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退居二线,还有三年退休,为何不愿来单位上班,他是什么心态?

领导退居二线后,还有三年退休,却不愿意来单位上班,可能是有以下一些心态:

1. 厌倦心态:领导可能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感到非常忙碌和压力,而退居二线后,不再需要承担领导和管理职责,感到无聊和厌倦,因此不愿意来单位上班。

2. 健康心态:领导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年迈,身体不太好,需要更多的休息和康复,因此不愿意来单位上班。

3. 淡泊心态:领导可能已经对人生和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再追求权力和金钱,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因此不愿意来单位上班。

4. 失落心态:领导可能在退居二线前一直担任领导职务,而退居二线后,可能需要适应新的职位和角色,感到失落和不适应,因此不愿意来单位上班。

领导退居二线后不愿意来单位上班可能是由多种心态导致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

退居二线,却又没到退休年龄,那是很尴尬的。

因为手中没有了权力,在单位也没有具体的工作,其实天天去单位上班也是自找不痛快的。

看着别人忙的昏天黑地,尽管多数人会笑容满面的跟你打个招呼,但是没有任何事情跟你有关,自己也拉不下面子去干下属的工作吧?

如果指导下属工作,那已经超越职权了。很多人也要自己掂量掂量,会不会得罪人?毕竟以后还有可能求着下属呢。

我见过很多退居二线的领导,只有极少数能够做到天天去上班。多数人尽管有办公室,实际上只有自己有事的时候才去。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对于考勤并不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对老同志都有一定的照顾,没有人会要求天天坐岗。

所以,很多老同志都是要么在家闲着,在家里看孩子,提前过上退休生活。要么就是自己再找些其他事务工作去忙了,当然多数人是不敢违反组织纪律,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盈利性业务的,毕竟距离退休没有几年,万一因为这件事情拿不到退休金可就麻烦了。

临近退休,心理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的,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让更多的中老年干部发挥余热,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




男性领导57岁退二线,独立办公室取消了,不安排实际工作了,也无法调度下属了,接任的领导也无法与你相处了,上下左右都希望你别来上班了,千万别掺和日常工作了,那么,换位思考一下,你还好意思来上班吗?如果继续坚持上班,对工作还指手画脚,没有人说他敬业负责,只有人说他“不懂规矩”。什么心态?自知之明、无奈、解脱、不好意思,等等,各种心态都有。

就拿某公司来说吧,曾经闹出群体矛盾来:

公司一直实行女中层领导50岁退二线,男中层领导55岁退二线,满周岁就宣布了,腾退独立办公室,交出工作实权,改任调研员(现在有的地方叫协理员,有的地方叫巡视员),可以回家“玩”了,薪酬待遇执行在职的80%,有的地方更优厚,执行在职的100%。中层到达年龄,都很自觉回家了。

后来,空降来的新领导发火了,这些老同志拿着这么多的薪酬,回家了,不干活,不像话!让他们回来上班。他们的办公室早已经腾退了,只能安排在一间大办公室。结果呢,新任的领导可能都是他们的副职甚至是下属,怎么好意思给他们安排工作?就算想发挥他们的作用,怎么能够指挥得动他们呢?他们在大办公室里扎堆,天天就是开牢骚大会。慢慢的,这个规定就没人执行了,单位领导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任由他们回家玩去了。

【一】领导人员到龄退职、改任二线职务,这是体系内的一项政策,普遍得到执行。

实行中高层管理人员退出实职、改任虚职机制的,不仅仅是公务、事业体系,在央企、国企体系内,也是严格执行的。地市、厅、局和相当职务的人员,正职60周岁退休,一般没有退二线的机制,副职58岁退二线。县、处和相当职务的人员,正职55岁或延长到57岁退二线,副职55岁退二线。乡镇、科和相当职务的人员,正职55周岁退二线,副职可能52岁就改任虚职了。

有人看不懂了,会有两个疑问:一是50岁到60岁,孩子大了,家庭负担轻了,身体硬朗,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期,怎么就让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了呢?二是为什么只让中层人员退二线,不让普通职员退二线呢?

