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有情有义的知青吗?

答:父老乡亲说:“格娃胜过亲儿女。”

知青十一年,

父老乡亲爱,

回城几十年,

始终不忘本,

如今条件好,

更加有钱孝。









我见过,这是真实的事情。


徐瑞就是下乡到江南坳里村的知青,1979年,徐瑞历尽艰辛终于得到了回城的机会。这时,徐瑞农村的女友‘怀孕了!而县城的父母催着徐瑞与农村的女友分手,回去与城里的姑娘结婚,那时城乡区别实在太大了。徐瑞究竟是丢下农村的女友与孩子,还是与城里的姑娘结婚?




1972年,知青名叫徐瑞,高中毕业,徐瑞响应当时上山下乡政策,来到我们江南须江镇坳里村插队。


当时坳里村条件艰苦,环境也艰苦,徐瑞住的地方是生产队的牛棚,牛棚是泥墙,墙体有些脱落,凹凸不平。徐瑞来了以后,队长找了泥匠,把牛棚改造,粉刷了一下,然后隔了一间卧室出来,外面依然堆着生产队犁,耙子,铁锹,谷扇等生产工具。




那时还没有通电,晚上家家户户点煤油灯,吃的也是极其艰苦,粮食带点粗粮勉强能吃饱。村庄离城里虽不远10公里,但没有中巴车,还没有公路,都是泥泞的田塍小路,弯弯曲曲,下雨天就要打滑,走路不小心就要摔倒。


徐瑞那年才19岁,他也跟着村民们一起承受着繁重的农活,每天背喷雾器除草、拉牛耕地、掰玉米、割稻插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每天农活干得一点也不少,但年年都干不完。因为环境条件差,徐瑞经常吃不好睡不好。


但令队长没想到的是徐瑞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天队长出工时没有看到徐瑞,就去了他的宿舍,没想到徐瑞躺在床上发高烧了,队人捏了捏他的被子只有两三斤重,可能是冻着了。


队长和生产队的社员就把徐瑞抬到了木板车上,拉到城里去看病了,等徐瑞病好了回来以后,队长就想这孩子也真是乖,一个人孤单单也够可怜的。于是队长便叫自己的妻子汪婶来负责徐瑞的衣食住行,尽量帮帮他,让他吃好睡好。


汪婶是一个很热心的人,性格很开朗,她每天早上煮好了早餐,就给徐乐送一铁盆过去,那时候大家都穷,早饭一般吃的都是番薯,玉米之类的,配点咸菜萝卜头。




汪婶寻思着,徐瑞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隔天就给他煮一个土鸡蛋,那时候有土鸡蛋吃是非常非常好的待遇了。


汪婶有一个女儿,她比徐瑞小两岁,17岁名叫朱丽丽。朱丽丽和她母亲汪婶一样,性格开朗活泼,性格直爽,有正义感,也是热心肠的女孩子。


因为她母亲负责徐瑞的饮食起居,所以朱丽丽只要有空就会去找徐瑞玩,朱丽丽一直在农村长大,她还主动去帮助徐瑞适应农村的生活,朱丽丽的年龄又和徐瑞相仿,所以他们没有什么代沟,俩人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那时候农村有露天电影,徐瑞和朱丽丽俩人晚上经常一起去别的村看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朱丽丽发现徐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主见的男孩,她渐渐地喜欢上了徐瑞,但是那个时候男女之间比较保守,所以尽管有好感,但不会表露。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徐瑞和朱丽丽都长大了,朱丽丽越长越漂亮了,徐瑞长成1.80米高个儿的帅哥了。


一天晚上,徐瑞和朱丽丽还有小伙伴们一起去邻村看电影,在回来的路上,她和徐瑞走散了,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路上几乎不见一个人,小伙伴们早跑回家了。




朱丽丽寻找徐瑞,所以走在最后,看看电闪雷鸣,乌云压顶的天空,再听听“呜呜呜”怪异的风声,边上又是墓地,朱丽丽顿时毛骨悚然,这大半夜的,朱丽丽吓得瑟瑟发抖。


不一会儿,铜钱般的雨点噼里啪啦的下来了,路面上顿时泥泞一片。朱丽丽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很快徐瑞就来到了朱丽丽身边,他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披在朱丽丽身上,拉着朱丽丽就往前跑。


