直没有停下来。

据统计,二战期间苏联虽然有近7万辆坦克在战争中被击毁,但这个损失似乎对苏联影响并不很大。

直到二战结束后,苏军还拥有坦克15000多辆,飞机12000多架。这种实力正来源于苏联强大的生产力。

北约代号“撒旦”的R-36M弹道导弹,是前苏联时代的军工产品,至今仍是中国无法超越的,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导弹王。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更加迅速膨胀,不光洲际弹道导弹拥有量已远超美国。

拥有“4.3万枚核弹头,100亿吨爆炸总当量,可以把地球爆炸10次”的军事实力,更令它的敌手美国惶惶不可终日。

可见,仅从重工,军工生产能力来看,苏联的确称得起是当时的世界龙头老大。

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有人用一个公式来概括令苏联高度发达的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 四分之 一的科研人员=伟大而神奇的苏联。

毫无疑问,苏联的伟大神奇,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

那里有世界第一的 AK 步枪;世界第一的推进器技术;地球第一个人造卫星;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业电力站1954年在苏联开始供电;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号 载着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围绕地球的飞行并顺利返回地球。

宇宙 188 号和宇 宙 186 号卫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上的自动对接和脱离。

甚至到了苏联已经在走下坡路时的八十年代,他们仍可以在太空中拯救已经失控的空间站。

这故事说的是,曾经一度失联的苏联空间站礼炮七号的事。

当时,政治觉悟奇高的苏联人认为美帝要发射挑战者号劫持礼炮七号。因此他们决定要么派人到太空拯救礼炮七号,要么把它炸掉。

尽管成功的概率几乎没有,但是他们必须去,因为苏联失去了礼炮七号,是苏美太空竞争的重大失败。

可是拯救礼炮七号,谈何容易!因为,本身它已经与地面就没有无线电联系了,能在浩瀚的太空中发现它就已不易。

况且它还早就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独自在太空中转的不亦乐乎。

找到这货,并靠近它,这中间所需要的精准计算能力即使对于2019年的全世界85%的国家而言都是做不到的。

但是苏联宇航员,在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在数百倍于子弹飞行的速度下,成功的完成了手动对接!

尽管后来这事儿被改编成了太空大片,但至今很多人仍然不相信营救礼炮七号的故事是真实的,不相信苏联的航天技术竟牛到如此程度!

三、综合软实力。

很多人认为,和同时期的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苏联不算发达。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甚至有“苏联是拥有许多核弹头的发展中国家”这么一个说法。

理由是,苏联的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苏联人的物质生活不太富足。

但有书君认为,仅凭物质是否丰足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显然是片面的。

优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硬产出能力,不过是实现国家真正成为“发达”国家的工具而不是目标。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应该跟一个国家的综合软实力相辅相成。而社会福利制度便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软实力再合适不过的标尺了。

我们再看苏联的五大福利制度,可以说,让今天的我们也是感到赞叹和羡慕的~

首先是,住房不收费,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

其次,用于日常生存所必需的“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就不收费,索性连水表都省了。

第三看病不花钱。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唯一不免的只有药费。不管你是不是苏联人,只要在苏联得了病,你就会得到免费救治。

第四,教育不光不收费,甚至还倒贴。学生上学一律免费,教科书均由学校无偿提供。

而且所有的学校一律免费供应营养丰富的早餐或午餐。对于苏联的家长,学校没有免费供餐,肯定不是正规学校!

第五失业得批准。政府不允许裁员,如果是特殊情况必须解聘,在解除劳动协议前3个月向国家就业处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难怪有人说苏联人开朗、乐观,看起来这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特有性格,谁过上这样的生活还会闷闷不乐?

综上所述,曾经的苏联老大,在工业,科技等硬性指标的考量上,其发达程度的确是达到了当时首屈一指的程度。

而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营造出来的综合软实力,更是同时期其他国家远远难以企及的。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苏联的发达主要体现在军事和重工方面。苏联拥有规模超出想象力的机床和压机——这些全世界机械制造企业所需的巨物。在军工业方面,苏联是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国家。此外,在和西方保持技术封锁的时代,苏联人鼓捣出来了很多技术,比如说三进制计算机,还有苏联自己研制的移动电话系统,另外电磁隐形技术也是苏联人提出来的,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玩意的军事价值,反倒启发了美国人首先推出隐形战机。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同样巨大的重工业投资,使得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逐步改变了苏美之间的力量对比。战略核武器方面,1962年古巴危机时,苏联的战略武器(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只有美国的1/4,当时美国拥有1038件,而苏联仅有265件,到1970年时,苏联已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首次超过了美国1054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

苏联长期以来实行斯大林极权体制,这一特征决定了它能够不惜一切代价,集中所有人的力量去达成某一些成就,这就是苏联在军事重工方面发展程度高的原因。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军事实力的膨胀,70年代中期苏联的国家战略也开始转向了,开始向进攻性战略转变。赫鲁晓夫所追求的美苏合作主宰世界,已不能满足勃列日涅夫日益增长的胃口,他想要的是世界霸权。

不过这种发达是畸形的,把国家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重工业,必然挤兑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除了一些特定部分,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并未普遍提高,这也决定了此一体制后继乏力。成就的背后,大量俄罗斯民众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的日常生活普遍缺乏物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官僚特权阶层的奢华生活,最后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附图:

КУ299巨型机床

三进制计算机

前苏联火箭发射基地

R-36M弹道导弹,北约代号“撒旦”,是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导弹。




二战之后的苏联在各方面都还可以。有些人喜欢跟风黑苏联,诟病苏联轻工业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那绝对都是把自己小时候对本国的记忆,移植到了苏联身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发达程度如何,那得看跟谁比。跟美国比确实有差距。但是放在世界上来看,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其实还行。

论军事水平,作为一个能和美国争霸世界的超级大国,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国佬能跟苏联人掰掰腕子了。

论科技成果,一抓一大把。全世界除了美国能黑苏联,其他国家都不配黑苏联。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论伟大人物,别的都不拿出来举例了,就一个物理界大神朗道就足够吹嘘很多年。如果是咱们国家出了一个朗道级别的人,那可以吹几千年了。

论创新精神,简直堪称变态。用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苏联产品,都是变态产物。



论民生经济,其实也不算差。苏联的社会福利那是相当的好。基本免费分房子,水电煤气暖气也基本免费。电话每月交上不到一卢布就能随便打,低廉的公共交通价格,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每年有带薪休假,都可以报销。此外还有便宜的疗养院。国家手里要是没钱,哪经得住这么耗?

很多人凭空臆想,瞎说什么冷战时期的苏联民生差,老百姓普遍吃不饱。其实这就属于典型的胡扯。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资料显示,苏联解体前夕的人均食品消耗量,人均消耗在75公斤左右,而我们国家一直到2000年前后都还只有45公斤的水平。

按某些人的逻辑,吃的多的农业不行,吃的少的反倒行得不得了。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智商逻辑?



论文化积淀,也是非常了不起。尽管苏联的文化限制非常严格,但苏联是当时少有的不美国影响的国家。因为他不跟美国玩,所以苏联在很多方面都是自成一派。比如说苏联动画电影的艺术成就非常得高(完全不同于美帝的快餐动画风格),经常会有一些酸爽的幽默感。真是要艺术有艺术,要剧情有剧情,要格调有格调(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也深受其影响,试验性很强)。

另外还比如苏联1979年拍摄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仅是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还拿过1981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另外插一句,苏联跟东亚的社会主义小弟还不太一样。东亚国家普遍保守,虽然大家都是一种制度,但人家苏联人可一点儿都不保守。千万不要把苏联和朝鲜划等号了。(像露点的画面在苏联是可以接受的)

苏联选美大赛——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开喷了。你丫的把苏联吹的这么好,那么苏联最后为什么还会解体了呢?

这个问题,实事求是的说,苏联在经济上的弊病确实很大。集中体现在国民经济在各行业都非常不均衡。最后供销系统崩溃,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点没什么可洗地的。

就拿前面提到的苏联人均食品消耗来说,苏联人的食品供应量并不低,但问题是苏联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整个国家的商品生产完全没有按照民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打个比方来说,中国人过中秋吃月饼,五仁月饼没什么人爱吃,大家都不买。可政府在做经济规划时,完全没有按照市场的真实需求来生产月饼的口味。结果月饼问市后,其它口味的月饼被疯抢,五仁的月饼没什么人买。这样一来必然就会形成抢购,排起长龙队伍买东西。

也就是说,苏联人并不是没吃没穿,而是购物没有选择,买不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一旦出现心仪的商品,必然要抢购(因为大家都想要)。所以抢购对苏联人来说,也就变成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之下就不会出现,因为市场经济下,消费者爱吃什么,商家就只生产什么,不爱吃的根本就不会生产。这样的供销模式,也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排长龙买东西的情况了。

买不到心仪的商品,只是苏联经济瘸腿的一个缩影。苏联真正完蛋的原因,是其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而计划经济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创造性的破坏”。

换言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影响后,苏联已经不具备自我更新产品的能力了。要么是慢慢去死,要么是直接自爆。

比如说,苏联五十年代生产的汽车和八十年代生产的汽车,几乎没什么区别。而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不管哪个公司的生产技术几十年不变,这个公司恐怕早就倒闭了。




更要命的是,苏联的武器生产体系和民生工业体系是分离的,完全没有关联。苏联为了跟美国搞军备竞赛,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顶级人才在武器工程上的研发。而民生工业则没有这样的待遇。

结果,苏联的经济被美国彻底带跑偏。就像当年的纳粹德国一样,生产了一堆武器,利用造武器来促进经济增长。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刺激GDP增长、降低失业率。然而最终都是虚有其表,无法长期维持。

毕竟当时是冷战,是和平年代,苏联生产的大量武器,只有少量能出口赚钱,大部分武器都会闷在家里没法使,没法去创造经济效益。相反的是,为了维护这些武器,苏联每年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这就等于是资源的再浪费。平白无故的消耗苏联的家底。

这里额外插一句,苏联入侵阿富汗,其目的有借机消化武器,缓解经济危机的初衷。然而却没什么用。武器倒是消耗了,但其它方面的开支更大。

而美国则不同,一方面美国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军备竞赛;另一方面美国需要保证全球贸易秩序的正常运行,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实力可以部分转化为经济效益。

另外,苏联的区域经济差异比较明显。首都莫斯科非常富裕,可是偏远地区就不好说了。这个只要是中国人,应该都懂。

总的来说,苏联从沙俄这种二流农奴制国家进步到能跟美国掰腕子的世界顶级大国,这个国家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在这个惊人成就的背后,是一个畸形发展,且过度膨胀的怪物。从各种对经济指标的评判标准来看,苏联的水平还可以,但是还可以的背后是让人不忍直视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0

标签:苏联   斯大林   程度   弹道导弹   礼炮   重工业   美国   军工   月饼   太空   成就   武器   原因   国家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