其实,这个机制的实行,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在中层管理岗位上的各级领导人员,很多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那个年代能上个中专就不错了,有些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当年的老中专生。这一批人,现在正好50岁到60岁之间,形成了“年龄盖层”(也叫年龄钙层),压住了八零后、八五后的年轻人员。所以,体系内一般在“量化”性推进“年轻化”,简单点说,就是要求单位必须提拔年轻干部,甚至规定必须提拔40岁以下的正职、35岁以下的副职,必须是重点本科学历,出发点是改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让队伍充满年轻活力。

那么,现在五六十岁的中高层人员,都是做出历史贡献的,人家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让出职位,腾退办公室?让他们退二线,本身已经牺牲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退出实职,也是出让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单位一般都实行了“安抚”政策,退二线可享受80%的待遇甚至是100%的待遇。否则,没有优惠条件,这个群体是有强烈意见的。

【二】为什么退二线的领导不愿意来上班了?

一是缺乏独立的空间。其实,有些退二线的领导回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还是愿意来上班的。如果保留他的独立办公室,他还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的。很多单位都有免费的食堂,他们还可以吃完饭,再溜达回家,省得自己做饭了。单位有什么福利,他们都知道,也不会错过。但是,有些单位办公室资源紧张,就会让退二线的领导腾退独立办公室,安排在调研员活动室里,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接受这种落差,基本上就没人再来上班了。

二是保持自知之明。领导人员退二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单位都会找他们谈心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愉快”地交出实职。单位跟他们谈话,很认真地给他们提出了要求,不要干涉新任领导的工作,不要议论新任领导的工作思路,不要习惯性地安排工作,打乱部门的工作运行。其实,也就是让他们“回家”吧,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们都是领导人员,能不明白吗?

三是有利于单位开展工作。假设你天天来办公室上班,给单位会造成很大麻烦。开会,不叫你,你有情绪。叫你吧,你坐在哪里?你坐在台上,新领导不好讲话;你坐在台下,心里又不舒服。给你安排工作,你不愿意出力;不给你安排工作,你可能会觉得别人轻视你。让你发言,你又不了解情况;不让你发言,你又抱怨别人不给你发言的权力。你来上班,就是一个“麻烦”,你不来上班,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三】如何发挥退二线群体的作用呢?

让五十多岁的领导退二线回家玩,其实,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他们身体硬朗,精力充沛,经验丰富,阅历深厚,要专业有专业,要能力有能力,不让他们发挥余热,对单位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很多单位都在探索“退二线人员”的管理办法,有一些做法还是不错的。

一是让管理人员改任专家岗位。在央企和大型国企,都实行了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成长通道管理机制。比如,部门经理到了55岁,让出实职,改任专家,待遇不变,承担课题任务,可以做到60岁退休。这种措施,得到了很多中层人员的欢迎,一是有事情做了,二是薪酬福利保证了。

二是让退二线人员承担调研任务。有些单位实行离岗调研和在岗调研两项选择,离岗调研,就是让你回家;在岗调研,就是让你承担调研任务,根据调研质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你的收入。这两项选择,给了不同中层的选择空间。家里不差钱的,需要带孙子的,可能选择回家了。家里差钱的,没有家庭带孩子任务的,可以选择在岗调研,发挥余热,增加收入。

三是让退二线人员进行指导和检查。有些单位把有经验的中层退二线人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充当安全监督员,到处去检查;让他们充当考核员,定期对下级进行考核;让他们充当指导员,指导基层开展政工建设,让他们有事情做,又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还增加他们的收入。

四是让退二线人员进行成果研究。有些央企都成立了安全文化、党群政工、企业文化等研究所,聘请一些中高层次的领导人员担任研究员,对企业的传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可以享受较高的成果奖励。




本人是机关工作多年的公务员,身边就有好几位己退居二线的领导,和他们比较熟悉,相互的关系也还都好。平时打交道时,他们自然会或明或暗地谈到自己的心态。下面,我分三个角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从退居二线领导个人的角度看