他们一起跑到生产队抽水的水泵房,门关着,窗户虚掩着,徐瑞爬进窗户,开门叫朱丽丽快点进去,就在朱丽丽和徐瑞刚躲进屋里的一瞬间,一道落地的闪电震耳欲聋,吓得朱丽丽直接扑进徐瑞的怀里。


紧接着又来了几道震耳欲聋,雷轰电闪,朱丽丽抱着徐瑞更紧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雨停了,青蛙又叫了,哇声一片。月亮出来了,朱丽丽理了理凌乱的头发,她和徐磊一起,相互照顾着走在打滑的路面上,小心翼翼的往回走。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他们相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人更加的相互吸引,徐瑞非常喜欢朱丽丽开朗的性格,朱丽丽喜欢徐瑞内敛的性格。


有一次,徐瑞在生产队麦田割麦时,食指不小心被蛇咬了,朱丽丽立马到山上给他采蛇药,采回来以后把蛇药捣碎,然后把蛇药敷在食指上面,小心翼翼给徐瑞包扎,徐瑞像个大姑娘感觉很不好意思,两个人面对面这么亲昵。


看见徐瑞腼腆的小样,朱丽丽不由自主的亲了他一口,徐瑞顿时神色慌张,很不好意思。朱丽丽咯咯大笑了,俩人的感情越来越浓厚。


一晃7年过去了,到了1979年,大部分知青都已经回城了,徐瑞已经是最后一批了,当徐瑞拿到回城的名额,兴冲冲地把这件事告诉朱丽丽的时候,朱丽丽沉默了,她告诉徐瑞:她肚子里有了爱的结晶,是她和徐瑞的孩子。


徐瑞听了自己要当爸爸了,非常激动,抱起朱丽丽 ,表示一定要娶朱丽丽。于是徐瑞回到城里,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没想到这件事却遭到了徐瑞父母的强烈反对。


其实在徐瑞婚姻问题上,徐瑞父母早已经有安排了,女孩的父母和徐瑞的父母是世交,女孩是城镇户口,一直在县人民医院财务室上班,就等徐瑞回城工作,他们就结婚。


那时候,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是有很大区别的,地位悬殊太大了,农村人想要进城,嫁给城里人,那是高不可攀的。


徐瑞回程以后,被分配在粮食局上班,他没有接受父母的安排,没有娶父母指定的那个女孩,为此,徐瑞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一直不能接受朱丽丽。


徐瑞没有抛弃朱丽丽,他把朱丽丽接到城里去,他娶了朱莉莉,结婚以后,朱丽丽和徐瑞一直住在徐瑞单位的职工宿舍,后来粮站招工,朱丽丽招聘为合同制工人。


朱丽丽虽然没有得到徐瑞父母的祝福,但她没有跟徐瑞父母计较,时间长了,徐瑞的父母接纳了朱丽丽,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不但见过,而且多年来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友好联系。

彭大姐、江哥哥等十多个宜宾的知识青年,多年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我们这里不同的村组接受教育锻炼自己。

直至现在,回城多年,他们仍不忘插队的地方。常常回来看看他们奉献青春的地方,看看关心照顾过他们的父老乡亲。

每次回来,他们都会买一些吃的用的去看望那些难以忘怀的亲人朋友!那些乡亲又回馈一些农村的大米豆类鸡鸭等土产品。我每次在场的时候都会被他们双方深深的情谊感动得热泪盈眶!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总惦记着关心着我及我的父母!

愿他们幸福吉祥一生平安!





















见过,




谢邀请!有情有义的知青,在五十五年前的一九六九年,深深感动了我!那次他差点儿就被河水"呛"死,他只为了给知青伙伴去送饭!

