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别爱告状,怎么办?

小学生告状现象非常普遍,这不是因为孩子品质问题、思想意识问题,而是儿童发展阶段中重要的社会技能“道德-规则意识”发展的结果。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道德心理学领域内影响极大。告状多发于小学,到了中学就变得不再那么频繁。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告状时,成人不要随便敷衍,这样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会使孩子更感委屈,也不能总说“好,我来批评他”,这样势必会让孩子的告状行为得到强化,让孩子的告状行为愈演愈烈。大人应予以关注、耐心倾听。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把你的关注自然地表露给学生,进入他们的感情世界,理解他们的情绪。通过有目的的关注与倾听,敏锐地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理解报告人的情感或动机。倾听和理解之后,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是孩子面临的一项发展任务。孩子在一起学习,玩耍,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情,大人不能“有求必应”,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家长也不要担心说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喜欢告状,得罪了多少同学啊,以后怎么还会有小朋友和他玩啊,其实不然,小孩子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就会慢慢的纠正过来,家长不必太过于心急。





孩子爱告状,依我看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个孩子太聪明,思维能力强,大人说什么,他马上能反应过来,另外,大人有时候,说话欠考虑,孩子不爱听,总想找个他可信懒的人,倾诉自己的心声,所以有的孩子就爱告状,。




孩子几岁了?

3~7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正义感爆棚,而他们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相对弱,因此他们通过告状借助外力或者说他们熟悉的人的肯定,来帮助他们确认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其实这也是他们依赖的心理。

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有一些孩子他们就是为了获得他们在意的人的关注而告状,通过告状来表达别人的不好和不对来证明自己很好,依此得到肯定和表扬。

所以当孩子跟你告状时不要不耐烦,认真倾听,其实他们告状也是为了让我们跟他站在同一线,认同他跟他共情安抚。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了解情况后正确的引导,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出建议,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给出建议让孩子尝试,得出自己的结论。表扬孩子告状那事背后的意义,让他能继续努力或者改变成好的。

这是每个孩子时期的正常现象,家长不要太焦虑,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相信孩子自己能正确处理问题,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向家长求助,家长一直都在。








爱告状的孩子,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就会慢慢停止的;否则会愈演愈烈的。

1.要引导孩子分清是非。要告的肯定是孩子认为错的,不能做的,而有人做了。家长要教会孩子从结果区分对错,比如是爬墙,爬过去当然好,但要是摔坏了怎么办?这就是不能做的事情。抢别人的玩具,以后还会抢更喜欢的东西,不是强盗行为吗?所以也不能做。

2.要引导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因为不是所有事情发生时,都有大人在场。学会制约自己,更要学会劝解别人,都不做不能做的事。

只要你能够引导到位,孩子愿意去处理事情。并告诉孩子,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体现他的价值。




谢谢邀请,和你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就在今天晚上,N发来消息问“儿子H去老师那里说告了同班小朋友的状,而且同学家长打来了很多电话,一开口就指责‘你家儿子怎么这么坏的’,总是去老师那里告状。朋友问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沟通会比较好”。


我询问了朋友事情的原委:白天,小朋友班上的体育课被班主任拿去上语文课了,H的同学F说“本来是体育课,现在变成语文课,我们可以去教育局告老师”。H听到这些话后,就原封不动地告诉了班主任。



结果,班主任把小同学F叫到讲台上,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狠狠批评了一通,于是就有了F妈妈的一通通“申讨”电话。


朋友的儿子H现在读4年级,她告诉我,班上的小朋友不爱和他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爱“告状”,平时只要有什么事情,他就是想去老师那里说,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


以上的情形,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很熟悉?

无论你是批评孩子多管闲事,还是引导孩子以后不要“告状”,或者是告诉孩子“你做的对,老爸挺你”,我觉得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该如何处理呢,通过拆解这件事,我给到了朋友以下3点建议:


分清楚这件事情的中矛盾。

我们来看下,在这件事情中,有几对矛盾?简单梳理下后会发现,主要有以下4对:

①班主任老师和F同学的

②F同学和朋友儿子H

③H和班级同学间的

④H的家长和F的家长之间

⑤H家长和老师之间的

在这几对矛盾中,有的是显性的,就是直接可以看的出来的,比方说①、②、③、④,有的是隐藏的,比如说⑤。


为什么说他是隐藏的呢?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家长会这么气冲冲地打电话给你,一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还有可能是怕班主任误会自己,因为”去教育局告老师“这句话,可能是孩子从家长那里听来的。


于是,我们需要找到,我们最要解决的矛盾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哪一个是主要矛盾?

① 家长不要阻止孩子“告状”,因为你可能同时阻碍了他”判断是非”的能力

很多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说“你自己读书管牢么好啦,不要去多管闲事”。可是,我们能不能告诉孩子,什么是“闲事”,不该管,什么不是“闲事”,可以管呢?还是简单粗暴地”教“孩子做一个“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乖宝宝”呢?


当我们把关注点落在引导孩子”不要管闲事“上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他是很难判断的,更是难做到的。


有的时候,有可能因为真的“不管闲事”了,而导致了见“不义而不敢为”的行为发生,甚至到最后,连最基本的区分是非的本能都丧失了。不然,怎么可能会有面对校园暴力,而不敢吱声的事情发生呢?


②家长不要替孩子出面解决冲突,因为你可能阻碍了孩子“正常社交”的能力

在这件事情中,F同学的家长,可能因为孩子受了委屈,也可能因为其他的情绪,出面替孩子打了抱不平。但是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妥当,因为他丧失一次让孩子独立处理和同学之间矛盾的机会。


同样,我也不建议我的朋友因为这一通电话,而被绕进了本不该由她去直接处理的矛盾中。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我给了朋友以下3点建议:


给对方的父母回个电话,真诚地表达一下歉意。

自己的孩子因为小朋友的一句话,而遭到老师这样严厉的批评,任何父母听了都会难受,所以,给对方家长打个电话,道个歉以示诚意,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向对方坦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很妥当,且已经和孩子沟通,孩子承诺明天会道歉之类的话。


引导孩子和F同学和解,学习父母的样子,给对方一个“对不起”


当孩子去告老师的时候,他肯定是觉得这样子是不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有没有别的处理方式可以处理?


家长可以给孩子两个途径,方便孩子选择。比方说,可以直接和同学说,我们在背地里说老师,可能不太合适。如果对老师有点不满意,有没有其他方式和老师说呢?


把关注点从“告状”挪开,引导孩子如何去处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朋友的孩子很希望能和小朋友玩的,因为朋友说,他在家里画了好多的画,带去学校和同学们分享,里面都是同学们喜欢的玩具。

那么,家长不妨问问孩子:

你班子里面有哪个小朋友你最愿意跟他玩?

小朋友什么地方吸引到你了?

你觉得你身上什么样的有点吸引到了小朋友?

通过这样的引导,有利于孩子把目光聚焦到美好的事物上,也更有利于结交到好朋友。

一旦孩子和同学们的关系好了,“告状”的问题可能会少很多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孩子   闲事   班主任   小朋友   大人   矛盾   批评   儿子   家长   事情   能力   同学   老师   建议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