已经退居二线的领导,最本质的特征是年龄己经比较大了,接近于正式退休了。至于从什么年龄开始退居二线,实际上各地是有所不同的。有52-55岁前后就退居二线的,大多数地方一过55岁,几乎就一刀切了。在此之前,他们基本上都是单位一把手或副职领导或相当职级的老同志,阅历丰富,官场、职场的什么事都见识过。一旦退居二线,单位上除了考察干部、年度考核、驻村包户扶贫等非常重要事项之外,一般也不多安排很具体的工作任务。自然,都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对此都心中有数,没什么事一般就不去单位了。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是:老了,不干十分具体工作了,也不大帮得上忙了,咱也就不积极地每天到单位上班了。这其实是官场、职场人人默认的惯例。很简单的原因:如果去各办公室转一转,原来的下属或同事们,还得放下手头的工作,招呼一下老领导,即耽工误事,又影响工作。当然了少去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在官场、职场上,具体岗位的职务、职级,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没有老领导们的退居二线腾出位子,有些下属肯定就没有职位可以提拨。从这个角度看:退居二线,本身也是对单位最后的贡献,受益者们自然也会心怀感激,只是一切都在不言中,互相心照不宣而己。更有一些老领导,为人自律、性格内敛,一旦自我感觉工作上不太适应,或者嫌麻烦,便寻求赶快放手,主动地要求退居二线,工作上不用再担责,也不影响单位整体工作和个人工资福利待遇,放放心心地提前去体验退休之前的生活了。另外,如果遇上单位考察提拔干部等重要事项,肯定会要求这些老领导参加,他们的看法也很受组织部门的重视。原来的下属们,即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到万不得己时也不会冒然地去冒犯、得罪老领导的。总之一句话:退居二线的领导,有资历,有资本,有经验,政治地位高,确实是一般人惹不起的存在。因此,很严格地说: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来单位上班,而是不来上班对个人、对单位都比较稳妥。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二、从现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角度看

对于现任领导来说,己经退居二线的老领导,首先是兄长,理应受到尊重。其次,有些工作尤其是很难缠、很难办的工作,说不定偶尔还得仰仗老领导们或提出解决的办法,或直接出面解决问题,他们自然是单位的依靠。再次,实际工作安排上,一般也不再给他们安排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了,以便让他们能相对地轻松一些、自由一些。毫无疑问:退居二线领导们的今天,就是现任领导们的明天,任何人都会有这一天的在官场、职场上,如果苛求于他人,肯定会落下骂名,最终等于苛求自己,自然是智者不为。一般也不会是驰骋官场、职场的现任领导们的选项。尽可能地多栽花、少栽刺,不到万不得己时绝不惹人,永远是官场、职场的默认定律。对于现任领导来说,即要对退居二线的领导们有一定的管理和适度的要求,又不要让他们感觉为难或者难受,如何真正地把握好这个度,才是考验领导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关键。这两者之间,其实最需要的是: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照顾。总之一句话:即使现任领导们,一般也不会苛求于己经离开领导岗位的前领导们的。只要能同时兼顾到上级的要求,又不对单位实际工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也就行了。

三、从更高层领导者和相关的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角度看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高层领导者,还是领导干部的专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己经被免去实职,等待到时正常办理退休手续的退居二线的老领导们真实的想法,以及平时是怎样上班和开展工作的,肯定是一清二楚的。实事求是地说,高层领导们的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各种会议多讲,多要求,给现任的单位领导们传导压力,要求不断加强管理,尽可能防止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来说,平时多督促、多检查,尽可能地严格要求,勤于日常管理,把工作做到前头,做到面上。这也是工作中的常态。




退居二线,还有三年退休,即便不是领导,如果是你的话,你还会每天朝九晚五去单位上班不?所以说,这种心态其实很正常,没啥特殊的,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有可能升职加薪的时候,工作干起来必然有劲,升职加薪无望的时候,整个人也基本上蔫了。

这一点在体制内单位表现的更为突出,因为体制内单位的上班族,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不断追求进步和高升,这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事业的需要,而且最关键的是最后你爬到什么级别,跟你退休以后的待遇息息相关,比如正厅级退休的领导还有看文件的权利,正科级就没有这种待遇。

另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体制内单位论资排辈的现象历来被人们所诟病,虽然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老领导,用官方的说法,当然是希望这些老领导继续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工作。

可是,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老领导不挪位子,年轻人哪里有机会?年轻人没有机会,谁还会卖力干工作?所以聪明一点的老领导,不是他不愿来上班,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继续待在单位的必要了,早一点挪位子,心态放好一点,说不定反而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总之,我相信很多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并非不愿来上班,实在是没必要去上班,尤其是再过几年就退休的老领导,大多数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年轻人多去表现一下,自己图个省事省心,或许还能赢得最后一点声望,岂不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实职   心态   领导   单位   正职   副职   老同志   余热   中层   官场   下属   待遇   办公室   人员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