一九六八年,"老三届"知青下乡来到"北大荒"农村和农场,京、沪、哈、齐的八千知青,来到嫩江县以北的某个国营农场。

在第十一分场,高三毕业生、哈尔滨知青鞠某宽当上生产连连长兼指导员,他在学校时是学生会"干部",是入党积极分子。鞠某宽对知青关心备至,下乡才一年,就在知青中间树立了良好形象。

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不像现在这样快,城市里吃粮是供应制,口粮定量,细粮很少。来到农场,食堂天天蒸大馒头,主食就是馒头,没有粗粮!农场大面积种植麦子和黄豆,那时候农场供应给职工家属豆油,才三角钱一斤,而且不定量。

(网络图片:北大荒农场的馒头)

十一分场旁边有一条河,当地人称"门鲁河",从远处的东边山里流淌过来,向西流入嫩江。河对岸是嫩江县联兴公社联兴大队,离十一分场只有三里地,中间隔着"门鲁河"。

联兴大队有一个知青点,生活着十二名知青,那里边有一位哈尔滨知青,是初三毕业生。在哈尔滨道里区,这位知青的家和鞠某宽的家在一个大院儿,门挨着门。俩人虽然高三初三差了三年而且不在一个学校,但是他俩是朋友,鞠某宽像兄长一样照顾着他,他姓韩,我们叫他"小韩"。

小韩家境困难,下乡来到农村插队,没分到农场来。在农村生产队,吃不到细粮,成天吃高粱米、玉米面和土豆子,没见过馒头。鞠某宽知道小韩在联兴公社插队,时常邀请小韩趟过河上十一分场来。每次来分场,鞠某宽都把小韩领到食堂,掏钱买馒头和带肉的菜,让小韩饱餐一顿,走的时候还买一些馒头让他带回去,给青年点的知青们尝尝。

六九年端午节,"北大荒"草长莺飞,到处绿意盈盈,一年当中的好时光来到了。为了庆祝端午节,食堂早上就开始卖红焖肉、煎鸡蛋、肉末炖豆腐好几样菜。新蒸的馒头暄乎乎的,引得大家流口水。

我和鞠某宽床铺紧挨着,我俩在劳动中结下了友谊。过节了,鞠某宽心里惦记着河那边的小韩和他的伙伴,和我商量,买点馒头,打几个菜,过河给小韩他们送去,也让他们过一过端午节!

我高兴地点头,他回宿舍拿着洗脸盆,我俩上食堂,他不让我花钱,掏出一把饭票,买了二十多个馒头,买了五六盘菜,倒在脸盆里。我用面口袋装着馒头,他端着脸盆,我俩往河边走去。

门鲁河很宽,但是不深,平时趟河过去,水只没过小腿肚子。但是端午节前一天,这里下了一场大暴雨,上游山洪暴发,大水冲过来了。我俩一下水,水就没过腰了,我俩小心翼翼地往对岸趟着。鞠某宽叮嘱我:把布袋放肩头上,别让水泡湿了!

(网络图片:农场和农村隔着这样的河)

正趟着水,鞠某宽一脚踩到一个暗坑里,站不稳一下子跪到水里,冰凉浑浊的河水漫过他下巴,他咕嘟嘟"喝"了几口河水,双手高举过头,举起那盆肉菜。

我见他脸色发白,一慌张,布袋子滑向水里,他喊道:别让水泡了!我没事,你快上岸,再回来接菜盆!我背起布袋,往岸边趟去,上了岸把布袋子撂到草地上,馒头没湿!我转身下水,去接鞠某宽手里的脸盆。

水又凉又浑又急,鞠某宽咬牙坚持着,大口大口吐着河水,双臂颤抖,拼命举着菜盆,他站不起来了!我趟到他身边,接过菜盆,他打着冷战说:快上岸,我能…能…能起来!我的眼泪涌出来了,端着菜盆,小心地往岸边趟去…。

第二次上岸,撂下菜盆,我瘫倒在草地上,看看鞠某宽,他挣扎着站了起来,歪歪斜斜地往岸边趟过来。上岸了!他趴在草地上,示意让我捶他后背,他吐了好几口浑浊的河水,脸色缓过来了,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为了小韩和他的插队伙伴,鞠某宽差点儿把命"搭"到"门鲁河"里!这是情义呀!馒头和菜能值多少钱,哪有情义重!我看他的样子,眼泪又下来了,他笑笑安慰我:咱们"胜利"了!保住这顿美餐了,小韩他们该多高兴啊,快摸摸,菜还热着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嫩江县   知青   北大荒   大口   分场   生产队   布袋   河水   俩人   农场   馒头   队长   有情   城里   父母   农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